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歐盟、非盟、阿盟,還有北約、獨立國協、拉美議會,但就是沒有亞盟?

和語濤聲


很多人不解為何至今還無亞盟,這可能和以下原因有關:


沒有亞盟,可能與歷史環境及其局勢相關


至今還無亞盟可能原因是,其具有多樣及複雜性,基本上屬於是地理概念或是自然地理概念,這些問題多過其他所有的地區。亞洲史上就為多個帝國征伐地方,西亞、歐洲互動多過與亞的,可見要把亞洲變為聯盟存在困難的。


建立盟國,在文化上還是比較相近的。非洲曾為西方國家殖民地,他們語言上是相通的;拉美國家差不多均為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文化上類似;歐洲存在幾百年交流、戰爭史。但亞洲不一樣,太大文化差異導致結盟受限制。如東亞,基本為漢字文化圈,南亞是佛教、伊斯蘭教文化。印度、中東和東南亞於文化上屬於分隔的,他們之間存在十分大的差異,文化方面是很難相互接受,中東文化和西方,特別歐洲較接近,西方影響更多。亞洲,地緣遼闊民族多,缺少統一文化的基礎,亞洲結盟難度自然大。


內部存在分歧


二戰後,亞洲國家得到解放,可內部分歧卻未完全消失如,日本和受侵略國家。日本國就歷史性問題表現出的態度,至今不能獲得各國原諒,這樣自然無法進行聯盟。


經濟體制不一樣


社會制度不一樣,奉行經濟體制也不同,亞洲,一些國家屬於計劃經濟,一些為市場經濟,想要進行實質的融合還是很難的。


決勝網


【為什麼有歐盟、非盟、阿盟,還有北約、獨聯體、拉美會議,但就是沒有亞盟?】

具體解析:

(一)其實問題裡也指出了,歐盟和非盟都是一個大洲的政治經濟合作組織,目前看來,非盟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根本無法和歐盟相比,甚至在世界上的存在感都不強,對於非洲局勢起到的作用也有限。歐盟才是世界國家聯盟典範,聯盟把成員國的方方面面鏈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極具有凝聚力的整體,不過英國脫歐後,歐盟面臨的解體風險也大大的增加。


(二)北約全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個組織事單純的軍事組織,和其他的政經聯盟組織有本質區別,顧名思義是北大西洋沿岸國家共同防務組織,是美蘇冷戰的產物,為了應對蘇聯的擴張,由美國主導建立。蘇聯解體後就變成美國世界軍事霸權的重要一環,佈局全世界軍事同盟體系,掌控地區局勢。

(二)阿盟和獨聯體就趨向於文化和宗教信仰相同的國家聯盟。

阿盟全稱阿拉伯國家聯盟,最早(1945年)有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國建立,但經過多次的中東戰爭後,由於主導國家埃及和以色列打成和解,已經差不多名存實亡了,影響力被沙特阿拉伯主持建立的歐佩克(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和海灣合作組織代替。

獨聯體也差不多名存實亡了,獨聯體是蘇聯解體後的產物,由俄羅斯主導,最終在土庫曼斯坦、格魯吉亞、烏克蘭退出獨聯體後基本歇菜。俄羅斯為了不放棄自己的最後一點影響力,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目前也只有俄羅斯、白羅斯、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吉爾吉斯斯坦五國前蘇聯加盟國加入。

(四)拉美會議其實都算不上一個國家聯盟組織,就是一個論壇性質的國家交流平臺,雖然宗旨是促進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團結和一體化,其實和亞太經合組織功能差不多,不過偏向於國家政治層面的合作,主體有一股濃濃的玻利瓦爾主義的味道,其實就是報團取暖共同反對美國,不過大多數都是烏合之眾,根本沒有大氣候,也沒有主導國家。

————————

有以上對於這些國際組織的解析可知道,國家聯盟組織建立並不是按照各大洲地理區域劃分建立的,而且國際組織的性質各有所不同,所以沒有亞洲聯盟就不奇怪了,其一是亞洲這個地理區域太廣闊,地理條件天然阻隔分成好幾個大塊,如東亞、中亞、東南亞、南亞和西亞。其二亞洲國家之間有類似“亞洲聯盟組織”的功能組織很多,如東南亞聯盟(東盟)、亞投行、阿拉伯聯盟、上合組織等。

亞洲地區的區域廣闊、地理環境的阻隔、文化、宗教等因素複雜性導致真正“亞洲聯盟”建立不起來,不過我們國家可以加把勁。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轉發!


