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誰家造房不用瓦?農村即將消失的傳統行業---瓦匠


30年前,農村瓦窯,磚窯是很多的,當然窮人家,自己砌土坯也是常有的事,記憶裡手工做瓦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有幸近期獲得一組圖片,雖然與當時大不相同,單總體線路還是一樣的,這座水池是活泥用的。

90年代時,制瓦便換成了機器,圖中是典型的機器制瓦,在過去,需要一個壯漢牽著一頭牛,把泥土和水混合在一起,不停的踩壓,由泥土變成泥漿,再從泥漿變成泥膏,當時農村人管這種泥膏叫瓦泥。

機器出來的泥瓦自然是整齊美觀,出來後需要風乾,手工做則比較粗糙,完全用弓將泥膏切割成瓦,完全看手藝人的功底。

機器做出來泥瓦後便放置在院子中風乾,一般來說,因為機器比較快所以可以不停的進瓦窯燒製,但在過去,手工制瓦時,需要聚集一定數量後才可以去燒製。

現在燒窯都用煤炭,因為環境和成本原因,今年來此類燒窯的傳統工藝越來越少,即便有也價格昂貴,如目前的水泥磚和紅磚,價格相差一倍,最早時候,燒窯是用木柴,燒製一批,就需要數車木柴。

燒窯其實很簡單,把火引燃,燒製一段時間後便可以出窯了。

瓦匠把燒製出的瓦片整齊的碼在一起,然後開車運走,現在大部分人家已經不再用瓦片了,除了一部分仿古建築,目前已經看不見手工燒瓦的瓦匠了,就連機器燒瓦也愈發的少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