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等待破局

交行等待破局

8月23日,交通銀行(601328.SH)率先發布了國有大行的2018年半年報。這也是其新一任領導班子成員到位之後的首份業績報告。其中淨利潤同比增長4.61%,較去上半年3.49%的增速有所回暖;不良率為1.49%,較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

看上去,交行近兩年業績下滑、資產質量惡化的壓力略有放緩,但好轉有限。因為作為主要收入的淨息差下降趨勢還在繼續,不良貸款餘額亦有所增加,且資產充足率出現小幅下滑。

繼續深究一步,背後還牽扯到國有資本深化改革的推進、人力資源儲備與管理、業務轉型升級等系列問題,交通銀行尚沒能給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作為我國曆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同時也是我國曆次金融領域改革的先行者之一,交行一直以銳意改革、勇於突破為特色。但是從2016年底起,交通銀行開始進入一個高管調整、業績下滑、資產規模被股份制銀行趕超的被動格局中

交行新領導班子能否改變交行近兩年來的被動格局?

但“彭任配”要重振交行昔日輝煌,需要面對業績和內部管理的雙重問題。

2018年2月,交行原行長彭純接替牛錫明任黨委書記、董事長。6月,中國銀行原副行長任德奇“空降”補位交行行長,管理層“一正四副”的領導班子也終於補齊。

對於新領導班子,有銀行業內人士認為:“彭純是老交行人,懂交行,也負責過很多業務板塊。”而任德奇亦被稱為“專業型幹部”,在行業有不錯口碑。

多項業績指標不理想

作為新領導班子組建後的第一份業績報告,交行2018年半年報的數據略有好轉,卻仍有多項業績指標處於不理想狀態。

在幾項主要指標上,2018年上半年,交行淨利潤僅同比增4.61%,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78%,淨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1%,手續費淨收入同比下降0.37%。

不過,其二季度部分指標下降趨勢較一季度有所改善。平安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交行今年上半年的營收降幅較一季度收窄,主要是因為二季度實現了同比增長8.1%。上半年利息淨收入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下滑幅度分別同比收窄1.1%和0.37%,降速較一季度放緩,也是由於二季度轉為正增長。

多位分析師認為,這主要得益於信用卡髮卡量增長及卡消費業務發展。交行上半年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同比增19.81%,帶動二季度手續費收入錄得正增,同比增長3.6%。同時,受二季度匯兌收益的影響,整體非息收入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多增20.8%。

但值得關注的是,受代理理財投資管理業務減少、諮詢顧問類業務減少、代理保險業務減少、票據風險敞口管理費減少的影響,交行管理類手續費收入、投資銀行手續費收入、代理類手續費收入和擔保承諾手續費收入分別同比下降10.02%、12.19%、20.48%和8.56%。

同時,規模增速趨緩、息差收窄壓力、資產質量承壓等問題仍比較突出。

一是2018年上半年,交行資產總額較年初增加3.15%,但是二季度規模增速趨緩,較一季度僅多增0.62%。其中貸款與存款分別環比提升1.9%、0.2%,投資資產環比一季度增1.5%,而同業資產則大幅收降9.2%。

二是上半年仍面臨息差收窄的壓力。受淨息差同比下降0.09個百分點至1.41%的影響,該行上半年利息淨收入同比微降1.1%。

三是交行資產質量改善壓力仍較大。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為715.1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0.0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49%,僅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銀行機構業績整體企穩回升的大環境下,僅從交行半年報的數據來看,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尤其是交行推動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如何平衡現有業績增長和未來長遠轉型所需,非常重要

雙重困擾

自2016年底開始,交通銀行就深受業績下滑和高層調整的雙重困擾。

在國有銀行中,交行的市值與其他四大行的萬億元市值早已不在一個量級,甚至被股份制銀行逐漸趕超。截至目前,招行的總市值已經超過7000億元,而交行卻只有4000億元出頭。

從營收角度來看,交通銀行也比不上部分股份制銀行。以2018年半年報為例,交行上半年營收為1018.65億元,淨利潤407.71億元;而招行上半年營收達1261.46億元,淨利潤達448.69億元。尤其是總資產收益率這一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交行近年一直處於下滑趨勢,2015年到2017年分別為1.00%、0.87%、0.81%。