大正看世界


亞洲之所以沒有聯盟,與所處的歷史環境和當下的局勢有關。

所有聯盟的參與者都有相同的目的:利益與安全。

先說一下最典型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歐盟,歐盟在二戰之後成立,由法,意,荷,比,盧以及聯邦德國於1951年簽字成立的煤鋼共同體,一來為了防止德國重新發動戰爭,二來為了經濟復甦。共同體經濟發展成果顯著,不久之後歐洲各國紛紛加入,經濟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隨著冷戰的開始,原本就已經形成的歐盟與美國聯合,成立北約,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蘇聯的入侵,保護自身安全。

與之對應的,蘇聯為了防止美國的攻擊,於是與東歐國家聯合,成立華約組織,蘇聯解體後,華約也解散了。

拉美議會,非盟,阿盟,建立的重要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實力普遍較弱,面對險惡的國際環境,只有抱團才能說的上話,才能維護利益。

能夠看得出來,組建聯盟要麼是經濟利益,要麼純粹是為了安全,這就要求聯盟內部必須消除分歧。

比較大的聯盟都成立於二戰之後,但是具體到亞洲,情況複雜的多。

亞洲無法創建自己的聯盟,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1.內部分歧嚴重

二戰結束之後,亞洲國家紛紛獲得解放,但是內部的分歧並沒有徹底消失,分歧主要包括兩個。

(1)日本與被侵略國。

由於日本在歷史遺留問題上的態度,至今沒有獲得亞洲各國的原諒,自然也不會與之建立聯盟關係,即使建立了也十分脆弱。

例如韓國和日本同在美國的管控之下,但是兩國矛盾不斷,從來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緩和。


(2)意識形態。

二戰之後的亞洲在意識形態上是分裂的,一部分國家靠近蘇聯,另一部分則投靠美國,而美國與蘇聯水火不容,所以很多國家處於對抗狀態,例如越南戰爭中,韓國人就加入了美軍,與越南進行戰爭。

2.經濟體制

不同的社會制度奉行不同的經濟體制,在亞洲,部分國家是計劃經濟,部分國家是市場經濟,很難實質性的融合在一起。

3.文化差異

在亞洲有一條隱形的界限: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以西的印度、中東與青藏高原以東的東南亞在文化上是分隔的,彼此之間差異很大,文化上互相難以接受。而中東的文化與西方,尤其是歐洲比較接近,也受西方的影響更多。

組建聯盟的目的一是安全,二是經濟利益,有美國在,亞洲各小國的安全有保障,有了WTO之後,組建經濟聯盟似乎也沒有必要。



對亞洲具有重大影響能力的美國也不願意看到一個聯合起來的亞洲,一旦成立亞洲聯盟,這個老大是誰呢?

這一點美國人不會不清楚,成立的亞洲聯盟一定會成為美國控制亞洲的絆腳石。


綠色落日


歐洲內以基督教為主的共同文化為紐帶,外部為應對蘇聯威脅,隨走上一體化道路,進而催生了歐盟;非盟肇始年代是20世紀60年代,彼時非洲反殖民浪潮風起雲湧,非洲去殖民化和聯合自強,最終實現政治、經濟、乃至軍事的一體化,遂有非盟;阿盟也就是阿拉伯國家聯盟,很明顯,這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通過宗教文化和民族形成的聯盟,同時也有對抗以色列的因素。北約自不必說,是歐美為了對抗蘇東集團的軍事組織,獨聯體都是前蘇聯國家,拉美組織也是有拉丁文化和語言,以及地域認同形成的組織。

介紹了這麼多其組織和同盟,其實可以梳理出形成一個“盟”所需要的源動力。我們總結下,順便看看亞洲整體上有沒有,也就可以知道為啥亞盟沒有了。

第一,宗教或文化認同,好像亞洲沒有這麼一致的文化,東亞儒家文化、西亞伊斯蘭和猶太教、南亞印度教、東南亞的伊斯蘭+佛教,根本沒有像歐洲或者阿拉伯世界那樣一致的宗教或文化作為強力聯結紐帶,而且,我們說到亞洲文化,最多的表述就是多元,多元意味著豐富多彩,呵呵,也意味著不一樣,說白了,不能團結在一起。

