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四期裡面的人都很厲害麼?

藍方塊


黃埔四期確實名將如雲,但最強的一個一定是林彪。

林彪本名林育蓉,湖北黃岡人。林總年少時即受兩個哥哥林育英(即張浩)、林育南的影響投身革命。1923年,年僅16歲的林總加入共青團,投身大革命的浪潮。1925年,林總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進入葉挺獨立團參加北伐戰爭,可以說他出身於根紅苗正的北伐鐵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

南昌起義爆發,林總以鐵四軍25師73團(團長周士第、黨代表李碩勳)一名排長的身份參加起義,隨後隨朱老總進入井岡山。這時候的他只是一名連長。上井岡山後林總因為出色的軍事能力被毛主席發掘,一年時間就升為縱隊司令(相當於師長),堪稱火箭躥升。1930年,在紅四軍軍長曾士峨犧牲後,林總升任軍長,1932年,升任紅一軍團軍團長,成為我軍最高級將領之一。

紅軍期間林總戰功赫赫,他指揮的龍岡伏擊戰、草臺崗伏擊戰都是經典戰例,被蔣介石稱為戰爭魔鬼。

抗戰時林總擔任115師師長,指揮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解放戰爭中林總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在與國民黨將領杜聿明、陳誠、衛立煌等人的博弈中笑到最後。隨後林總率四野百萬大軍入關,取得平津戰役勝利。之後林總“青鋒一指下南冥”,率軍一路勢如破竹,從東北苦寒之地打到海南島亞熱帶,是共和國開國將領中戰績最高的將領。林總,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名將,沒有之一。


林屋公子


在黃埔前六期當中尤其是黃埔一期畢業的學員中,一個個都是將軍級別的,主要原因可以說是蔣介石的天子門生,是蔣介石擔任校長,在黃埔軍校親自培養的嫡系中的嫡系。因此,黃埔一期的名將有蔣先雲、徐向前、陳賡、左權、胡宗南、杜聿明、關麟徵、鄭洞國、陳明仁、宋希濂等。

黃埔二期和三期也有很多名人,但是無論數量和質量從整體上來說都無法和一期相比。但是黃埔四期除了林 彪、張靈甫、謝晉元、胡璉、李彌、劉玉章、賴傳湘、高魁元、文強、洪水、唐天際、郭天民、曾中生、劉志丹、伍中豪、邱維達、段德昌等名將,雖然在數量上能相差一點,但是有林 彪一個人就拉昇了整體的質量。除了林之外,還有張靈甫、謝晉元這樣全民熟知的歷史人物。

究其原因,首先是歷史機遇比較好。黃埔四期是1926年3月開學,10月畢業,對於南京來說,革命這麼多年,也就這一年的北伐獲得了極大的勝利,北伐是勢如破竹,勢不可擋,一舉定乾坤,後面的幾期錯過北伐其實也就錯過了歷史。第四期以後的學員,錯失了在戰爭中鍛鍊成長的機會。

教學質量比前三期都有所提高。前三期中,都是直接分成幾個隊,單純的進行軍事集訓,但是黃埔四期的時候,第一次將學生分成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經理科、政治科。這樣更有助於發揮學生的專業特長,對於提升學員的專業水平有極大的幫助。另外、黃埔四期畢業的時候,畢業人數是2654人,前面三期加一起還要多。第四期相比於其他幾期多出幾個名人實際也很正常,畢竟人數在這裡了,這也是黃埔第一次大規模招生,基本在國軍體系內有點水平的,都能加入到黃埔四期。這也可以理解為,時勢造英雄。


李三萬的三萬裡




在中國缺少有理想的現代化軍事將領的年代,黃埔軍校培養的軍官生就填補了這一空白。

更重要的是,隨著黃埔軍校和北伐戰爭的發展,直接催生了一支全新的軍隊,也就是國民黨的中央軍。

黃埔軍校的前六期學生接受的軍事教育質量遠不如後邊的十七期,但這六期的學員卻成為了國民黨中央軍的骨幹力量,可見實踐才出人才。

具體到黃埔四期,也是出了不少名將的,作為國共合作的最重要的產品,自然也同樣為國共雙方培養了大批優秀將領。

整體而言,黃埔四期的學員都還是比較厲害的,但也談不上都厲害。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但不可能都是名鳥。就算是都厲害,人生也不是能力強就有機會表現的,還需要有機會和運氣。



