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武威市,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裡沙漠。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幹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

武威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參果之鄉"等美譽。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武威市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武威市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武威市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武威市

白塔寺,相傳寺內有大塔一座,周圍環繞小塔99座,故名百塔寺。公元1247年,元太宗窩闊臺之了、西涼王闊端與西藏地方宗教領袖薩班在涼州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涼州商談”,使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其後,薩班在涼州講經說法,宣傳佛教。他先後改擴建了涼州四部寺(藏傳佛教寺院),白塔寺莊嚴肅穆,金碧輝煌,其規模和造型,均為涼州諸寺之冠,號稱“涼州佛城”,融政治、經濟、宗教、民族、文化於一體,成為蒙古王室及各族官員、群眾和僧侶聽經禮佛的聖地和從事貿易的場所。

薩班在白塔寺圓寂後,闊端在白塔寺內按藏式佛塔修建了一座高16層40多米,周邊60多米的白塔,將薩班靈骨葬於塔內。明宣德五年(1430)《重修涼州白塔寺》碑記載:帝師薩班居,師後化於本寺,乃建大塔一座,高百餘尺。其後凡由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前來朝拜的善男信女都到塔前頂禮膜拜。白塔寺及薩班靈骨大塔毀於1927年的大地震。700多年過去了,白塔寺及大塔塔基和《重修涼州白塔寺》(明)、《建塔記》(明)、《重修白塔碑記》(清)碑刻尚存。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白塔寺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白塔寺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白塔寺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白塔寺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白塔寺

羅什寺塔是為了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在武威弘揚佛法、翻譯經典的功績而建造的。最早建於後涼(386年~400年),塔及寺院在唐時大力擴建,明、清皆有修葺。其間於明代成為陝西涼州大寺院,英宗正統十年二月十五日,為羅什寺院頒發了大藏經,並下聖諭道:“刊印大藏經,頒賜天下,用廣流傳,茲以一藏,安置陝西涼州大寺院,永光供養”。此諭現完好保存於文廟內。

相傳,武威羅什寺塔是埋葬鳩摩羅什不爛之舌之處。(鳩摩羅什的祖先是印度人,出身於相國之家,羅什於344年生於新疆庫車。因他少時聰穎過人,被稱為“鳩摩羅什”,意思是神童。7歲時當了和尚,12歲遊歷西域諸佛教國,以精於佛學聞名)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羅什寺塔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羅什寺塔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羅什寺塔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羅什寺塔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羅什寺塔

武威市雷臺公園是中國旅遊樗”銅奔馬”的出土地。觀賞遊覽點有:一號、二號漢墓、雷臺觀、雷臺湖、九天靈泉瀑布、西涼伎樂館、把盞聽濤閣、醉聽堂、仙泉亭、雙孔石橋、群馬玉雕等10多處。待建景點有:絲綢之路群雕、漢白玉祈壇、銅天馬等20多個。內設銅天馬等文物複製部、舊貨交易所、文物商店、旅遊產品商店。

雷臺是舉世聞名的稀世珍寶、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位於甘肅武威城區北關中路,佔地面積12.4萬平方米。雷臺是絲綢之路上精品旅遊景區,1983年雷臺被公佈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雷臺漢墓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料記載,雷臺為前涼(公元301年-375年年)國王張茂所築靈鈞臺。《資冶通鑑》中記載:為東晉元帝大興四年(公元321年)始築"周輪80餘堵,基高9仞"。現雷臺保存基本完好,長106米、寬60米、高8.5米。臺上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其建築雄偉、規模宏大。周圍古樹參天,湖波盪漾,是聞名遐邇的旅遊觀光勝地。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5年武威市將"馬踏飛燕"定為象徵武威騰飛的城標;1986年定為國寶級文物。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武威市雷臺公園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武威市雷臺公園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武威市雷臺公園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武威市雷臺公園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武威市雷臺公園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武威市雷臺公園

紅崖山水庫是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大漠深處的璀璨明珠,四海賓朋的遊覽勝地。紅崖山水庫海拔1750米,相對高度350米,遠遠望去,山色赤紅,故名紅崖山。1958年在這裡建成一座馳名中外的沙漠水庫,設計庫容1.27億立方米,水庫面積30平方公里。這樣大的水庫,只有西面依紅崖山而建,其它三面都是人工所築,而且又修建在沙漠中,這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是罕見的,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庫,七九年被中央電視臺列為“中華之最”,被人們譽為“瀚海明珠”。紅崖山水庫是民勤縣唯一的水利調蓄工程,澆灌著全縣六十多萬畝耕地,支撐著民勤綠洲的生存與發展,是沙鄉人民的命脈,是“傾進千頃碧波,倒出萬擔米糧”的聚寶盆。這裡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庫內游魚簇簇,野鴨戲水,水鳥穿梭,黑鶴長鳴。庫中有一座沙丘,鳥類時來歇腳,駱駝時來飲水,遊人時來沐浴,駱峰雄姿,天光漠色,都含蘊在水光波影之中。“聚龍亭”是水庫風光的精華所在地,仰視紅崖山巍然屹立,平視庫面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放水時節,河水從輸水洞飛流直下,氣勢宏偉。無論你輕波盪舟,還是觀雁飛鴨鳴,聽哇聲晚唱,都會使人流連忘返。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紅崖山水庫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紅崖山水庫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紅崖山水庫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紅崖山水庫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紅崖山水庫

帶你走訪古“絲綢之路”“馬踏飛燕”出土地——武威

圖為紅崖山水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