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寒冬,只有量化投資還能賺錢?

人性的貪婪,需要規則來制約。

漫漫寒冬,只有量化投資還能賺錢?其實大多是資金盤遊戲“寒冬期只有兩種方式可以賺錢,一是挖礦,一是量化投資。”多位業內大佬發表過這樣的言論。

量化投資,真的能賺錢嗎?

目前很多“量化”,其實是偽量化。

因為歷史數據深度不夠、量化策略不足,在幣圈要做真正的量化投資,格外艱難。

資金盤模式、靠消息套利模式、拉盤模式……

整個量化投資市場,正在淪為割韭菜的遊戲。

01 熊市救星?

自從幣圈進入寒冬後,哀嚎之聲就沒斷過。

在一級市場,私募不再火爆。靠搶才能拿到份額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在二級市場,隨著幣價的整體暴跌,價值投資也不再可行。

賺錢機會變少,虧損幾率大增。在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量化投資。

量化投資,即通過建立交易策略,用程序化交易的方式,讓幣的數量增長,抵消幣價下跌的損失。

“那些千幣侯、萬幣侯們,看到幣價下跌,感覺到恐慌,就會選一些機構做量化。”某量化投資機構合夥人陳巖說。

很多量化機構也主動宣傳,向公眾募資。

“有機構出來吹牛說管理著兩萬比特幣,目的就是吸收更多的錢。”某Token Fund負責人陳水生告訴一本區塊鏈記者。

量化投資已被視為熊市中的救世主、資產保值的萬能藥,但它能拯救熊市中的投資者嗎?天下真有穩賺不賠的買賣嗎?

“量化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簡單,它有對沖套利、三角套利等多種交易策略。”中國量化投資學會理事長丁鵬認為,個人投資者首先要了解量化背後的邏輯,瞭解量化投資是有可能虧錢的。

那麼,人們又該如何識別量化投資團隊的真偽?

丁鵬認為,首先需要關注的,是量化投資團隊,是否具備過硬的金融和傳統量化背景。

“純粹在幣圈做量化的人,往往缺乏金融學知識,對背後的波動邏輯並不清楚,純粹基於數據擬合。而一旦數據過擬,他就會很容易虧錢。”丁鵬說。

其次需要關注的,是團隊的歷史數據和系統工具情況。

比如他們過往的資金管理規模、存續時間,以及收益率。

02 亂象

然而,在丁鵬看來,幣圈踏實做量化的團隊,少之又少。

“很多是偽量化,甚至是騙局。”丁鵬說,“在幣圈要想掙錢,最快的還是割韭菜。”

目前,在數字貨幣量化投資領域,可謂亂象橫生。

最簡單粗暴的玩法,就是模仿P2P的資金盤遊戲。

以近期一些量化機構的比特幣託管為例。它們的託管金額最低是1個比特幣,機構向投資者保證,每週有3%的穩定收益率。

就在這中間,存在著很大的隱患——先來者的收益,很可能來自後來者的本金。一旦資金鍊條斷裂,機構跑路就再自然不過。

比資金盤稍微高級一點的玩法,是靠內幕消息套利。

客戶把比特幣給量化機構管理,有些機構會把這些比特幣換成其他幣種,然後去套利。到客戶結算時,機構再將其換成比特幣。

怎麼保證比特幣兌換的幣種肯定能漲呢?答案是:內幕消息。

“項目方跟項目方往往都認識,甚至有很好的私交。對它們而言,拉盤消息基本是公開的。”陳巖說。

陳巖親身經歷過幾個項目。項目方告訴他什麼時候會拉盤。果然如此。

量化機構通過這種方式,一買一賣,就把錢賺了。

第三種玩法,是利用市場上的投機心態割韭菜。

有些幣上了交易所,但項目方自己沒有實力去拉盤。這時,他們會找一些有實力的量化機構合作,讓後者用手裡的幣去做高頻交易拉盤,雙方分利潤。

因為這個原因,在主流幣集體下行的熊市,也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小幣種能逆勢上漲,一週翻兩三倍。

“小幣種是非常好拉的,十個比特幣就夠玩好久了。”陳巖說。

項目方和量化機構都很清楚:只有幣價漲了,才會有人關注,有人買賣。

如果項目方把小幣種的價格拉兩倍,十筆成交中,可能八筆都是自己的,只有兩筆是散戶的。

“但是你別看小看那兩個,那兩個就是接盤的人。你慢慢給他出貨,量也是十分大的。”陳巖說。

為此,拉盤方需要付出的代價,只是一些手續費。

甚至連手續費,現在也不需要擔心了。“中國三大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對高頻交易已經免收手續費。”陳巖稱。

03 困境

實際上,目前所有打著量化基金旗號的募資行為,都是不合規的。

根據規定,如果在中國公開募集資金,必須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如果是非公開募資,就要滿足合格投資人的要求,比如金融資產達到300萬元。

也就是說,從法律角度來說,目前的數字貨幣基金的募集方式,都是違規的。

因為監管缺失,在這個領域,造假和作惡成本很低。

比如上述號稱管理著兩萬比特幣的機構,手裡實際的比特幣數量,只有幾百。

還有的量化機構,對客戶承諾年化20%,把比特幣吸進來之後,具體怎麼操作,客戶並不知情。

那麼,在浮躁的幣圈,踏踏實實做量化交易,可行嗎?

“最大的困難,就在於數據深度不夠,策略不足。”丁鵬告訴一本區塊鏈記者。

他表示,首先,幣圈還沒有類似於萬得或彭博的、能提供完整交易數據的機構。

其次,很多量化投資者直接利用交易所的API進行交易,手段原始,無法做大規模回測;現在也還沒有出現一個好的量化交易回測平臺,來驗證策略是否有效。

“傳統金融市場有成千上萬個有效策略,但在幣圈則不然,想通過量化交易獲得高收益,很難。”量化交易員王建說。

除此之外,做量化的另一個困境,是幣價受人為因素影響太大。

“在熊市,很多項目方手裡沒錢了,會選擇賣幣跑路。昨天OKEx上的一個幣WFEE,在短短三個小時之內幣價歸零,這在傳統金融領域是很少見的。”王建說。

這種幣圈特有的現象,往往讓交易策略失效。

在某種程度上,量化交易的好壞,與整個區塊鏈生態的發展密不可分。

量化亂象,恐怕得等整個大環境都逐漸乾淨的時候,才會減少。

在傳統金融界,量化投資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投資手段。

但數字貨幣世界存在自身的特殊性,一切照搬,未必有效。

尤其是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所謂的量化投資,往往變質。

人性的貪婪,需要規則來制約。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