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人生的虚空?

如何应对人生的虚空?

人人都会空虚,人人也谈论空虚。这个话题在你活着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也躲避不了。空虚到底是什么?空虚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空白,没有信仰,醉生梦死,如同行尸走肉。精神空虚,已是社会的一种常见病态。

空虚与绝望不同。空虚是对人生产生了相对质疑,更多是阶段性的现象。绝望是对人生失去了所有指望,更多是总结式的导向。如果说空虚是肿瘤,那么绝望则是癌症。肿瘤还可以切除,癌症却面临心死。

如何应对人生的虚空?

兴许当下,你正面临痛苦、沮丧或空虚。不论是失恋、失职,失亲等等。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当下,都只是一个小点,所有的小点能组成一条线和一个面。如何看待空虚这个问题,取决于智慧的高度。也许你从未想过,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曾思考过,并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

犹太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所罗门王,他在《圣经》传道书的不同章节中写道:「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凡事都是虚空」所指的是,世上的一切都是短暂的,不仅是人为自己积攒的财富,还是人自己的生命。在「路加福音」中又提到了:「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生命的价值与钱财的多少没有太大关系。你依然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生的终极使命显得尤为重要。

相信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或多或少都曾有过迷茫或空虚。很多人认为可以分为精神空虚和物质空虚。这还太过笼统,不够具象,需要更具体的分析才能找出相应的问题和对应的方法。比如按照人生的基本脉络,如读书的空虚、职场的空虚、婚姻的空虚、人生的空虚等等。

读书的空虚:在读书时,只有极少数人,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和志向。绝大部分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学习的方向。即使世界名校的那些学霸们,虽然他们聪明并有着明确的目标,比如进入投行,咨询公司,跨国500强等,但他们的优越感和迷失感,成就感和恐惧感一样并存。

如今中国社会相当畸形,整个意识形态已被一个「毒瘤」严重入侵:房子。尤其以北上广深杭一线城市为代表,房子等同于有钱,等同于身份,等同于话语权。这个「病毒」已经开始侵蚀到了小学。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做什么都没有做房地产有钱。

倘若读书的意义,仅仅是为了赚大钱,那真的可以不用读书了。大学读的东西,从商业角度来说,没什么用,也不能带来直接转化。学完了,和从事的工作,绝大部分完全不搭边。又比如读一个MBA 除了要花一两百万人民币以外,还要搭上一两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和投资成本都很高,能不能赚回来还不知道。如果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在「社会大学」混个十年,应该比大学生或研究生赚钱,而且很有可能已成为那些MBA同学的老板了。

读书的意义并非仅仅为了谋生,获得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你能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能体现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以及能突破社会世俗的能力。

职场的空虚:几乎所有的商业领袖,在职场上都曾迷茫或空虚。这是一个常态,并非只有你遇到。前段时间很流行一个词:斜杆青年,表明一个人拥有很多种身份,比如律师/投资人/摄影师/咨询师等。这些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都有一个基本条件,他们每个人在开拓新的领域之前,都有自己独有的特长,并且在其专业领域有所成就。千万别被瞎误导。

一个人刚进入职场,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稳定和巩固自己的「独门绝技」,也就是最擅长的一个技能,不论商务拓展、财务审计,还是小到做PPT等。刚开始想要遍地开花,结果注定朵朵枯萎。最终便一事无成。你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的厚积薄发,就是耐得住寂寞,练好内功,时间到了自然会爆发。快跑的未必能赢,慢跑的未必会输。在职场上,多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如果付出一点想马上有回报的人,适合做钟点工。如果能耐心按月得回报的,适合做工薪族。如果能耐心按年领取回报的,适合做职业经理人。如果能耐心等待3-5年的,是投资家。如果能耐心等待10-20年的,是企业家。如果能耐心等待50-100年的,便是教育家。

很多人相信天命。职场也是如此,它有个神圣的名字叫「天职」。意思就是,上天安排你一个工作,让你用这个方式来证明人生价值。有些人,上帝呼召他做牧师,有些人是企业家,有些人是律师,有些人则是摄影师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分。在各自的分工和配合中,各尽其职才显得完全。

职场中的空虚,是因为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或者说你并不喜欢从事的工作,从而感到迷茫。给自己一些时间,找到喜欢并擅长的领域,更重要的是找出你能一生为之奋斗并热爱的工作或事业。当你从人生高度去对待工作或职场的时候,空虚感便不复存在。

