中國進步最快的11所大學,第8所變化太大了!

伴隨著大熱的“雙一流”大學及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的公佈,關於高校排名的爭辯更是引爆網絡。各大高校華山論劍,你說按綜合實力排名你第一,我說按科研實力我第一。無論何種排名,排出的名次就叫“江湖地位”。

1、武漢大學

中國進步最快的11所大學,第8所變化太大了!

武漢大學這些年的進步在各大排行榜上已經有目共睹,部分排行榜上武大甚至僅次於清北。人紅是非多,對武大排名靠前很多人持懷疑態度,但是武大的崛起是所有人都“肉眼可見”的事實。

20年前武大排名還在前20以外,並校浪潮之後集中精力整合優勢學科,讓並校發揮出最優的化學反應。

除了軟實力之外,武大自身硬實力也有長足進步。全國第一的學科佔據4席,除了北京的高校之外,再無高校有4個第一。前五前十也在清北之外的第一方隊。

2、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進步最快的11所大學,第8所變化太大了!

武大進步很快,同城的華科自然不會閒著。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華科14個學科進入A類,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4個學科進入A+,相較於第三輪學科評估稍有進步。評估中華科的新聞傳播學甚至超越了老牌強校武大,一時引來無數傳媒學子議論。

武大和華科的發展都依託於武漢城市的發展,市政府對於教育大力投入,人才招徠反哺城市發展。華科除了在科研成果上有穩步的發展之外,最值得稱道的一點是學生的創業與就業。“華科系”創客近些年在創業圈可謂風生水起,特別在IT界可謂翻雲覆雨,校友又將這種創業精神傳承到華科學子身上,讓華科在各行各業內都有一個很好的口碑。

3、浙江大學

中國進步最快的11所大學,第8所變化太大了!

近十年來浙大的發展堪稱恐怖。2018年1月ESI最新數據:浙大國際排名130位,進步15位;18個學科ESI前1%,全國第三;8個學科世界前1%,全國第一;5個學科世界TOP50,全國第一;7個學科世界TOP100,全國第二。第四輪學術評估中,浙大更是以39個A類學科雄踞第一。

除了排名之外,浙大的科研成果令人矚目。近5年獲國家科技獎34項,僅次於清華;2017年獲教育部科技獎16項,並列第三;高水平科研論文數量和質量常年盤踞前三甲,SCI論文被引篇數和次數全國第一;2017年授權專利1738項,全國第一。

在如此恐怖的排名和科研成果的背後,是浙大瘋狂引進高端人才,包括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傑青、青年千人、國家優青、諾貝爾獎得主名譽教授等。近5年來,浙大高端人才引進總數幾乎是部分“985”高校建校以來頂尖師資的總量。

4、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進步最快的11所大學,第8所變化太大了!

科技是國之利器,中科大這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不需要太多的溢美之詞來盛讚她的功績。中國最年輕的一流高校象徵著其輝煌還將統治科技界很多年。量子通信、鐵基超導、納米材料等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都是中科大在“科學無人區”中開疆拓土的碩果。

在各大排行榜中,無論各大高校排名如何變動,中科大始終位居高位,2017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科大更是首進世界百強。新華社曾經連續三天解碼中科大,用銳氣、底氣和朝氣三個詞概括中科大的精神面貌,可謂是恰到好處。這所地處合肥的高校有著“掃地僧”般的智慧,任世界紛紛擾擾,我自拂塵而去,深藏功與名。

5、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進步最快的11所大學,第8所變化太大了!

老一輩兒談起中國四大名校,總提起“清北復南”,如今在新一代眼中早已變為“清北復交”,上交已成為一流高校的拔尖者。曾經上交西交平分秋色,如今上交已獨享風景,依託上海迅猛發展,早已進入全國TOP5的行列。

除了上海區位優勢之外,上交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人才制度的改革。不同於浙大的海量引入,上交更偏向從海外挖掘人才。2007年開始為人才引進設立“引進綠色通道”,校長親自任組長。2014全面啟動對接世界一流大學標準的“長聘教軌-教職體系”,推動學校師資向世界一流轉型。“長聘教軌-教職體系”破解了大學科研功利化傾向,讓有能力的年輕人獨立研究,確保學術自由。對標世界一流大學的上海交通大學,已經在人才引進和培養上達到世界級水準,人才的力量就是高校未來發展的動力,上交未來可期。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進步最快的11所大學,第8所變化太大了!

