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鏈|經濟學人:區塊鏈是「真理捍衛者」

艾鏈|經濟學人:區塊鏈是“真理捍衛者”

2015年10月31日,素以深具前瞻性洞察力著稱的《經濟學人》雜誌以區塊鏈作為封面主題進行報道,對這個當時還不為多數人所知的技術進行系統介紹,也推動了區塊鏈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

艾鏈|經濟學人:區塊鏈是“真理捍衛者”

現在看來,這個封面報道是富有洞見的。其中的很多觀點即使現在,仍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比如,它將區塊鏈定義為“真理捍衛者”,這是極高的評價,也對區塊鏈提出了特別高的要求。當然,隨著區塊鏈研究的不斷深入,文章的一些觀點已不再適用,但回顧過往,是為了更好的向前進,我們特摘取文章中的部分內容供您品讀,回望堪稱區塊鏈傳播起點的這篇文章。

1、比特幣背後的技術可讓彼此互不認識的人建立可依賴的賬簿,這遠遠超出了加密數字貨幣本身的意義。

2、奠定比特幣的加密技術被稱為“區塊鏈”,區塊鏈的具體應用遠遠超出現金和貨幣的範疇。它提供一種途徑讓彼此並不認識的人來創建大家都能查看的資產記錄。它是真理捍衛者。

3、區塊鏈的其它應用,從防範鑽石竊賊到精簡股票市場都有用武之地:納斯達克交易所很快將開始啟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股權交易平臺,來記錄私有公司的交易。英國銀行向來保守,不愛接納新興科技,但這次似乎也有所觸動:去年年底該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分佈式賬簿是對金融行業有著“深遠影響”的“顯著創新”。

4、現在以區塊鏈為基礎的產品可向三個方向發展。

第一,使用區塊鏈轉移各種類型的資產。一個把賭注押在這個想法的初創公司是Colu,它已開發出可“粘附”極其小量比特幣交易(所謂的“比特幣塵埃”)的“機制”,通過讓“塵埃”綁定額外數據來使它們代表債券、股票或貴金屬單元。

第二,是應用於保護土地所有權。使用區塊鏈的應用可視為真理機器。比特幣交易與其它信息片段結合在一起,再被嵌入到賬簿中。因此就用作可細緻追蹤任何東西的登記表。Everledger使用區塊鏈保護珍貴物品;舉個例子,它會把一些顯著特性“系在”區塊鏈數據上,提供一種無可辯駁的身份證明。Onename以需要破解密碼的方式存儲個人信息;CoinSpark專門做“公證”等。注意,儘管這些應用不同於純粹的比特幣交易,但是還需要依賴對這些第三方服務公司的信任。你要堅信這些公司能很好地存儲數據。

第三,是最雄心勃勃的應用:能在正常情況下自動執行的“智能合同”。比特幣是“可被編程的”,因此在一定條件下它可大展身手。這種能力的一個應用是在超過99個區塊被添加後才向礦工延期支付他們解出難題的獎勵——解出難題獲取獎勵可維持區塊鏈的良好運作。

5、在上世紀90年代網頁瀏覽器被髮明後,數以百萬計的網站陸續上線,權威人士預測網絡會限於癱瘓,但結果並不是這樣。同樣地,比特幣系統並沒坐以待斃。專門挖礦的計算機可做得很節能,而且替換工作量證明機制的節能方案已被提出。開發者正為比特幣開發“閃電網絡”,它能在區塊鏈以外處理大量小額交易。更快捷的連接能讓更大的區塊像以往快速地廣播。

6、工業歷史學家指出,只有在新技術被很好開發之後,它們才會得到廣泛使用。在電動機最初開發出來時,它們部署得像先於它們誕生的大型笨重蒸汽機。製造商花費了數十年才看到眾多分散的電動機能重塑人們方方面面的生活。

7、區塊鏈仍是隻適用於幾個領域的新事物,能走多遠仍值得懷疑。它們還面臨一些未知的阻力。一些比特幣批評者將其視為傳播“加州意識形態”的最新嘗試,加州意識形態是指那種以技術拯救世人的使命感,忽視和混淆現實動力,從而輕易將大量財富集中在精英手中。區塊鏈使用編碼實現信任,而並非民主政治、合法性和問責制,所以它很難吸引大眾或者獲得授權。

艾鏈|經濟學人:區塊鏈是“真理捍衛者”

艾鏈|經濟學人:區塊鏈是“真理捍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