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憑什麼成爲以色列的中東克星?

建章看世界


伊朗憑什麼成為以色列的中東剋星?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伊朗和美國的關係,二是伊朗自身實力強大,三是伊朗謀求中東地區地位。

一、伊朗和美國的關係

伊朗和以色列互掐,為何要扯上美國呢?眾所周知,以色列是二戰後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支持下建立的,而且美國的許多政客、金融大鱷都是猶太人,可見美國和以色列關係十分密切,以色列是美國安插在中東地區的一顆重要棋子。

而伊朗曾是美國的好朋友,巴列維王朝(1925-1979)時期,美國伊朗關係十分密切。但是親美的巴列維王朝於1979年被推翻後,美國採取各種措施對伊朗進行封鎖和制裁,美伊矛盾迅速惡化,伊朗成為中東地區最反美的國家。

以色列是美國的棋子,伊朗高舉反美大旗,所以伊朗要死磕以色列。伊朗甚至多次聲稱,要讓以色在地圖上徹底消失。當然,伊朗這樣說可不是夜郎自大,伊朗有這個底氣。

二、伊朗自身實力強大

伊朗有164餘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領土,有8000多萬人口,是中東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伊朗還有5000餘年悠久文明歷史的積澱,“波斯帝國”的輝煌歷史給予伊朗人更多的歷史自信。另外,伊朗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完備的工業體系。最為重要的是,伊朗國內空前團結,有極強的凝聚力,並不像其他中東國家派系眾多,一盤散沙。

另外,伊朗還有55萬餘人的現役部隊,而且軍事裝備並不落後,特別是伊朗擁有獨立研發製造導彈的能力,光這實力就秒殺世界上許多國家了。試想一下,伊朗把導彈投入人口稠密的以色列會是什麼效果。

能研發導彈,下一步就是核武器了。所以美國和以色列堅決反對伊朗研發核武器,對伊朗進行各種制裁和禁運,並暗殺了許多伊朗專家,所以伊朗在研發核武器上舉步維艱。雖然現在伊朗沒有核武器,但不代表伊朗以後造不出來,伊朗人有那個底子。

所以伊朗人並不是吹牛,確實有實力和以色列正面剛。

三、伊朗謀求中東地區地位,給予以色列極大威脅

隨著伊朗近幾年實力的崛起,也在謀求中東地區的地位,擴大什葉派的影響力,大有成為什葉派盟主的意思。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黨和敘利亞政府軍,向他們提供資金和武器裝備,並在敘利亞境內建有軍事基地。一旦伊朗支持的什葉派勢力在黎巴嫩和敘利亞站穩腳跟,以色列就真的是夜不能寐了。


石頭說歷史


伊朗和以色列可以說是一對老冤家了,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兩國一直衝突不斷,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近40年的時間。伊朗雖然沒有改變猶太人在中東地區建國的事實,但是卻一直被以色列所忌憚,伊朗為何讓以色列如此的恐懼呢?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是歷史原因:其實一開始兩國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利益糾葛,巴列維政府執政時期兩國關係一度非常的友好,但自從和美國關係曖昧的巴列維政府垮臺以後,兩國原本和諧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對新政府持敵對態度,另一方面是伊以兩國的意識形態已經產生了根本的分歧。

第二、伊朗新政府的執政需要:作為一個政教合一的統治集團,反美是其執政的其中一個方針,也是其執政的基礎,另外,這個新政府相當於是中東什葉派穆斯林的代言人,很明顯和以色列在宗教問題上顯得格格不入,這就促使伊朗勢必會對以色列有所動作,其大力扶持以色列的敵對勢力讓以色列頭疼不已。

第三、從軍事層面上講:伊朗是中東地區的一個軍事強國,在擁核的同時,是為數不多能夠自己製造導彈的國家,對於沒有國土縱深的以色列來說,這確實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而以色列除了被動的防守外沒有太多其他的辦法能夠改變這一窘境,兩國的局部衝突一旦升級為全面戰爭,在沒有外援的條件下,以色列是耗不起的。


利刃軍事


伊朗首都德黑蘭

1.伊朗是反美的中東強國。伊朗人口8027萬,領土面積達164.8萬平方公里,經濟總量為4276.66億美元。伊朗工業以開採業為主,但鍊鋼、鋼鐵、電力、汽車製造、機械製造等工業也較為發達。在中東,伊朗、沙特阿拉伯與土耳其是除以色列之外的三大強國:沙特因為美國的關係與美國走得很近,已經同以色列握手言和:土耳其與以色列沒有矛盾;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以後,已經淪為中東的二流國家;只有伊朗伊朗與美國關係惡劣,也是最敵視以色列的中東強國。

