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一個視頻突然刷爆了朋友圈。
在視頻裡面,任正非特別強調:
“這個國家不能像互聯網一樣,一天牢騷怪話,然後也不幹活,然後就動不動搞個小目標就掙很多錢,這是毒害青少年,青少年還得奮鬥!金錢至上的社會中,你還能刨出一種精神來,我覺得這才是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小目標”,這不就是王健林說的話嘛,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這段話是今年1月任正非說的,當時國務院原副總理兼基建工程兵政委谷牧之子劉歷遠來到華為總部,拍攝紀錄片《激情燃燒的記憶—我們是光榮們的基建工程兵》。任正非和他們交流了近3個小時,視頻也是那時候拍下的。
不過,雖然任正非此次強調“毒害青少年”,但重點並不是在懟王健林,而是在說現在人心浮躁,“專注於奮鬥的精神”才是任正非眼中“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難怪任正非會這樣懟“小目標”,中國實業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大家都想著搞金融、賺快錢,像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已經越來越少了!
賺快錢風氣盛行
這樣下去國家危險了!
在現在的中國,最容易賺錢的不是實實在在做實業,而是搞一個最炫最拉風的概念,再組建“團隊”、千方百計在資本市場套現,賺一次都能花10年了。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企業家,他和夫人分別拿了1000萬元投資,企業家辛辛苦苦做企業,底下幾百號工人,到了年底只賺了幾十萬;他的夫人去炒樓、做風投,到了年底收入翻倍。
你說,這樣的反差,還怎麼讓人專心做實業?
5000年來,中國人崇尚“勤勞致富”,世世代代的中國人靠著自己的雙手,才創造了輝煌燦爛的物質財富。
然而,在引進西方金融體系之後,許多企業卻迷戀於以小博大、炒作概念、低進高出的資本運作套路,搞互聯網、房地產,不斷從實體經濟“抽血”!
這樣一來,“勤勞致富”的光榮被徹底碾壓,中國經濟的泡沫被越吹越大!
更重要的是,金融工具把整個社會的財富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中,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這樣下去,空心化、泡沫化難以避免,眼下中國只有一個出路,那就是“實業救國”!
令人欣慰的是,面對誘惑,還有一群像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在堅守,選擇實業報國!
1
任正非:互聯網只是個實現工具,我們目的是發展實業
任正非率領的華為,研發費用佔收入比從來沒低於8%,而且每年遞增,2016年的研發支出比甚至高達14.6% ,高達764億元。
過去10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超過了3130億元。
在這樣的“笨功夫”之下,華為在產品上不斷取得突破:
《福布斯》日前對2017年出品的30部主流廠商智能機進行測評,將華為Mate 10 Pro評選為了2017年度最佳智能手機,並認為“你用得越久,就會越喜歡這部手機”!
不僅產品做得好,華為還有一個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堅持不上市。
所謂的上市,意味著一家公司從“生產經營”轉移到了“資本運作”,每天盯著股價,要應付各大股東,哪裡還有心思搞實業?
在任正非眼中,搞金融的人光靠虛擬概念就能賺進大筆財富,真正捲起袖子苦幹的人卻只能賺取微薄的工資,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
他不僅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的帶領下,華為可能是“最苦”的公司:
盛行“床墊文化”,每個人都有一個墊子,是加班時用來睡覺的,連任正非在他辦公室也有一個簡陋的小床;
72歲的任正非,甚至還在深夜獨自一人在機場排隊等出租車。
深夜獨自在機場排隊等出租車的任正非
但華為也是“最慷慨”的公司:
華為有17萬名員工,任正非把98.6%的股權開放給員工,自己只擁有公司1.4%的股權。
這恐怕是全球未上市企業中股權最分散、員工持股人數最多、股權結構最單一的公司,這恐怕是人類商業史上從未有過的景象。
這種“苦難與慷慨”,造就了華為的向心力和戰鬥力,難怪任正非說:不上市則有可能稱霸世界!
2
董明珠:堅守實業,永不做金融!
董明珠是從基層一步步升上來的,從賣場導購到區域銷售經理,再到全國總經理,一手把格力帶到國內領軍位置,就是因為她身上的實幹精神!
談到自己成為網紅時,董明珠說那是因為大家對製造業的關注,而不是對她本身的關注。
董明珠表示:
“如果沒有實體經濟的發展,就沒有金融存在的價值……中國強大起來,必須有實體經濟,必須有自己的技術、自己的產品!”
當“野蠻人來敲門”,董明珠也是堅決抵制,她說道:
“誰投資並不重要,但請你不要成為製造業的罪人,不能用經濟的槓桿來破壞製造業的發展!”
她還舉了德國與美國崛起的例子:“這兩個國家的崛起靠的是金融支撐嗎?金融是工具,歸根結底靠的是科技。”
3
老乾媽陶華碧: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事業,上市就是騙錢
陶華碧的老乾媽,可以說是“國民女神”,不僅在國內銷售量紅火,年收入45.5億,還登上了奢侈品折扣網站Gilt,並被譽為全球最頂級的熱醬。
一瓶280克的辣醬在中國賣人民幣7.9元,在美國卻能賣3.9美元(人民幣24元),這令中國人感到無比自豪!
