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大仙黄石公园的最后归隐》

彩虹糖们

咱们的《渝黔文苑》

今天为大家推送第十五期

来自贵州习水的作家

刘亮先生发来的《大仙黄石公的最后归隐》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大仙黄石公园的最后归隐》

刘亮,贵州习水人,供职于某酒业公司,著有长篇小说《你的爱穿过我的黑夜》、报告文学《吕良科:美酒河泡出的硬汉子》等三十余万字。

大仙黄石公的最后归隐

——刘亮

黄莲乡位于大娄山脉之中段,桐梓县域东北部,远离喧嚣,遗世独立。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大仙黄石公园的最后归隐》

那山中之岁月,清静而悠闲。千古兴亡,都在山民们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成为过往云烟。

这一日,几位在山中采笋的孩童,遇见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翁,着一身粗布黄袍,慈眉善目,白须飘飘。有孩童好奇地问老翁家在何处,老翁笑言便在此山中。

后来,山民们经常会在山中遇见这位老翁,并渐渐跟老翁交往起来。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大仙黄石公园的最后归隐》

一间临水靠山的茅草屋,陈设简单。屋边几块田地,有玉米正长势喜人。老翁自称为躲避山外之战乱而入住山中。山民们与那老翁烹茶聊天,竟然十分投缘。老翁也常到山民们家中把酒话桑麻,时而也讲一些山外的故事,日子久了便成莫逆。

尤其是孩童们,茶余饭后,常常抱了老翁的腿,缠着问那山外世界的精彩与无奈。

这一日,老翁给孩童们讲了一个黄石公的故事。

黄石公姓魏名辙,自幼父母双亡,少年时便学会了各种农活,长大后成为秦始皇父亲之重臣。秦始皇当政后,独断专行推行暴政,黄石公便挂冠策马离开朝庭,过起了遨游四海的隐居生活。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大仙黄石公园的最后归隐》

但黄石公虽然归隐,心里却一直有一个结。

便是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才,究竟托付何人。

直到有一天,黄石公在一个叫下邳的地方,看到了张良。

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秦灭韩后,张良刺杀秦始皇未遂,便避居下邳。

那一日,张良在下邳桥上碰到一位身着黄袍的老人,故意将他的鞋子掉到桥下,叫张良给他捡上来,又叫张良给他穿上,张良都一一照办了。

那老人便是黄石公。

黄石公觉得张良确乎可教,便要张良五日后的早上在桥上等他。

但黄石公对张良的考验仍未停歇。

第五日天刚亮,张良来到桥上,黄石公已然等在那里,怒斥张良道:“和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五日后再来!”

又过五日,鸡一叫,张良便匆匆赶到桥上,可还是晚到了,黄石公越发生气,他重复了一遍上次的话后,又拂袖而去。

到第五日,张良未到半夜便赶到桥上等着。黄石公终于赠给张良一部兵书,道:“此书可助你成就大业。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谷城山下的一棵古松树下与我重逢。”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大仙黄石公园的最后归隐》

黄石公果然慧眼识英雄。张良反复研读那部兵书,终成军事名家,助汉高祖刘邦推翻暴秦,打败项羽,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授他兵书的老人。

十三年后,张良经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看到一棵高大挺拔的古松。

其时大雪纷飞,整个世界一片银妆素裹,张良在古松下站立半天,仍旧不见老人身影。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大仙黄石公园的最后归隐》

这时候,张良发现那古松有一根树根特别突出,便打算将那树根上面的积雪拂去,以便坐在上面歇息。

待到拂去积雪之后,才发现,那所谓的树根,原来乃是一块黄石。

那黄石之颜色,与老人黄袍之颜色一模一样。

上面,赫然刻着“黄石公”三字。

张良手捧黄石,若有所思。

后来,张良便把那块黄石供奉起来,时时祭祀。

黄石化身黄石公授书张良的故事,开始四处流传。

一如汉高祖刘邦醉斩白帝子那般越传越神。

至此,黄石公心里的那个结,算是彻底解开。

不过,黄石公的心里,还有一个结。

便是茫茫天地间,究竟何处才是自己的最终归宿。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大仙黄石公园的最后归隐》

故事讲到这里,有孩童忍不住仰起小脸,问老翁道:“那黄石公现在去了何方?他找到他的最终归宿之地了么?”

老翁轻抚着孩童的头,环顾着黄莲绝美的山水,颔首微笑,道:“孩子,守着这方绝美的山水,便是福气。若干年后,这里,就是这里,将会变成更加美丽的世外桃源。”

遵义桐梓:渝黔文苑丨《大仙黄石公园的最后归隐》

后来。

很久很久以后,山民们方才知道,那位老翁,原来正是赫赫有名的黄石公。

只是人们再也没有见过黄石公。

便是他的那茅屋,也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不复存在。

有人说黄石公是仙逝了。

有人说是离去了。

有人说他是化作了山间的一轮巨石,与黄莲这方山水融为了一体。人们发现,黄莲山中,不知何时确乎多了一轮酷似足踏浮云,冠戴齐整,眉宇清晰,须发飘飘,身姿硕壮,玉带束腰,长袍扬风,交手于后,闲适从容的巨石,与那黄石公真是十分的相像。

还有人说,黄石公并没有仙逝,也一直未曾离开,他还在山林中时隐时现,着一身粗布黄袍,慈眉善目,白须飘飘。

众说纷纭。

孩童们便越发的好奇,常常缠着大人要听黄石公的故事。

于是这故事,便在黄莲一代一代传说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