伊朗軍隊

2.政教合一的政權讓伊朗凝聚力非常強。1979年,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現政權。《伊朗憲法》明確規定了神權高於一切,國家最高領導者不是總統,而是最高宗教領袖。第一代宗教領袖是霍梅尼,現在的宗教領袖是哈梅內伊。甚至伊朗的法律都是以伊斯蘭教法為主!這樣的國家,凝聚力很強,特別是在爆發站長時。例如,發動兩伊戰爭之前,伊拉克號稱是世界第四軍事強國,卻也沒有打敗剛剛建立的霍梅尼政權。所以,政教合一的伊朗猶如巨大的馬蜂窩,以色列也不敢輕易去捅。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3.伊朗不僅僅代表伊朗,也代表著整個中東什葉派穆斯林。伊朗不僅僅代表著8000多萬伊朗人民,還是所有中東什葉派穆斯林的大本營。也門的胡塞武裝,黎巴嫩的真主黨,敘利亞的巴沙爾政權,甚至現在伊拉克什葉派政權,都與伊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以色列與伊朗為敵,不僅僅要面對8000萬伊朗人,還要面對中東所有的什葉派穆斯林。

也門胡塞武裝

正是伊朗強勁的綜合國力、政教合一的政權、什葉派領袖地位,才能成為以色列在中東的最強勁對手。


美國觀察室


根據媒體報道:7月8日晚間,以色列空軍再次出動多架戰機空襲敘利亞境內的伊朗基地。據悉此次以色列的空襲行動主要是針對該基地的伊朗導彈部隊,以色列軍方消息人士透露:由於伊朗近期向敘利亞境內運送了上百枚各型導彈,對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因此以色列空軍先下手為強準備將其摧毀。整個空襲行動中,駐敘伊朗部隊有十餘人傷亡,而以色列一架F-15戰鬥機也在戰鬥中被擊傷。

以色列F-16I空襲敘利亞

以色列雖然號稱是“最小的超級大國”,並且在1948年以來的歷次阿以戰爭中都獲得了勝利,但是,由於國土面積狹小,戰略迴旋空間幾乎沒有,所以以色列對於阿拉伯世界的彈道導彈一直頗為忌憚。伊朗是以色列在中東的“宿敵”之一,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和以色列關係良好,但是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和以色列一夜之間反目為仇,只是因為中間隔著約旦、沙特和伊拉克,所以兩國雖然互相仇視,但是頂多也就是打打口水仗。而今,伊朗藉著敘利亞內戰的機會,把本國的彈道導彈大量運進敘利亞,這確實威脅了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所以,以色列空軍頻繁出手,也是可想而知的。

以色列最新到貨的F-35也已經投入對敘空襲

中短程彈道導彈的發源是二戰時納粹德國的V-2型導彈,V-2是世界上第一種短程彈道導彈,使用酒精和液氧作為燃料,其有效射程可達320公里,彈頭載荷約1噸,其最大飛行高度達100公里,平均飛行速度達4.6馬赫,在二戰末期是無法被攔截的,甚至無法被當時的防空系統探測到。而看到這種新式武器威力的蘇聯,在戰後隨即在V-2導彈基礎上,開發了至今依然鼎鼎大名的“飛毛腿”系列地對地戰術導彈。這種射程300-500公里,彈頭載荷達1噸的短程彈道導彈雖然只是蘇軍集團軍戰役層面的武器,但是對於中東那些國土狹小,人口稠密的國家而言,無異於戰略武器。

阿拉伯國家普遍裝備的飛毛腿導彈

現代彈道導彈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還是在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時期,在1988年2月27日到4月21日之間,爆發了著名了“兩伊導彈襲城戰”。是役,伊拉克總共對伊朗發射189枚彈道導彈,炸死伊朗平民200餘人,炸傷萬餘人,同時由於畏懼彈道導彈的威力,40多萬伊朗城市居民逃亡鄉村,造成伊朗各主要城市接近癱瘓。而伊朗由於準備不足,僅反擊伊拉克77枚彈道導彈,造成的傷亡和損失遠小於伊拉克導彈給伊朗造成的損失。兩伊導彈襲城戰是二戰後第一次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彈道導彈,伊朗由於無力承受導彈突襲造成的損失,所以不得不主動和伊拉克緩和關係,兩國於當年便結束了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

