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從星星峽穿越沙漠,四夜五天滴水未進,終於到達新疆哈密

唐僧取經從星星峽穿越沙漠,四夜五天滴水未進,終於到達新疆哈密


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八月,唐僧玄奘從西安出發,一路經天水-蘭州-武威--張掖-酒泉-安西-葫蘆河到達玉門關,然後沿著葫蘆河上溯十里許,繞過五烽:白墩子-紅柳園-大泉-馬蓮井-星星峽,趟過八百里莫賀延磧沙漠,終於到達新疆哈密。

唐僧取經從星星峽穿越沙漠,四夜五天滴水未進,終於到達新疆哈密

大唐貞觀二年,京城大旱,蝗蟲四起,長安城內缺糧,朝廷允許城中百姓外出逃難。唐太宗生吃蝗蟲就發生在這一年。此時玄奘準備西去印度取經已經好久了,到了翌年八月,恰好有個叫孝達的天水僧人,在長安學完《涅槃經》後準備迴天水,於是玄奘便與他結伴混在難民之中離開了長安。這一年玄奘二十六歲。

唐僧取經從星星峽穿越沙漠,四夜五天滴水未進,終於到達新疆哈密

玄奘人運氣可謂好極了!他到達天水後住了一晚,恰好在客棧中遇上去蘭州的商人,於是結伴同行。他到達蘭州後又住了一晚,又遇上一拔馬民來蘭州送完官馬,準備返回武威,於是又同路到了武威。威武那時叫涼州,是河西的都會,蔥嶺以南的西域商侶僧俗往來不絕,熱鬧非凡。玄奘在武威停留了一個多月,主要在當地講經,許多西域商人都是佛教信眾,爭相捐施珍寶。玄奘將講經收入一半作食宿用度,其餘的全部捐給了寺廟。

此時大唐建國不久,嚴禁百姓私自出關,而涼州又離邊關不遠,都督李大亮盤查的很嚴。玄奘是偷渡出來的,沒有過關護照,因此出關成為了他西去路上的第一道難題;更要命的是,已經有人將他準備出關的事報告了李大亮。

唐僧取經從星星峽穿越沙漠,四夜五天滴水未進,終於到達新疆哈密

李大亮深知此事幹系重大,一旦有人私自出關,必將被追究失察甚或縱放之罪。於是下令把玄奘帶來問話,問玄奘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幹什麼?玄奘說從長安來,準備往印度阿三那裡取經。李大亮道:“有過關護照嗎?” 玄奘道:“沒有”。李大亮一聽這還了得!你這不是偷渡嗎?你就是去拯救天下百姓也不行。於是對玄奘說:“大師既從長安來,且回長安去。要是被捉住了必將依律治罪。” 玄奘嘴上答應著,心裡還在盤算怎麼混出關去。

涼州有一個惠威法師,是河西一帶的佛教領袖,聽了玄奘準備西去取經的事後,十分感動,有心助他一臂之力。於是就叫來兩名弟子,一個叫惠琳,一個叫道整,偷偷將玄奘送出了涼州,來到瓜州安西。玄奘向人打聽西去的路,有人說從這裡北行五十餘里,有條葫蘆河,下廣上狹,水流又深又急,不易渡過,但這是去玉門關的必由之路;過了玉門關後,西北有五座烽火臺,每座相距百里,日夜有人監守,中間沒有水草;過了五烽後就是莫賀延磧大沙漠,就屬於伊吾國境了。玄奘一聽愁壞了,來時騎的馬又死了。就這樣玄奘在瓜州住了一個多月。麻煩事又來了!他偷渡出涼州的事發了,涼州的通緝令來了,通緝令上說“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候捉。”瓜州州吏李昌是個佛教信徒,就開始懷疑玄奘了。於是悄悄將通緝令拿給玄奘看,說:“大師該不是這個人吧?”這一問把玄奘問住了,說實話吧又怕被抓回去,斷送了西去之路;不說吧,出家人不打誑語,因此遲疑不說話。李昌道:“法師須說實話,弟子給你想辦法!” 玄奘這才告訴他。李昌聽後,深為感嘆!於是就將通緝令撕了,但仍然勸玄奘儘早離開為妙。

