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不喜歡存錢,那美國銀行放貸的錢來自哪裡?

飛閣流丹2020


美國銀行不同於中國銀行,中國人愛存錢,銀行資金中居民儲蓄比例很大,美國人不喜歡存錢,而且美國人普遍負債超前消費,也無錢可存,那麼美國銀行的資金是哪來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

發行債券和股票融資,美國金融市場發達,企業和銀行很容易從金融市場上融資,比如資產證券化就是很有名的操作,把信用卡貸款打包成abs賣給投資者,銀行提前把資金收回,還有引發08年金融危機的次級貸款,就是把次級房貸打包賣出去,銀行收回資金,

美國企業得在銀行有賬戶,平常的運營資金是一個很龐大的數額,還有美國各級政府在銀行的存款,政府的正常運轉比如僱員薪水,基本建設都需要錢,這些錢得放在銀行裡,

同業拆借和向美聯儲借款,

結算過程中佔用的短期資金,美國人不存錢不代表不跟銀行打交道,交罰款,交稅,買保險都得通過銀行,


萬事皆空70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首先我們不否認美國的普通百姓的存款的確很少,數據絕對沒有問題,但是我們還不得不承認社會財富分配的“二八原則”,和銀行存款客戶結構的“二八原則”在社會財富擁有上20%的人擁有了80%的社會財富,而銀行的利潤也主要是有20%的富人提供了80%的銀行收益。所以62%的人存款賬戶不足1000美元對於銀行影響的確不大,因為在銀行的眼裡這類客戶是無足輕重的。



從銀行資金的來源上來看資金來源渠道有:

第一、存款類資金來源。活期存款賬戶、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NOWS)、貨幣市場存款賬戶(M.M.D.A)、自動轉賬制度(ATS)。還包括非交易類賬戶所吸引的資金。主要有: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其中企業的存款也佔了很大一部分。

第二、非存款資金來源。包括同業拆借、回購協議、向央行或國際金融市場借款、發行金融債券等。

拿2017年中國各家銀行個人存款佔總存款的比例來說:農業銀行個人存款比例最高接近60%,其次是工行、建行、和中行,但是我們也看到大部分商業銀行的古人存款比例是很低的,比如平安、興業、中信、浦發、光大等,那麼這些銀行其實在自己的業務領域類同樣做的也很好,綜合成本反而更低,就是因為公司客戶存款一般金額比較大,而個人客戶存款一般較少,如果一個公司存款1億元,而每個個人滆湖存款20萬元,那麼就需要500個個人客戶才能達到這一個公司客戶的規模,那麼就算再這個客戶身上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上也要比維護500個個人客戶花的錢要少。所以銀行的核心競爭資源還是在大客戶和公司上邊。

說了這麼多相信已經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就算有62%的人存款很低其實還是不能影響銀行的資金來源的,畢竟資本都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就算這62%不給力,不還有剩下的38%呢嘛,剩下的人和公司自然能給銀行提供大量的資金,這很符合經濟學中的一些原理。


首席投資官


美國人不喜歡存錢,他們覺得銀行利率低,而且存錢也跑不贏通脹,所以多數美國人喜歡消費,而且是透支消費。那麼,美國銀行放貸的錢又從何處而來呢?

首先,美國老百姓即使再要消費,也要先拿工資放到賬面上,再通過信用卡去消費吧,再說你想買個冰箱也不可能去貸款吧,帳戶上面雖然沒有多少錢,但是零錢還是有的。每個月發的資金還要打進去的。而美國銀行就是這樣的資金流動的中轉站,老百姓的資金消費和工資打入都要經過銀行,銀行自然有一定的流動性的

再者,如果美國銀行業沒錢了,甚至發生了錢荒,那美聯儲不會袖手旁觀,會給銀行注入一定的流動性,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不會因為缺錢而無法放貸的。不過,美國銀行的確也不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而往往是一些專門服務於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機構才是主要力量。