飛毛腿導彈雖不先進但是威力巨大,集中使用給人造成的心理震懾非常可觀

正因為在彈道導彈領域吃了大虧,所以,伊朗在戰後大力發展自己的彈道導彈技術。外媒普遍人為,伊朗導彈主要的技術來源是朝方,經過多年的潛心發展,伊朗已經具備了獨立生產“流星”系列導彈的能力,而流星導彈,就是當年蘇聯飛毛腿的伊朗仿製版。作為伊朗宿敵的以色列,這些年也確實嘗過彈道導彈的苦頭,特別是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伊拉克使用飛毛腿導彈頻繁打擊以色列,儘管美國在以色列部署了多個愛國者導彈營,但是整個攔截率僅59%實在不能算是一個出色的成績。而今,伊朗導彈通過敘利亞已經部署在敘以邊境,一旦需要,伊朗導彈可以在數分鐘內就立即攻擊特拉維夫、海法甚至耶路撒冷!一噸重的彈頭,以4-6馬赫的速度砸向地面,即使不裝炸藥,其動能也足夠摧毀一座5-7層高的樓房,威力非常可觀。

讓以色列夜不能寐的伊朗導彈

面對逼近的伊朗導彈,以色列沒有別的選擇,即使戰機被擊落擊傷,也必須出動空軍摧毀這些伊朗導彈。因為彈道導彈始終是以色列最害怕的武器。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戰爭史


因為伊朗是目前中東唯一有能力能夠威脅以色列的國家。伊朗不怕美國、堅持武器國產化、戰鬥力在線。而其它國家忌憚美國,根本不敢打擊以色列,所以伊朗就成了以色列在中東最擔心的國家。

能威脅到以色列,首先得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伊朗肯定是

中東國家的戰鬥力一直是個謎底,從以色列建國以來,阿拉伯聯軍5次和以色列交戰,但每次都以阿拉伯失敗告終。阿拉伯國家成員眾多、兵員充足、還從蘇聯獲得不少武器,但是在這種情況,依然慘敗。

雖然以色列背後由美國的因素,但是阿拉伯也有蘇聯的支持,而且從人口、領土面積、軍隊力量上都遠遠高出以色列。阿拉伯沒道理敗的那麼慘,現在我們只能簡單地理解成阿拉伯國家戰鬥力有待提高。

但是伊朗可是一個不一樣的角色。伊朗和伊拉克打了8年的兩伊戰爭,現在有數萬軍隊在敘利亞參戰。而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碾壓沙特領導的10國聯軍。可以說,伊朗的實戰經驗十分豐富,這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相當不一樣。

伊朗不像沙特那麼富有,但是有自強的信念,堅持武器國產化

伊朗是中東為數不多能夠生產重型武器的國家,包括在T72基礎上改進的國產坦克,甚至包括中程導彈流行3型。雖然伊朗的武器在性能上和西方有很大差,但是我們看重的是伊朗的這種決心。伊朗在中東不算太富有,但卻在堅定地推進武器的國產化。

反觀中東的其它國家呢?因為石油財富大肆採購西方武器,堅持不求最好,只求最貴。但沙特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在和胡塞武裝的作戰中,屢屢受挫。事實證明,金錢是無法買來一支強大的武裝的。所以,伊朗雖然不富有,但卻有著武器國產化的信念,沙特雖然要錢有錢,又能採購西方武器,卻始終不能樹立威信。

其他中東大國,早就投靠美國了,是不能觸犯美國去打擊以色列的

以色列和美國有著特殊關係,幾乎每次中東戰爭,都有美國在幫助以色列。美國政府忌憚華爾街的猶太財團,不得不全力支持以色列。所以,美國在中東的盟友不可能違背美國的意志去打擊以色列。

沙特、約旦、埃及等國都是美國的盟友,所以他們反而和以色列緩和關係。而伊朗一直和美國關係緊張,自然不用擔心和以色列衝突。因為伊朗連以色列背後的美國都不怕,有何懼以色列呢?

因為伊朗不怕美國、堅持武器國產化、戰鬥力在線。所以伊朗就成了以色列在中東最擔心的國家。尤其是伊朗已經擁有足夠的導彈技術,如果伊朗重啟核計劃,那麼伊朗就能徹徹底底威脅到以色列。而反觀其他中東大國,早就投靠美國了,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能觸犯美國去打擊以色列的。


寰球視角


搞笑了吧,應該是:為什麼以色列是所有中東國家的剋星,現在首先是伊朗的剋星!