第二,外部威脅,比如北約和歐盟,其生髮,與蘇聯的威脅有著直接關聯,但是我們誰聽說過亞洲面臨著誰的共同威脅?美國?日本和韓國還是美國盟友呢,怎麼能說美國是共同威脅,俄羅斯?越南、伊朗都是俄羅斯好夥伴,也不算共同威脅。除了這兩家,好像沒哪個國家有實力威脅,所以根本沒有共同威脅,當然,你要說個外星人我也沒脾氣。

第三,共同歷史記憶,其實這個和第一點類似,但是還是有不同,獨聯體國家都繼自蘇聯,但是現在文化上明顯不同,為何還能在一起,無非是一個歷史上的共同體為他們提供了認同,還有阿拉伯世界曾經的阿拉伯帝國,而整個亞洲範圍內,沒聽過泛亞帝國這麼個東東,大元最多也沒統一整個亞洲,波斯主要在中東稱霸,整個亞洲沒有一個共同歷史記憶。

有人說了,地形複雜也是原因,那拉美不復雜?非洲不復雜?人家歐美還跨著大西洋呢,咋也盟了?只要共同認同,不怕“道阻且長”。

其實還有一點,亞洲整體空間實在太大,大到沒有一個文化可以全部覆蓋,大到沒有一個威脅可以完全針對亞洲,大到內部各個文化多元的同時也吵鬧不休,比如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比如以色列和伊朗,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死對頭,內部都亂成如此,安能有所謂亞盟?而且,這種狀態下,硬來一個亞盟,有何意義?天天吵架玩?

我是北玄武,歡迎關注,希望能給您有所啟發


北玄武


這裡面好像只有歐盟,還算是一個全面型的國家組織,其他的好像都不算。那咱們在這裡討論,只是討論歐盟這樣的國家間組織形式!

類似於歐盟這樣的國家間組織,只有在民族國家徹底發育以後才能夠出現,也就是說,各個國家之間徹底區分了自己和他者,國家聯盟這種形式才有可能出現。而在目前的亞洲是沒有這種條件的,民族國家就沒有幾個,發育完成的民族國家就更少,屈指一算,也不會超過四五個,而且規模都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下,組建類似於歐盟那樣的國家間組織,是完全沒有希望!可能再過兩三百年或是一二百年,這種情況是有可能出現,但我們這一代人肯定是沒希望了,希望我們的重孫子或者重重孫子那一輩能夠看到吧!


帝國曆史觀察者


首先給這個問題點個贊。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卻是世紀之問。換個說法就是未來是不是亞洲世紀,最近有本比較火的書就是《亞洲世紀的終結》,論調比較悲觀,亞洲世紀還沒開始,怎麼就結束了呢?
亞洲為什麼不能像歐盟一樣呢?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亞洲基本是個地理概念,或者說是自然地理的概念,亞洲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超出了所有的地區。在歷史上,亞洲就是各個大帝國征伐的地方,西亞與歐洲的互動要超過與東亞的互動,所以說,要把自然地理意義上的亞洲變成一個聯盟是非常困難的。歐洲的聯合既有歷史的動力,也是二戰之後的歷史機遇,在冷戰的對峙之下,美國為歐洲提供了安全保障,也推動歐洲國家的和解與合作,所以歐洲出現了很詭異的現象,就是在二戰之後,幾百年戰亂不斷的歐洲一下子消停了。著名地緣政治學家羅伯特·卡根就認為這是歐洲歷史性的衰退。你看,歐洲的聯合以及歐盟從長時段來看的確是歐洲衰落的產物。
亞洲的聯合更多的是在“西方”擠壓之下的產物,或者說在21世紀,“非西方世界”,主要是亞洲國家的崛起,從經濟的功能來說,中東是能源區、東亞是製造業區,能夠形成比較穩定的產業鏈條,只不過金融區主要在美國和歐洲。亞信峰會是就一個重要的節點,亞洲的事情還是由亞洲人來解決,這不僅是說亞洲不需要西方國家的干涉,更是提出了一個亞洲的身份。無論現實距離亞洲認同有多麼遙遠,至少作為一種理念已經提出來了。
在亞洲內部也存在著不同的次區域的組織,最成功的的還是東盟,還有阿盟、海合會、上合組織等等,這些組織都是亞洲聯合的基礎。亞洲的未來還是要靠亞洲大國之間的協調,尤其是中日韓三國,是亞洲經濟的重心,中印俄則是地緣政治上的關鍵棋手,亞洲聯合應該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很難依靠一種工程或者設計來完成,這個自發演變的過程可能是幾代人,甚至更長的時間。