黃埔四期畢業的中共高級將領主要有林彪和劉志丹。

林彪,湖北黃岡人,1925年在黃埔軍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因為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所以不受蔣介石待見。在後來的國共內戰期間大放異彩,蔣介石非常後悔錯過這樣的一個人才,曾大罵國民黨的那些高級將領“你們都是林彪的師兄,卻連師弟也打不過,丟人”。1955年被評為十大元帥。

劉志丹,陝西人。陝北根據地的創始人。1928年組織渭華起義,正式參加軍事領導工作。後來又擔任紅軍第二十六軍總指揮,把陝北紅軍發展到二萬多人的規模,建立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為中央紅軍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1936年4月,在領導紅軍東征期間,背後中槍身亡,原因不明。他的親密戰友習仲勳和高崗同志主持他的追悼會,並且永遠懷念他。

除去在革命和抗戰期間犧牲的曾中生、段德昌、袁國平和伍中豪,還有幾位解放軍的高級將領。

郭化若,1925年參加共產黨,之後又參加了北伐戰爭,並參加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失敗後,他又去了蘇聯學習。回國後,一直擔任紅軍大學的教育長,負責軍官培養工作。他還創辦了炮兵學校。直到解放戰爭期間,他才有機會指揮軍隊,一直在山東指揮作戰,長期擔任政委角色,後來在華東野戰軍擔任縱隊和兵團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解放後長期從事軍事院校的教育工作,1995年去世。



唐天際,湖南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小青年團,並加入黃埔軍校學習,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樣是參加北伐戰爭後,參加了南昌起義。後來回到湖南發動了湘南起義,後來又參加了長征。抗戰爆發後,任第十八集團軍駐第一戰區聯絡處副主任兼八路軍晉豫邊區遊擊支隊司令員、黨委書記。解放戰爭期間在東北野戰軍供職,解放後擔任湖南省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9年去世。


李運昌,河北人,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年畢業後,加入毛澤東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始農動工作。之後長期從事地下工作,並取得了不小的成果。1938年夏秋領導發動冀東抗日武裝暴動,成立冀東抗日聯軍,任司令員。建國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交通部常務副部長、中共黨組書記。2008年去世,時年101歲。



黃埔四期的國民黨軍事將領更多,比較知名的有張靈甫、胡璉、李彌。

張靈甫,陝西人。1923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軍事,因此被稱為文武全才。在北伐戰爭中屢立戰功,1933年成為第一師的團長。1936年因為槍殺自己的老婆,被當時的婦女屆討伐,被判決關入模範監獄。他一路步行,沿路靠賣字為生,到南京入獄。抗戰爆發後,被特赦出獄,擔任74軍305團長,參加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並光榮負傷。回西安養傷後歸隊,徐州會戰中因表現優良,提升為少將旅長。在1938年的萬家嶺大捷中再次立下戰功,被田漢等人採訪,成為中央日報上的風雲人物,並被編成話劇,成為抗戰英雄。之後又參加了上高會戰和長沙會戰,都立下了赫赫戰功。抗戰結束後被提升為74軍軍長,後改編為74師。在解放戰爭期間,一路上把粟裕的軍隊打得沒有招架之力,從江蘇退到山東,成為頭號敵人。最後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數倍於自己的華東野戰軍消滅,張靈甫戰死。


胡璉,陝西人。同樣是老鄉,張靈甫比較張揚,擅長進攻,而胡璉則擅長防守,這一點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不同。胡璉在中原大戰才慢慢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得到陳誠的認可,提升為營長。因為在淞滬會戰中表現優異,被提升為旅長,然後轉入九華山進行遊擊戰,利用機會,配合特種作戰部隊,在長江投入魚雷,炸沉日軍艦船六十餘艘。石牌要塞是日本人沿長江攻入重慶的門戶,因此日本投入重兵發起進攻,擔任正面防守的就是胡璉的十一師。他指揮自己的軍隊和日本人血戰,甚至拼起了刺刀,消滅了日軍一千多人,保證了整個戰役的勝利。解放戰爭期間,粟裕想用吃掉張靈甫的辦法消滅胡璉,結果被擅長防守的胡璉打的傷亡慘重。在後來的金門戰役中,又是胡璉的軍隊把攻入金門的解放軍全部消滅。因此胡璉被稱為福將,甚至國民黨軍中有人戲稱“軍中有二胡,十個西北王(胡宗南)敵不過一個金門王(胡璉)。1972年被晉升為一級上將,1977年去世。


