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是先過cpu好還是先過顯卡好?爲什麼?

絕殺足球


這個問題看似需要考慮,實則無需考慮——用戶基本沒有決策權。

無論是intel還是amd,cpu的socket相關指標(包括外形規格、固定孔位、固定力度、背板、固定栓、卡扣)非常透明,而且保有量非常大,無論是風冷還是液冷,散熱器都非常容易確定規格,即所謂標準化。

因此在零售市場上,可以非常容易地買到CPU的液冷散熱裝置,各種規格、價位、個性化的都有。

相比之下,顯卡沒有相關規範,光一個固定方式就足夠千奇百怪,對應到特定顯示卡,可選的型號鳳毛麟角,即便是銷量比較大的單品,也是如此。

而在這些液冷設備供應商中,同時吃CPU和顯卡兩頭的更少,一款產品同時為CPU和顯卡提供散熱的更更少了。量少的結果就是結構已經被廠商限定好了,用戶基本不用改動,其實更多的型號是CPU散CPU的,顯卡散顯卡的。

當然,你可以說,我兩套散熱器連在一起,節約一套泵和風冷末端,有這麼需求的最最頂尖用戶,可以看下面的部分了。


液冷散熱的用戶有兩類,MOD和中高端超頻,極限超頻有液氮呢。

既然是MOD,就是以美觀和佈局需求為主,對於真實的液冷的削峰平谷需求並不強烈,換句話說,水管和泵怎麼安置好看、方便怎麼來,無需要考慮太多效果問題。

對於超頻玩家,CHIP可得好好說說了,需求策略是有明顯差異的。

首先要再次強調,液冷散熱效果並不好!這個好指得是降溫下限和傳導迅速這些方面。這個現實情況,恐怕很多花了大價錢的朋友會憤憤不平,據出無數“好”的例子來反駁,彆著急,你的感覺沒錯!

單位時間熱傳導的3個要素再回憶一下:溫差、對流和表面積。

液冷也是室溫+的溫度(風冷末端室溫對流散熱),溫差沒擴大,效果沒增強;CPU/GPU還是那顆芯片,沒擴大,表面積沒差異。

唯一可能變的只有對流這一個。具體對散熱器來說,實際是二級對流,一級是CPU到散熱器的金屬鰭片(導熱脂忽略),第二級是與室溫空氣的熱對流。如果嚴格苛算,液冷散熱裝置也沒有在這兩方面比風冷有所增強:大風扇或銅(芯)鰭片都一樣。

液冷真正改變的是存和移兩個方面,帶來了可體驗到的更好的散熱效果,題主所需的答案隱藏在這裡。


液冷散熱的核心優勢是削峰平谷,而不是更多更快的帶走熱量。

一方面液體有著比空氣大得多的熱比容,能很好地直接吸收峰值熱量。不考慮熱比容差等修正參數,水的熱比容達到4.2J/g·K,就算為了避免生鏽和乾涸,使用的液冷擴散劑的熱比容略低,但也是4J/g·K這個量級,而空氣只有1。別忘了1g空氣要多大體積~~這質量都快1升了!是水的1000倍。再放大熱比容,就是4000~4200倍的瞬間散熱量帶走能力(以體積計)

隨便選款240W級別的液冷散熱器參數看下,這可是可以鎮壓1080Ti的

70l/h

108m3/h=108 000l/h,這可是雙120mm風扇喲!單風扇也就只有54000l了,只是對應的液冷散熱器熱擴散能力的1/5強。

換句話說,實際上風冷末端能夠擴散的熱,只是冷媒帶過來的1/5水平,這些都還是理想值。

從這個維度來說,冷媒能夠在單位時間內,從CPU/GPU上帶走數倍於風冷的熱量,從而把超頻或遊戲造成的瞬間,也就是峰值熱儘快的帶走,反映在結果上就是相對長時間的保持低溫。

把熱送遠,讓高溫敏感設備周圍保持相對地問,是液冷散熱器的另外一層面價值。

就算金屬已經是熱的良導體了,但是把熱儘可能傳遞遠,仍需要更大的溫差、更大的介質截面和更長的時間,這幾個因素就是錢、錢和錢。

液冷就不一樣了,不用等介質被動傳熱,而是主動把熱水泵走,送熱的速度快了很多。


根據存和移兩個特性,CPU和顯卡先後散熱邏輯也就有了。

超頻是瞬間高熱的應用場景——頻率高不代表熱一定高,還需要負載來——要超哪個部分並且給負載,就把低溫的液冷頭給它,也就是前面那個,液冷此時的作用是存,也是削峰。說實話,為這個目的,液冷效果並不非常突出,遠遠遜色於液氮。液氮不靠熱比容大存熱,而是靠蒸發迅速擴撒熱量,再加上低溫帶來的大溫差,既增強了傳導,又保持了半導體問題——知道超頻大賽都用啥了吧!

常規使用

是持續熱量擴散需求,用到液冷的移的價值。不僅短時間內移的越多越好,而且不能厚此薄彼,無論是CPU還是顯卡,不能聚熱擴散不了。這時候,應該把低溫液冷頭給相對低溫的設備,CPU或顯卡,後再串接相對高溫的設備。

從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是常規用途PC的GPU使用率明顯低於CPU,因此相對的更多時間處於低溫狀態;另一方面CPU身體都比較健康,耐高溫能力更好,超頻幅度也更大,結果就是工作溫度普遍更高。因此一體化的CPU+顯示卡液冷散熱裝置,都是把顯卡放在前面,CPU在後面!


有朋友說熱泵的事情,補充一段吧!

熱泵是很好的方案,理論上的。比液冷有更大的溫差,熱傳遞速度更快。

但是常見的壓縮機或半導體熱泵,都面臨著不能變頻的問題,說白了就是無論發出的熱多少,都要泵走那麼多熱。發熱量大的時候還好,剛好平衡,發熱量小的時候,製冷能力過大,會造成冷凝或自身燒燬等一系列問題。

另外,壓縮機制冷的功率更大,kW以上容易,小功率反而更難,它能夠和液冷一樣削峰平谷。但是半導體就廢了,功率太小,或者說功率密度太低(面密度),1平方英寸在25W到35W水平,遠遠不能滿足CPU那麼大個頭那麼大功率的需求,非要用就還要加上一個巨大的金屬鰭片,熱泵的速度優勢蕩然無存


不過呢,液冷存和移的能力再高,也要有風冷擴散的高能力,否則什麼都白搭。


CHIP中文版


開機之後cpu就立刻開始工作,顯卡則是在運行遊戲或製圖等需要用到的時候才工作,所以一般diy水冷都是先到cpu,再到顯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