孫興傑


其實亞洲同盟不是沒有人提出過,包括亞元,亞洲共同市場等等,都有很多理論探索,或者媒體娛樂化的調侃。

其實,如果亞洲至少能夠像歐盟一樣,取消國境邊界,人口能夠跨國自由遷徙自由工作,並且組成共同市場,0關稅……諸如此類,等等,確實令人神往,確實也是亞洲人民的福祉,確實也是標誌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

然而,類似歐盟的亞洲同盟的出現,恐怕會比歐洲同盟困難得多,可能性連歐盟的萬分之一幾乎都不會有。

一是,亞洲的民族、文化和宗教背景要遠遠比歐洲複雜得多。歐洲人都是歐羅巴白人,歐盟都是信仰基督教體系,還沒有任何一個非基督教歐盟國家,歐洲的文化都是出自同一歷史根源。

二是,亞洲的發展差距,均衡性也比歐洲差得多。歐盟最發達的國家和最落後的國家人均GDP和收入都不會相距五倍。而亞洲,即便是東亞東南亞這個區域,最落後的朝鮮、蒙古、老撾,和最發達的日本、新加坡、韓國相差恐怕有近百倍,起碼幾十倍。你想想,相距這麼懸殊的不同國家,有可能組成共同市場,共享部分主權嗎?

三是,大國的存在,是亞洲同盟存在的最大障礙。相對於宗教、文化、經濟發展差異等的因素,這些因素至少還可以等待,還可以妥協解決,但是中國的存在是亞洲同盟產生的最不可調和的矛盾。歐盟國家人口最多也不過德國八千萬,另外還有英國法國意大利的五六千萬,西班牙波蘭的三四千萬,大國很少極小國分量也不大。而亞洲,中國14億人口,印度13億人口,有些國家才幾十萬幾百萬人口,如果組成同盟,大國權力如何保障?責任如何承擔?亞洲同盟的投票權如何分配?如果14億人口和十多萬人口的馬爾代夫都是一票,大國肯定不幹。好比中國每個市或者每個省一票,其它國家也肯定不幹。

亞洲同盟,是亞洲人民共同疆域,共同版圖,共同的福利,共同的福祉,各國共同的責任。所以,權力和責任,如何分配,幾乎是一個不可調和妥協的大問題!


武大東湖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從西亞到南亞再到東亞,縱向上是四大文明古國的發源地,文化差異大;橫向上地域範圍廣,很難形成統一聯盟!再加上二戰之後,世界出現兩大陣營——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兩大陣營為首的國家分別是蘇聯和美國,他們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拉幫結派,先後成立了華約與北約;後來蘇聯解體了,自然而然他們的同盟也就解散了…國家之間沒有純粹的友誼,只有永遠的利益,為了利益很多國家投入了西方的懷抱(典型的就是東歐國家);而那些誓死不屈的國家,西方國家就會在背後支持這些國家內部的反對派,所以這些年我們看到的地區衝突、戰爭都是這些導致的…亞洲的韓國、日本、新加坡都是美國的同盟國,美國在這些國家都有駐軍,所以這些國家不可能與某國一起結盟的!印度自從62戰爭以來,心裡一直有一個疙瘩,從那之後處處要和某國比一個高低,把某國作為戰略對手,所以也不可能和某國結盟;東南亞國家和某國有南海爭端問題,另外在心裡上也對某國有所忌憚,也不會真正與某國結盟,對於他們來說遊走在某國與美國兩個大國中間是最佳選擇;

另外就是中國從始至終都是主張不結盟政策;我認為這種政策才是大勢所趨,結盟其實就是冷戰思維,至少除了經濟結盟之外,是這樣的…當今,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是一個共同體,不應該有勢力劃分的零和遊戲,到最後對誰都沒好處!

當然東盟,不就是亞洲的聯盟嘛;我也倡導這種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本著共同進步的理念,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聯盟體!










