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爲什麼是佛教的聖物?

衰默


蓮花,又稱荷花,在《詩經》中也曾被稱為水芙蓉。蓮作為花中君子,一、它象徵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二、它象徵著清亷。蓋"青蓮"者,諧音為"清亷"。三、它象徵著愛情。並蒂蓮尤其如此。二蓮生一藕的圖畫稱之為"並蒂同心"。蓮花也能諧音"連",蓮蓬加上蓮子,叫"連生貴子"。如此等等。蓮花,也曾代表過神聖、女性的美麗、純潔、高雅與太陽。

蓮花,更象徵著純淨、純潔,所以它常作為宗教、哲學的象徵物,尤其是成為佛教的聖物。蓮花作為佛教的聖物,一是因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蓮花當時是印度的國花。二是據傳,佛教中的很多菩薩,是從蓮花中生出來的。三是釋迦牟尼佛作為佛教創始人、佛祖,在他圓寂後,眾佛弟子把他的塑像與蓮花合在一起,讓其端座在蓮花之上。表示:其一,因為蓮花在佛門中代表清淨、無染、光明、自在和解脫之意;其二,蓮花代表著清淨,佛祖座在蓮花上同樣代表著莊嚴、清淨。其三,引導修行人應該像蓮花那樣,出淤泥而不染,依照佛祖的教導去學習佛法,發菩提心。

此後,蓮花就成了佛教的聖物。十大佛弟子與五大菩薩圓寂後,也端座在蓮花之上。至今,人們對佛的敬仰、崇拜,也往往通過對蓮的衷情、仰慕表達出來。有兩首流行的歌曲曲名就是:《來生願做一朵蓮》、《阿媽佛心上的一朵蓮》。





玉堂行佛人


  蓮花,又稱荷花。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繫在一起。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淨飯王處。淨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像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豔的綠色領口花邊像一片蓮葉,她的臉兒像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裡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像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貞潔,傲霜鬥雪;蘭花幽香,清麗典雅;竹高有節,青翠碧綠;菊花孤傲,千姿百態,而我佛祖卻獨自鍾情於蓮花。這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注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如佛經上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而淨土的蓮花千瓣以上。《楞嚴經》雲:"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臺之上"。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同時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炎熱表示煩惱,水錶示清涼,也就是說,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所以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淨土的聖人化身。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證得正覺,得大自在。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佛教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恆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有志者應該努力修行,淨化自我,不受汙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淨無礙的境界。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徵佛教的這種理想。況且,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蓮貴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豔且鮮;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更喜蓮子,苦心如佛;諄諄教人,往生淨土。

  唐朝詩人李商隱讚譽荷花曾寫下著名的詩句: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說法:三界的眾生,以淫慾而託生;淨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淨的法身,莊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畫畫有蓮花。中國敦煌、雲崗、龍門石窟,都有很多以蓮花為內容的藝術構想。象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雕有蓮花裝飾圖案以及蓮花洞窟頂上的蓮花獨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廟裡,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注目凝思。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臥蓮觀音,臥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捻蓮花;一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威德觀音,坐於巖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淨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臺之上,以代表其清淨莊嚴。可見,蓮是佛國淨土的象徵。

  不僅如此,蓮還與佛教醫學有著密切關係。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食用又可藥用。古代女子常採清晨帶露的蓮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駐顏益色。蓮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確能潤澤膚色。初放鮮嫩的蓮花用開水泡飲,其汁翠綠清香,有清暑解熱和生津開胃之功效。蓮的地下根莖稱為蓮藕。相傳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結核,目犍連來探望他,並得知舍利弗喜歡吃蓮藕,就帶些新鮮蓮藕讓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蓮藕後果然病癒。後來,佛祖弟子經常用蓮藕作為藥用來治病,並發現了蓮藕的許多藥用價值。

  當今,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佛教的蓮花象徵完全符合東方文化的風尚,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無量佛如蓮,無邊佛如蓮,人生亦應如蓮,安祥則步步生蓮。因此,蓮花所蘊含清淨的功德與清涼的智慧,永遠為佛門弟子所崇仰,為世間善眾所喜愛。


