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劉備失敗的開始嗎?

半溪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吧!很多人會說我們是“事後諸葛亮”。可是如果是事前,那還叫歷史嗎?那還能反思、評論嗎?這裡就做一下“事後諸葛亮”,以自己的管見,評論一番吧;

失去荊州,對蜀漢來說當然是最大的損失,使本就侷促的蜀漢國土大大的縮減,尤其致命的是戰略迴旋餘地更加的狹窄了。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就此就說明是失敗的開始,本人卻不這麼認為。勾踐的“臥薪嚐膽”、李自成在商洛山中、紅軍到達陝北這個苦寒之地的時候,人馬、地域都比劉備慘得多,但他們都成功了。劉備擁有這一州半的豐腴之地,雖還不能說是什麼成功保障,但已令曹魏、孫吳都已經不敢正視劉備了。是劉備的鼎盛時期!但是,即使能保有荊州這三郡,也並不可能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實行兩路出兵。因為,只要劉備佔據荊州,就不可能“東和孫權”。荊州是東吳的“漢中”,甚至比蜀漢的漢中更重要;可以說,荊州是東吳的生死存亡之地。這一點,是諸葛亮的《隆中對》算漏了的;他只算到劉備取荊州的有利態勢,根本沒有考慮荊州對東吳、對曹魏有多重要!

所以,荊州之失,對諸葛亮的“東和孫權”策略來說,並非壞事(吳蜀的聯盟,就是穩定在東吳穩據荊州之後)。因為如果非得要“東和孫權”的話,那你就只能選擇放棄荊州。否則,你就要有與東吳血拼到底的決心,才有可能保住荊州。既佔據荊州,又要“東和孫權”?怎麼“和”?在我的看法中;荊州對於蜀漢的北伐,僅能作為一種對曹魏的牽制,並不是最佳的前進基地。因為荊州北出就是曹魏的核心地帶,一旦出兵。就要與曹魏的主力大軍相遇,會變成決戰。開戰就決戰,這是違背戰爭規律的。因為這個決戰,是曹魏絕對不能輸的決定生死的一戰,必定會盡傾國之力而為。所以,決戰贏了固然沒有問題,一旦輸了,荊州肯定不可能再保得住!反而,要是想奪取江東的話,荊州倒是最佳的大本營;攻守皆得其宜。荊州對東吳佔盡了天時地利的優勢,有如懸在孫權頭頂的利刃。反而東吳想攻擊荊州,卻處於逆流和“仰攻”的態勢,極其不利!這也是為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英主,傾盡全力、損兵折帥,都對荊州一個蹩腳的黃祖都無可奈何的原因。東吳在與長沙的劉磐對峙時,還必須出動東吳第一猛將太史慈駐防。要不是黃祖的自己作死,讓甘寧從內部叛變提供敵情,孫氏絕不可能得手。

這麼重要的地方,劉備卻輕易的放棄了長沙等三郡(與東吳劃湘江為界分荊州)。荊州對於劉備的作用,就減少了一半了;荊州北部是曹魏的、中部地區是長江。順江而下就要側敵擊敵的(長江北岸是曹魏文聘的防區。南岸洞庭湖口以東,已經劃給了東吳),曹魏不會坐視你順流而下不管。三面作戰,逆流難退,將陷入滅頂之災。根本不可能再倚仗“順流”之勢!所以,實際上關羽丟失的荊州,是戰略作用已經減了一半的“荊州”。只要上庸還在手上,對北伐的兩路出兵,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對劉備來說,損失最大的是他放棄的荊南三郡、關羽丟掉的荊州中部和劉封逼反的上庸孟達。這三個失誤,才是劉備最大的失誤;

從劉備放棄長沙三郡看,是曹操在攻擊漢中張魯造成的。依我的觀點看,荊州才是劉備的根本之地。曹操入漢中固然得管,但並不一定非要劉備回去。派人命諸葛亮率馬超兄弟,以重兵守住劍閣。再以張飛、魏延守葭萌關一線,李嚴留鎮成都。從姜維守劍閣拒敵鍾會的效果看,曹操即使進攻西川,也難以輕易得手。此部署後,劉備應該急調法正、黃忠、趙雲前往荊南,輔助劉備奪回被呂蒙奪取的長沙等三郡。重點應該放在荊州的中部、南部地區。西川只應作為物資供應基地,由諸葛亮經營、把持即可。等荊州整體穩定後,再考慮奪取漢中。既然要佔據荊州,就應該以東吳為主要作戰對象。這是地理大勢造成的,是沒有辦法“和”的!