李彌,雲南人。1926年黃埔軍校剛畢業時,戰功並不明顯,但晉升的並不慢。1940年擔任國民黨軍第八軍榮譽第一師少將師長,在宜昌會戰中,利用重炮轟炸宜昌機場,炸掉了21架飛機,他開始在全國名聲大振。1947年擔任第八師師長一職,參加了南麻會戰,同年11月擔任第八軍中將軍長。1949年,雲南盧漢起義,但盧漢把李彌放了回去,他指揮自己的軍隊退往雲南邊境。1950年,他去了臺灣。後來,李彌奉命回到雲南指揮自己的舊部攻戰緬甸北部,並佔領這一地區,準備隨時反攻大陸。1954年,他指揮大部隊軍隊回到臺灣,沒有走的人這一部分人都為金三角毒販的主力軍。1973年去世,死後被授予二級陸軍上將。

同期的其它國民黨將領還有死四行倉庫謝晉元將軍,後來的七十四軍軍長邱維達,抗戰期間潛伏在南京的唐生明,軍統的大特務文強。


新知傳習閣


黃埔軍校由孫中山等人創辦,為中國培養了許多軍事人才。黃埔軍校門口有一副很大的對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走它道,下聯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橫批革命者來。這副對聯是孫中山所寫,他很好的說明黃埔軍校的精神。



黃埔軍校當然厲害,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力。黃埔軍校前六期是整個黃埔軍校的精華所在,國民黨許多高級軍官都畢業於黃埔軍校,雖然說這有蔣介石任人唯親的結果,但是不可否認黃埔畢業生卓越的軍事實力。


下面列舉了一些的黃埔四期名將。

張靈甫將軍,一代抗日名將,是蔣介石王牌主力74師的師長,該師在抗日戰爭的歷次會戰都有卓越的表現,後來在解放戰爭中,被人民解放軍消滅。

胡璉,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此人帶兵打仗很有一套,在解放戰爭中,給我軍造成了很大阻力。

謝晉元,淞滬會戰一戰成名,面對日寇進攻,他身先士卒,帶領八百將士與日寇浴血奮戰,從此威名遠揚。



除此之外,還有李彌,劉玉章等人都是畢業於黃埔四期,就連十大元帥之一的林彪元帥也是畢業於黃埔四期。


麥地傳奇


說都很厲害的話肯定也不是,畢竟黃埔軍校又不是聖地,從那裡出來就一定是厲害的不行的人嗎?肯定不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當時來說絕對大部分都是人才,至少上戰場當個指揮官打打仗肯定沒有問題的,但是說到厲害,這就有差別了,比如黃埔四期的林彪,這可是得到了國際認可的軍事天才,這能和同期噹噹團長的人比的嗎?這肯定比不了啊。



很多人喜歡拿不同期數的黃埔的畢業生來做比較,拿什麼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等,從後來的情況來看,一期似乎綜合實力最強,因為冒尖的比較多,那麼除了這期之外我認為就是四期最強了,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有林彪的存在,毫無疑問,林彪雖然只是十大元帥的第三位,但是他的大戰指揮能力不容置疑。

黃埔四期的畢業生總共2654人,人雖然多,但是供不應求啊,當然也是時勢造英雄,在當時那種社會背景下面,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所以只要是有能力的都是步步高昇,沒能力的就在烏壓壓的人群中埋沒了。



在我軍方面,林彪當然是首當其衝,無人能擋,誇他方式都不一樣,別人叫軍事人才,他叫軍事天才,就連蔣介石都對他讚不絕口,後悔啊,怎麼當初沒有把林彪收入囊中呢?而後的結果就像蔣介石說的那樣:打敗了整個黃埔軍校的學生。雖然有些誇大,但是說在了點子上,認識的很到位,畢竟吃虧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就是林彪指揮的,解放戰爭的時候林彪是東北野戰軍的總司令,而戰果也也是令人佩服,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從長白山到海南島,都是林彪的解放範圍。



