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屢屢不聽命令挑起戰爭,皇帝惱火下令:滅了!一強國就此消亡

導讀:當今社會騙婚現象層出不窮,當然不要以為騙婚是現代才有的,早在唐朝,騙婚這個手段就被唐太宗玩得很溜了。他用這個方法,拖延了敵國一段時間,之後就出兵把人家給滅了。

唐朝建立之初,其實並不太平,尤其是邊境一直被東突厥虎視眈眈。兇猛的東突厥有好幾次都打到長安附近了,是唐朝的心腹大患。而西突厥的勢力遠在東突厥之下。公元627年,西突厥內亂,族內一個叫夷男的人率軍鎮壓,第二年被眾人推為可汗,夷男不敢接受。這時,唐太宗認為與夷男聯手才能儘快剿滅東突厥。

盟友屢屢不聽命令挑起戰爭,皇帝惱火下令:滅了!一強國就此消亡

於是太宗悄悄叫人聯繫夷男,賜封他為可汗。之後夷男成立了薛延陀汗國,成為大唐的一個附屬國。貞觀四年,在大唐與薛延陀聯手滅掉東突厥後,薛延陀趁機佔領原來東突厥的大片土地,集合的精兵大概有二十萬。薛延陀進入全盛時期。

一直到貞觀九年,大唐與薛延陀相處都很融洽。不過兩國聯盟,不會是永遠的朋友,關係總會有惡化的一天。貞觀十年,薛延陀看到唐朝對東突厥降眾如此厚待時,頓時妒火中燒,他覺得唐朝應該對他們更加照顧,於是在東突厥眾人面前,薛延陀人總是盛氣凌人,趾高氣揚的態度。

盟友屢屢不聽命令挑起戰爭,皇帝惱火下令:滅了!一強國就此消亡

​ 貞觀十三年,唐太宗安排阿史那思摩(突厥貴族,實際已為唐將)重回草原,薛延陀表面答應大唐安排,實際上派兵去刺殺阿史那思摩。太宗知道後趕緊制止,薛延陀看到事敗開始狡辯,勸太宗殺掉他以保國家平安,太宗自然沒有答應,薛延陀因為這件事一直怏怏不樂。

貞觀十五年,薛延陀可汗夷男趁著太宗東巡洛陽,發兵二十萬攻打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被打得節節敗退。太宗受到消息後,馬上派李績帶領十五萬兵馬前去北伐夷男。此戰唐朝大勝,薛延陀軍隊死傷無數,被迫退回漠北。隨後夷男可汗向太宗請罪,並請求和親以修復彼此關係。

盟友屢屢不聽命令挑起戰爭,皇帝惱火下令:滅了!一強國就此消亡

對於夷男可汗的請求,太宗與群臣商量後認為和親可行,於是封了一個宗室女為大唐公主,嫁給夷男可汗,但是太宗要求他要親自迎親,並以雜畜十萬作聘禮(天價聘禮)。由於運送聘禮中途遇到暴風雪,牲畜很多凍死走丟。再加上後來因為一些禮節瑣事,太宗發怒反悔,斷絕了這件婚事。

貞觀十六年至十七年,這兩年裡薛延陀經常與東突厥互相挑事,唐朝明顯袒護東突厥一方,譴責薛延陀,夷男可汗看到敢怒不敢言。同時間,太宗認真思考後,決定不能再縱容薛延陀了,要用武力解決這個問題。

盟友屢屢不聽命令挑起戰爭,皇帝惱火下令:滅了!一強國就此消亡

兩年後,夷男可汗病逝。嫡子拔灼(多彌可汗)即位,這位新可汗性格殘暴,經常殺掉屬下,還發兵攻打唐軍,最後被唐軍打敗,逃走後被回紇人殺死了。這時,太宗覺得滅掉薛延陀的時機到了。貞觀二十年,唐朝發兵薛延陀,薛延陀此時兵力早已不如當年,很快不敵唐軍,被唐軍滅掉了。

薛延陀會被太宗皇帝滅掉,並不是真的因為聯姻彩禮什麼的,而是薛延陀在東突厥滅亡之後,野心開始膨脹,一次又一次不聽大唐的命令,屢屢挑起戰火,這讓太宗很是惱火,最後派大軍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