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中币是不是空气币?区块链研究员、从业人员教你判断空气币


互链脉搏按:

不久前,币圈经历了一波“归零潮”,潮水退去,空气币也现了原形。但实际上,区块链领域对于空气币的界定并不清晰,正如潮涨之时,难分裸泳之人。这些空气币项目或以圈钱为目的,将区块链的水搅浑;或怀有较好愿景,却也无奈渐渐归零。

本期互链脉搏线上圆桌论坛邀请到,区块链共识经济学理论提出者、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波,TokenInsight联合发起人、COO左常柏,区块链媒体互链脉搏首席内容官曹元,一同分析空气币的特征、危害及如何避免成为空气币。

嘉宾简介:


你手中币是不是空气币?区块链研究员、从业人员教你判断空气币

区块链共识经济学理论提出者、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波


你手中币是不是空气币?区块链研究员、从业人员教你判断空气币

TokenInsight联合创始人、COO左常柏


你手中币是不是空气币?区块链研究员、从业人员教你判断空气币

互链脉搏首席内容官曹元


互链脉搏:感谢三位嘉宾参加本次互链脉搏举办的空气币主题圆桌讨论。“空气币”是区块链领域中常会碰到的一个词,您如何理解空气币,空气币通常有哪些特征?

曹元:空气币其实是区块链2.0时代的产物,也是一种试错。当以太坊创造出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形式时,应用仿佛就在眼前。但由于当下技术环境、政策法规及其他因素的不匹配,造成了空气币的泛滥。

在我看来,空气币会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项目在推进某项设想的应用时,现有的技术条件、资源要素并不匹配,使之无法实现落地。第二种形式是,仅披着区块链的外衣,不以落地为目的、只想发币的项目。第三种是,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团队技实力不强,项目遭到攻击,而造成的失败。

空气币的特征也有三点。第一,从币价来看,空气币正在归零。第二,项目无法继续进行,出现停更的现象,代码无人写、人员跑路等。第三,项目被交易平台下架。

陈波:首先,我认为判断项目是否为空气币,关键在于项目是否有与实体经济挂钩的机制。

通常而言,稀缺性是衡量一件事物价值的标准,若没有稀缺性,事物就会失去意义,便不会有价格和价值。其本身的价值为零的情况下,归零也只是其回归原始状态的必然结果。但期间,许多空气币项目会通过所谓的科学管理去操纵价格的波动,使币价有涨有跌,给投资者传递错误的信号,使之认为空气币是有价值的,并有升值的可能。

其次,要判断项目有没有形成一个真正有效的共识,这个共识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的共识。

最后,还要看项目运行过程中是否有真正有价值的资产投入,尤其是法币资产。项目若没有法币投入,那么通证就没有定价基准,其价格便是空穴来风的,也就会成为所谓的空气币。

左常柏:我的观点与二位有相似之处,在此前TokenInsight制定的“违法违规币”评级模板中,总结了这类币种的特点,同样适用于空气币。

第一点是,信息公开较少:未开源,无白皮书;没有任何渠道能查询区块地址;团队资质未公开;无基金会或运营主体相关信息,内外部管理独立性存疑;通过融资获得的资金去向不明,无外部审计。

第二点是,项目具体落实形式模糊:仅凭一个模糊概念即发币,落地可能性极小;自称“区块链”、“加密货币”,而实际未采用区块链技术,也无应用场景。

第三点是,运营模式存在巨大风险:二级市场流通性差,仅可在发币方指定的某一个平台中进行交易;仅能够用法币买入,不能卖出直接获得法币,或者法币交易存在“锁定期”、“冷冻期”;内在价值低,激励机制落后。

其实,由于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部分项目在技术研发、商业落地等方面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又过早获得较高的估值,破发的可能性就极大,但很难对空气币进行准确的判断。所以,我们会制定一些指标,比如社区所谈论的话题核心是技术、还是币价;项目的技术进展、市场表现等,从而进行综合的判断。


互链脉搏:近期币价崩盘,很多“币”归零或几近归零,您认为这种归零是体现了空气币的没有价值吗?

曹元:我认为归零,其实体现了空气币的价值就是零。因为空气币最核心的特点是,无法实现落地,因而就无法产生价值,所以归零成为其必然结果。

目前,市场上仍有许多人炒作归零币,就如股市炒作仙股一般,本质上是庄家解套的方法,这需要投资人提高警惕。

【“仙”(仙:cent)的音译是香港人对英语“cent”(分)的译音。仙股就是指其价格已经低于1元,因此只能以分作为计价单位的股票。】

左常柏:所谓归零,其实是大家对项目失去了共识。因为价格由价值决定,项目如果归零,则是其价格再市场上不被认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没有人支持和认可的团队,基本上都是不做事情的团队,也就是失去了价值。但若一个项目价格跌得很低,但代码仍持续更新,团队仍持续做落地业务,那也不能一概否定其价值。

陈波:空气币本身并没有对应的实际资产,是子虚乌有的,其既不能反映成本,也不能反映收益,价格也就毫无根据。


互链脉搏:您认为空气币大量出现的状况,会给区块链领域带来怎样的危害?