再次,美國人不喜歡存錢,但是美國企業都需要賬上有一定數量的存款吧 而且美國有大量的海外企業存在,每年有很多的資金流入或流出,企業存款是支撐美國銀行放貸的基石。

最後,還有各個州、縣一級的地方政府,也要把財政方面收來的錢,存在銀行裡吧,政府存款也是必須要有的,否則怎麼造大型的基礎建設?怎麼把部分資金上繳給美國中央政府?所以,美國銀行的放貸資金主要不是靠老百姓,而是靠企業和財政收入這兩塊是主力,當然發生錢荒可以要求美聯儲投放流動性。


不執著財經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郭鑫認為:


美國人天然消費觀致使其不愛存款,習慣信用卡消費。況且,銀行存款利率那麼低,幹嘛要存款呢?可是如果銀行吸引不到民眾的存款,銀行又哪裡來錢放貸的呢?

其實,在這樣的問題中,我們忽視了銀行作為錢的中轉站的核心功能,銀行既是錢的入口,也是錢的出口,同時也是資源配置的交叉路口,無論錢跑去哪,最終都逃不過銀行的五指山。

普通民眾的錢來源於銀行劃轉的工資,雖然這部分錢並沒有用於儲蓄,但用於消費其實也達到了間接儲蓄的目的。因為消費的錢流入企業,企業最終也會將錢存入銀行賬戶。

在美國,比普通民眾儲蓄權重更大的其實是企業。僅蘋果一家企業,賬上的現金就有2850億美元之巨,這些錢不放在銀行難道全部取出來存放起來嗎?既產生不了收益,反而還需要為儲存而耗費成本。即便這些現金用作股權投資抑或其他,也終究會匯入銀行這個重點站。

無論是哪個經濟主體,終究到繞不開銀行。有人可能會想,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銀行會被逐漸取而代之,這個問題就目前而言,還是不切實際的。

我們常常喜歡把銀行當作存款放貸的謀利者,躺著賺錢,但銀行其實也是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若未來直接融資極度發達,互聯網金融極度透明的情況下,銀行只淪為資金結算和歸集的通道。


每日經濟新聞


銀行的錢來自於儲蓄是沒錯的,但儲蓄還分為個人儲蓄和機構儲蓄。美國人不喜歡存錢的習慣影響的是個人儲蓄規模,對機構儲蓄沒有任何影響。

相比個人用戶儲蓄,顯然機構儲蓄的規模會更大。



我們可以簡單想想,美國跨國公司有多少?哪怕我們耳熟能詳的公司也不在少數吧?況且這些公司動輒都有幾百億上千億美元的現金儲備。這些錢可不是股票、固定資產,而是實實在在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難道這些錢都放在自己公司保險櫃裡麼?顯然不是,這些錢都放在銀行了。

不管是買了銀行理財還是存定期,哪怕只是活期存款,至少這些錢都在銀行體系內。

特朗普上臺以後推進的讓美國公司把海外資金轉回國的政策也收效顯著,這些政策也對美國銀行內資金提供了來源。轉回國的資金也都得進銀行啊。



國內機構之間轉賬付款,錢看似從一家公司劃給另一家公司,但轉的只是記錄,錢並沒有從銀行裡被提現出來。

美國長期霸佔著全球第一經濟體的位置,美元又是全球通用貨幣,銀行裡怎麼會沒有錢呢?個人儲蓄那點錢對美國銀行來說九牛一毛啊。


坤鵬論


即便沒有美聯儲和資本市場資金支持、沒有一個美國人把錢存在銀行,美國銀行一樣可以放貸。為什麼呢?