菩提佛語


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的無數劫中,便已經修持佛果。

在九十一劫前,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曾以蓮花供養燃燈古佛,霎時間蓮花飄散緩緩落地,釋迦牟尼佛所供養的蓮花紛紛落在身上。燃燈佛以蓮花授記釋迦牟尼,未來成佛印記。“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因此,釋迦牟尼佛出世之後,便是腳踩蓮花,東南西北各行九步,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口中喝道:“天山地下,唯我獨尊”。

事實上,蓮花之所以成為佛教的聖物,與蓮花本身的特性有關。《愛蓮說》中說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恰恰與佛教所提倡的身在俗塵,超脫輪迴的理念相同。佛教認為我們所處的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慾望,有各種各樣的孽障阻塞了人們的心靈。就像淤泥圍繞在蓮花周圍一般。

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貪、嗔、痴、愛、惡等情緒就是圍繞在我們心靈上的淤泥,只有勘破這些雜障,將這些情緒從心裡上拂去,還心靈的本性和空靈,勘破世間種種迷霧,便能修成正果。

所以蓮花這種出淤泥,卻能心靈中不然塵埃之物,就成為佛教理念的承擔物和寄託。每一個修持佛教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如同蓮花一樣,不論伸出何地何時發生何事,都能保持靈臺的清靈。


應作如是觀


其實蓮花不僅是佛教的聖物,也是歷史早於佛教的印度婆羅門教的聖物。比如婆羅門教認為,創世神梵天,是從毗溼奴肚臍中長出的蓮花中生出來的。

佛教誕生於印度,從婆羅門教中吸收了很多元素——包括對蓮花的崇拜。所以佛菩薩往往坐在蓮臺上。

在佛教中,蓮花象徵著清淨無染的佛智慧。蓮花生於淤泥中,出淤泥而不染,象徵著佛智也是從汙濁的世間誕生的。離開世間就不會有清淨的佛智,所謂煩惱即菩提。

《華嚴經》中說“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蓮花從水中生出來,卻又離開了水面,不著於水。所以要修成佛道,就要在世間修行,甚至在魔境中修行,而不是出世修行,但又不能執著於世間的種種慾望煩惱。

不過與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印度佛教說的蓮花其實指睡蓮,而不是我們所說的荷花。不過佛教傳到中國後,由於中國荷花多,蓮也入鄉隨俗成了荷花。



夢露居士


內清淨,外無染,便能生命如蓮花,留下一路的芬芳。關於蓮花,萃辰天心書院印竹、印安老師的《如是我說》有過這樣的對話:

印安說:
當人們讚美蓮花“出汙泥而不染”時,蓮花卻在內心裡感恩著泥土。

印竹說:
而更值得讚美的是蓮花“濯清漣而不妖”,因此古詩有云:“ 試問空門清淨心,蓮花不著秋潭水。”

蓮花一直以來是佛教的象徵。佛祖誕生的那一天,便立刻在地上走了七步,且步步生蓮!從這個時候起,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佛祖涅磐以後,所有佛的塑像便也常常是以蓮臺為坐騎。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也成為信徒們打坐時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曰經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

而信仰修習佛法的人更是相信,蓮能反應修行的程度,認為高僧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若退惰,則其花凋萎。並且相信諸天人以及飛蝶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花中化生。總之,蓮花一直以來都是佛教的重要象徵。

而理學鼻祖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是將蓮花的品格描述的完美無缺。尤其這兩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是深刻地揭示了蓮花的品格。如果將淤泥代表逆境,將蓮花代表順境,那麼這兩句在告訴我們:蓮花為我們做出的榜樣是無論遇到順境、逆境,皆不染、濯,皆能保持內在的清淨。

人們常常在兩種情況下容易迷失自己。當一帆風順時,會得意忘形,失去敬畏;當技不如人時,會心生嫉妒,失去從容;當遇到困難和阻力時,會慌張無措,失去鎮定;當面對誘惑時,會貪得無厭,失去理智。而這些都是我們煩惱和痛苦的根源。只有內心安靜祥和,才不會被外境所左右。而在佛陀說法49年間,最後以蓮花比喻妙法,講了成佛的《妙法蓮華經》更是在告訴我們因果同時,絲毫不爽!要讓我們敬畏因果,並且強調蓮花似的修學——內外兼修。內清淨,外無染,便能生命如蓮花,留下一路的芬芳。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如是我說》是萃辰天心書院兩位極具智慧的老師的對談,從中能讓我們學習更多人生智慧,豐富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關注萃辰天心書院官方訂閱號“萃辰天心國學傳播”(cctxgxcb),收聽完整圖文、音頻哦~


