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要寶寶聽得懂還要寶寶說的出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的水平往往標誌著思維的水平。語言發展水平如何是鑑別學生智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期是發展口語的最佳期,抓緊這個時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是發展智力,發展口頭、書面表達能力、理解知識能力的前提,將受益終生。那麼,作為第一任教師的父母該如何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下面我結合個人具體的做法談一點零碎的體會

不僅要寶寶聽得懂還要寶寶說的出

鼓勵孩子把話說完整家長切記要用規範的普通話與孩子說話,並且不用方言或模仿孩子可愛的兒語,諸如“狗狗玩”、“洗手手”之類。 孩子說——“吃糖糖”,家長要立刻糾正——“我要吃糖”,並且要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要把你的想法說完整”。還可以追問——“你想吃什麼糖?你能用一句話把自己要求說清楚嗎?”引導孩子說出——“爸爸,我想吃那種黑色的巧克力糖。”讓孩子學會組織語言,把多種主要信息完整地表達出來,讓別人聽明白。力求口齒清晰、用詞準確,富於表現力。這對孩子逐步養成說完整的話——規範的語言非常重要。家長平時在說話時也儘量說長句,家庭語言不要過於簡單、刻板,要生動、幽默些,為孩子提供樣本。 有人說從孩子的說話就能知道孩子的家庭背景。

不僅要寶寶聽得懂還要寶寶說的出

積累詞語,多打比方 孩子說——“陽臺上花開了!”家長可以引導“能換一種說法嗎?怎麼樣開著呀?像什麼?”“象一隻大蝴蝶,很好看”讓孩子學會用比喻。因為,學語言和培養想象力要同步進行。用詞儘量豐富多樣,避免語言單調貧乏。譬如,比“好看”更確切的詞可以說“漂亮”、“美麗”等。晚上城市廣場的燈亮了,用於形容“燈”的詞有 “燈火輝煌”、“五顏六色”、“五光十色”等。父母要有意識地重複一些新詞語,並把它放在句子中來說,不斷強化鞏固。讓孩子學語言一開始就有個高起點。

不僅要寶寶聽得懂還要寶寶說的出

我們家長不可能象專業老師那樣來訓練孩子,但可以用好錄音機、MP3——孩子學語言的好老師。給孩子反覆播放故事錄音帶,既省時間又學會了不少新詞彙。既增強了記憶力,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比如我的孩子非常喜歡聽故事,幾乎每天睡覺前自己操作靜靜地聽上半小時。上百盒磁帶,分成:故事類(童話、寓言、科幻),詩歌類(古詩、童謠、兒歌),知識類,音樂類等幾類。聽完了可以問孩子——魔鬼長什麼樣?孩子“眼睛象燈籠,嘴巴象山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