同時,交行資產質量也堪憂,這表現在不良貸款餘額持續增長,而淨利差和淨利息收益率持續下降,拖累整體盈利能力,加之行業大環境進入頹勢,其整體業績深受影響。

除此之外,在監管部門加強風險監控、針對違法違規處罰加碼的背景下,交行這兩年也是罰單不斷近期就有兩筆處罰。7月5日,銀保監會披露,交行池州分行因違法違規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資,並要求地方政府違法違規提供擔保,一次性收到了池州銀監分局4張罰單。7月26日,央行針對包括交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中國銀河和中國人壽開出反洗錢罰單,交行被處以130萬元罰款。

一位第三方研究機構銀行業分析師認為,如果說業績下滑、風控不嚴這些行業共同存在的問題不足以說明交行的困境,那麼交行近幾年的高層動盪、中層骨幹流失、新老交替不暢等管理問題,也足以說明其內部管理出現一定問題,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了一定的阻力。

2018年2月初,原行長彭純接棒牛錫明出任董事長,自此交行行長一職開始空缺,彭純代行行長職責。5月底,原副行長於利亞退休,原北京管理部(集團客戶部)總裁、公司業務部總監和北京分行行長郭莽升任副行長。

直到6月上旬,空位近4個月後,原中國銀行副行長任德奇調任交行出任黨委副書記,其後確認為副董事長、行長。除董事長外,交行管理團隊基礎的“一正四副”才得以補齊——行長任德奇,副行長分別是侯唯棟、沈如軍、吳偉和郭莽。

此外,交行中層骨幹流失、人才斷層的問題近年比較嚴重。從2016年開始,交行總行部門總經理及以上人事就出現頻繁出走現象,其中有因涉及嚴重違紀落馬的高管,亦有因涉及受賄、違規放貸、造假詐騙被查處的人員,導致了一些崗位目前仍處於高管空缺或他人代管的狀態。

“軍心不穩。”前述業內人士說。

“彭任”如何解題

作為交行新任行長,任德奇在半年報發佈會上首次亮相,在解析業績的同時,也闡釋了交行未來的幾大重點任務。

他提出了三項重大改革措施,一是進一步加快人才激勵機制的改革,穩步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打通幹部人才發展通道,激發人才幹勁;二是科技引領,啟動數字化智慧銀行信息系統工程,推動金融科技業務應用的深度引導,構建數字化智慧性;三是進一步強化風控,要加快風險授信改革,落實好全面規定的管理責任,加強對關鍵環節的風險控制,提高風險的精準識別和處置能力。

其中,人事改革最為引人矚目。任德奇概括表示,“人才是第一資源,事業發展靠人才”,要“要進一步加快人才激勵機制改革,精準激勵關鍵族群,穩步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打開、打通幹部人才發展通道。”

據瞭解,上半年交行著眼於解決好高層次專家和優秀年輕人才培養選拔、薪酬制度優化等吸引人、激勵人、留住人的關鍵問題。同時,圍繞新形勢下基層經營單位風險管理前瞻性和效率問題,推進風險授信管理改革,力求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6月11日,在交行召開黨委(擴大)會議上,彭純也曾表示,“堅決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持續推進深化改革各項工作,為‘兩化’加油、給‘雙輪’加力、向‘雙線’充電,促進交行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努力開創全行改革發展新局面。”

可見,深化改革和風險防控依舊是交行接下來的重要環節。同時,作為首家公告設立資管子公司的國有大行,交行資管子公司的獲批與否也將成為其業務轉型的一個關鍵點

交行副行長沈如軍表示,成立資管子公司將會為交行資管業務帶來新的活力,與母公司實現風險隔離,管理機制將完全按照資管新規去管理。

至於下一階段計劃,沈如軍表示,其一將做好過渡期產品的轉型升級,打造適應新規的估值體系、風險管控體系以及信息披露體系;其二加快產品淨值化轉型,從做大現金管理類淨值型產品、推廣固定收益類長期限封閉式淨值型產品、豐富主題投資淨值型產品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快產品淨值化轉型;其三以渠道建設為突破點,逐步建立涵蓋本集團渠道銷售、線上網絡銷售、銀銀代銷、面向特定客戶直銷等在內的立體銷售和服務渠道;其四以投研為抓手,打造核心競爭力,以投研能力帶動產品創新,提升投資管理的能力。

“核心還在於有多少人能幹事,幹成事。”前述業內人士說,頂層設計逐步清晰無疑是重大利好,但資管子公司等架構調整將涉及一系列人事安排,“有人願意走,有人只想留,組織上很難做到讓合適的人坐合適的位置、做合適的工作,這才是最大難題。”

“彭任”新搭檔下,交行如何走出新路?還有待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