陶華碧識字不多,做生意也沒那麼多想法,翻來覆去就一個意思,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事業,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
"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幹呢。我打下的江山,我就把它做好,做專做精,我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少事情。憑自己真本事做些事情,這樣活得才有意義。自己打下一片天,我覺得才是真本事,才有意義。"
重劍無鋒,大巧不功,陶華碧不僅創造了一個遍佈世界的辣椒醬帝國,更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蹟:
無論是收購農民的辣椒還是把辣椒醬賣給經銷商,永遠是現款現貨!老乾媽沒有庫存,也沒有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只有高達十數億元的現金流。
你說,有這樣的理念,還怕有泡沫經濟存在嗎?
4
褚時健:就想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51歲任玉溪捲菸廠廠長;70歲,女兒自殺身亡;71歲,被判無期徒刑;74歲,保外就醫。
褚時健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其實他在出獄後,想創業,完全可以當個人生導師,動動嘴皮子就能賺大錢,褚時健卻選擇了最笨最辛苦的一條路:承包2000畝荒山,種起了冰糖橙。
褚時健的想法很簡單:“就想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他和妻子在橙園搭了工棚,吃住都在這裡,剛開始時問題很多,果樹不是掉果子,就是果子口感不好。
褚時健沒辦法,只能買來書店所有關於果樹種植的書,一本一本地看,一邊看一邊和技術人員討論。
後來橙子不掉了,但口感淡而無味,既不甜又不酸,褚時健睡不著,半夜12點爬起來看書,經常弄到凌晨三四點,才發現是肥料結構不對,這才改過來。
有時候為了尋找水源,褚時健經常戴著草帽、穿著拖鞋,一天爬幾個山頭。
後來,褚橙走紅,國內一家很有實力的投資公司託人問褚時健對上市有無興趣,這家公司看好“褚橙”的口碑和潛力,有意運作“褚橙”上市。
褚時健一聽,連連擺手,“沒這個心情跟他們玩。再說,投資公司都要在上市後拿走股民一筆錢。我85歲了,管不了幾年,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錢,但虧了股民,怕別人背後指指戳戳。”
“褚橙”策劃人胡海卿就說:
“他是一個標準的技術型企業家。對技術要求嚴苛,實實在在提高產品品質,紮紮實實做東西,這都體現了一個企業家的實業精神,這和那些追求金融泡沫的虛擬幻覺的企業家,走的根本是兩條路子。”
5
宗慶後:實體經濟是立國之本、強國之本、富民之本!
娃哈哈的宗慶後,現在已經70多歲,曾經3次問鼎中國首富,身家過千億,但依然過著非常節儉的生活:早上7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每年出國考察洽談約3個月;到全國各地做市場調查約5個月。
而且,他生活節儉,出差竟然選擇高鐵二等座,一年花費不超過5萬元!
宗慶後曾說:
“國家實力強調社會財富增加,最終來源是實體經濟,虛擬經濟是依附實體經濟,本身不產生任何財富。實體經濟是倡導財富經濟,是就業經濟,是創造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經濟,是富民強國的經濟!”
他還說:
“實體經濟是創造財富的經濟,若不創造財富哪裡有虛擬經濟、金融行業的生存之地?不創造財富,國家和百姓又如何生存?”
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國家需要做實業的企業家!
這些實業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用匠心培育著整個行業,他們只想做出更好的產品,不是為了上市、收購、重組然後套現,這才是中國最需要的企業家!
但令人擔憂的是,中國現在最流行的金融、風投等行業,只是少數人從事並且獲利的行業,而實業才是國家力量強大之本,更是龐大的人口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
即便是資本運作玩到極致的美國,對於實業也是大力支持,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就怒斥華爾街的金融大鱷,“這是一個扭曲的經濟。”
再看一段歷史:
19世紀英國和法國國力相當,但英國最後成為日不落帝國,法國卻敗下陣來。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英國走工業路線,充盈著實幹的企業家;法國走資本路線,到處都是逐利的投資者。
最後,工業戰勝了資本,英國戰勝了法國。
所以,中國經濟已經到了最重要的關頭,決不能讓資本取代實業,讓狂熱取代匠心,否則就會面臨空心化、泡沫化!
所以,任正非說的是對的,動不動搞個小目標要賺很多錢,這不僅是毒害青少年,更是毒害整個國家!
所以,我們希望,國家能夠多出像任正非、董明珠、陶華碧這樣的實幹家,用實業救國!
如果你對未來感到迷茫
說明你需要靜下心來學習了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複雜和動盪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
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
作為一個企業的老闆或者合夥人你有沒有想過
資本經濟時代的股權;
中國股權投資時代已經來臨,正是中小型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最佳時機!
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不僅企業的生命週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廖廖無幾。企業做不長、做不大的根源當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卻只有一個——企業的股權出了問題!
真格基金創始人提出:合夥人的重要性超過了商業模式和行業選擇,比你是否處於風口上更重要。
企業的死亡不是死於外部的競爭,而是死於企業內耗。
中國有句老話,生意好做,夥計難擱。
閱讀更多 中國食品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