北航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表現亮眼,4個學科評定為A+,3個學科評定為A,7個學科評定為A-,A類學科(包括A+和A-)佔參評23個學科的60.87%。相較於第三輪學科評估,北航有了明顯的進步,航空宇航學科繼續霸榜,材料學科和信息學科也初具統治力。

北航作為工信部下屬第一高校,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下,通過自身的科學創新機制形成了高校發展的“北航模式”。近13年來北航已經獲得12項國家科技獎一等獎,並且保持著一所大學連續獲得國家高等級科技獎勵的紀錄。

近些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長足發展,這背後有很多北航人的心血。憑藉著載人航天和探月兩個全民矚目的項目,北航一時風光無兩。航空航天事業是國之重器,工業上的皇冠,北航作為同類院校中的領頭羊將肩負更大的重任。

7、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進步最快的11所大學,第8所變化太大了!

電子科技大學向來以IT技術為核心,電子類專業排名全國第一,通訊工程全國第二。在此次“雙一流”及學科評估中,電子科技大學收穫頗豐。評選上“雙一流”高校後,在學科評選中繼續保持了電子科學與技術以及通信等保持A+水平,且計算機獲得A,綜合對比以往評估結果,均有不小進步。

近十年來,中國互聯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與其有關的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通訊工程等廣受青睞。非常多的企業將自己的研發中心或者技術驅動的工作室建立在成都,這與電子科技大學的優質畢業生不無聯繫,電子科技大學讓成都這座城市充滿高科技的感覺,在西南一隅閃閃發光。

8、上海大學

中國進步最快的11所大學,第8所變化太大了!

前面高校的進步可能只是從第5進步到第4的那種進步,而上海大學的進步則是跨越式的大發展。1994年上海大學與上海工業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合併,起點與前幾所名校相比簡直低如埃塵。自從“三錢”中的錢偉長掌校後,上大開始加速發展。

2017年9月入選“雙一流”,第四輪學術評估中9個學科進入20%,而在第三輪學術評估中僅有4個學科進入20%。在最新的高校實力排行榜中,上大也時常以黑馬之勢出現,驚豔眾座。

上海大學同上海交通大學一樣,背靠上海這個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搭上國家經濟的快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加上上海市政府決定把上海大學建成有較高影響的研究型大學,上大不負眾望,近年來的發展有目共睹,科研水平大步跨越,大學排名又不斷提高。上大雖然是一所拼湊起來的大學,但目前名氣與實力已超越同時期同等院校,未來發展趨勢大好。

9、河南大學

中國進步最快的11所大學,第8所變化太大了!

河南大學此次入選國家“雙一流”,喜大普奔,算是熬出了頭。眾所周知,河南大學歷史悠久,這所在民國時期便已轟動一時的老牌院校,因歷史因素未能進入“985”“211”之列,本就是一種遺憾,還好順利登上了“雙一流”快車。

此次學科評估中,河大雖未能登頂A類優勢學科,但擁有14個B類學科,已然超越一眾同等高校。在不佔地域優勢的情況下,河南大學仍然謹遵校訓,孜孜不倦培養學子,是一所安於中原大地的實力高校。此次作為為數不多的雙非院校被評選為“雙一流”高校,可見其在新時代下不斷耕耘的進步。

10、深圳大學

中國進步最快的11所大學,第8所變化太大了!

深圳大學是深圳這所特區城市的一張名片,在初步建校規劃時受到清華大學一大批教授的支持,羅徵啟校長及其夫人梁紅文參與了設計與建設,並在大批學者紛紛助力的情況下,深圳大學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數據顯示,深圳大學在近幾年中,國家自然科學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年均增長19%,學科發展ESI穩步提升,在“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由2015年的第106名躍升至2017年的第89名,進步巨大。除此之外,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深大由2015年的全球第778名衝擊至2017年的第602名,位居內地高校第59位。巨大的數字跨越,彰顯了其領跑出高等教育跨越式、內涵式的“深大速度”。

11、蘇州大學

中國進步最快的11所大學,第8所變化太大了!

蘇州大學簡稱“蘇大”,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去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工程。

蘇大近些年常出現在各類新聞頭條中,除每年必刷的《全國十大最美高校》屢次上榜外,在2017年世界大學自然指數前百強排行榜中也可見蘇大身影。最新發布的第四次學科評估中,蘇大在同等次學校中以2個A類、25個B類、14個C類領先,可見其綜合實力的增強。

蘇州大學發展迅速得益於兩個重要因素,一是蘇州大學受到當地政府扶持,作為蘇州本地高校,每年都能拿到大量科研經費,這也是近些年來蘇州大學吸引人才的底氣所在。二是地理位置優越,學校環境優美。作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人間天堂城市,美麗的蘇州大學經常入選中國最美十大高校,在宣傳知名度上有著天然優勢。

姑蘇行走,穩中取勝,是對蘇州大學近些年發展的一些中肯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