從涼州護送玄奘來瓜州的兩個小沙彌:道整因病先去了敦煌,現在只有惠琳還在,眼見他年幼,知道不能遠涉,也將他放回去了。

唐僧取經從星星峽穿越沙漠,四夜五天滴水未進,終於到達新疆哈密

玄奘先去買了一匹馬,只是苦於沒有人作嚮導。於是就在自己住的寺廟裡祈禱。這天夜裡,該寺一名叫達摩的胡僧就做了一人夢,夢見玄奘坐了一朵蓮花向西而去。達摩覺得很奇怪,白天來給玄奘說。玄奘一聽大喜:這不是順利出關的夢兆嗎?不一會兒,有個少數民族前來拜佛,長得鷂鼻深目。他繞著玄奘走了三圈。玄奘問他姓名,他說姓石,字槃陀。這個胡人請求受戒,玄奘為他授了五戒。胡人很喜歡,就告辭走了。過了不大一會兒,那個胡人又回來了,這回買了一些饢餅、果脯,請玄奘吃。玄奘見他強壯而且虔誠,就問他認識出關的路嗎?胡人說認識,並答應送玄奘過五烽。玄奘大喜。兩人當下約定第二天下午在城外的官道旁相見。於是玄奘又去買了一些衣服、食物和一匹馬。

第二天下午,太陽快下山的時候,玄奘牽了一匹馬,悄悄在官道外的草叢中等候。過了沒多久,只見那個胡人和一個胡翁一前一後地來了,胡翁騎著一匹瘦老赤馬。玄奘以為是這個胡翁給他作嚮導,又見他牽著一匹老馬,心裡不喜歡。胡人見狀,說:“這個老人很熟悉西去的路,往來伊吾國三十餘趟,所以帶他同來,希望路上有個人商量。”那個老翁介紹說路上險惡無比,中間又有千里沙漠阻絕,許多人同路都要迷路,何況法師是單獨一人,如何可行?希望他再仔細斟酌斟酌。但玄奘表示他是王八吃稱砣,鐵了心的要去,縱然掛在途中也不後悔!於是老翁道:“法師可乘我這匹馬去。此馬往返伊吾國已經十五趟,強健而且識途。法師的馬年齡小,無法勝任遠涉。”玄奘想起在長安出發前,術士何弘達對他說:“你這一去會成功。去時好像是乘一匹老赤瘦馬,馬鞍是漆過的,鞍橋前有鐵。”現在看老翁所乘的馬赤瘦,漆鞍有鐵,與何弘達所言完全吻合。於是就與老翁換了馬。老翁很高興地與他們告別了。

接下來玄奘與胡人開始裝扮。玄奘戴了一頂帽子把光頭遮住。夜裡就和胡人出關,三更時分到達葫蘆河,遙遙看見玉門關。去玉門關上游還有十多里路。葫蘆河水流湍急,打著迴旋,兩岸有一丈多寬;河邊長了很多胡椒樹。胡人拿出刀來,砍了四根胡椒樹,剔去枝葉,搭成木橋;縫隙之間用草填塞,上面再灑了一層沙,然後驅馬而過,玄奘也小心地跟著渡過河去。渡河之後,兩人開始下馬休息,各自找來一些乾草、樹葉,鋪上被褥準備睡覺。玄奘與胡人相距有五十餘步。睡了一會兒,玄奘迷迷糊糊看見那個胡人拔出刀來,慢慢走向自己,走了十餘步又回去了,不知什麼意思。玄奘心裡一驚!按大唐律法,凡是私自出關者被拿獲後供出同行的,同行與其同罪。玄奘懷疑胡人已起異心,如果武鬥必然不是其對手,當下之計唯有虛與委蛇。於是緩緩坐起身來唸起《觀音菩薩經》,胡人看見後便又重新躺下睡覺。玄奘再也不敢睡了。

唐僧取經從星星峽穿越沙漠,四夜五天滴水未進,終於到達新疆哈密

天亮後,玄奘便喚起胡人。兩人取水盥漱完畢,方便過後,便準備出發。胡人道:“弟子領你前去的路艱險遼遠,又無水草,只有五烽下才有水,必須要夜裡到那裡去偷水,然後偷渡過去。但只要一處被發現就會被處死,還不如回去安穩。” 玄奘斷然不肯回去。胡人揹著弓箭一俯一仰的走到玄奘面前,拔出刀來,張開弓箭,命令玄奘走前面。玄奘怕他從背後放冷箭,整死也不肯走前面。胡人沒辦法,只好自己走前面,走了幾里後就停住了,轉過身對玄奘說:“弟子還是不能去!家有妻兒老小、財產田地,王法不可冒犯。” 玄奘知道他不肯去了,而且留在身邊是個禍害,於是就對他說:“你請回吧。我是必去。”胡人道:“師傅是必然能到達天竺。如果師傅過關被擒後把我供出來怎麼辦?” 玄奘道:“即使我被割成肉片也絕不供出你。”玄奘又發了重誓,那個胡人才罷休。胡人將那一匹老瘦赤馬留給了玄奘,施了一禮後就告別了。這個胡人就是孫悟空的原型。

