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城市人才生態指數發布

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圍繞這個問題曾經衍生出很多答案,但對於眼下國內大批核心城市來說,答案只有一個:人才!在選擇落腳城市上,人才會考量各種因素,其中大部分與城市的軟硬實力有關。那麼,有沒有一種合理的方式,像尺子一樣衡量一座城市的人才競爭力呢?

日前,由一站式創投服務平臺微鏈聯合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獵聘共同發起的《2018 城市人才生態指數》於9月20日正式發佈。這次研究首次提出“人才生態”的概念,相較於以往其他機構的城市研究,進一步強調城市環境對人才的多方面影響。

全國人才生態呈三梯隊分佈

這項研究對國內28個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從城市經濟生態、城市生活生態、城市消費生態、人才創新生態和城市自然生態五個維度建構指數模型。

從綜合評分來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南京、杭州、寧波、廈門、武漢和青島這10座城市排名前10。其中,上北深這三座一線城市憑藉自身強大的城市綜合實力,與其他城市拉開了較大距離,位列城市人才生態的第一梯隊。廣州、南京、杭州、寧波、廈門、武漢、青島、天津和成都組成第二梯隊。其他城市位列第三梯隊。

房價或已影響一線城市消費慾望

不過,從分指標來看,每一座城市都有短板和急需改進的地方。

2018城市人才生態指數發佈

在城市經濟生態分榜單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杭州、武漢、成都、南京和天津排名前10。綜合來看,分榜單前15名均由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組成,且多分佈在京津冀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中部經濟區和川渝經濟區,而這些地區也是牽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這15座城市2017年的GDP總值達到全國GDP總量的29%。

但城市經濟發達很有可能是以犧牲城市環境為代價的。在城市生活生態分榜單中,排名第一的是南京,深圳、廣州、上海緊隨其後。而在另一個指標城市自然生態中,排名前列的是廈門、昆明、深圳、貴陽、青島、寧波、大連和廣州。

綜合這三張榜單可以看到,僅深圳、廣州等少數城市在經濟大規模發展的同時,兼顧城市自然生態發展,當然這也和這兩座城市數字經濟佔比較高有關。

從城市消費生態榜單來看,沿海城市的居民消費能力比較強,展現出改革開放的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從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來看,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沒進入前5,相比之下杭州和南京更貼近傳統意義上“高收入、高消費”的標籤。

影響這一點的重要因素可能是房價。房價購買壓力顯示,北上廣深的房價居高不下,房價與薪資的倍數均超過3.5 以上,過高的房價和租金可能會壓抑四地人才的消費慾望,甚至會導致人才外流。

寧波和杭州最值得關注

倘若將城市人才生態指數前10 名城市根據人口密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個維度進行劃分,可以發現10 座城市可以劃分為待發展城市、潛力城市和競爭城市三個區間。其中,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處於人口密度達到1000人/平方公里及以上,且城市平均薪資達到7500 元及以上的分區,該分區的經濟實力強大,城市平均薪資也較高,但是城市所揹負的人口壓力較大,大城市病的影響顯而易見。南京、廈門、武漢和青島這四座城市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只有廈門超過2000人/ 平方公里,但是這四座城市的平均薪資未達到7500元的分區,意味著在這四座城市生活收入相對不高。相比其他八座城市,寧波和杭州落在人口密度在1000 人/平方公里以下,且城市平均薪資達到7500元及以上的分區,在城市接納程度和個人收入水平兩方面均有較大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