國民黨方面,就數張靈甫了,他的主要的作用就是帶領了一支蔣介石的王牌軍隊叫74師。曾經他也參加國多次的大會戰,比如淞滬會戰等,作為抗日英雄,但是曾經因為在常德會戰中見死不救,很多人認為張靈甫有些僅僅只是為了大局,而放棄了很多可以救到的生命,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難處吧,至少作為抗日英雄來說還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其實除了這兩位比較厲害的之外還有很多優秀的將領,比如我黨中有唐天際、段德昌等等,而國民黨中有謝晉元、胡璉等等,都是很厲害的,也都是對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都是我們應該尊敬的。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黃埔軍校前六期被稱為“老黃埔”,其中又以第一期和第四期最為厲害,出了將星無數,有許多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大人物,國共雙方都不少。但是也不能說個個都很厲害。從我軍來看,1989年和1994年確立了36位開國軍事家,這是極高的榮譽了。建國後還在世的,就是國家領導人和開國十大元帥和開國十大大將,國家領導人包括: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李先念、楊尚昆五人,還有11位是建國前犧牲的:葉挺、左權、彭雪楓、許繼慎、蔡申熙、曾中生、段德昌、羅炳輝、方誌敏、黃公略、劉志丹。這其中有黃埔一期生五名,四期生四名,他們是:林彪、段德昌、曾中生、劉志丹。參照評選標準,他們後三位(當然也包括全部11人)如果能夠活到授銜應該不低於大將軍銜。

1.林彪(1907-1971),湖北黃岡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曾任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八路軍115師師長、解放軍四野司令員,建國後任過國防部長、軍委副主席、黨中央副主席等。

2.段德昌(1904-1933),湖南南縣人。工農紅軍早期傑出指揮員,紅二軍團、紅三軍主要將領,洪湖蘇區主要領導人之一。被夏曦肅反冤殺。1952年,毛澤東簽署的第一號烈士證書就是段德昌。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3.曾中生(1900-1935),湖南資興人。紅四方面軍主要將領,為鄂豫皖根據地的鞏固發展立下不朽功勳。而且軍事理論著述很多,是我軍游擊戰、運動戰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因反對張國燾的錯誤領導,1935年8月被冤殺於長征路上。1945年七大予以平返。

4.劉志丹(1903-1936),陝西保安(今志丹縣)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在肅反中曾被錯誤關押。1936年4月在率28軍東征時作戰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文綜史組


黃埔四期並不是所有人都厲害,而是一個林彪就打敗了所有的黃埔人,讓人覺得黃埔實在太厲害了。

一直有黃埔十大名將的說法,分別是林彪、關麟徵、胡璉、徐向前、陳賡、王耀武、宋希濂、鄭洞國、杜聿明、戴安瀾。十大名將中,只有林彪和胡璉是黃埔四期的人,作為小師弟,後來超越了大部分的師兄甚至老師,黃埔四期真的很厲害。

林彪從戎20多年,歷任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軍團長、八路軍115師師長、第四野戰軍總司令等職位。

1,龍岡伏擊戰。

紅軍第一次反圍剿鬥爭中,紅一方面軍在龍崗伏擊敵軍,共殲國民黨軍1個師部和3個多旅約1.2萬人,繳獲各種武器1.1萬餘件。林彪所部第10師俘獲敵第18師師長張輝瓚。

這次勝利,毛主席寫下《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住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這次戰役中,國民黨高級將領有魯滌平、朱紹良、蔣光鼐、張輝瓚、譚道源、公秉藩、蔡廷鍇等,這裡面雖然沒有黃埔將領,但都是成名已久的宿將,但都成為林彪的手下敗將。其中張輝瓚號稱“張屠夫”“囂張”,兇名遠播,被憤怒的群眾殺死,頭顱被丟棄江中,給紅軍造成不小麻煩。

2,黃陂草臺崗伏擊戰。

紅一方面軍共殲滅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近3個師,俘虜官兵萬餘人,繳槍1萬餘支,及大量槍械、子彈、電臺等軍用物資。俘獲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主力第52師師長李明和第59師師長陳時驥,擊傷王牌第11師師長肖乾。

這次戰役,林彪的手下敗將有陳誠、蔡廷鍇、餘漢謀、羅卓英、吳奇偉、趙觀濤、李明、陳時驥、肖乾、莫與碩、黃維等,這些手下敗將中,被擊斃的肖乾就是黃埔一期學員,同為黃埔一期的黃維在淮海戰役中被粟裕俘虜了。

