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如果用15年牢獄生活來換取1億人民幣你是否願意?」獲得的答案中65%的人願意,你怎麼看?

我們都只是凡人


如果是先給錢後座牢的話,應該是95%以上的人會為了這個機會而爭個你死我活、頭破血流……如果說是先履約後給錢的話,在這個信用嚴重缺乏的時代裡,還真的就沒有多少人來信你這個!更多的人就會把你當成是騙子甚至是瘋子......

真的就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還真的太把自個當成一回事了,你還真的別人,有很多人一輩子連一百萬的現金都還有見到過你還說一個億?這本身就是一個天方夜譚!之所以沒有100%的人願意是因為有了那35%的覺得你就是在開玩笑!在這個世界上本著你玩我我也玩你的心裡,所以有那麼30%幾的人不願意那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Wang王顧左右而言他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看來大多數人願意用15年牢獄生活獲得收益,換句話說是大部分人願意為高收益去冒風險。

問題出來了,應該是一個問卷調查,問題是“如果用15年牢獄生活來換取1億元人民幣你是否願意”,問題表述的意思比較明確,就是說如果可能的話,你願不願意用15年的牢獄生活為代價,換取1億元的收益,調查的結果是有65%的人願意,從某種意義上說,大部分人還是願意用這種方式獲得收益的,這個調查結果顯示了1億元的誘惑是非常大的,導致了大部分人願意,代價是大部分人可以接受的。

問題的追加里面用了另外一個提法,就是為了獲得1億元的收益,結果是15年牢獄生活,但是不是絕對的,相對有90%的人會有牢獄之災,10%的人有逃脫懲罰的機會,問願意不願意,如果不願意的話,希望這個逃脫懲罰的比例是多大?這個問題與上一個問題其實是另外一個意思,其實是表達了人們獲得僥倖心理的機會有多大。

這兩個問題不是一類問題,我們下面仔細分析一下:

第一個問題當中代表的社會現象是犯罪成本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直接表明犯罪成本多高的情況下才能放棄犯罪,這其實就是一個社會普遍現象,當今在通過正常渠道獲得收益偏少的情況下,通過違法來獲得收益是另外一種手段,但是這種手段有比較高的風險被發現並被懲罰,但是高的收益率面前使人的選擇失去了公正,使大部分人接受了這種高的收益誘惑,這種現象出現的比較頻繁,法律懲治的力度不大,導致了人們違法現象猖獗,製假售假這些現象頻繁,辱罵恐嚇騷擾現象不斷,就是因為違法成本偏低導致罪犯心理有恃無恐,“抓吧,最多就是判幾年”,這是他們經常說的話,對我們的警示作用是應當加大處罰力度。

問題延伸中提到代表的社會現象是經濟犯罪的僥倖心理問題

問題的引申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了問題的性質,就是發生職務犯罪被發現的概率是多大的時候才能讓人們放棄職務犯罪,話句話說,也就是我們監督制度能發現問題的概率是多大?這個時候才能使得那些心存僥倖的人放棄犯罪,我們任何關鍵部門都有監督機構,但是往往由於監督機構的不利執行導致了犯罪現象頻發,如果監督能夠提高力度,讓違法犯罪都能得到有效的監督,那些心存僥倖心理的人就會放棄犯罪。

看似是比較拗口的兩個問題,其實是揭露了當今的社會犯罪現象,我們只有加大處罰力度,增加監督力度才能使得犯罪現象減少,才能使得法律公正。


小區無大事


坐15年牢能得一億,平均每個月能有55萬5555元。

如果你現在一窮二白 什麼都沒有 那就選坐牢,出來後 1000萬買套房 50萬買輛車,即便這樣還剩8950萬 讀完書就去坐牢 出來差不多40歲 假設你活到100歲 那麼你剩下的60年 每個月都能花12.5萬左右 只要不黃賭毒 有點腦子 這12.5萬都能過得相當滋潤了(算上老婆孩子 雙方父母)

如果你已經事業有成 妻美兒孝 那麼久沒必要去拿這1億



贛䵽


傻逼問題,一億無論先給還是後給,我都夠嗆能用上了。先給,我入獄了,錢別人花,後給,我十五年在監獄裡經歷什麼,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出來,十五年後一億還是一億麼?


龍之吻別fw


用15年自由的空氣、陽光、慵懶的下午茶,還有你的小狗,來換取一堆你根本就數不清也不知道怎麼用的鈔票,你瘋了嗎?

僅僅三年之前,我的一個熟人被一個經濟案件牽扯,在牢裡呆了18個月,走出監獄大門的那一剎那,他跪下來抱著老婆的腿哭得像個孩子。雖然他的所有財產都已用來償還他所承擔的那份責任,但他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出來了,真好!

