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踏進瑞昌市境內,一處處依山傍水、綠樹成蔭、青瓦白牆、美不勝收的新農村引人注目。該市朱湖村是一個美麗富饒的村莊,坐落在赤湖湖畔、長江以南、武山以北,總面積3平方公里。朱湖村素有“贛北之大戶、瑞昌之望族”的美稱。全村共一個自然村,設13個村民小組,4個黨小組,正式黨員95人,預備黨員2人,共有村民3500多人。近年來,該村多次獲得省市級先進榮譽,並被授予“省民主法治村”“九江市先進基層黨支部”等榮譽30餘項。2017年,朱湖村在成功申報九江市黨建示範點的同時,又被評為“九江市最受歡迎農村黨建+品牌”第一名。
能人帶動致富
朱湖村北臨長江,赤湖環抱,是一個有著600年曆史的古村落,村民自古在長江、赤湖邊上世代繁衍生息,長江採砂換糧、赤湖打漁養家,村民一直過著靠水吃水的窮日子。在外經商多年的朱志模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富裕戶,由於是土生土長的朱湖人,難以割捨的家鄉情結,使朱志模毅然捨棄了小家的富裕,擔起了朱湖大家庭的重責。
2002年,朱志模回到朱湖村,2003年,被村民推選為村委會主任。由於當時朱湖村民風彪悍,打架滋事時有發生。上任不久,朱志模就動起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念頭,他個人從家裡拿出80萬元存放在信用社作為貸款擔保,幫助村裡急需資金的創業者貸款。有了資金支持,村裡的青年也不折騰了,一個個做起了生意。漸漸地,村裡打架滋事的少了,跑運輸、搞工程的多了,老百姓的腰包也慢慢地鼓了起來。
十幾年前的朱湖村與現在的朱湖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任村長朱志勇告訴記者:“以前村裡剩餘勞動力過多,導致村裡的治安不好,打架鬥毆的事時有發生。道路髒亂差,家禽都是放養。但現在就不一樣了,大家的整體素質提高了,青年勞動力也都有了安排,房子統一整齊規劃,大家的都富裕起來了。”
黨建引領發展
近年來,朱湖村“兩委”班子緊緊圍繞上級黨委和政府既定的方針和目標,將黨建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努力構建“以黨建為引領、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的機制,在工作中創優、在服務中完善、在趕超中發展,各項工作成績斐然,該村先後榮獲“瑞昌十大和諧村莊”“九江市‘五好’村黨組織”“江西省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計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敬老模範村居”等稱號。
村“兩委”班子以“黨建+”為抓手,創新提出“扶智”藍圖,大力倡導“鄉風文明、移風易俗”,帶領村民利用當地資源和就業優勢,在“水”字上下功夫,在“業”字上找出路,確立了“以水產養殖業為龍頭,帶動村集體經濟全面發展,通過建設集體經濟強村,通過養殖業富民”,“以碼頭工業城為中心,鼓勵村民就近就業創業,穩定家庭經濟收入”的發展思路。
朱湖村黨支部還以村“兩委”班子作風建設為突破口,改變工作作風,變“群眾找我辦事”為“我要為群眾辦事”,確保群眾辦事隨時可以找到村幹部。嚴格實行村務公開和財務公開制度,並且公開承諾:群眾到村黨支部辦事,當天問題當天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想辦法儘快解決。該村每月召開一次支部大會,村裡的重大事項都要在支部大會上討論,充分發揚民主,認真聽取黨員們的意見,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
打造黨建+品牌
朱湖村努力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發展集體經濟,通過運營村辦企業、發展多元化產業等途徑,推動了村民人均收入、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增加。朱湖村積極探索“黨建+”新品牌,打造出“黨建+基礎設施建設”、“黨建+集體經濟發展”、“黨建+精準扶貧”等新工作方法,堅決將“黨建+”工作落到實處。
為了打造黨建+集體經濟發展品牌,發揮支部帶領,黨員帶頭的先鋒模範作用,朱湖村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主要措施有:盤活村集體資源,村支部廣泛徵求全體黨員意見,經民主決策,依法依規對荒灘、湖汊進行整治,承包給種養戶以增加集體收入;發展村辦股份企業,以村委會為主體,聯合村民入股,註冊登記瑞昌市華林貨場,發展物流業,在企業內部設黨小組,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使企業成為村集體經濟支柱;對外融資,以村兩委幹部在村企業的股份作為擔保,向金城物流融資,既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又保證了村集體資產不被流失。