3,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

飛奪瀘定橋一戰,紅4團一晝夜高速行軍240裡,僅以22人便奪取了瀘定橋。臘子口一仗,還是紅軍的尖刀團紅四團,強攻“人過臘子口,像過老虎口”一樣的天險。

這一戰,雖然敵方沒有很出名的將領和黃埔學員,但是勇奪天險、狹路相逢勇者勝,也讓敵人震撼無比。


4,平型關戰役。

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東進抗日的第一戰,一戰成名。林彪率領115師在山西省靈丘縣平型關伏擊第五師團21旅團,這一次,

雖是慘勝,但林彪的手下敗將是日軍中成名已久的板垣徵四郎。

當然把平型關戰役的功勞全部給林彪一個人也不公平,畢竟平型關的戰役總指揮是閻錫山,周恩來和彭德懷也參與了作戰計劃制定,外圍配合的國民黨軍隊也不少,參戰軍隊達到10萬人以上。國民黨方面的高桂滋、陳長捷率軍在平型關正面佈陣迎敵,團城口程繼賢全團殉國予敵重創。國民黨軍隊的貢獻不能抹殺。

5,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林彪指揮第四野戰軍,吉林省北部和南部地區,殲滅國民黨軍4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國民黨軍隊的機動力量遭到嚴重削弱,轉主動進攻為被動防守,東北戰場局勢徹底逆轉。

這一次,林彪的手下敗將是杜聿明、廖耀湘、孫立人、鄭洞國、陳明仁(黃埔一期)、侯鏡如、石覺(黃埔三期)、李濤(黃埔六期)、潘裕昆(黃埔四期)、劉玉章(黃埔四期)、向鳳武(黃埔四期)、曾澤生、陳林達(黃埔四期)、梁愷(黃埔一期)等。其中,杜聿明、廖耀湘、鄭洞國不僅是黃埔一期學員,還是黃埔十大名將之三。

6,遼瀋戰役。

1948年9月12日開始的52天裡,在遼寧省、吉林省兩地,殲滅國民革命軍47.2萬餘人。

這一次,林彪的手下敗將,兵團司令(不含)以上的就有衛立煌、杜聿明、鄭洞國、範漢傑、梁華盛、孫渡、萬福麟、張作相、馬占山、陳鐵:杜聿明、鄭洞國、範漢傑、梁華盛、孫渡、萬福麟、張作相、馬占山、陳鐵等人。其中,衛立煌是蔣介石五虎上將,杜聿明、鄭洞國、範漢傑、梁華盛、陳鐵都是黃埔一期,孫渡、萬福麟、張作相、馬占山都是東北軍和滇軍等系的名將。

7,平津戰役。

林彪帶領第四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一起,共100萬人,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共計52.1萬人。

這次林彪的手下敗將有傅作義、衛立煌、鄧寶珊等,雖然黃埔人在這裡沒什麼發言權,但是隨大流直接投降的也不少。

8,衡寶戰役。

這一戰,發生在開國大典前後,林彪率領第四野戰軍三個兵團和第二野戰軍兩個兵團共54萬人,擊潰桂系軍閥主力20萬人,共殲敵47490人,其中俘敵38290人,桂軍的四個精銳師全部被殲滅,桂系從此一蹶不振。

這次林彪的手下敗將是白崇禧、宋希濂、餘漢謀等,白崇禧是桂系軍閥領袖,國民黨一級上將,餘漢謀是粵系軍閥領袖,國民黨一級上將。宋希濂黃埔一期學員,青天白日勳章持有者,鷹犬將軍。

9,廣西戰役。

林彪指揮3個兵團和其他部隊40多萬人,殲滅白崇禧集團和餘漢謀集團17.29萬人,其中俘虜16萬餘人。

這次林彪的手下敗將還是白崇禧和餘漢謀,兩廣全部解放,意味著整個國民只能暫時保有海南島和臺灣島。


10,海南島戰役。

這一戰,林彪所部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約11萬人參戰,主要指揮是葉劍英、鄧華、韓先楚等人,而國民黨方面是薛嶽帶領10萬大軍組織的“伯陵防線”。解放軍共殲滅敵軍5個師9個團,總計33148人,其中俘虜26469人,剩餘國民黨軍大部分逃往臺灣。

這次林彪的手下敗將是薛嶽,黃埔的教官,國民黨一級上將,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薛嶽的“伯陵防線”不堪一擊,充分說明了三次長沙保衛戰的勝利,全部都是吹噓而已!