失去荊州後,諸葛亮的戰略並沒有廢掉;上庸一軍北出可以入武關、搶潼關。主力仍可出漢中,取關中。只要搶奪潼關成功,關中基本上已經是在手上了。關中平定,涼州不可能成為曹魏的“飛地”存在,因為涼州雖然產馬,卻是要靠關中平原的糧食養著的,順勢就可略取涼州。這樣,蜀漢就擁有雍、涼、益三州之地,足以蠶食、奪取天下!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上庸,劉備派錯了主將劉封,諸葛亮又忽視上庸的作用而不救援孟達,才會造成中後期的戰略侷促!

哪怕是丟了上庸,形式雖然嚴重,仍然遠遠不能說已經失敗。很多人認為蜀漢僅一州之地,曹魏九個州,人口也僅是曹魏的四分之一,根本就註定失敗。要真是這樣,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劉備僅有兩縣之地,還是借住的。兵僅數千人,將僅關張趙,跟曹魏的九州怎麼比?他還出山幹什麼?還不如天天在隆中唱他的“梁父吟”呢!中國也不會有數十個朝代更替了,至今應該還是夏朝才對!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不是被打退的,是被張郃的五萬大軍嚇退的。涼州統共五郡,已經有三郡歸降了,只剩下郭淮一人在苦苦支撐。而街亭是由關中進入隴西的唯一通道,雖然被馬謖丟失了。但是,張郃卻已經被王平的千餘人的“鳴鼓自持”,嚇得不敢追擊而停止了進攻。而三郡也並沒有因為馬謖的失守街亭,反叛回曹魏陣營。諸葛亮手上還有七萬以上的大軍,將領中還有魏延、姜維、吳懿、廖化、王平、陳式、高翔、吳班、張嶷、張翼等等名將。只要鎮定應付,完全可以利用他的先到,佔據著各處要點而親自臨戰,或是命令魏延率姜維、吳懿等數將迎敵,擊潰張郃的五萬大軍,重奪街亭要道!張郃連王平都奈何不了,對著魏延更加沒他的好果子吃!如果張郃被擊潰,郭淮的孤城,也堅持不了幾天了,涼州必定穩穩的拿下。只要重新守住了街亭,即使曹魏派再多的援軍,都進不了隴西,救不了涼州。是諸葛亮自己膽小,看見馬謖被擊敗了,就驚慌失措,三郡也不管了,趕緊撤退!馬謖不過是他的前鋒部隊,如果前鋒被擊敗就認輸;歷史上無數的戰役都要改寫結果了!

所以說,即使丟了荊州,哪怕丟了上庸,也並不一定是蜀漢必敗的開始!


傲視蒼穹39


劉備在中原一直髮展的不太順,直到去到南方,自從赤壁之戰之後,劉備的進入了事業的上升期。奪荊州、取益州,更在漢中大敗曹操,甚有橫掃天下之勢。隆中對策的三步取天下,劉備已經走了兩步,感覺劉備離一統天下只差一步了【其實還差的很遠】


巔峰時期的劉備坐擁兩川之地和荊州部分,雖氣勢如虹,但輪綜合實力依舊是三國中最弱的。離成功還非常遙遠。

但是劉備的巔峰猶如曇花一現,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劉備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關羽大意失荊州就是劉備走下坡路的開始【注意:我說的是走下坡路的開始,而不是失敗的開始。因為我們凡事不能把話說的太死,因為生活中存在的變數太大(就比如關羽北上襄樊,前一刻還威震天下,後一刻,劉備還沒來得及反應,關羽就兵敗被殺了。這就是變數)】

關羽丟失荊州之後,劉備集團損失慘重【都是荊州各郡、丟失整個荊州兵團及軍區總司令】然後又由於關羽失荊州使得劉備失了志,又出現戰略錯誤【為奪回荊州而出兵伐吳】,在夷陵之戰又出現戰術失誤、戰鬥失利。這下劉備真的走遠了,一統天下的希望越加渺茫。

劉備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創業階段【就是在中原地區被打來打去】
  • 第二:事業上升期【就是奪荊州、取益州、攻漢中】
  • 第三:事業下滑期【荊州兵敗、夷陵再敗...】







總結一下:

如今我們站在上帝的視角來看三國曆史的話,關羽失荊州絕對是劉備失敗的開始。

但是如果身處在那個時代的話就不能說是失敗的開始,因為蜀漢畢竟不是接下來就被消滅了,畢竟還撐了這麼多年,人要樂觀充滿希望,萬一後面通過努力翻身了呢!就當時而言誰都說不準!


