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之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健康

一、班級管理

(一)班級的概念

班級是一個複雜的小社會體系,是學校行政體系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

班級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將年齡和知識程度相近的學生編班分級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數的基本教育單位。

(二)歷史淵源

16世紀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對班級進行了論證,奠定了班級組織的理論基礎。

2018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之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健康

(三)班級的作用

1.發展學生的社會性,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2.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特殊才能

3.保障學生身心的安全和健康發展

(四)班級管理的模式

1.常規管理

班級常規管理是指通過制訂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

2.平行管理

班級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

班級平行管理的理論源於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的“平行影響”的教育思想。馬卡連柯認為,教師要影響個別學生,首先要去影響這個學生所在的班級,然後通過班集體與教師一起去影響這個學生,這樣就會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3.民主管理

班級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

班級民主管理的實質是在班級管理的全過程中,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事務,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的主人。

4.目標管理

班級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後分解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

2018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之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健康

(五)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當前我國學校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對班級管理方式偏重於專斷

長期以來,我國實施的是“應試教育”。

2.班級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我國學校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策略:

1.以滿足學生的發展為目的

2.確立學生在班級中主體地位

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是學校管理的宗旨。

3. 有目的地訓練學生進行班級管理的能力

2018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之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健康

二、教師的心理健康

(一)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職業壓力

教師的職業壓力主要是由工作引起的,是教師對來自教學情境的刺激而產生的情緒反應。

2.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指個體在長期的職業壓力下缺乏應對資源和應對能力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職業倦怠所產生的生理、情緒、認知和行為等方面的問題,會導致教師產生嚴重的身心疾病。

瑪勒斯等人認為職業倦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情緒耗竭,主要表現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兩個方面。如極度的慢性疲勞、力不從心、喪失工作熱情、情緒波動大等。

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對象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採取冷漠和忽視的態度。教師以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態度和情感對待學生。

三是個人成就感低,表現為消極地評價自己,貶低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2018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之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健康

【2016年上半年真題】孟老師近期工作比較消極,漠視學生的存在,對學生態度麻木,缺乏應有的尊重。依據職業倦怠的特徵,孟老師的這些表現屬於( )。

A.情感枯竭

B.去個性化

C.成就感低

D.知識枯竭

答案:B

(二)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1.個體積極地自我調適

(1)觀念的改變

(2)積極地應對策略和歸因方式

(3)合理的飲食和鍛鍊,保持健康的身體

2018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之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健康

2.組織的有效干預

(1)學校領導要樹立良好的學校風氣,在教師中形成高昂的士氣。

(2)校長及管理人員的領導作風與工作方法,影響著學校群體中的人際關係。

(3)校長和教育行政機構應設法協助教師解決物質生活上的困難。

(4)減輕課業負擔不僅是學生的要求,也是教師的願望。

(5)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娛樂的時間與場所。

(6)增加教師進修機會。

2018教師資格證筆試《教育知識與能力》之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