林彪率領第四野戰軍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天涯海角,黃埔軍校的教官和師兄弟,只要在國民黨旗下的,基本都被他挑落馬下。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兩次是林彪打的,渡江戰役後的三大戰役,全部都是林彪打的。

黃埔四期確實很厲害,因為林彪很厲害!


歷史知事


黃埔軍校中最出名、最有地位的是前六期的學生們,前六期因為是雙方合作開辦的,所以匯聚了眾多的精華,也因為前六期的學生們出現在了最特殊的時期,所以他們獲得了黃埔軍校其他期學生們無法獲得的地位以及榮耀。

如果單純論教育水平的話,黃埔前六期是無法和後面的許多期相比的。

黃埔前六期的學生們接受軍事教育的時間非常短,他們首先會在部隊裡訓練六個月,然後就可以進入黃埔軍校中學習了,他們在黃埔軍校接受的教育只有六個月的時間,學習到的知識也只是軍事速成班的教育程度。

在前後經過了一年的訓練之後,因為黃埔軍校剛開始創辦的時候時機非常緊急,是國民政府危急存亡之際,為了應付首當其衝的廣東軍閥陳炯明以及後來的北伐。

這些學生們在黃埔軍校只接受到了最基本的基礎,其他的很多軍事能力實際上是他們一點點在戰場上領悟出來的以及後來在軍事大學進修出來的。

黃埔六期之後的學生們雖然接受軍事教育的時間增長了幾倍,但因為他們錯過了最佳的晉升時機,所以他們就失去了獲取黃埔前六期學生們那樣榮譽的機會,很多時候,他們只能擔任中層或者底層的軍官,很難再晉升到名氣磅礴之位。

黃埔前六期出現了很多名將,在這裡我們就不逐一介紹了,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黃埔第四期的名將們吧。

張靈甫在抗日中並非名將,但抗日精神值得我們欽佩

首先在國軍陣營中比較出名的就是張靈甫了,隨著各種影視劇以及網絡的推廣,張靈甫的名氣開始龐盛了起來,他開始收穫到了與他戰功非常不相符的名氣。

在抗日戰爭中的張靈甫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只是一名團長,隨著抗日戰爭的進展、隨著王耀武率領74軍轉戰各大戰場,張靈甫也逐漸積攢到了戰功,在抗日戰爭準備結束的時候,張靈甫就已經晉升為了74軍的副軍長,在74軍中也算是一號猛將。

不過從名氣上來說,張靈甫的名氣是要遠遠大於他的上司王耀武的,如果說王耀武是抗日名將的話,估計沒人會反駁,但如果說張靈甫是抗日名將的話實際上是說不過去的,抗日戰爭中,張靈甫從來沒有獨當一面過,抗日戰爭中的他只是一個猛將形象,自然就算不得名將。

不過在抗日戰爭中,張靈甫的貢獻也是不容我們忽略的,因為他時常在前線衝鋒陷陣的原因,所以在抗日戰爭中他被日本人炸斷了腿,在被送到香港治療期間又因為戰況緊迫,張靈甫不顧香港醫生的阻撓,最終毅然回到了內陸參與了戰鬥,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的他,一條腿落下了終身殘疾。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抗日戰爭中的他精神都是可敬的,只不過名氣與戰功不太相符罷了。

金三角之父李彌

而經常被媒體們稱為金三角之父的李彌也是黃埔第四期的學生,李彌在內戰中曾經晉升到過兵團總司令的職位,地位非常之高,後來他在駐兵雲南的過程中,因為蔣介石兵敗的原因,跟蔣介石一起前往了臺灣,把自己的部隊留在了雲南。


他的部隊在雲南兵敗之後,就開始進入了緬甸的國土中,並最終成為了一支吊打緬甸軍隊的強軍。

李彌的部下雖然戰鬥力很強,但是他們不願在這片異國的土地上求存作戰,所以就他們請求李彌想退往臺灣,不過他們的請求被李彌拒絕了,李彌在拒絕他們的請求之後,就趕往了緬甸,指揮這支軍隊橫掃起了緬甸軍隊。

