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湯將軍:發出中國歷史第一個強音「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在一個單于擾邊又閃人事件發生以後,他以一個大漢校尉的身份,集結了漢胡部隊,抓住了這個單于,斬首後示眾於西域,發出中國歷史第一個強音: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西漢後期將領。字子公。山陽瑕丘人。家貧,喜讀書,到長安求官,任太官獻食丞

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

因有人告陳湯收受錢財,妄言惑眾,結果被貶為庶人,趕出京城,遷往長城邊塞的敦煌。後又被敦煌太守奏書遷往安定。議郎耿育為其鳴冤,陳湯得還京城,終老長安。

陳湯年輕時喜歡讀書,學識淵博通達事理,寫得一手好文章。家中貧窮靠乞討借貸為生,沒有節操,不被州里人所稱道。陳湯就西到長安去求取官職,謀得太官獻食丞一官。幾年後,富平侯張勃同陳湯交往,佩服他的才能。

初元二年,漢元帝下詔,要求公侯大臣推薦年輕的人才,張勃便向朝廷推薦了陳湯。在等待分配期間,他的父親去世,陳湯聽到了死訊,沒有奔喪回家

那個時代對奔喪、守孝十分看重。陳湯就因為這件事被人檢舉為缺乏起碼的孝道,不遵守常規行事,於是朝廷又譴責張勃

以他舉薦不當而削減了他的食邑二百戶,趕上他去世,因此就賜給他謐號為繆侯,同時將陳湯拘捕下獄。

後來又有人大力舉薦,陳湯終於被任為郎官。陳湯主動請求出使外國,幾年後被任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與校尉甘延壽奉命出使西域。

漢軍向前抵達郅支城的都賴水上游,離城有三里,停下安營佈陣。望見單于城上立有五彩旗幟,幾百人披著鎖甲登城守備,又派出百餘名騎兵往來奔馳於城下,步兵百餘人在城門兩邊像魚鱗一樣佈下陣式,講授操演用兵的方法。城上的人還招呼漢軍說:“來跟我決戰!”一百多名騎兵奔馳著衝向營地,營地的士兵都拉滿弓指向騎兵,騎兵就引退了。漢軍幾次派官兵射擊城門的騎兵和步兵,騎兵和步兵都進去了

甘延壽與陳湯帶領軍隊分道前進,分為六校,其中三校從南道越過蔥嶺從小道到大宛,另外三校由都護自己率領,從溫宿國出發,經北道進入赤谷,過了烏孫,到達康居邊界,一直到了闐池的西面。而康居的副王抱闐率領幾千騎兵,進犯赤谷城東,殺害搶奪了大烏孫王的一千多人,搶走很多牲畜和財產


起初,中書令石顯曾經想把姐姐嫁給甘延壽,甘延壽沒有同意。等到丞相、御史也憎恨他們假託皇帝命令行事,都不讚許陳湯。陳湯平時比較貪婪,所繳獲的財物進入漢界後多不依法上交。司隸校尉寄信給道上的官員,逮捕官兵來審查這件事。陳湯就上奏書說道:“臣下同官兵一同誅殺郅支單于,幸虧能把他們消滅,軍隊萬里之外得勝歸來,應有使者在路上迎接犒勞。現司隸逆其道而行,逮捕官兵審查,這是為郅支單于報仇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