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3)|藉助環保督察“重器”促進推動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

砂石行業發展過程中,供應、價格、預期有變化,是非常正常的市場現象,但是不管怎麼變,企業守法是前提,沒有這個前提,砂石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就是一句空話。但是,長期以來,由於一些地方和部門依法履職不到位,非法採砂等違法違規問題長期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直接導致了低價、低水平競爭等市場亂象未能根治,綠色發展面臨重要障礙。

近年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部署、系統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針對發現的放寬生態環保要求、縱容部分採砂企業“惡意違法”“故意違法”等問題進行了嚴厲打擊,同時也針對地方超越法定職權、未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對砂石行業實施不合理限制的問題,進行了及時、有力的糾正。

生態環境部全力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相關決策部署,切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有力保障和促進了砂石市場逐步回穩,一批綠色發展水平較高的先進企業獲得更高的市場競爭力,為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打下紮實基礎。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圍繞促進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對各地各部門應當採取的措施進行了全面部署。從生態環境管理的角度看,應當繼續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通過準確系統的督察執法,為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護航。

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制約在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對滯後,優質供給不足與劣質供給過剩並存,既不能有效響應市場需求,也持續造成較大的生態環境壓力

首先,過去一些地方和部門致力於擠出部分“劣質供給”,卻沒有及時為具備資質和條件的企業“開門放行”,企業仍受到各種限制無法形成新的供應能力。一些地方大幅限制砂石項目建設和原有合法項目延續審批。據中國砂石協會和原國土資源部統計,全國2013年具備開採權的規模以上砂石企業有5.6萬餘家,到2017年降至1.7萬家左右,大量合法企業被關停。同時,全國部分江河重要河道採砂管理規劃長期沒有落地,部分地方規劃編制落地也比較滯後,河道砂石儲量、規劃開採量、年度開採量等主要指標長期不清或難以確定,影響砂石總體開採供應。如,中部某省新一輪砂石開採規劃已調研近一年時間,但具體政策遲遲未出臺,在此期間禁止辦理新的採礦權手續,導致很多新礦山手續無法辦理,砂石供需一定程度出現失衡。

其次,天然輸沙量不斷減少,供給缺乏根本保障,成為“無源之水”。由於有關部門對砂石領域行業執法監管力度偏軟,資源無序開採普遍存在,非法開採遍地開花,砂石資源長期被賤賣,導致砂石資源越來越少。同時,由於自然資源總量限制和水電開發影響,近年來河道產砂量逐年減少,有的已近枯竭。據水利部監測,近10年來我國主要江河代表水文站平均輸沙量較多年平均年輸沙量偏小約80%。

再次,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嚴重不足,未能形成砂石替代供應新渠道,供給結構始終沒有質的改變。從國內外實踐經驗看,使用建築廢棄物加工製作建築砂石,是解決砂石需求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國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推進十分滯後,既缺少有效利用渠道,也無相關政策支持。全國2017年產生建築廢棄物約24億噸,仍以填埋為主,甚至亂堆亂放,資源化利用率不足5%,利用廢棄物生產砂石骨料的產業幾近空白,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造成環境汙染。

我國砂石消費量持續增長,在前期各方面協同強化監管的作用下,市場價格、預期逐漸趨穩,綠色發展將逐步成為主基調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髮展,城鎮化建設速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加大,砂石需求量相應持續增加。僅2016年至2018年,全國砂石骨料需求量就由約180億噸增至200億噸,增幅約11.1%。

長期以來,砂石由本地就近供應,供需總體平衡,價格基本穩定。近年來,受各有關部門執法監管全面趨嚴、運輸成本增加多方面因素疊加影響,河北、江蘇、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陝西等許多地區出現砂石供應緊張、價格大幅上漲情形,有的地區價格翻了一番。這一價格上漲趨勢從2015年或2016年開始,延續至今。

如,陝西省2015年實施開山採石整治行動後,採石業“多、小、散、亂”局面得到有效改觀,砂石料供應量減少,但城鎮化建設速度卻逐年加快,導致價格成倍上漲,西安市建築用砂和碎石價格2018年就均突破300元/立方米。又如,江西省湖口縣河砂價格由2015年32元/噸逐漸漲至2018年83元/噸,2017年漲幅高達102%;石料價格由2015年60元/噸逐漸漲至2018年120元/噸。湖南洞庭湖區域的岳陽、益陽等地,2016年河砂價格約40元/立方米,漲至目前約180元/立方米。

在此輪價格增長過程中,許多企業和地方都意識到,砂石行業不可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必須闖出綠色發展新路子,從一開始就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運用綠色新技術、新手段,從原材料供應、運輸到生產消費全過程各環節,都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強化自我管理,才能獲得持久的市場競爭力。

無論是政府監管部門還是企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標準政策是最基本的底線。一旦突破這一底線,造成嚴重環境損害,將受到全方位的責任追究,而不僅僅是“賺不到錢”“得不到GDP和財稅收入”的問題,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輸”。

進一步運用好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依法穩妥有序推進砂石行業生態環境督察執法,形成有利於綠色發展的市場預期,為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嚴格用制度管權治吏、護藍增綠,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失責必追究,保證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

這對促進包括砂石行業在內的各行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基本要求。特別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督察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一些地方和部門對保護與發展的辯證關係認識不高,推動綠色發展的能力不強、行動不實,重發展輕保護的現象依然存在。這些問題,在砂石行業也有所體現。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推進和加強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作。

一是營造知法守法氛圍,規範行業發展秩序。對於法律法規有明確要求的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域,禁止採砂採石活動;堅決遏制亂採濫挖等破壞生態、汙染環境的違法行為;要堅持“邊開採、邊治理”,確保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作到位。大力開展“送法入企”活動,將執法與普法、執法與服務相結合。督促砂石企業自覺履行公開環境治理信息等法定義務,並對信息真實性負責。建立砂石企業違法排汙黑名單制度,將環境違法企業依法依規納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將其違法信息記入信用記錄,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依法向社會公開。

二是強化幫扶服務,支持砂石市場保供穩價。推進砂石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始終嚴格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既要堵後門,更要開前門,多種渠道增加供給。強化砂石項目環評審批服務,對條件成熟的項目提前介入,提高審批效率。引導鼓勵砂石企業集聚區和砂石企業推進第三方治理,做好“結對定點幫扶”“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等活動。對符合要求的機制砂新建項目及配套的礦山開採加快審批,對原有合法項目應當依法延續,切實提高砂石供應能力。對可採區域,有關地方和部門應當加快規劃落地和項目審批,對現行合法項目應當儘快復產,切實保障市場供應。加強建築垃圾、尾礦、廢石等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實現變廢為寶。

三是運用好各類激勵機制,鼓勵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稅法、其他稅收法律政策中關於鼓勵企業減排的稅收優惠政策,促進企業降低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排放濃度,提高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研究制定並嚴格執行鼓勵環保治理企業與砂石企業有序對接、同向發力的相關政策措施,不斷創新砂石行業環境治理模式,持續提高治理效率和水平。大力開展綠色技術創新,加大清潔生產推行力度,引導和推動企業更加積極主動踐行綠色生產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