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新出发:从“南孔圣地”说起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现在成了衢州一句叫得很响亮的口号。我们相信,衢州,这个原来的江南传统小城,将迎来亘古未有之变局。

衢州和孔家扯上关系,还在于北宋靖康之难后,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宋高宗赵构于扬州行宫举行继统后首次祀天大典,衍圣公孔端友与堂叔孔传奉诏陪位。因金兵大举入侵,孔端友遂恭负传家宝“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唐吴道子绘孔子佩剑图”和“至圣文宣王庙祀朱印”等,与部分族人南迁,后定居于衢州。

其实孔家的南迁,也印证了中国文化的由北而南的发展。南宋以降,中国的文化重心,便开始偏安于东南。

衢州新出发:从“南孔圣地”说起

细细考究南孔圣地的说法,其实也有偏颇之处,衢州作为南孔圣地,其实是孔(学)不分南北,分南北的只是孔家。学圣人言,读圣人书,南北一同。南孔圣地,这里的孔,应当做孔学理解,局限于地理概念的孔家未免就狭隘了。你总不能告诉我还有北孔学,南孔学吧,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孔不分南北,学成于一家。衢州不妨大大方方改成:孔学圣地,衢州有礼。这样由家族概念的南孔,改成文化概念的孔学,境界是不是高了一层?

话说回来,衢州有孔氏南迁故事,乃是得天独厚之利。但新时代的孔学如何彰显,如果把互联网时代的元素融合发展,也是一个大大的亟待解决的命题。

衢州新出发:从“南孔圣地”说起

图示:衢州桔乡的农家墙画

站在大地理、大历史的高度看衢州

南孔北孔的含义既然已经说清,再用南孔文化的词语便显得有些唐突,你真要在衢州总结出一套所谓的“南孔文化”来,那么我实实在在要告诉你,于衢州而言,南孔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外来文化。

衢州是一座有1800年历史的城市,早于孔氏南迁之前,古之徐偃王东迁,越之先民的南迁繁延,衢州的三国故事,唐朝故事,这些典故就不去说它了。中间穿插进来的南孔文化,怎么说得尽衢州?

衢州新出发:从“南孔圣地”说起

图示:仙霞湖一角

衢州位于金衢盆地的西侧,一北一南,千里岗和仙霞岭二座山脉,中间夹杂的一长条平原,最早的衢州先民,就生活在千里岗山脉冲积下来的平畴里。盖因千里岗山脉为江浙一带唯一的喀斯特地貌,其山体不易保存土质,于山下形成肥沃冲积平原,于是衢北龙北一带为最早建立县治的所在。

衢州新出发:从“南孔圣地”说起

图示:衢江岸边寂寂无闻的初唐四杰之一盈川县令杨炯的衣冠冢

衢州新出发:从“南孔圣地”说起

图示:衢江区茶坪村的小庙

衢州新出发:从“南孔圣地”说起

图示:祭春神所在的外陈村内一景

也正因为一北一南千里岗和仙霞岭阻碍了交通,只乘下中间一条东西向的通路,才使得衢州成为四省通衢之地,如此说也正是这二条山脉,造就了衢州。古代先民或战乱,或谋生的南迁,一条路是沿水路自杭州方向而来,这是溯钱江的水路。一条路自江西方向(大致沿信江流域)而来——江西省的得名,就是取江南西路之意,这二个方向的节点或者说是交汇,就是衢州。所以,衢州是真正的江南,是正宗的江南,是有山水的江南,亦是江南的天堂。笔者当年开一辆破车,跑遍了每一条乡村公路的尽头,路过的每一个村庄和宗祠,基本上不是西边(江西、徽州)迁来,就是东边迁来(如孔氏南迁)。

注:南宋置江南东路于江宁(今南京),置江南西路于洪都(今南昌)。

衢州新出发:从“南孔圣地”说起

图示:万川汪村之间的古采石遗址

于地理纬度上看,衢州还是一座雪线上的城市。往南过了仙霞岭,福建一带,气候热了,基本是见不到雪的。年年冬天的衢州,就在可能有雪和可能没雪之间徘徊。在老百姓通俗的理解上,没雪的地方,就应该算热带了吧。

