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海产到千金难买,野生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在民国时期,上海一带曾将十两重的金条称作“大黄鱼”,而“小黄鱼”则对应指的是一两重的小金条,之所以这么称呼,据说是作为当时官场贿赂、黑市走私的暗语,久而久之就传开了。

从四大海产到千金难买,野生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大黄鱼“金条”

这不说还没发现,细细一看,通体金黄的黄鱼还真的与金条有几分相似。不过大概让那个时候的人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并不罕见的野生黄鱼,如今可谓等价黄金,让人不得不感慨,这些年黄鱼到底经历了什么?

要知道这些,我们还得把历史的镜头往前拉一点,先看看历史上的黄鱼。

吴王亲赐名石首

根据史料记载:阖闾十年,吴王率兵与入侵吴国的东夷在沙洲上相持一月有余,双方均补给不足,吴王便焚香祈祷,请求上天保佑。就在这时,忽然看见海上有“金色”从水中逼近,景象十分壮观。吴王命人将鱼打捞起烹食,而东夷人却没有捕到一条,于是投降。事后,吴王见此鱼脑中有白石,就称之为石首鱼。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黄鱼

从四大海产到千金难买,野生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大黄鱼脑中的石头——耳石

这《本草・集解・志曰》中也有说:“石首鱼出水能鸣,夜视有光,头中有石,如棋子。一种野鸭头中有石,云是此鱼所化。”前半句说的不错,但后半句说这野鸭是黄鱼所化,那就是瞎扯了。不管怎么说,黄鱼这脑中的石头,颇有给黄鱼带来几分神秘的色彩,但也正是这脑中的石头,让黄鱼走向了衰亡。

敲罟作业捕尽子孙鱼

在明朝嘉靖年间,广东潮汕地区发明了一种针对黄鱼的捕捞方法——敲罟[gǔ]。我们一般把黄鱼脑中的石头称作耳石,捕鱼时,船上的渔夫会猛烈敲打绑在船帮上的竹杠,密集的声波传至水下,巨大的噪音与黄鱼的耳石产生共振,很快群鱼便会纷纷昏厥,最后再将翻浮的鱼群赶进大网里,不分老幼,一网打尽。

从四大海产到千金难买,野生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这种方法一开始只是在潮汕地区使用,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这种方法经由福建传入浙江,因为捕鱼效率极高,一时间沿海地区纷纷推广效仿。1957年,大黄鱼年产量由常年的5000吨增长到近10万吨,增加近20倍。鱼的数量变多了,价格自然也就降了下来,最低的时候,2只鸡蛋就能换上一斤上好的黄鱼。

从四大海产到千金难买,野生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又由于当时的保鲜技术尚未跟上,交通又不如现今便利,所以常出现上好的黄鱼卖不出去的情况,故而政府号召当地民众能够多吃鱼以支援渔民,在当时吃鱼也成为了一种爱国行为,故而大黄鱼又有“爱国鱼”的说法。

1974年的致命一击

也许是意识到敲罟的方法破坏性极强,过度的捕捞也影响着黄鱼的产量,国务院发出指示,把敲罟作为一种“有害渔法”加以禁止,大黄鱼似乎也有了喘息的机会,但好日子还没多久,一场新的灾难又接踵而至。

1974年初春,浙江省组织了近2000对机帆船前往大黄鱼的主要越冬场外海中央渔场围捕。这一年舟山渔场的大黄鱼产量由10万吨猛增到16.81万吨,创造了我国渔业史上大黄鱼产量的最高纪录,而纪录的背后,是中国渔业史上的一大败笔。以后的几年,大黄鱼的产量逐年直线下降。

从四大海产到千金难买,野生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由于每年春夏汛都采取大规模捕捞进港产卵大黄鱼的做法,在大黄鱼产卵之前就捞起,使三分之一的亲鱼得不到产卵的机会,导致了幼鱼产量急剧减少,大黄鱼资源状况从此一蹶不振。到1993年,曾经盛产大黄鱼的舟山仅捕捞到27吨。

野生黄鱼如今千金难求

由于野生黄鱼已经十分罕见,所以价格也就水涨船高。去年在舟山,一条重达5.32斤的野生大黄鱼卖出了两万元的天价,折合一斤4000元,但就是这样的天价,也有不少人惋惜卖便宜了。

从四大海产到千金难买,野生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而同样是去年,宁波惊显一条50多厘米长,4.9公斤重的野生大黄鱼,最终这条大黄鱼以14.8万元成交,平均每公斤3万元。现在想要吃黄鱼,可谓是一口黄鱼一口黄金。当然规格小些,价格自然也会低些,不过,一斤重的野生大黄鱼不会少于1000元的,是谓“千金难求”,而且越临近春节越贵。

亡羊补牢休渔不晚

为了修复东海渔场,保护野生大黄鱼资源。1995年,农业部在东海海域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在鱼产卵、幼鱼生长期禁止捕捞。1999年,舟山水产研究所成功培育出野生大黄鱼育苗,近海开展围塘、网箱和生态养殖。2008年,浙江省渔业部门开始大规模进行增殖放流,之后力度逐年加大。2013年,浙江省出台禁渔休渔政策打击违法捕捞。2017年东海迎来了首个史上最长的休渔期,休渔时间调整为5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整整延长了一个月。

从四大海产到千金难买,野生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野生大黄鱼群悄然回来了,这两年运气好的渔民一船还能捕到一两百斤大黄鱼。这样下去,也许有生之年的我们,能够再次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的盛景:成群结队的黄鱼在海波中游荡,像一片片金色的海浪,渔民们喊着号子,与黄鱼“你方唱罢我登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