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日前,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以及到湖北省視察等多個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要摒棄幻想、自力更生,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一方面,核心技術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一定程度上,大國之間的競爭就是核心技術的競爭,誰掌握核心技術誰就能搶得先機,避免在關鍵領域被對手卡脖子。另一方面,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最關鍵因素。要加速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就要牢牢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

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立足自主創新,

以基礎研究帶動應用技術群體突破

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必須要走自主創新之路。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再一次體現了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要通過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基礎科學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和重大關鍵技術的源頭活水,也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是自主創新的關鍵領域。不可否認,我國在基礎研究領域仍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基礎研發經費比例偏低,僅為5%,遠低於發達國家;經費來源渠道單一,超過九成來自中央財政;科研人員把許多時間和精力花在了寫項目計劃書、編制預算上,不能全心全意搞研究。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現狀,可以借鑑發達國家政府、企業、社會“三足鼎立”的經費來源模式,加大對基礎研究的經費投入,拓寬基礎研究的經費來源渠道,提高科研人員的勞務收入比例。需要注意的是,基礎研究要取得突破,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不能急功近利。

堅持開放創新,

強化與國外先進技術的競爭與合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創新成績有目共睹,但不少領域與世界一流水平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中國在《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位居第22名,較2016年度提升了3位,儘管近年來中國的創新指數排名不斷攀升,但在創造性產出方面與世界科技強國仍存在較大差距。例如,2018年彭博創新指數發佈,韓國位居榜首,中國排名第19。其中,韓國三星電子在美國所獲專利數量在全球企業中排名第2,僅次於IBM。中國企業在創新產出方面需要加快腳步,爭取實現彎道超車。

目前,全球化已經步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進程,而數字信息技術成為新變革的核心。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要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開放創新顯然是最佳選擇。一方面,在開放中尋找機遇。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發揮後發優勢,提前佈局前沿技術與顛覆性技術,重點投入非對稱技術和殺手鐧技術,“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另一方面,在壓力中激發創新潛能。主動選擇擴大開放,拒絕關起門來搞研發。引進國際一流企業,發揮“鯰魚效應”,通過跟高手過招推動中國企業在壓力下激發潛能,在成長中發展壯大,努力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

加強協同創新,

推進核心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技術要發展,必須要使用。“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核心技術的應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產學研用各個部門密切配合,加強戰略、技術、標準、市場等溝通協作,鼓勵骨幹企業加強協作,有效整合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解決上下游企業的銜接融合問題,更好發揮1+1>2的協同效應。

此外,成果轉化關鍵靠人才,要加快國際化複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要加強學科之間協同創新,加強對交叉學科群和科技攻關團隊的支持,培養造就更多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印度理工學院是學科協同創新的典型案例。在硅谷,1/3工程師以及7%高科技公司的CEO是印度裔。硅谷的“印度軍團”多數來自印度理工學院,後者因此被比爾·蓋茨稱讚為“改變了世界的了不起的大學”。印度理工學院的成功得益於課程設置的基礎化與多學科交叉化,為我國培養創新人才提供了借鑑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產品集中,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未來,要繼續向高新技術產業實行政策傾斜,通過稅收減免、產出比例分成、入股等激勵機制有力推動核心技術攻關。此外,要進一步加大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保護力度。明晰的產權保護制度將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和中小企業的創新積極性,讓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