李彌後來被迫遣送回了臺灣,本來他的部下們是很想跟他一起離去的,不過因為他“反攻”的計劃,所以他的很多部下們被留在了緬甸,一直到蒼老得走不動時,才慢慢解決了歸屬問題,而金三角就是他的部下們為了生存創造出來的。

黃埔第四期並非每人都是軍事天才

除此之外還有胡鏈、謝晉元、高魁元、劉玉章等國軍將領也是出自於黃埔第四期,而在我軍赫赫有名的開國元帥林彪同樣也是黃埔第四期的學生。

這些黃埔第四期的將領們雖然湊巧趕上了一個很好的年代,但是他們的戰功、威名都與他們高強的軍事作戰能力脫離不開關係,雖然他們中有人的是名不副其實,但大多都有著高強的軍事能力,這是無法否認的。

其實認真的說,黃埔第四期並不是每一名學生都很厲害,真正厲害的是一些成名的將領們,他們因為有著運氣和能力的保障,最終才能坐上了榮耀之位,而其他被掩埋在歷史之中的人除了能力不行之外大多數還是因為運氣不好的原因。

因為在蔣介石的陣營中,能力雖然很重要,但是關係同樣是無法忽略的。

所以說黃埔第四期的學生們厲害的也僅僅只是一部分學生們,雖然黃埔第四期出名將的幾率比較大,但並不代表著所有學生們都是優秀的,每一個群體裡都有一些拔尖的人以及一些害群之馬,黃埔第四期也不例外。


孤客生


眾所周知,黃埔一期最牛,名將一抓一大把。如果把一期比喻成鑽石級,黃埔四期就是僅次之的黃金級,整體成就超越其他期次。

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共2654人,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7批入校,1926年9月畢業,正好趕上北伐這個天賜良機,時勢造英雄,因此湧現出很多傑出軍事人才。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興師北伐,首次出師便連戰連捷,攻克重鎮長沙,北定武漢三鎮,東逼蘇杭寧滬,一時聲威大震,如日中天。隨著戰事推進,前線急需補充大批中下級軍官。在此形勢下,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畢業了,他們畢業即開赴前線,投入滾滾的革命洪流。

1926年10月4日,黃埔四期畢業典禮在廣州郊區瘦狗嶺沙河廣場舉行,前來觀禮的賓客不下萬人。學員方隊陣容齊整,列隊經過檢閱臺,高聲宣讀四期學員誓詞:

不愛錢,不偷生。統一意志,親愛精誠。遵守遺囑,立定腳跟。為主義奮鬥,為主義而犧牲。繼承先烈生命,發揚黃埔精神。以達國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

謹誓。

我軍方面,以林彪元帥居首

1、林彪,湖北黃岡人。著名軍事天才,十大元帥之一,早年參加南昌起義,紅軍時任紅一軍團軍團長,參加長征;八路軍時任115師師長,指揮平型關大捷;解放戰爭時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指揮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林彪元帥用兵大膽,擅長突擊戰,指揮作戰敢打敢拼,猛衝猛攻,指揮軍隊從長白山一直打到海南島,解放了大半個中國,被蔣介石稱為“打敗了整個黃埔軍校的師生”。

2、 唐天際,湖南安仁人。曾任解放軍第十二兵團兼湖南軍區副政治委員、總後勤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3、洪水,越南河內人。解放軍中唯一的外籍將軍,早在紅軍時便參加中國革命,開國少將,後應邀赴越南參加抗法戰爭,中國和越南雙料將軍。

4、葉鏞,四川樂至人。鄂豫皖蘇區創始人之一,曾任工農革命軍第4師師長。1929年因病被俘,英勇犧牲。

5、伍中豪,湖南耒陽人。曾任紅一軍團第12軍軍長,井岡山時期與林彪、彭德懷、黃公略並稱為毛澤東麾下“四驍將”。1930年遇敵襲擊,壯烈犧牲。

6、劉志丹,陝西保安人。陝北紅軍和蘇區的創始人之一,曾任紅軍北路總指揮兼紅二十八軍軍長等職。1936年在紅軍東征中犧牲,1994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

7、段德昌,湖南南縣人。紅軍著名將領,洪湖蘇區和紅二方面軍的創始人之一。1933年在洪湖肅反中被錯殺。建國後被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號烈士。

