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司空山,方圓七十華里,主峰海拔一千二百二十七米,遠看若橫立雲天的龐然大物。縣誌形容司空山“一峰玉立,丹壁鬼工。仰望端巖,如畫屏照海。西瞻卓絕,若峭筆插天。迤東繞北,則移步換形,變幻莫測。”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司空山,位於嶽西縣城西南70公里冶溪鎮、店前鎮兩鎮境內。據《太湖縣誌》記載:世傳周朝“淳于司空居此”,山因之得名。山上有傳衣石,為釋教二祖慧可傳衣處,並有“二祖禪堂”。司空山二祖慧可大師傳衣缽於三祖,即天柱山名僧燦大師。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司空山自南北朝以來就是高僧名士流連之勝地。唐詩仙李白卜居司空山之曰,吟詩讚道:“斷巖如削瓜,風光破崖綠。天河從中來,白雲漲川穀。”披閱史料,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李白隨永王李舉兵東征而獲罪後,一為避難,再則久慕司空勝境,遂隱居山中。後人紀念李白,建“太白書堂”。今司空山左山坳的幽壑溪畔即書堂舊址。附近巖壁上刻有李白所作的《避地司空原言懷》詩篇,還有明進士羅汝芳鐫刻的“太白仙蹤”四個鬥字以及他的“莫題詩”警世句。南宋端宗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安撫使張德興和潛山野人寨農民起義軍首領劉源聚會司空山,在此協力抗元,並建“朝天宮殿”。太平天國優秀將領陳玉成亦率部於司空山練兵、紮營。司空山譽為“英雄山”的歷史將永遠代代相傳。滄桑遷變,昔時遺蹟尚存“洗馬池”“刀槍洞”“張德興石刻”和宋末所築司空山“石寨”。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司空山唐宋勝蹟聞名遐邇,古八景“太白書堂”“銀河夜月”“南崖瀑布”“赤壁丹砂”“北嶺松風”“二祖禪剎”“烏牛古石、“洗馬春池”顯現了司空山氣韻萬千的生動圖景。古詩讚曰:“司空仙山一石牛,仙人傳下幾千秋。狂風暴冽無毛動,細雨飄飄水寒流。回眸一望凝夜月,蓮池啜飲思未休,青草蓋蹄難入口,天地為難夜不收。”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自司空山的正南方向看,司空山是一尊長達12千米,高達千米,座東南朝西北、身披袈裟、面向西天佛祖參禪打坐的斷臂坐佛。坐佛肩部,西自民族英雄南宋張德興將軍建司空山寨之西城門,東至店前鎮司空村瘌痢坡,長度大約1000米,海拔也在1000米上下,當地稱為二里橫排。南走馬崗為左肩部,頸椎骨正中為司空山八景之一的烏牛古石;右肩自瘌痢坡至烏牛古石,兩邊如人的肩部,對稱起伏。左臂向西延伸七八里至觀音峰,右臂在萬丈高崖截斷,變成七級浮屠。左腳向西南延伸至白沙河邊的崇報寺,右腳向東北延伸至店前的獅子口,其間直線距離12千米以上。肩以上至司空山極頂的200多米高的懸崖為頭部,後頸、兩邊頭骨輪廓分明,也對稱分佈,寬約300多米;其中極頂西部的高約80米,寬十幾米的飛蛾貼壁酷似一隻大耳朵向西張開,靜聽西方佛祖的佛典梵音。由雙肩向下至司空河為坐佛的背部,其海拔350米以下為緩坡,海拔350米至1000米為峭壁崖,岩石間雜布小灌木,將整個背部分隔成或大或小的石壁。其中左右肩胛骨對稱突出,遠處望去,猶如身披碎布拼成的袈裟,背部將近800米高。司空山南面抵源於瑪玉坳和司空山的司空河,在老油坊附近河床海拔高度約為230米(最大誤差正負5米),司空山極頂的海拔高度為1227.8米。依此計算,司空山坐佛的相對高度為1000米,乃世界第一天然大佛。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嶽西這個地方太美了,趕緊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