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技術(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無線充電技術(英文: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於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可分為小功率無線充電和大功率無線充電兩種方式。

小功率無線充電常採用電磁感應式,如對手機充電的Qi方式,但中興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方式採用的感應式。大功率無線充電常採用諧振式(大部分電動汽車充電採用此方式)由供電設備(充電器)將能量傳送至用電的裝置,該裝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對電池充電,並同時供其本身運作之用。

由於充電器與用電裝置之間以磁場傳送能量,兩者之間不用電線連接,因此充電器及用電的裝置都可以做到無導電接點外露。


基本原理

電磁感應式

初級線圈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次級線圈中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目前最為常見的充電解決方案就採用了電磁感應,事實上,電磁感應解決方案在技術實現上並無太多神秘感,中國本土的比亞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請的非接觸感應式充電器專利,就使用了電磁感應技術。

磁場共振

由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組成,當兩個裝置調整到相同頻率,或者說在一個特定的頻率上共振,它們就可以交換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種技術,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該技術點亮了兩米外的一盞60瓦燈泡,並將其取名為WiTricity。該實驗中使用的線圈直徑達到50cm,還無法實現商用化,如果要縮小線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會下降。

無線電波式

這是發展較為成熟的技術,類似於早期使用的礦石收音機,主要有微波發射裝置和微波接收裝置組成,可以捕捉到從牆壁彈回的無線電波能量,在隨負載作出調整的同時保持穩定的直流電壓。此種方式只需一個安裝在牆身插頭的發送器,以及可以安裝在任何低電壓產品的“蚊型”接收器。


主流技術

主流的無線充電標準有五種:Qi標準、Power Matters Alliance(

PMA)標準、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標準、iNPOFi技術、Wi-Po技術。

1、Qi標準

Qi是全球首個推動無線充電技術的標準化組織--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簡稱WPC)推出的“無線充電”標準,具備便捷性和通用性兩大特徵。首先,不同品牌的產品,只要有一個Qi的標識,都可以用Qi無線充電器充電。其次,它攻克了無線充電“通用性”的技術瓶頸,在不久的將來,手機、相機、電腦等產品都可以用Qi無線充電器充電,為無線充電的大規模應用提供可能。

市場比較主流的無線充電技術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即電磁感應、無線電波、以及共振作用,而Qi採用了最為主流的電磁感應技術。在技術應用方面,中國公司已經站在了無線充電行業的最前沿。據悉,Qi在中國的應用產品主要是手機,這是第一個階段,以後將發展運用到不同類別或更高功率的數碼產品中。

2、Power Matters Alliance標準

Power Matters Alliance標準是由Duracell Powermat公司發起的,而該公司則是由寶潔與無線充電技術公司Powermat合資經營,擁有比較出色的綜合實力。除此以外,Powermat還是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標準的支持成員之一。

已經有AT&T、Google和星巴克三家公司加盟了PMA聯盟(Power Matters Alliance縮寫)。PMA聯盟致力於為符合IEEE協會標準的手機和電子設備,打造無線供電標準,在無線充電領域中具有領導地位。

Duracell Powermat公司推出過一款WiCC充電卡採用的就是Power Matters Alliance標準。WiCC比SD卡大一圈,內部嵌入了用於電磁感應式非接觸充電的線圈和電極等組件,卡片的厚度較薄,插入現有智能手機電池旁邊即可利用,利用該卡片可使很多便攜終端輕鬆支持非接觸充電。

3、A4WP標準

A4WP是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標準的簡稱,由美國高通公司、韓國三星公司以及前面提到的Powermat公司共同創建的無線充電聯盟創建。該聯盟還包括Ever Win Industries、Gill Industries、Peiker Acustic和SK Telecom等成員,目標是為包括便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等在內的電子產品無線充電設備設立技術標準和行業對話機制。

4、iNPOFi技術

iNPOFi(“invisible power field”,即“不可見的能量場”)無線充電是一種新的無線充電技術。其無線充電系列產品採用智能電傳輸無線充電技術,具備無輻射、高電能轉化效率、熱效應微弱等特性。

iNPOFi智能無輻射技術與現有其他的無線充電技術相比,iNPOFi沒有輻射,採用電場脈衝模式,不產生任何輻射,中國泰爾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輻射增加值近乎零。 在高效方面,泰爾試驗室還測定,該技術的產品,充電傳輸效率高達90%以上,徹底改變了傳統無線充電最高70%以下電轉換低效率問題。

在智能管理方面,採用芯片適配管理技術,其中包括:自動開啟、關閉充電過程;自動適配需要的電壓、電流,管理充電過程,以確保較高的充電效率;並可以使用一個統一的充電板,為任何品牌、型號的電子產品,進行安全、便利、高效的充電。 在安全性方面,同時考慮到了各種弱電充電中的安全性問題,如靜電ESD保護、防過充、防衝擊等等,甚至若受電設備自身電源管理出現問題時,可以通過inpofi芯片自動熔斷保護電子設備不被損壞。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智能設備廠商而言,inpofi以一顆極小的芯片為核心,實現了超微化設計,僅有1/4個五毛硬幣大小,可以方便的集成到任何設備中,也可以集成到各種形態的可穿戴設備中。這是傳統電磁原理的產品無法達到的。

iNPOFi技術作為新一代無線充電技術標準,高效、綠色、便捷、經濟。採用該技術的充電設備包含電源發射裝置和電源接收裝置兩部分,發射裝置大小、薄厚與普通手機相當,接收裝置嵌入手機保護套中,將手機套上保護套,平放在發射裝置上進行充電。充電過程中,手機不需要插上任何連接線。相關檢測顯示,充電過程中電磁輻射為零,電能效率轉換達94.7%,接近有線充電。充電設備支持低電壓供電,兼容普通USB供電;實現低溫充電,有效保障設備及電池的使用安全及壽命。

5、Wi-Po技術

Wi-Po技術,為Wi-Po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利用高頻恆定幅值交變磁場發生裝置,產生6.78MHz的諧振磁場,實現更遠的發射距離。

該技術通過藍牙4.0實現通訊控制,安全可靠,並且可以支持一對多同步通信,同時還具有過溫、過壓、過流保護和異物檢測功能。該技術由於使用的載體為空間磁場,能量不會像電磁波那般發射出去,所以不會對人體造成輻射傷害。

Wi-Po磁共振無線充電可應用於手機、電腦、智能穿戴、智能家居、醫療設備、電動汽車等各種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