8、曾中生,湖南資興人。紅四方面軍和鄂豫皖蘇區的創始人之一,1935遭張國燾殺害。

國軍方面,以張靈甫最為著名

1、張靈甫,陝西長安人。抗日名將,參加過“八一三”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被視為“常勝將軍“,後任國民黨王牌軍整編74師師長,兼任南京"首都"警備司令。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華東野戰軍擊斃,死因成迷。


2、胡璉,陝西華縣人。抗日戰爭中以第11師師長於鄂西保衛戰中死守石牌要塞。淮海戰役時為第12兵團副司令,被中原野戰軍全殲,本人化裝逃脫。胡璉與胡宗南並稱“二胡”,前者號稱“西北王”,後者號稱“金門王”,號稱“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3、李彌,雲南騰衝人。曾任第13兵團司令官,1948年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後逃往臺灣。

4、劉玉章,陝西興平人。1948年晉升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任國民革命軍第52軍軍長,是遼瀋戰役中唯一突圍的國軍主力部隊,後率部撤退臺灣,晉升陸軍二級上將

5、謝晉元,廣東蕉嶺人。曾任國民黨第88師524團團長,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抗戰時率800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英勇抗日,震動全國。1942年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殺害。

6、文強,湖南湘潭人。曾任職軍統,分析判斷日軍將偷襲珍珠港,後脫離軍統,任長沙綏靖公署第一處中將處長、辦公廳主任。1949年在淮海戰役第中被俘。

7、李振西,甘肅定西人。抗戰期間,曾任38軍中將軍長,率部血戰娘子關,殲滅日軍3000多人,收復陣地,振奮全國。解放戰爭率部在四川茂縣起義職。

黃埔四期畢業生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天賦和才能固然重要,機遇更加寶貴,正所謂“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提起黃埔軍校,很多人都對一期和四期推崇至備,這兩期出的名將,隨口都能說出很多名將來,比如林彪,徐向前,胡宗南,陳賡,宋希濂,杜聿明,張靈甫,陳明仁,左權等等。

說起黃埔四期,那是中共出將領最多的一期,其中,最出色最優秀的黃埔四期——軍事天才林彪,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戰功卓著。

都說黃埔四期出來的都很厲害,下面是幾位除林彪外,幾位比較有代表性的

1、張靈甫

張靈甫,黃埔四期畢業,國民黨高級將領,蔣介石的最特意的門生,心腹愛將,曾任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首,整編師第74師中將師長。

在抗戰期間,蔣介石以其戰功,一再擢升,幾乎年年晉級受獎。在國民黨朝野,張靈甫被視為“常勝將軍”,可惜驕傲自滿,一意孤行,被粟裕將軍消滅在孟良崮戰役。張靈普有功有過,抗戰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帶領國民黨部隊正面與日本作戰,為國家生死存亡流血犧牲,這是值得肯定和紀念的。

2、劉志丹

劉志丹畢業於黃埔四期炮兵科,陝北紅軍創始人,曾任中共陝甘邊軍事委員為主席、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二十八軍軍長,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1936年4月,在東征戰役中的一次戰鬥中犧牲,年僅33歲,是東征中犧牲的中共最高將領。毛澤東為他親筆題詞“群眾領袖,人們英雄”。1996年,被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優秀的36位軍事家之一。

3、謝晉元

謝晉元,黃埔四期畢業,犧牲時軍銜為團長。抗戰期間,淞滬會戰中,以“八百勇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對比國民黨正面與日軍作戰節節敗退的局面,極大的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1941年被汪偽政府特務殺害,蔣介石追贈謝晉元為國民陸軍少將。

4、胡璉

胡璉,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黃埔四期畢業,蔣介石嫡系,是國民黨統治大陸後期的著名將領。他與胡宗南並稱“二胡”,一個西北王,一個金門王。解放戰爭中,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參加內戰,解放後到臺灣,參加過金門戰役,取得了金門戰役的勝利。

黃埔四期厲害的人物太多了,下面簡單舉例

中共的:

段德昌,有“火龍將軍"之稱;

曾中生,紅四方面軍參謀長,以游擊戰而貫名全軍

伍中豪,紅一方面軍中與林彪齊名的將領,毛澤東的“三驍將”之一

陳毅安,井岡山紅軍驍將之一

等等太多了……

國民黨的:

劉玉章,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

李彌,國民黨十三兵團司令官

高魁元,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