另一個例子,時間也許更早一些。我的一個開乳業公司做董事長的海歸朋友,因為酒駕被強制拘留26個小時。當時圈子裡很流行的一句話是:你什麼都可以有,但是不能有病,你什麼都可以沒有,但是你不能沒有自由。你知道我的這位朋友說什麼嗎?“如果讓我拿所有的股權和家產,來換這26個小時的自由,我心甘情願。因為在號子裡,跟我躺在一起的是那個眼睛冒著綠光的強姦犯。”

提出這個拿15年換一個億的人,一定是個沒坐過牢的人,而且,他被富人們的豪宅豪車和所謂的財務自由所迷惑。可是,在我所認識的、可以稱得上是富人的人,他們對這樣的問題通常都嗤之以鼻,且不假思索。他們中有人因為協助調查在相關部門呆了幾個小時。”走出來的時候,感覺已經過完一輩子。”

然而,顯然有許多人並不這麼,題主說在這個問題的答案中,有65%的人,同意這樣的交換。這當然不能怪他們的無知和缺少足夠的閱歷。因為,在過去的這些年,社會經濟結構的的巨震,催生了一部分人的價值觀的改變。金錢幾乎成了他們的信仰。我不想像我的父輩那樣說教,但這是不對的。雖然我十分相信,在這些人成為富人之前,他們的觀念不會改變,但也不會一直這樣下去。

金錢不是罪惡之源,沒有誰跟錢過不去。可是,要拿它跟我換15年的人生、15年的親情與共、15年的故友重逢和15年可口的美食、迷人的仲夏,還有我的頭條,我的微信朋友圈,對不起,請讓錢走開。

或許有人會噴我,你這樣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是所謂的富人思維。我無話可說,雖然我並不是一個富人。不過有一點我要告訴你——在金錢這件事情上,幾乎所有的富人都比所謂的窮人有發言權。

你見過紐約街頭的,流浪乞丐嗎?你拿出一堆us dollar讓他或她在一個陌生的房子裡呆上一夜。你才會怎麼著,他會毫不猶豫的地將鈔票摔到你的臉上。這算不算是窮人思維?不,這是牢獄門外的人的思維。


行者私享


世界上為什麼會有搶劫犯?為什麼會有賣血賣淫?為什麼會有假貨假藥?為什麼會有貪汙受賄?不都是為了錢。如果15年能換1億,那還用說。年收入10萬以下的不說百分百,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同意。


杯酒暢懷


看了《西虹市首富》,昨天朋友剛開玩笑說“如果給我一個億,我可以用我10年的生命來換”。所以對於“如果用15年牢獄生活來換取1億人民幣你是否願意?”獲得的答案中65%的人願意,這個結論沒有很大的意外。



第一,畢竟,在我國有錢的人只會越來越有錢,而窮人只會越來越窮。雖然生活好了,絕大多數的人都還是“窮人”,每天叫醒自己的不是夢想什麼的,而是“房貸”“車貸”“其它貸”,看似過得很好,實則很大的壓力。所有的這些壓力、苦惱、焦慮、選擇困難症都是因為一個“窮”字。


大家都窮怕了,對於“窮怕”的體會,相信很多看過《我不是藥神》的觀眾,都深刻體會到。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真的是走一步都是艱難。


第二,普通人有了一億元,意味著這輩子不用辛辛苦苦打死工拿那點死工資,絕大一部分人辛辛苦苦一輩子,都沒辦法換取一個安享晚年。用15年吃完一輩子的苦,從這個角度來說真的太值了。


第三,現在的社會這麼浮躁,很多人已經不談及所謂夢想了,硬要說有什麼夢想,那是“錢”。“錢”能夠代表的東西太多了,有了錢,就可以擺脫辛苦,有了錢就可以不用工作天天瀟灑。一億人民幣,夠一個家庭買車買房毫無壓力地過一輩子。相比於終其一生也是貧窮,相比於沒有希望的未來。這1億的誘惑性太大了。


某位名人說過: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天花板,當條件達到的時候,誰都會妥協。


這1億,高多太多太多人的天花板了,這就是現實。


你們是如何看...


知課


15年後我45,孩子15,孩子可以總去見我,我在裡面可以天天看書,寫書,畫畫,健身,調理身子,15年後出來神清氣爽,健健康康,出幾本書,出幾個動漫集,最主要的孩子可能得到一輩子衣食無憂,可以娶外國優秀的大個漂亮白的兒媳婦,在國外買別墅,移民,獲得綠卡,獲得完善的社會保障,教育資源,孫輩可以更加優秀!那麼這15年苦,算什麼呢?現在天天上班打工,還房費跟坐監獄的痛苦程度又相差何幾呢?


刮臉盤兒刀片兒


如果現在,讓我回到年輕,知道往後的日子,願意。而我現在年青,人生軌痕根本不預知,不願意。估計願意的只是不求上進的,只是他們不知道,這十五年的青春實際的價值根本無價的,哪怕再苦再累,必竟活過,吃著心爽,必竟自己雙手勞動得來的,而十五年的世界不是限制幾百平方米的被限制自由用一億買的到的。不過咱家現在願意,不如意的太多,只是不大情願罷


築夢星辰


我來給你算一下,先得到一個億,然後去坐牢,一年預計花費一百萬在牢裡做大爺,十五年才一千五百萬,(假設不能提前出獄的話)剩下八千五百萬,你在坐牢期間只要有錢,可以出去辦點事,這不是秘密,拿出三千五百萬給家人買住的房子,投資底墒樓,轉手租出去,家人吃房租夠活的瀟灑了,五千萬放到支付寶裡(某行不準成),隨時可以遙控的,所以百分百的人願意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