伊朗倒真的是伊拉克薩達姆的剋星,是現在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國家剋星。兩伊戰爭伊朗的血海深仇伊朗上下都把它算到了薩達姆的頭上,後來的伊拉克戰爭戰機扣留不還,至今對薩達姆絞刑審判拍手稱快最熱烈的人恰恰是伊朗。目前的伊朗打造“什葉派新月之弧”,伊朗兵出敘利亞,扶持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巴勒斯坦哈馬斯、也門胡塞武裝,伊朗可謂四面出擊,戰果非凡,搞得沙特、阿聯酋等一眾遜尼派大佬一籌莫展、心驚肉跳。

恰恰是號稱中東小霸王的以色列挺身而出,不惟對伊朗的核計劃嚴防死守,攪黃了伊朗日思夜盼而成的“伊核協議”,而且出動戰機打遍敘利亞戰場如入無人之境,逢伊朗導彈基地就炸,見伊朗軍火庫就打,伊朗損兵折將怨氣沖天。就這以色列人依然不依不饒,聲言“絕不允許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巴沙爾急忙辯解說“在敘利亞的只是軍事顧問”,沒有“伊朗軍事部隊存在”。俄羅斯人當然心知肚明,趕快勸解伊朗該退就退、該讓就讓,這就有了伊朗在戈蘭高地的近百公里“退避三舍”。伊朗那個恨呀,可謂氣衝牛斗,但沒有辦法啊,俄羅斯人都要幫以色列說話,伊朗只好忍氣吞聲。


這不,沙特等伊斯蘭世界的大佬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以色列三下五除二就弄得清清爽爽,伊朗口不服心不服但拳頭硬了就服。沙特率眾竟然不可思議地和猶太人眉來眼去,據說以色列軍事顧問已在訓練沙軍,更有以軍戰鬥人員前往也門參與打擊胡賽武裝。

伊朗的神權政治千秋大業竟然在以色列的野蠻強橫面前裹足不前,以色列人成了伊朗的眼中釘肉中刺,以色列豈不是伊朗的剋星?

伊朗騷亂

在伊朗和以色列的對戰中,以色列大不了傷點筋,流點血,可伊朗就不一樣了——籍由外戰引爆的國內矛盾就會演變成改朝換代的革命!連巴列維王朝的支持者都在覬覦、等待……


今古達觀


木叔說的第一點是:伊朗和以色列並不是宿敵。相反兩國關係在數千年曆史期間都很好。

甚至伊朗境內如今還有中東地區最大的猶太人聚居地(當然以色列除外)。有數千猶太人生活在伊朗,他們可以信仰自己宗教、在議會還有代表。木叔說的這個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雖然他們更多具有象徵意義,是個花瓶般的擺設。不過也能看出伊朗其實對猶太人沒有太多惡意。

這也是伊朗人一直以來堅持的觀點:我們反對的是猶太復國主義政權,並不針對猶太人。 也就是說伊朗反對以色列在中東建國,反對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但不是說要猶太人的命。



不過在以色列已經建立70年的背景下,猶太人和以色列已經難以完全分割的前提下。伊朗人說只反對以色列而不反對猶太人,顯得比較滑稽,還有點自欺欺人。

內賈德說過: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那麼幾百萬猶太人怎麼辦?一塊抹去麼?這就引起了以色列政府和民間的極度擔憂,雙方的矛盾本質上也越來越深。

在伊朗重啟核計劃,可能製造原子彈之後,以色列的擔憂更加明顯。

木叔談的第二點是伊朗和以色列關係的問題。

數千年時間都沒什麼問題。怎麼如今就不好了?難道僅僅因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獨立建國? 當然不是。

因為1948年以色列獨立建國後和伊朗關係還不錯。1979年之後至今,才顯得勢同水火。因此要探究這個問題,就要看看1979年發生了什麼。

簡而言之,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了。趕走了親美的巴列維國王,神權教士集團掌權至今。美國他們都反對,更別提以色列了。這是兩國鬧翻的原因所在。

可能還會有人說,根本原因還在於以色列在中東建國。 其實這麼想是錯的。因為和以色列有領土糾紛的埃及、約旦等阿拉伯人都能承認以色列存在,波斯人竟然比阿拉伯人還反對以色列,這不值得懷疑嗎?就如同叔叔和姑姑吵架,鄰居異常興奮,這正常嗎?