龍睿LR


“亞洲”是一個西方概念,是以西方用“歐洲中心論”硬攢出來的,亞洲東西部文化歷史差異巨大,圈子不同,沒法硬融

二戰之後,為了應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大量的區域組織相繼成立。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歐盟”,除了歐盟以外還有“非盟”以及“美洲國家組織”也是兩個規模非常大的洲際組織。

這三個洲際組織,都是由本大洲內的國家所組成的。

但作為世界上的第一大洲,亞洲卻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組織出現,這是為啥嘞?

首先我們先要明確,歐洲、非洲、美洲都具有高度相似的文化基礎。

例如歐洲諸國:

一,人種同為白種人。

二,文化也都是繼承自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都屬於西方文化圈。

三,擁有基本一致的宗教信仰和大量共同的歷史。

四,各國經濟聯繫密切,存在大量的共同利益。

如此高度相似的文化和歷史淵源,才是歐盟能夠誕生的基礎。

(歐盟版圖)

與之相對的,美洲和非洲也都一樣。

美洲除了美加兩國外,其他的大多都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語言、宗教、文化、歷史都高度一致。美國和加拿大雖然是英語國家,但是美國境內也有大量的西班牙語移民,英語文化和西語文化差距也不是很大,都屬於西方文化圈,交流起來障礙不大。

非洲國家就更不用說了,基本都是西方殖民者建立的。除了北部的阿拉伯國家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說英語就是說法語。大家的曾經都差不多,都是給人家種地、挖礦的。

然而反觀亞洲,東亞和西亞完全就是兩個星球。

東亞是漢字文化圈,西亞是伊斯蘭文化圈,雖然在歷史上雙方也有交流,但是相比之下,西亞跟歐洲的交流要遠遠多於跟東亞的交流,西亞和東亞的經濟往來也遠沒有跟歐美來的密切。

就像是亞足聯,西亞勢力和東亞勢力不斷爭奪對亞足聯的控制權,這兩撥人的競爭關係是遠大於合作關係,可以說是互相看不順眼。

(亞足聯長期由西亞人把持,這讓東亞人十分不滿)

除了東亞和西亞外,南亞、東南亞、中亞,文化和語言都是自成一派,大家根本不是一個圈子的,沒法硬融。再加之一些歷史糾紛和邊界衝突,亞洲很難整合成一個洲際組織。

不過,由於亞洲面積實在是太大了,其內部還是成立了一些地區性的組織,像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和阿拉伯國家聯盟。

特別是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的簡稱),當初在創建之初就是參照了歐盟的模式,試圖凝聚東南亞各國共同應對外界的經濟和安全挑戰。

(東盟十國,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到今天為止,其成員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


千佛山車神


中國五千年來從來沒有過盟友,也不需要盟友,我們這個民族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也正因為我們從來都是靠自己,不靠任何人,所有沒有人有資格和我們共同坐在世界之巔的寶座這麼多年,因此我們的文化能夠保存下來,一枝獨秀。

亞洲不可能有亞盟,因為一旦有亞盟的話,肯定是我們中國主導。

你說要是亞洲有亞盟的話,不是中國主導誰能主導,也正因亞盟肯定會是以中國為中心,所以日本第一個不願意,印度第二個不願意,越南第三個不願意,韓國第四個不願意,等等。

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州,就算不把西亞算進入,連南亞都不算進入,那麼只剩東亞了,因為東南亞有個東盟了。

如果就東亞的話才有多少個國家,中國、日本、蒙古、朝鮮半個,韓國半個,日本和韓國是美國人的狗,蒙古是俄羅斯的二狗。朝鮮又和韓國有矛盾,那麼還組什麼亞盟?

其實中國是個大國,一個大國和小國結盟,體量不陪啊,有和沒有根本就沒區別,而且相互之間都有矛盾,領土衝突。

領土衝突一天不解決,就無法結盟,內部矛盾都沒有解決,怎麼可能做到對外一致?

況且中國也不需要和任何人結盟,人口那麼多,軍事力量已經是世界前列,世界政治地位也不錯,經濟實力又強,又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結盟根本沒任何意義啊,打誰?對付誰?沒有目標啊。

要說對付以美國為首北約嗎?不怕啊,朝鮮半島已經幹過一次了。一挑十幾個呢

結個盟搞經濟?中國現在和全世界都在做生意啊,需要結盟嗎?

所以實在找不出要結盟的理由,沒有亞盟才是中國強大的象徵,弱者才要抱團取暖,強者從來都是獨來獨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