朱湖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戶65人,為了幫助村裡貧困戶早日脫貧,朱湖村積極探索“黨建+精準扶貧”模式,村兩委根據各自的家庭情況制定了相應的幫扶計劃,對個別因年齡大打工難的,安排到碼頭環衛所和朱湖村做清潔工;年齡不大的推薦到村周邊企業做普工;無勞動能力的爭取政策兜底,實施保障脫貧。為居住環境較差的貧困戶粉刷房屋,安排廉租房等,通過就業、安置、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扶貧措施,現有22戶已脫貧,2戶計劃今年底脫貧。
“集體的錢就得花在百姓身上。”村委會主任朱志勇說,朱湖村利用這筆錢,投入68.4萬元,給全村每人繳納了年180元的城鄉醫療保險費;除政府為6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養老金外,村裡每年投入100餘萬元,還為60歲以上老年人每月發放80元養老金;每年為新錄取的大學生扶持獎勵2000元。村裡有專門健身房,各項設施齊全,並聘請護路、維修、環衛工人10人;農家書屋存書3000餘冊,專職圖書管理員1人;在碼頭司法所簽約法律顧問,年化解各類糾紛20餘起。
推進新村建設
朱湖村將黨建與基礎設施建設聯合起來,著眼於解決群眾居住、出行、養老、教育、衛生等貼近群眾生活的問題,大力推進惠民實事和惠民便民利民工程。至今,已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進行了道路改造、房屋美化、公園綠化、廣場亮化。2013年9月,朱湖村被批准為“九江市鎮村聯動建設示範村”。2014年投資100多萬元改造老村圓咀頭,使之成為赤湖之濱乃至通湖路一條靚麗的風景線;2015投資60餘萬元硬化3條通組道路並安裝了路燈。
同時,村裡還非常重視教育,為了留住教師,村裡投入資金為村裡小學修建了一棟教師宿舍樓,每月還補助1000元用來改善教師伙食,還給外地教師報銷往返的路費。為了保證公共衛生乾淨、整潔,村裡投資4000餘元購買了30多個垃圾桶,還出資聘請專職清潔工、綠化工人、陵園值班人員共12人。
因為政府徵收土地,村裡很多墓穴需要遷移。2006年,該村徹底廢除土葬方式,率先推進殯葬制改革。朱湖村自籌資金建了一個朱湖人自己的免費陵園,共有3000多個墓地;新建的“追思堂”裡,可以供奉2200多個骨灰盒。隨著村域經濟不斷髮展,村民的思想觀念也有很大提升,火化觀念也已深入人心。對於村裡老人過世的,朱湖村給予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補助,家庭特別困難的給予5000元的幫扶。
文化生活豐富
朱湖村歷來重視文體事業的發展,先後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了朱湖農民文化宮,萬年戲臺,燈光球場,羽毛球場等,該村先後成立了男子籃球隊、龍舟龍燈隊等多支專門隊伍。
該村素有“山歌唱進中南海,龍舟划進國際杯”美譽,朱湖村歌舞源遠流長,早在八十年代,該村民歌歌手朱娥榮一曲山歌唱進中南海,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親自接見,並在上海舉辦的華東六省一市歌手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朱娥榮是瑞昌市牛歌第二代傳承人,2013年瑞昌“牛歌”獲批九江非遺項目,現已申報省級非遺項目。朱湖村自古以來就有划龍舟的習俗,共有男、女子龍舟隊近20多支,隊員300餘人,曾先後兩次代表江西省參加湖南省首屆“屈原杯”國際龍舟大賽和江西省在九江市舉辦的首屆“廬山杯”國際龍舟大賽,並分別獲得了第六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績。
近幾年,村投資30萬元將老學校進行重新裝修,改造為青少年活動中心。內設青少年圖書館、青少年關愛中心、親情聯絡室、校外輔導站、乒乓球室、健身房。為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該村還開辦了老年活動中心,內設農家書屋、棋牌室、中老年閱覽室、中老年培訓中心。成立了老年腰鼓隊、女子樂隊,新建了萬年臺、燈光球場等文體設施,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金戈鐵馬聞徵鼓,只爭朝夕啟新程。朱湖村黨支部不斷探索“黨建+”工作方法,提升支部黨建工作水平,進一步發揮黨組織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在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的同時,把村集體收益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文化事業中,努力將朱湖村建設成為“民主文明、環境秀美、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閱讀更多 九江新媒體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