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新出發:從「南孔聖地」說起

“南孔聖地,衢州有禮”現在成了衢州一句叫得很響亮的口號。我們相信,衢州,這個原來的江南傳統小城,將迎來亙古未有之變局。

衢州和孔家扯上關係,還在於北宋靖康之難後,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宋高宗趙構於揚州行宮舉行繼統後首次祀天大典,衍聖公孔端友與堂叔孔傳奉詔陪位。因金兵大舉入侵,孔端友遂恭負傳家寶“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唐吳道子繪孔子佩劍圖”和“至聖文宣王廟祀朱印”等,與部分族人南遷,後定居於衢州。

其實孔家的南遷,也印證了中國文化的由北而南的發展。南宋以降,中國的文化重心,便開始偏安於東南。

衢州新出發:從“南孔聖地”說起

細細考究南孔聖地的說法,其實也有偏頗之處,衢州作為南孔聖地,其實是孔(學)不分南北,分南北的只是孔家。學聖人言,讀聖人書,南北一同。南孔聖地,這裡的孔,應當做孔學理解,侷限於地理概念的孔家未免就狹隘了。你總不能告訴我還有北孔學,南孔學吧,所以有這樣的說法:孔不分南北,學成於一家。衢州不妨大大方方改成:孔學聖地,衢州有禮。這樣由家族概念的南孔,改成文化概念的孔學,境界是不是高了一層?

話說回來,衢州有孔氏南遷故事,乃是得天獨厚之利。但新時代的孔學如何彰顯,如果把互聯網時代的元素融合發展,也是一個大大的亟待解決的命題。

衢州新出發:從“南孔聖地”說起

圖示:衢州桔鄉的農家牆畫

站在大地理、大歷史的高度看衢州

南孔北孔的含義既然已經說清,再用南孔文化的詞語便顯得有些唐突,你真要在衢州總結出一套所謂的“南孔文化”來,那麼我實實在在要告訴你,於衢州而言,南孔文化其實也是一種外來文化。

衢州是一座有1800年曆史的城市,早於孔氏南遷之前,古之徐偃王東遷,越之先民的南遷繁延,衢州的三國故事,唐朝故事,這些典故就不去說它了。中間穿插進來的南孔文化,怎麼說得盡衢州?

衢州新出發:從“南孔聖地”說起

圖示:仙霞湖一角

衢州位於金衢盆地的西側,一北一南,千里崗和仙霞嶺二座山脈,中間夾雜的一長條平原,最早的衢州先民,就生活在千里崗山脈衝積下來的平疇裡。蓋因千里崗山脈為江浙一帶唯一的喀斯特地貌,其山體不易保存土質,于山下形成肥沃沖積平原,於是衢北龍北一帶為最早建立縣治的所在。

衢州新出發:從“南孔聖地”說起

圖示:衢江岸邊寂寂無聞的初唐四傑之一盈川縣令楊炯的衣冠冢

衢州新出發:從“南孔聖地”說起

圖示:衢江區茶坪村的小廟

衢州新出發:從“南孔聖地”說起

圖示:祭春神所在的外陳村內一景

也正因為一北一南千里崗和仙霞嶺阻礙了交通,只乘下中間一條東西向的通路,才使得衢州成為四省通衢之地,如此說也正是這二條山脈,造就了衢州。古代先民或戰亂,或謀生的南遷,一條路是沿水路自杭州方向而來,這是溯錢江的水路。一條路自江西方向(大致沿信江流域)而來——江西省的得名,就是取江南西路之意,這二個方向的節點或者說是交匯,就是衢州。所以,衢州是真正的江南,是正宗的江南,是有山水的江南,亦是江南的天堂。筆者當年開一輛破車,跑遍了每一條鄉村公路的盡頭,路過的每一個村莊和宗祠,基本上不是西邊(江西、徽州)遷來,就是東邊遷來(如孔氏南遷)。

注:南宋置江南東路於江寧(今南京),置江南西路於洪都(今南昌)。

衢州新出發:從“南孔聖地”說起

圖示:萬川汪村之間的古採石遺址

於地理緯度上看,衢州還是一座雪線上的城市。往南過了仙霞嶺,福建一帶,氣候熱了,基本是見不到雪的。年年冬天的衢州,就在可能有雪和可能沒雪之間徘徊。在老百姓通俗的理解上,沒雪的地方,就應該算熱帶了吧。