陈波:最直接的危害是,任何人都可以融资、发币,市场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会造成许多诈骗、传销事件的发生。

实际上,金融市场中每一个行为都被监管,才是合法的,这样项目的资产诚信才有确保。但在空气币体系中资产的来源、去处皆不明,项目真实信息被扭曲,一份白皮书就可以包装出一个项目,最后却没有体系化的监管去确保项目资产的真实性,这将会导致许多违法行为的产生。

曹元:我认为空气币的大量出现会带来三个危害。

第一个危害是,导致共识的破灭。当以太坊出现后,尤其在2017年ICO达到了一个高峰,实际上公众对区块链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它能够改变未来、颠覆世界。但是空气币的大量出现,使人们意识到区块链要实现落地,并不如想象般美好,对于区块链的共识也正在动摇。

第二个危害是,影响区块链的声誉,世界各国都有大量“韭菜”因空气币而被血洗。提起区块链,许多人认为是诈骗,这不利于区块链的发展。

第三个危害是,从投资人角度看,空气币带来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资产泡沫的破灭,这种破灭会给投资人带来损失。

左常柏:我同意上述两位的部分观点。

首先,从短期内看,在一个相对小的资本市场中,若全是劣质资产,则会导致市场的流动性下降、原有的参与者离开市场,进而推动监管趋严。

但对于中长期投资者或真正相信区块链市场的行业人士来讲,这些空气币涌现并被剖露出来是好的现象,此后,公众可选择的将越来越集中于真正做事的好团队、好项目。


互链脉搏:目前,有些项目无实际应用场景,仅以圈钱为目的,可直接归为空气币。但还有些项目有较好的愿景,只是迟迟无法实现落地,这样的项目算是空气币吗?

左常柏:我认为空气币项目就像是做早期投资一样,项目经历天使轮、A轮、B轮,每个阶段的淘汰率都是80%。现在强制要求一个只有天使轮或A轮资质的项目,去拿一个已经上市项目的市值,那项目可能就会突然破发。

而是否将项目归为空气币的界限其实很难划定。若项目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景,却迟迟无法实现落地,则要看其“不切实际”的程度,是以自身的10去争取实现15的效果,还是以自身的10去做1000的效果。前者是可以期待的,后者则应算为空气币。

陈波:一份白皮书或是几篇产品宣传的新闻报道,无法使人准确的判断项目的真假。判断项目需要以其后续的行为为依据,这些行为是否促使它产生真实的资产,是否使它真正将通证价值填充进去。如果项目始终无法做到以上两点,无论其初始动机怎样,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空气币。

这是一种时间维度的划分,同理而言,对于通证,监管部门起初较为宽松,并非直接打压。但随着不断发展,不能将价值注入的项目越来越多,因此而跑路的项目也越来越多,针对这些违法行为,国家也进一步加强监管。

曹元:综合两位所说,我认为可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项目进行五、六年还无法实现落地,就应当划为空气币。因为在大多数区块链项目的白皮书中,基本都将两至三年设立为落地时限,若超过五、六年,就证明其白皮书中的时间规划、实现步骤基本都落空。

第二种情况是,部分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一些调整,它仍朝着落地的方向努力,这就不能算为空气币。但期间,需要不断与整个项目的社群达成新的共识,让整个社群理解项目的新共识,再一起推动项目落地。


互链脉搏:针对空气币泛滥的现象及空气币带来的危害,您认为如何设计一个区块链项目,以及如何设计TOKEN,才能使项目避免成为空气币?

陈波:我认为,要使token有价值、项目不归零,最核心的前提是,项目所设计的token应具有稀缺性,不应像现在一样,发行人自行定义发行多少、怎样发行token。

首先,避免成为空气币,项目就要与一些真正具有稀缺性的资产挂钩。这里我所说的稀缺性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讲。

一种是相对简单的,将现实生活中的优质资产放到链上,资产本身在法币环境下就具有稀缺性,放到区块链上,相当于借助新的平台发挥其稀缺性的作用。

另一种是能够反映行业发展趋势的数字资产,这种资产本身具有共识基础。

其次,token发行后,要注重提高行业的共识,使之从没有共识到变得有共识,同时不断推动共识向可计算化、可量化、指数化、份额化的方向发展。

左常柏:我同样认为,首要的是,需将token生态与实体资产或现阶段大家所能理解的资产挂钩。其次是,团队应注重项目的设计,加强对项目的投入程度,并注重生态的建设。

曹元:要避免成为空气币,则要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项目需可以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传统互联网环境下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条件是,运用区块链具有必要性。若当下的问题,因成本或政策法律原因无法解决,也并不代表一定要通过区块链解决,它可能只是需要时间。

第三个条件是,需尽可能从最小的token的价值转换或价值交易为出发,若可以走通,这个项目才有一个基础的原点。如果设计一个区块链项目,交易双方没有任何交易的愿望或动力,没有产生博弈的想法,那这个项目本身存在问题。所以需要找到这样的原点,以此为基础来发展整个区块链项目。

第四个条件是,token要积极拥抱监管,虽然中国监管不允许ICO,但并不是对区块链进行封杀。项目应避免因监管问题而成为空气币。

还有就是,项目基础的token设计要符合落地的实际情况、项目要重视技术发展。

最后,我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原生性的区块链项目并不容易做,较理想的情况是,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进行区块链改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