萃辰天心書院


蓮,亦稱“蓮花”、“荷花”,是一種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花卉,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在《詩經》中,被稱作水芙蓉、水芝、澤芝、水華、水環等。開放於炎熱夏季的水中,炎熱表示煩惱,水錶示清涼,也就是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這都是蓮花所表徵的美德。所以,比喻從煩惱得到解脫而生於佛國淨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的。

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因為它生長於汙泥,綻開於水面,有出汙泥而不染的深一層涵義。而蓮花除了蓮瓣,還有蓮蓬、蓮子,蓮瓣、蓮蓬可觀賞,蓮子可食用;蓮子又可生長,栽培更多的蓮花。

東漢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蓮花”的稱謂開始出現。蓮花高潔的品格,與佛教徒希望在濁世中不受汙染、潛心修行,從而進入佛國淨土的願望是一致的,因此備受佛教推崇。

漸漸地隨著佛教的傳播與淨土蓮宗的建立與發展,佛教把蓮花的自然屬性與佛教的教義、規則、戒律相類比美化,逐漸形成了對蓮花的完美崇拜。佛國被稱為“蓮界”,寺廟被稱為“蓮舍”,和尚的袈裟被稱為“蓮服”,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華合掌”等,皆是具體的表現。

我們都知道佛教當中的每一個物品都有其特有的含義。在這些物品當中,要屬蓮花的出鏡率最高,幾乎每個佛祖都有一個蓮花寶座。在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佛教的蓮花千瓣以上。

當今,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佛教的蓮花象徵完全符合東方文化的風尚,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無量佛如蓮,無邊佛如蓮,人生亦應如蓮,安祥則步步生蓮。因此,蓮花所蘊含清淨的功德與清涼的智慧,永遠為佛門弟子所崇仰,為世間善眾所喜愛。

的確,人們對於蓮花的喜愛,正是源於其高貴的品格,而將蓮花賦予如此深刻的內涵,不正是神佛對善良的世人極為清晰的點化嗎?

我們只知道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卻不知道除此之外,還有這麼多含義。其實萬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寓意,只是鮮少有人願意花時間去解讀它。這次我們知道了蓮花為佛教聖物的真正原因。


成都東站


蓮花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世上,梅花貞潔,傲霜鬥雪;蘭花幽香,清麗典雅;竹高有節,青翠碧綠;菊花孤傲,千姿百態,而我佛祖卻獨自鍾情於蓮花。這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

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注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

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廟裡,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注目凝思。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

臥蓮觀音,臥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捻蓮花;一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威德觀音,坐於巖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淨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臺之上,以代表其清淨莊嚴。可見,蓮是佛國淨土的象徵。


青島小曼搞事情


在《妙法蓮華經》裡,蓮花有多重意義:如出水義、開敷義等,泥裡蓮花象徵著凡夫修行人,汙水蓮花象徵著小乘羅漢,清水蓮花象徵著大乘菩薩,出水蓮花象徵著圓滿的佛。具體含義和象徵意義甚深,這裡不贅述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妙法蓮華經》的相關釋義、祖師和當代法師們的解經。

佛教的修行是講“因地”和“果地”的。在因地上,修行者只有等待未來,追求進化,無法倒因為果,而一旦達到了果地的境界,互含互攝,以果追因,能量的逆流、迴轉和倒置就成為了可能。正由於此,蓮花才成為佛教最常用的、如同“教花”一般的符號:它的蓮花和蓮子是同時出現的。一般的花,是在花落了之後,才有果實出現,這就是“先因後果”;而蓮花的“花果同時”,則隱喻著“因果同時”的道理,從根本上說,是佛教的心性論:主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八萬四千法門,就像不同姿態、種類的蓮花,象徵著修行的千萬差別,而佛教中最圓滿的修行,就是“蓮花式的修學”:無論蓮花有多少差異,都可以會歸到內在的“蓮子”。在這裡,蓮花象徵著“假觀”,象徵著變化,而蓮子則象徵著永恆的“中道實相”——真如本性。

