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大海產到千金難買,野生大黃魚的前世今生

在民國時期,上海一帶曾將十兩重的金條稱作“大黃魚”,而“小黃魚”則對應指的是一兩重的小金條,之所以這麼稱呼,據說是作為當時官場賄賂、黑市走私的暗語,久而久之就傳開了。

從四大海產到千金難買,野生大黃魚的前世今生

大黃魚“金條”

這不說還沒發現,細細一看,通體金黃的黃魚還真的與金條有幾分相似。不過大概讓那個時候的人沒有想到的是,當年並不罕見的野生黃魚,如今可謂等價黃金,讓人不得不感慨,這些年黃魚到底經歷了什麼?

要知道這些,我們還得把歷史的鏡頭往前拉一點,先看看歷史上的黃魚。

吳王親賜名石首

根據史料記載:闔閭十年,吳王率兵與入侵吳國的東夷在沙洲上相持一月有餘,雙方均補給不足,吳王便焚香祈禱,請求上天保佑。就在這時,忽然看見海上有“金色”從水中逼近,景象十分壯觀。吳王命人將魚打撈起烹食,而東夷人卻沒有捕到一條,於是投降。事後,吳王見此魚腦中有白石,就稱之為石首魚。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黃魚

從四大海產到千金難買,野生大黃魚的前世今生

大黃魚腦中的石頭——耳石

這《本草・集解・志曰》中也有說:“石首魚出水能鳴,夜視有光,頭中有石,如棋子。一種野鴨頭中有石,雲是此魚所化。”前半句說的不錯,但後半句說這野鴨是黃魚所化,那就是瞎扯了。不管怎麼說,黃魚這腦中的石頭,頗有給黃魚帶來幾分神秘的色彩,但也正是這腦中的石頭,讓黃魚走向了衰亡。

敲罟作業捕儘子孫魚

在明朝嘉靖年間,廣東潮汕地區發明了一種針對黃魚的捕撈方法——敲罟[gǔ]。我們一般把黃魚腦中的石頭稱作耳石,捕魚時,船上的漁夫會猛烈敲打綁在船幫上的竹槓,密集的聲波傳至水下,巨大的噪音與黃魚的耳石產生共振,很快群魚便會紛紛昏厥,最後再將翻浮的魚群趕進大網裡,不分老幼,一網打盡。

從四大海產到千金難買,野生大黃魚的前世今生

這種方法一開始只是在潮汕地區使用,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這種方法經由福建傳入浙江,因為捕魚效率極高,一時間沿海地區紛紛推廣效仿。1957年,大黃魚年產量由常年的5000噸增長到近10萬噸,增加近20倍。魚的數量變多了,價格自然也就降了下來,最低的時候,2只雞蛋就能換上一斤上好的黃魚。

從四大海產到千金難買,野生大黃魚的前世今生

又由於當時的保鮮技術尚未跟上,交通又不如現今便利,所以常出現上好的黃魚賣不出去的情況,故而政府號召當地民眾能夠多吃魚以支援漁民,在當時吃魚也成為了一種愛國行為,故而大黃魚又有“愛國魚”的說法。

1974年的致命一擊

也許是意識到敲罟的方法破壞性極強,過度的捕撈也影響著黃魚的產量,國務院發出指示,把敲罟作為一種“有害漁法”加以禁止,大黃魚似乎也有了喘息的機會,但好日子還沒多久,一場新的災難又接踵而至。

1974年初春,浙江省組織了近2000對機帆船前往大黃魚的主要越冬場外海中央漁場圍捕。這一年舟山漁場的大黃魚產量由10萬噸猛增到16.81萬噸,創造了我國漁業史上大黃魚產量的最高紀錄,而紀錄的背後,是中國漁業史上的一大敗筆。以後的幾年,大黃魚的產量逐年直線下降。

從四大海產到千金難買,野生大黃魚的前世今生

到了上世紀80年代,由於每年春夏汛都採取大規模捕撈進港產卵大黃魚的做法,在大黃魚產卵之前就撈起,使三分之一的親魚得不到產卵的機會,導致了幼魚產量急劇減少,大黃魚資源狀況從此一蹶不振。到1993年,曾經盛產大黃魚的舟山僅捕撈到27噸。

野生黃魚如今千金難求

由於野生黃魚已經十分罕見,所以價格也就水漲船高。去年在舟山,一條重達5.32斤的野生大黃魚賣出了兩萬元的天價,摺合一斤4000元,但就是這樣的天價,也有不少人惋惜賣便宜了。

從四大海產到千金難買,野生大黃魚的前世今生

而同樣是去年,寧波驚顯一條50多釐米長,4.9公斤重的野生大黃魚,最終這條大黃魚以14.8萬元成交,平均每公斤3萬元。現在想要吃黃魚,可謂是一口黃魚一口黃金。當然規格小些,價格自然也會低些,不過,一斤重的野生大黃魚不會少於1000元的,是謂“千金難求”,而且越臨近春節越貴。

亡羊補牢休漁不晚

為了修復東海漁場,保護野生大黃魚資源。1995年,農業部在東海海域實施伏季休漁制度,在魚產卵、幼魚生長期禁止捕撈。1999年,舟山水產研究所成功培育出野生大黃魚育苗,近海開展圍塘、網箱和生態養殖。2008年,浙江省漁業部門開始大規模進行增殖放流,之後力度逐年加大。2013年,浙江省出臺禁漁休漁政策打擊違法捕撈。2017年東海迎來了首個史上最長的休漁期,休漁時間調整為5月1日12時至9月16日12時,整整延長了一個月。

從四大海產到千金難買,野生大黃魚的前世今生

經過這麼多年的休養生息野生大黃魚群悄然回來了,這兩年運氣好的漁民一船還能捕到一兩百斤大黃魚。這樣下去,也許有生之年的我們,能夠再次看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樣的盛景:成群結隊的黃魚在海波中游蕩,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浪,漁民們喊著號子,與黃魚“你方唱罷我登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