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爭:「我是怎麼「算」出逃課學生的!」

近期網上一則新聞在朋友圈、微博上廣泛傳播:成都某高校老師用算卦算出逃課學生的學號。這名老師正是本刊主筆宗爭老師,這篇文章是他對於這則新聞的一個回應,轉發至此,與大家分享。

鄙人宗爭,筆名宗不爭,山東濟南人士。

甲申孟秋,弱冠之年,入蜀求學,至四川大學,本碩博後,貫穿四甲,如今已十餘載。蒙趙毅衡先生不棄,投於門下,研習符號學,獲文學博士學位,有《遊戲學》一書行世。

成體於我,有知遇之恩,同儕呵護,學生愛戴,實為幸事。

當是時,生有五十八,缺課三人,以卦推之,只是雕蟲小技,非要譽於鄉黨朋友,非傳授神道秘法,非譁眾而取寵,實中國文化專題課程之內容預演而已。引軒然大波,實非所願,亦非所能。

時人不解,引之為奇事,欲探其究竟方法。無非取梅花易數之法,以時辰起卦,得澤水困卦,互卦風火,是為家人,變爻為二,澤地為萃,復以卦還數,四中其三,皆是機緣。

《易》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之精,在象數義理。卜筮之法,本是易學題中之義,學易習易,皆從此出。觀其法,興於商周,龜卜策筮;盛於漢唐,金錢納甲;成於宋明,梅花易數。邵雍康節,始創梅花,梅花之“術”,重在外應,梅花之“道”,核在義理。梅花起卦,因人因事而異,斷卦解卦,又各不同。故卜筮之術,本非現代科學,學《易》者,為正心誠意,修身明理,只究其預測準否,實緣木求魚,背道而馳。

“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橐。”師承之道,傳道解惑。迷而後信,知而後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才是治學之理。或不學無術,誣其為怪力亂神之術,是為無知也;或窮究其術,以其為求名利之法門,是為無德也。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餘而立之年,幸而為師,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然好學而不精,博雜而不專,安命而不爭。閒時喜張弓舞劍,以書畫篆刻自娛,撰文自娛,兼涉收藏。興之所至,卜筮射覆,皆遊戲人間爾。

成體校訓,“行健不息”,語出《易傳》,“積健為雄”,源《二十四詩品》。於成體授易學,正是順理成章,大道不止。

宗爭

丁酉年九月初六

於成都三閒堂

(原創自志道教育所屬雜誌《時代教育•人物》 宗不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