在衢州,在寒冷的日子裡,雪線從東邊繞過來,與緯線平行。有些年景,你見到雪了,有些年景,你見不到雪。在有雪和無雪之間, 我們渡過冬天。 站在衢江大橋上,蒼茫天地間,有白鳥翻飛,所有的天地蒼桑,都映入眼簾。 站在這橋上,你會任時光匆匆流去,任地老天荒,心情如流水般惆悵。當年我們就這樣告別衢州,告別江南,順便帶走了我們的青春。

今天你再回來衢州,站在同樣的地方,衢州如同一位盛妝女郎,她逗你在你面前徐徐展開。看一江碧水,這裡春天的內容太富足,以至於這綠色永遠也流不盡。

這裡是正宗的江南,唯有綠色才能描述的季節。

衢州新出發:從“南孔聖地”說起

圖示:常山河段風光

所謂認真地看待衢州,就是站在衢州大地理的角度,站在衢州大歷史的角度分析衢州。前陣子學習某講話,讀到用詞簡單卻含義深遠的“不三不四,不東不西”一段,不由得心頭一熱:終於有人站在大地理和大歷史的角度看衢州了。江山代有人才出,這是衢州從未有過的高度,實乃衢州之幸。

浙江是一個創業的熱土,前有溫州故事,義烏故事,今天有禮的互聯網+衢州故事,又將由誰來書寫?敦敦然有厚望焉。

衢州新出發:從“南孔聖地”說起

圖例:鹿鳴公園五福亭內的衢州古城圖

杭衢高鐵是衢州的生命路、發展路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有宏圖方有大略,竊以為杭衢高鐵實在是衢州的生命路,發展路,大花園賴以成立。

大花園構築最基礎的要素,在於一山一水。站在衢州的信安湖邊,這湖域面積幾乎佔到了老城區的一半,看到一江碧水空自流淌,十分感慨於這片水域的浪費,不能象杭州的西湖一樣,什麼時候人們如同遊西湖一樣,白帆點點,千軻競流,甚至以為來衢州不遊信安如同去杭州不遊西湖。希望以後的衢州西湖,少的是豪華遊船,多的是民間搖櫓。

衢州新出發:從“南孔聖地”說起

圖示:信安湖一角

說到衢江,真是個有意思的江(錢江正源為衢江上游馬金溪而非新安江,網上多有謬誤,按下不表)。偌大一片河流,在城的西邊彎出一個大河灣。自常山港和江山港匯合點上溯約五里,佔來水四分之三左右的常山江,在這裡拐出一個S形大彎。江邊一個很有意思的村名,壓潮村。S形大彎的底部,正對一座稱為巖頭山的小懸崖(水下冰川臼孔分佈多多),崖下深潭,深不見底。你可以相信,江流浩蕩,卻正是這個S形大彎和巖頭山抵消了洪水的威力,才有後面的一江靜水,才有土地的積淤(如嚴家淤),衢州先人也聰明地在這片無災無害的下游福地築城。這個S形大彎實實在在可以命名為衢江第一灣。離城五里,即可以有如此故事,可以想見,衢州的全域旅遊,有多少題材可以挖掘。至於前面的壓潮村,何以取這麼一個有詩意的名字,不妨設想,當年由此溯水向江西方向的客流中,有那麼遠道而來的一位書生或是官員,有感於這裡的地勢,為衢州城消減洪水之用,順便將此地題名為壓潮。

衢州新出發:從“南孔聖地”說起

圖例:常山江第一灣,遠處即為巖頭山

大花園之山,私以為最愛的是千里崗在柯城境內的九華諸峰。百丹坪、九華山、梧桐峰等九峰巔連,群山若波濤,奔走俱朝東。峰與峰之間開設步道,自杭州以遠來的客人,下了高鐵坐半小時的公交車,就到了這片廣闊的真正的森林公園,該是何等休閒而欣愉。江南風景看不盡,九華山高又山低。而這一切,會有那麼一支如喙巨筆,為我們細細畫來。

近期有感而發,權當以為隨筆手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