這一生理特性,使許多著名的咒文都與它有關(如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唄咪吽”的字面義,即是“向持有珍寶蓮花的聖者致敬”),它是淨土宗、日蓮宗、天台宗和華嚴宗的聖物。這些大乘佛教的重要宗派,都有著處理絕對與相對、同時和異時的奧妙法義。以淨土宗來說,它宣稱罪惡深重的凡夫俗子,只要有信、願、行三資糧,就有機會於命終之後,往生於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這位佛在其成佛之際,就意味著他在漫長的“因地”修行之時所發的大願——接引一切有緣眾生到我清淨無憂的國土中來——已經實現了。成佛,就意味著過去願望的圓滿。這種願望非種亦非花,而是人人可以取用的真實的果實,只要他們願意相信和嘗試。

就此來說,蓮花以初花、當季和餘韻的三種姿態,把淨土教義中的已然、未然和應然、乃至凡與聖、自與他、染與淨、空與有等關係都照顧得面面俱到。

一些發願往生的信徒,面對著左手持蓮花,右手垂手接引的彌陀像,像初生之蓮一樣叉手合掌,代表著佛法界與眾生法界合而為一。就在此刻,在彼極樂世界的七寶蓮池之內,即有新蕾生出,隨著行者的心念而時時改變。退心者花蕾小,甚至完全枯萎;日日憶念此事、精進唸佛者,則花蕾日益增長,直到往生之際全然綻放。信徒的心,化成優缽羅華,拘物頭華,波頭摩華,芬陀利華——那是青黃赤白四種顏色的蓮華,在淨土的池中閃耀。對於他們來說,解脫於輪迴苦難的勝敗,就在生死轉換的瞬間:要搶在阿賴耶識裡那爭先恐後的善果或惡果掉落之前,讓淨土的蓮花先行成熟。一旦這一過程成功,告別了這輪迴中最後一個果報體的身心世界,行者將從極樂淨土的蓮花內生出清淨無染、沒有肉身之隔礙的“意生身”——這個清淨的身體將伴隨他向佛陀學習,直到最終成佛。據說,對此半信半疑的人也可能因自身的願望、善業和佛的加持而往生,只是需要在花朵的胎內多待一段時間,直到“花開見佛悟無生”。


眾生法妙


【一】蓮花所代表的精神、品格恰恰與佛教的追求一致。

蓮花象徵著聖潔、純潔、美麗,是真善仁的象徵。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蓮花從生長的環境、生長的過程到生長的結果,都與佛教追求的修行相應和。

淤泥代表著汙濁的世間、世間的種種煩惱、慾望,要脫離苦海必須修行。

清水代表著佛教追求的善,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蓮花代表著聖潔、美麗,是佛之極樂世界的淨土追求,也是悟空一切的佛果。

【二】蓮花的生長過程代表了一切眾生修行的過程,也是佛教倡導的修行。

佛教對於教化世人、緣度世人,它所倡導的主要思想就是修十善業,通過修十善業,消除業障,消除種種前世惡業,積德累功,悟空一切,最終脫離六道輪迴,進入佛的境界。

佛較的哲學思想就是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空,由六根感知的色聲香味觸法六識也是空。要求修行者以空的思想去悟空的境界,證得真正的佛果。而修行最主要的就是修十善業,戒貪嗔痴三毒。

從蓮花的生長到蓮花的盛開,都很好的詮釋了佛教思想及其倡導的修行。

【三】蓮花結蓮子而再生,代表了佛教的輪迴思想及不滅思想。

凡夫眾生不修行,不能常修善業,沉溺於貪嗔痴三毒,妄生種種煩惱,只有像蓮花一樣,經過在汙濁中修行,悟道而常修善業,度惡業,最終達到佛的境界,往生淨土,達到寂靜涅槃,進入不滅狀態,脫離六道輪迴。


美日美嗑


蓮花是佛教的聖物,是佛教的標誌,緣於佛主降生時的典故。蓮花也叫荷花,她出汙泥而不染,聖潔。

今寫打油詩一首贊之:

佛主誕生足踏蓮,

因此出泥而不染。

聖潔之花乾坤傳,

藕斷絲蓮至今天。

庶民敬仰華夏養,

佛教之花在民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