歸根結底,題主忽視了一個強力金主:公司類客戶。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哪家銀行,公司業務板塊存款貢獻度都高於個人板塊,什麼意思呢?通俗點講,公司比個人有錢,而所有公司都要在銀行開戶,我們平時所說的“賬上資金",其實就是“銀行賬戶餘額”。

有朋友會說,怎麼會?招行呢?招行個人金融做的那麼好啊?~招行2017年年報還沒到出的時候,我們來看看2017年9月末數據:

招行各類客戶存款總額37,979.78億,其中,活期佔比61.04%,定期佔比38.96%活期裡面,企業存款佔60.49%,零售存款佔39.51%;定期,企業存款佔81.85%,零售存款佔18.15%。

由此可見,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還是公司類客戶,我們再看全球資金儲備量最大的公司蘋果,賬上資金超2600億美元,而這裡面的每一分,歸根結底都放在銀行賬戶裡。

所以個人不存錢並不影響銀行資金供應,更何況,個人花錢、錢花哪了?最終還是流到了百貨公司、石油公司、電力公司等各類公司的銀行賬戶去了!即便是炒股,用錢時也要轉出資金到銀行賬戶。

歸根結底,無論資金怎麼流,還是要有個結算和落腳的地方——銀行。


關注『放牛王二娃』,掌握更多財經知識。銀行、財會等問題可直接私信。


放牛王二娃


美國人不喜歡存錢,今天花明天的錢,這是每個瞭解美國的人都知道的事實。那麼,他們銀行的錢從哪裡來?答案是企業的錢,個人的工資,個人的存款等。美國人的消費觀念跟我們不一樣,不代表美國人就不存錢,美國人都習慣用信用卡,刷卡是他們的習慣。還有,美國經濟的融資更多的是以股票發行和債券等金融工具來實現的,依靠貸款的情況不算多,就比如美國的兩房債券,他們開發住宅主要就是依靠債券而不是貸款。另外就是美元的外匯儲備,等於是別的國家把錢存在了美國,支援了美國的經濟和國防建設。所以說,即使美國人不喜歡存款,他的銀行照樣有錢放貸。你明白了嗎?明白了就請點評幾句吧!


葉公來幫忙


銀行都是吃利差生存的,但是如果沒有人存錢,那麼銀行還怎麼過活?如果存錢的人太多,而貸款的人少,那又怎麼辦?這些都是銀行的問題,不過這一切都可以通過

利率——資本的價格來進行調節。

俗話說,只要利足,沒有什麼是買不來的;

大家也都知道,美國人不喜歡存錢,信用卡消費盛行;主要是因為其社會保障系統非常好,那麼這些社會保障系統的錢實際上也是美國人民存的錢,只不過不是以個人名義來存的而已;形式不同而已,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因為不管一個國家和民族,未雨綢繆總是人類的本能。

截止2016年底:中國:五項保險2017年達到7.6萬億,2017年企業養老保險累計結餘是4.12萬億。美國:截至2016年底,美國養老金資產規模合計約25.3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萬億元。美國人不是不存錢,而是存了不少

那麼這些錢去了哪裡呢?當然去了銀行,不管是通過什麼途徑,最後還是流到銀行的手中;


以股易金


美國向私人銀行美聯儲借的,美聯儲的錢哪來的麼?錢是他們向上帝借的,為啥敢這麼大膽,他們是武力第一,誰特麼不接受這些假的錢,就打誰,好吧,大家都覺得那些錢是真的,那那些錢就變成真的了嗎?不一定,等著瞧。


斯縈


傳統的商業銀行商業模式基本上就是吸收存款然後放貸賺取差價。

美國的商業銀行雖然相當一部分還具有這種傳統模式,但越來越多地通過其它服務掙錢,比如發行信用卡或其它理財服務等。

另外,由於美國金融市場的發達,美國銀行放貸之後會把相當大一部分貸款打包在二級市場出售(wholesale),只賺之間差價,僅保留少數優質貸款,這樣就能快速將大量的資金回籠繼續放貸,同時不必承擔貸款的違約風險。

具有規模的銀行也會將貸款設計成資產支持債券(Assets backed security,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等,賺取更多的低風險利潤。

並且美聯儲也容許商業銀行直接從聯邦銀行低息借錢,即使存款不多也能成功運轉。美國發達的金融市場支撐了銀行這些輕資產低風險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