在衢州,在寒冷的日子里,雪线从东边绕过来,与纬线平行。有些年景,你见到雪了,有些年景,你见不到雪。在有雪和无雪之间, 我们渡过冬天。 站在衢江大桥上,苍茫天地间,有白鸟翻飞,所有的天地苍桑,都映入眼帘。 站在这桥上,你会任时光匆匆流去,任地老天荒,心情如流水般惆怅。当年我们就这样告别衢州,告别江南,顺便带走了我们的青春。

今天你再回来衢州,站在同样的地方,衢州如同一位盛妆女郎,她逗你在你面前徐徐展开。看一江碧水,这里春天的内容太富足,以至于这绿色永远也流不尽。

这里是正宗的江南,唯有绿色才能描述的季节。

衢州新出发:从“南孔圣地”说起

图示:常山河段风光

所谓认真地看待衢州,就是站在衢州大地理的角度,站在衢州大历史的角度分析衢州。前阵子学习某讲话,读到用词简单却含义深远的“不三不四,不东不西”一段,不由得心头一热:终于有人站在大地理和大历史的角度看衢州了。江山代有人才出,这是衢州从未有过的高度,实乃衢州之幸。

浙江是一个创业的热土,前有温州故事,义乌故事,今天有礼的互联网+衢州故事,又将由谁来书写?敦敦然有厚望焉。

衢州新出发:从“南孔圣地”说起

图例:鹿鸣公园五福亭内的衢州古城图

杭衢高铁是衢州的生命路、发展路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有宏图方有大略,窃以为杭衢高铁实在是衢州的生命路,发展路,大花园赖以成立。

大花园构筑最基础的要素,在于一山一水。站在衢州的信安湖边,这湖域面积几乎占到了老城区的一半,看到一江碧水空自流淌,十分感慨于这片水域的浪费,不能象杭州的西湖一样,什么时候人们如同游西湖一样,白帆点点,千轲竞流,甚至以为来衢州不游信安如同去杭州不游西湖。希望以后的衢州西湖,少的是豪华游船,多的是民间摇橹。

衢州新出发:从“南孔圣地”说起

图示:信安湖一角

说到衢江,真是个有意思的江(钱江正源为衢江上游马金溪而非新安江,网上多有谬误,按下不表)。偌大一片河流,在城的西边弯出一个大河湾。自常山港和江山港汇合点上溯约五里,占来水四分之三左右的常山江,在这里拐出一个S形大弯。江边一个很有意思的村名,压潮村。S形大弯的底部,正对一座称为岩头山的小悬崖(水下冰川臼孔分布多多),崖下深潭,深不见底。你可以相信,江流浩荡,却正是这个S形大弯和岩头山抵消了洪水的威力,才有后面的一江静水,才有土地的积淤(如严家淤),衢州先人也聪明地在这片无灾无害的下游福地筑城。这个S形大弯实实在在可以命名为衢江第一湾。离城五里,即可以有如此故事,可以想见,衢州的全域旅游,有多少题材可以挖掘。至于前面的压潮村,何以取这么一个有诗意的名字,不妨设想,当年由此溯水向江西方向的客流中,有那么远道而来的一位书生或是官员,有感于这里的地势,为衢州城消减洪水之用,顺便将此地题名为压潮。

衢州新出发:从“南孔圣地”说起

图例:常山江第一湾,远处即为岩头山

大花园之山,私以为最爱的是千里岗在柯城境内的九华诸峰。百丹坪、九华山、梧桐峰等九峰巅连,群山若波涛,奔走俱朝东。峰与峰之间开设步道,自杭州以远来的客人,下了高铁坐半小时的公交车,就到了这片广阔的真正的森林公园,该是何等休闲而欣愉。江南风景看不尽,九华山高又山低。而这一切,会有那么一支如喙巨笔,为我们细细画来。

近期有感而发,权当以为随笔手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