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除了培养奥运冠军,这些专业就业还不错!

北京体育大学:除了培养奥运冠军,这些专业就业还不错!

编者按:按照高等教育的一般分类,理工类、文史类、外语类院校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即一般通常理解的大学。除此之外,艺术类院校也随着近些年娱乐业的快速发展,逐渐火爆起来。相对来说,由于培养方向的特殊性、教育方式的专业性导致家长、学生对体育类大学、体育相关学科关注较少,这对人才结构优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就业情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家长正确看待体育类高等教育,引起社会公众对体育类高等教育的重视。

北京体育大学:除了培养奥运冠军,这些专业就业还不错!

北京体育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首批“双一流”院校。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见证了中国体育的事业的辉煌,共培养了十余位奥运冠军,在中国体育类大学排行榜名列第一。

北京体育大学:除了培养奥运冠军,这些专业就业还不错!

体育大学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专业覆盖广,学和术有别。

北京体育大学:除了培养奥运冠军,这些专业就业还不错!

冬奥培训学院成立

相对于其他院校而言,体育类高等教育除了与学生自身发展相关,也与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呈现着政策性、阶段性的特点。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冬奥会的申办,相关的体育专业一度成为搜索引擎的热点。

北京体育大学:除了培养奥运冠军,这些专业就业还不错!

学生风貌

就北京体育大学来说,在校生中既有以奥运、冬奥成绩为目标培养的、竞技取向的“体育生”,就读于经济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系、体育艺术系、武术学院、社会体育系等“术科”系统中,这些学生中不乏在全国、亚洲竞赛中取得名次的选手,甚至包含国际级运动健将,除了足篮排等传统“体能竞技”专业,还包含以围棋、国际象棋为代表的“脑力竞技”专业。除此之外,也有以培养与体育关联产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学科生”,分布于管理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外语系、体育传媒系为代表的“学科”系统中。这些学生的选拔完全是依据高考成绩,不参考体育成绩。

就业数据有特点,专业选择要看准

北京体育大学:除了培养奥运冠军,这些专业就业还不错!

作为一所身居北京体育类顶级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数据可以看作是体育类大学的标杆了。2018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2.20%。较2017年下降3.9个百分点。结合近几年的数据,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在92%左右,维持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具体数据方面,签署三方协议、劳动合同、单位开局用人证明的学生比例总体占近40%,自由职业、国内升学、留学总体占近49%。结合社会实际用人情况,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再就业中存在比较普遍的从事多职工作,加之相关产业链条、如体育媒体、赛事运营等行业需要从业者拥有多年行业内经验、资源的积累,一毕业就找到合适的工作显然不太现实。

北京体育大学:除了培养奥运冠军,这些专业就业还不错!

结合近几年的毕业生行业分布数据,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署三方协议量最高,达到19.2%左右,这类专业学生大多进了中初教育单位和民营企业中,除了教育(27.9%)以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也占到了27%左右,大多进入体育科技等行业当中,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到13.2%左右进入机关单位的毕业生较多。就具体专业来看,以休闲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为代表的几个专业就业率接近100%,表演类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则偏低。

就业相关度不高,学生心态摆得正

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受行业大环境、工作岗位数量影响非常明显,就全国而言,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入职与专业无关的岗位比例较高,高出全国本科平均水平9%,对于这些毕业生来说,在毕业之前大多抱有从事本专业相关行业、在专业领域持续发展的期待,如果不符合职业规划和原有的专业发展目标,体育类学生毕业前夕一般不会调整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从小就从是体育专业训练或拥有相应专业发展目标多年,

轻易放弃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都太高。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规模、现状相对透明,学生在毕业进入社会后,对行业发展、岗位数量了解程度较深,对就业、发展的观念转变减轻了学生对转换发展方向的抵触感,有意思的是,数据显示由于不符合职业期待才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比例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低了9%。大多数学生因为专业岗位较少而主动转变观念,毕竟除了运动能力之外,心态把握也是体育类学生的优势之一。

​理想+创业,重在学以致用

数据来看,虽然远不及其他双一流大学学生创业意愿高涨,但近几年来北京体育大学决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逐步提高,这与冬奥申办、体育新媒体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关系。这些学生因“个人理想”而选择创业的居多(42.5%),其次是“有创业点子”的学生占到37%,期待较高收入的学生为11%,体现出有理想、有创新、不怕吃苦的特点。从行业来说,大部分创业学生集中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占57.7%,教育科研占21.8%。从事与专业相关行业的创业学生占到了69.7,表示创业行业与专业不相关的创业学生占到了23.2%。

北京体育大学:除了培养奥运冠军,这些专业就业还不错!

对于毕业生来说,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大的就是资金,有百分之33.3%的创业学生表示在寻找资金方面遇到了困难,其次是团队打造上,有17.9%的学生表示需要专业的指导和管理。作为校方,北京体育大学业对学生的创业提供了支持,在北京体育大学就业创业信息网中可以发现,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创业政策与指导与创业信息,相信在这一方面学校会越做越好,毕竟

体育产业发展才是促进学生就业的最大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