婚姻的空虚:婚姻对现代人来说,俨然是一个最大的难题,超过职场。因为关乎未来的一切。很多未婚的人表示困惑迷茫,很多已婚的人表示失望透顶。没有两个未婚人士在这个问题上有经验,若在婚前弄明白婚姻的本质,在婚后则相对更能合一的相处。婚姻的要点,就是爱那个所娶/嫁的陌生人。彼此成全对方,彼此延续生命。

在财富至上的人群中,婚姻对他们而言,想必是拖累的。他们可以为了追求财富,脱离妻子,宁可过自得其乐的生活,不受任何约束。家庭并非是他们的核心,这类人群即使有钱,也需要格外注意。除非,财富也是你的核心人生。

幸福的婚姻,不仅仅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幸的婚姻,便是让外在的一切,影响了婚姻的本质。这个一切,包括了财富,地位,权力等因素。若不能坚守誓约,以及不能脱离自我中心,永远得不到美满的幸福。

婚姻最大的空虚,就是失去了盼望和彻底的失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意思就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自己,那么去哪里指望完美的对象呢?在找对象时,先给自己打打分会比较合适。如果自己是「七全七美」,就多看看身边 ‘门当户对’ 的人。或许这中间就有你的真命天子。对婚姻失望的人,想必正在痛苦的经历当中。凡事先察看自己,再指向别人。只要对自己不失望,对婚姻应当持有希望。如果连自己都是令人厌恶的人,就别指望别人能给你幸福了。

人生的空虚:现实中很多聪明人,都能轻松自如的应对以上的空虚,唯独人生的空虚无法逾越。曾经遇到过一位留美博士后,学识渊博,家庭幸福,并育有两个孩子。他始终感到人生的空虚。这个空虚无法用金钱,地位,家庭来填补。他无法明白人生的意义,最终在他快结束生命前,幸运的在信仰中找到了答案。

之前曾在《人活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的文章中写过:「只有你相信创造论,才能相信在人类之上还有一位至高的创造主,否则无法找到人活着的终极意义。作为受造物,是无法从受造物中找寻人生的意义。因为受造物永远不可能明白受造物的意义,只有造物主才知道受造物的真实意义。」

人类的空虚,是永远无法逃脱或绕开宗教信仰这个话题。在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信仰,只是各自的信仰不同而已。有人信仰权力,有人信仰金钱,有人信仰自我,有人信仰爱情,有人信仰幸福,有人信仰党派,有人信仰制度,有人信仰无神,有人信仰有神,有人信仰多神,有人笃信基督...

各大宗教,包括不仅限于佛教、道教、犹太教、儒家思想等等都有很美很深的智慧,值得探讨、学习和应用。唯独基督信仰带着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一切黑暗,同时给智慧指引了一个终极的方向。智慧和真理不在一个等量上,如同喜欢和爱一样。我喜欢你,并不代表我爱你。我爱你,却包含了我喜欢你。

不论你信仰什么,都当值得尊重。任何信仰都需要深入了解并相信,才能称之为信仰。任何信仰,若是稀里糊涂的信,都称不上信仰,统统属于迷信,包括基督教在内的所有宗教信仰。有信仰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能脱离空虚,并且是离幸福更近的人。

以上的空虚,当属人生的空虚最为严重,会带动和影响着其他的空虚。空虚感到底从何而来?空虚感是从对目标失焦开始产生的,这个失焦体现在人生的方向感和意义感。没有目标的人,容易空虚,即使当下正在做某件事,依旧迷茫。有明确目标的人,比较充实,能找到任何事情的方向和意义。

空虚的正面便是充实。看起来很忙碌的人,不一定充实,很多时候只是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空虚的心灵。充实的人,一定不会瞎忙碌,通常有着强烈的目标导向和伟大的使命。

你可以通过各种事务让自己充实,包括读书、工作、旅行、兴趣爱好等等。然而你需要在任何一个单项中找到意义,如读书的意义,职场的意义,婚姻的意义,人生的意义等等。否则,即使所有的种种都出现在生活中,依旧会在无意义中感到空虚。或深或浅的隐藏在生命里。

此外,面对人生各样的难题,你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还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总体而言,你是持悲观的态度,还是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整个人生。这看似一个哲学命题,却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态度和生命的活法。

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嫌每天太长,却又嫌生命太短。

把平凡的人生过好,才是圆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