木叔要說的第三點是,伊朗不是什麼以色列剋星。以色列的實力對付伊朗沒問題。

很多人問木叔要是以色列和伊朗打起來誰能贏。木叔的判斷是以色列。但也只是慘勝。不過終會能打勝仗。 這是由以色列軍事實力和軍事裝備以及戰爭經驗決定的。

以軍都是美式最新裝備,而伊朗則以蘇制俄式為主。特別是以色列的F35戰機據報道幾個月前曾飛臨德黑蘭等伊朗大城市上空進行偵查,伊朗人竟然完全不知情。以至於最高宗教領袖哈梅內伊震怒,撤掉了空軍司令。

不久前以色列摩薩德特從伊朗秘密基地偷走了大批核技術資料,伊朗也沒什麼察覺。

另外上個月以軍空襲敘利亞90%以上的伊朗軍事存在,伊朗竟然沒有任何還擊。

這一堆例子都足以說明,伊朗戰鬥力在以色列面前不算什麼剋星。似乎說以色列是伊朗宗教神權剋星更適合。


木春山


就憑核武器這一項就讓以色列無法忍受,再加上伊朗國土面積比以色列大的多,又和敘利亞改善了關係,在敘利亞有超過10萬伊朗什葉派自由軍在作戰,伊朗最近還把導彈搬了過去,你說以色列著不著急?

首先,以色列作為中東地區的“小霸主”,在中東地區很有話語權也很狂妄,但是隨著伊朗近幾年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在伊斯蘭世界中的特殊地位,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以色列。因此以色列將伊朗視為眼中釘這就是原因之一。

其次,伊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典型的打擊對象,美國為了它的霸權利益已經逐漸剷除了中東阻礙它的勢力,但是伊朗不但不屈服還拉攏到俄羅斯這一大國的幫助,使得美國多年來的制裁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美國記恨伊朗。而以色列作為美國最忠實的盟友一向喜歡替美國排憂解難,所以打擊伊朗就是以色列所該肩負的“責任”,也是它向美國表現自己的最好機會。

因為伊朗政教合一的政體使得它有著很強的凝聚力,再加上伊朗在中東所有什葉派心目中的領導地位,使以色列不敢輕易攻打伊朗。而眼下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也揚言重啟核武器研發進程。

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再加上伊朗實力不俗的彈道導彈,以色列想打擊伊朗就更不可能了,而伊朗也將會是以色列更大的威脅。因此,趁事態還沒發展到那一步,以色列肯定想提前一步將這個威脅扼殺在搖籃裡,所以藉著美國撐腰處處針對伊朗。前不久以色列空襲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就是最好的證明。

最後,伊朗和以色列積怨已深。因為當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時,伊朗就曾支持黎巴嫩真主黨組建武裝部隊來抵抗以色列。至今,真主黨還是以色列的心腹大患。所以以色列就將伊朗視為其在中東的剋星。


迷彩先生-軍事科普和時評,用專業易懂的語言解讀最新軍事資訊,期待能夠在評論區和大家積極討論,歡迎大家關注和訂閱。


迷彩先生


伊朗與以色列兩國並不是天然就是敵人。儘管兩國一個是穆斯林國家,一個是猶太教國家,但事實上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是一個非常世俗化的國家。同時伊朗還是美國在中東最親密的盟友,與以色列之間有著友好關係。親美親以也正是伊朗巴列維國王被宗教勢力視為叛徒的主要原因。然而,自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成為了政教合一的宗教國家,宗教意識取代了意識形態成為了處理國際關係的指導原則,同時,反以反猶也成了伊朗政教合一體制在國內的合法性來源之一,伊朗總統和領導人經常在公開場合言語威脅以色列,甚至還公開威脅要使用核武器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

如果說言語上的威脅只是宣傳,不足為懼的話,那麼伊朗的地區崛起則是現實而直接的威脅。伊朗在中東地區通過利用自己的什葉派影響力和伊斯蘭教宗教影響力謀求地區大國地位,在巴勒斯坦支持哈馬斯組織,在黎巴嫩支持真主黨武裝,而這些組織都是嚴重威脅以色列安全的勢力,對近年來伊朗武裝在敘利亞的部署以色列非常擔憂。因為這些直接的威脅,以色列一直將伊朗視為在中東地區最大的敵人,堅決反對伊朗的核開發計劃。


照理說事


我們不妨來看看,最新的伊以兩國之間的“針尖對麥芒”的口水交鋒:

  • 4月18日是以色列一年一度的陣亡將士紀念日。內塔尼亞胡在悼念演講中說,以色列“堅決以強硬立場”直面“一些鄰國持續煽動,許多人拒絕正視我們存在的事實”。
  • 當天上午,伊朗最高領袖大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在社交媒體上呼籲制定“對敵進攻計劃”。本週早些時候,哈梅內伊的一名助理說,伊朗有能力摧毀以色列,如果以方給伊朗“口實”,以色列主要城市特拉維夫和海法將被“夷為平地”。
  • 當天晚些時候,內塔尼亞胡就發表聲明,說有人試圖“毀滅”以色列,但“我們不會嚇倒”。“如果我們不得不自衛,我們將奮起迎接挑戰,確保以色列獲勝”。

雙方之間都試圖強力威懾對方,而從內探尼亞胡針對伊朗的應對與聲明來看,絕非將伊朗等閒視之。伊朗的確是以色列在中東的唯一克星。

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在兩伊戰爭時期曾經短暫緩和過。當時,以色列為了對付薩達姆的伊拉克,還曾經對伊朗進行過軍事援助。

兩伊戰爭結束後,雙方又開始日趨敵對了起來。我們不妨從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四個方面來分析一下伊朗對以色列的剋制能力。


一、政治方面

伊朗是中東地區的什葉派穆斯林領袖,而什葉派穆斯林反以色列是從不妥協的,一直堅決支持巴勒斯坦。以色列的鄰國中,長期以來絕不與之妥協的反以中堅力量,是敘利亞的阿薩德政府與黎巴嫩真主黨,都是長期得到伊朗在政治、經濟、軍事與外交上的支持的。

而相反,遜尼派穆斯林國家,在與以色列交戰失敗,幾次中東戰爭之後,都慢慢走向妥協,明裡暗裡都與以色列走向了媾和。

由此可見,在中東地區,伊朗才是真正的反以色列力量的大本營。

而且,作為反以大本營的伊朗,本身的政治統治非常穩固,堡壘很難被內部瓦解。


二、軍事方面

除此之外,伊朗是中東地區為數不多的有軍工生產能力的國家,這個能力雖然不如以色列,但是強於土耳其。並且,伊朗有自制中程與短程彈道導彈的能力,目前國內保有的中程彈道導彈在1500枚以上,短程導彈數目更多。目前,由於敘利亞的局勢逐步明朗,阿薩德政府已經重新在敘利亞站穩了腳跟,並且防空能力大大加強,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設施部署越來越難以阻擋。

這將意味著,伊朗本土的中程彈道導彈與在敘利亞的短程彈道導彈,如果對準以色列齊發的話,哪怕沒有核彈頭,對於國土狹小,幾無戰略縱深的以色列來說,這種威脅也是致命的。一旦與伊朗開戰,以色列幾個大城市比如海法與特拉維夫是很可能會被摧毀的。即便以色列有核武器,能對伊朗實施核打擊,但是伊朗國土廣大,有戰略縱深優勢,最後的生存能力還是優於以色列的。


三、外交方面

而目前來講,伊朗與中東大國土耳其又開始眉來眼去,雙方關係日漸友好,

在外交上伊朗並不孤立,進一步團結了遜尼派穆斯林中堅決支持巴勒斯坦鬥爭的力量。而且,若不是礙於美國施壓,歐盟也樂於與伊朗發展友好關係。此外,伊朗與俄羅斯等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外交關係頗為密切。

伊朗,這個中東地區的反以大本營,目前逐步放下了曾經對蘇聯的那種警戒,與俄羅斯走得越來越近,幾近結盟,而這是真正讓以色列感到頭痛的。


四、經濟方面。

從政治、軍事、外交這三方面來看,以色列挺難壓制伊朗的。而更麻煩的是,伊朗雖然此前面臨美國巨大的經濟制裁,但是依然頑強保持住了經濟的逐步發展。

從長期來看,如果讓伊朗得以解除外部經濟制裁,其增長一定是會提速的。而以伊朗本身的體量與發展潛力論,以色列的國力遲早是會被伊朗超過的。為什麼我們可以這樣斷言?因為伊朗即便不富有,但它是一個有一定工業潛力與實力的國家,這與富裕的但毫無工業能力的海灣國家是全然不同的。也就是說,

這是一個有能力逐步走向工業化的國家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以色列才會把敵對的伊朗視為眼中釘。但是如果敵人是無法被消滅與被恐嚇住的,那麼解決自己安全風險的最有效措施,其實應當是逐步化敵為友才對。若就此看來,以色列目前對待伊朗的方式恐怕並非恰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