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人都躺下時,有一個品種在演繹「逆風翻盤」

當所有人都躺下時,有一個品種在演繹“逆風翻盤”

據說“底部”這兩個字現在已經成為危險關鍵詞。

8月份過後,上證綜指癱軟在2800點以下就再也沒站起來過。

已經有民間案例證明,這個時候,誰再衝出來談“底部”,是要被揍的。

在短短的半年內,廣大投資者對於“底部”這件事,經歷了以下心路歷程:

驚喜,終於輪到我抄底了!

焦慮,怎麼還沒到啊?

不耐,都閉嘴吧我想靜靜…

爆發,說好的10塊錢以下隨便買呢,揍你丫的!

寫段子——

當所有人都躺下時,有一個品種在演繹“逆風翻盤”

一輪煎熬下來,大家再一次加深了對“磨底”這個詞的認識,真是個磨人的小妖精。

感覺自己遇到了過不去的坎,不如就地躺下吧。

沒進場的在門口看熱鬧,已經被套住的選擇“裝死不動”,所以市場的成交量正在持續萎縮。

當所有人都躺下時,有一個品種在演繹“逆風翻盤”

數據來源:wind,時間:2018-01-01至2018-09-13

上證綜指的日成交量已經從年初的200億股左右,縮水至如今的100億股附近。

拉長時間來看,成交量的萎縮倒是和市場見底有著高度的相關性。

當所有人都躺下時,有一個品種在演繹“逆風翻盤”

數據來源:wind,時間:2005-01-01至2018-09-13

1,從2007年11月到2008年10月,市場經歷第一次高空墜落,這期間,上證綜指的成交量從2007年的近200億股縮水至100股億附近。

2,從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市場從5000多點跳水至2000多點,成交量更是從800多億股大幅萎縮至200億股。

3,當前上證綜指的成交量大約相當於2015年高點時成交量的12%

據統計,當前整個A股的成交金額已經創下了4年以來的最低點,而公募基金的發行量創下了6年以來的新低。(此處應有背景樂《二泉映月》)

當所有人都躺下時,有一個品種在演繹“逆風翻盤”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18-08-31

整個市場似乎都充斥著一種悲壯之色。

但有一類產品此時士氣正旺——

當所有人都躺下時,有一個品種在演繹“逆風翻盤”

正是ETF,尤其是股票型ETF!

截至2018年9月13日,市場上共有142只股票型ETF,年初時總規模為2098.19億,而現在規模已增長至2326.29億,共增長228.10億。

這就是傳說中紅的“逆風翻盤,向陽而生”吧,如此熱火朝天的景象簡直讓人懷疑,這真的是發生在當前大A股市場上的事情嗎,這是獨立的牛市場景嗎?

但仔細想想就知道,ETF作為一種投資金額門檻較高的投資品種,向來是機構投資者佔比較高的。

而在A股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的行為一直與散戶背道而馳。

2014年以來,A股市場的結構性變化非常明顯,散戶投資這自由流通市值持股佔比從2015年12月的50.4%下降到2017年9月的42%;其他機構投資者則在同一時段從35.8%上升至39.2%。

“追漲殺跌”就是典型的散戶行為,當散戶在牛市高潮期盡情狂歡時,機構投資者逐漸減倉,悄悄隱退;

而“高拋低吸”雖然不能完全算是機構投資者的行為,但是由於機構對倉位控制的優勢,當散戶壯士斷腕,逐漸退出市場時,機構的市佔率就相對增加了。

所以,觀察散戶與機構的活躍度,以及對流通股的持有佔比數據,是判斷牛市與熊市的的良好指標。

冒著被打的風險,富二我還是要說,不管大家的耐心被消耗到什麼程度,種種跡象表明,現在的市場確實是處在底部區域了。拉長週期來看,當下入場確實是不吃虧的,但至於底部這個小妖精還要磨多久……

大概要看股民們還有多少段子沒寫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