左將軍


個人感覺如果一個人錯一次可以,如果在大錯之後再次犯錯,那就不可饒恕了。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如下看法:

首先,問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失去荊州,劉備就不會失敗了嗎?——這個問題很關鍵,依照諸葛亮隆中對的天才設想,蜀漢合荊州與益州之地,可安天下,——這對嗎?——事實上,後世對此很多人頗不認同,為什麼?因為荊州和益州本身無法合成一個政治軍事板塊,從益州到荊州,合力進行兩相呼應,戰線太長,交通不便,基本不可實現,——這也是為什麼關羽處於危難之中卻難以救援的原因之一。

其次,劉備最終不可饒恕的錯誤是意氣用事,最終在猇亭被陸遜大敗,失去了蜀漢多年來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有生力量,可以說從這開始,蜀漢在三國局面中,已經完全失去了競爭的實力和可能性。

第三,最後諸葛亮要六出祁山,有人說他保守,沒有用魏延之計奇襲子午谷,其實,即使用了這條計策,以蜀漢之實力,也很難說與強大的曹魏抗衡,不僅僅是經濟軍事實力,連人才都不可能保證。


人文紀年


劉備的志向是興復漢室。或者說劉備是要再造大漢天下。這個志向有計劃有系統的提出並嚴格執行是從得到諸葛亮開始的。也就是隆中對。現在說劉備是功虧一簣。沒有全面完成這個規劃。那麼決定性的影響是從哪裡開始的?龐統之死。

龐統不死,諸葛亮不會入川。張飛還是會領兵去支援。四川還是會被劉備拿下。有諸葛亮關羽在荊州策應,漢中曹操還是守不住。這樣,諸葛亮的隆中對兩路出兵北伐的戰略會被執行。那曹操就真的很難說了。



恬然滋味


關羽大意失荊州,應該是劉備失敗的開始。為了報仇伐吳,張飛酒後鞭打部下,被部下所殺,這是不祥的預兆。雖然劉備得到三分天下,但用人不當。關羽、張飛有勇無謀,打仗做個先鋒是最合適的,守荊州關羽張飛都不合適,張飛曾經酒後失徐州,被呂布偷襲。五虎上將只有趙雲黃忠守荊州是最佳人選,服從命令按部就班,不會亂作主張。劉備讓關羽守荊州,這是軍事上嚴重失誤!接下來劉備被東吳陸遜打敗,死在白帝城!


難忘的人46


是。三國魏.蜀.吳。魏曹操佔了天時,勢力強大,更兼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吳孫權佔了地利,雖據有長江天險,但主要還是人和,才能與魏.蜀國匹敵對抗。劉備佔了人和,有宗室正統的優勢。其實,《三國演義》小說情節跌宕,鬥智拼勇,故事引人入勝,讀之慾罷不能。可演義、小說有明顯的貶曹、褒劉、輕孫的傾向,評價同歷史事實有出入。實說劉備的人和(正統優勢是不可改變的事實),認真分析其人和結果是站不住腳的。蜀漢權力高層就那幾人,屈指可數。而劉備就只信任核心圈子幾個人。趙雲文武雙全,忠義禮智信德善才藝膽全也,不計名利,睿智淡定,屢立奇功“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截江奪幼主,趙雲“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懷抱阿斗藏真命,趙雲英勇世無雙”。趙雲終無敗績,屢立奇功……但是一直得不到劉備的重用,在五虎將裡排末位。龐統來投,僅給個縣令,大材小用,劉備以貌取人最為典型。關羽剛愎自用(不舉例了),自取其禍,命喪荊州,而劉備只在乎桃園三結義的情分,不聽任何人的納諫和勸阻,一意孤行。其時就是一瘋狂了的國君(先主),根本就不顧國之安危,違反蜀漢立國之基夲國策,破壞了聯吳抗魏的長遠大計,向結盟的東吳開戰,人心瓦解,一敗再敗,為蜀漢滅亡制下了無可救藥的內傷。總語:關羽命喪荊州,劉備意氣用事,提前和加速了蜀國的滅亡。感情超越理智就會幹出糊塗事,治國理政,古往今來,史之鑑也。


銀漢濤濤


很多人都說關羽失荊州是劉備失敗的開始,我並不認同。那麼我領著大家從頭捋一捋。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關羽為什麼會被孫權偷襲,只是因為關羽拒絕了孫權,孫權就派兵奪回荊州,孫權如果想要荊州,在赤壁之戰之後,就可以打劉備一個措手不及,把荊州奪過來,為什麼要費盡周章,非要等劉備壯大了才奪取荊州,你當孫權傻啊!

荊州在三國裡有重要意義,拋去荊州是戰略要地,荊州也是孫劉聯盟的象徵,你以為孫權會因為一個武將對他不敬,就去破壞孫劉聯盟嗎?那他就不是孫權了。除非孫權有可以同時對抗魏國和蜀國的實力,顯然孫權沒有。

如果熟知三國的話,你會發現劉備做了一個決定,這才是劉備失敗得開始。就是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這是什麼意思?明明說好一起對抗曹操,成功之後兩人平分天下,結果你自己先做了諸侯王,下一步你就是要當皇帝啊!所以孫權一看這老小子沒好心眼子啊!那我也就不仁了。所以關羽失荊州已經是劉備轉折點之後了,真正的轉折點就是劉備自立漢中王,使得孫權不相信劉備,從此孫劉聯盟破裂,曹家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