唐僧取經從星星峽穿越沙漠,四夜五天滴水未進,終於到達新疆哈密

胡人一走,玄奘便孑然一身,一種從未有過的空虛、寂寞、無助、恐懼全部湧上心頭。望著一望無垠的沙漠,唯有西向求法的信念支撐著他。於是玄奘沿著有白骨、馬糞標識的路前進。正行走間,沙漠中的海市蜃樓景象出現了:前方猶如有數百軍隊,乍行乍止,皆是駱駝、馬匹之狀,還有大旗小旗。這些人馬形貌變化飄忽無定,時遠時近。玄奘認為是妖魔鬼怪作祟,於是念起觀音菩薩和《般若心經》,並不斷安慰自己,終於挺過去了。

唐僧取經從星星峽穿越沙漠,四夜五天滴水未進,終於到達新疆哈密

走了八十餘里,第一烽赫然在目。為了防止被守軍發現,玄奘就隱身在沙溝之中,到了夜間才起身走。烽火臺西側有一條小河溝,河水清澈。到了夜裡,玄奘去飲水,用手捧著喝了幾口,夜間天氣寒冷,走路並不十分口渴;然後洗了一把臉,才正準備拿皮囊盛水時,突然,“嗖”一箭飛來,貼著膝蓋而過,沒入沙中。玄奘嚇得倒吸一口涼氣!還沒回過神來,又是一箭射來。玄奘知道這兩箭是警示,守軍已經發現他了,於是大聲報告道:“我是僧人,從京城來,軍士不要射我!”當下牽了馬來到烽火臺下。烽上的守軍把他押了去見守軍校尉王祥。王祥是個佛教信徒。他舉著火把看後,說:“不像是我河西僧人,確實像是從京城裡來的。”然後就問玄奘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為什麼要闖關?玄奘道:“校尉聽說過有僧玄奘欲向婆羅門國求法不?”王祥道:“聽說玄奘法師已經東還,何故到此?”玄奘從馬上取出自己呈給有司啟請西去求法的文書及名字,王祥這才相信。王祥仍然說:“西去之路艱險遙遠,法師是不可能到達的。如今我也不治你私自離境之罪了。弟子是敦煌人,準備把法師送往敦煌,那裡有一位張皎法師敬賢尚德,見到法師你必須喜歡。請隨我去吧!”玄奘道:“玄奘家住洛陽,從小就敬慕佛道。東、西兩京中知名的高僧,吳、蜀之間有一藝之長的僧人,我無不揹著書箱跟他們學習,怎麼還不如檀越所說的敦煌呢?然而恨佛祖教化時經本有不全之處,經義有缺失的地方,所以這才不惜生命、不畏艱難地要去西方求法。如果檀越必須要治我私自離境之罪,任憑你處罰,玄奘最終不東移一步,以負先前發的心願。”王祥不禁哀憐道:“我有幸遇上法師,怎麼能不助一臂之力呢!法師一路勞累,且先睡,等待天明我親自送你,給你指示道路。”於是打掃竹筵安置玄奘休息。

天亮後,吃完早飯,王祥安排人給玄奘裝滿水及炒麵,然後親自送了十餘里,給他指了一條捷徑,說:“朝此路直走就是第四烽,那裡的人也心善,又是弟子的骨肉兄弟,守吏姓王,名伯隴。到那裡就說是弟子打發你來的。”然後王祥與玄奘灑淚而別。真是:為言地盡天還盡,行到安西更向西。

玄奘走王祥指的捷徑,直接繞過了第二、第三烽,當天夜裡來到第四烽下。玄奘身上雖然有王祥的信,但還是怕守軍阻難自己,於是準備取完水後悄悄離開。結果到了水邊還未下去時,第四烽上的飛箭已至。玄奘急忙像之前那樣報出自己的來歷及名字,然後牽馬走向第四烽。王伯隴見到王祥的親筆信後很喜歡,留玄奘住了一夜,更給玄奘送了一個大的皮囊和一些馬麥。王伯隴親自送了玄奘一程,一邊走一邊說:“法師不須再去第五烽了。那邊的人粗野草率,恐怕生出別的企圖。你從此去約一百里的地方有一條河叫野馬泉,你再去取水;從野馬泉出發,接下來就是莫賀延磧大沙漠了,長八百餘里,古稱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玄奘與王伯隴揮手道別。

玄奘繞過第五烽,出了星星峽,走了一百餘里後就迷失了方向,也沒找到野馬泉。他覺得有些口渴,便準備從馬背上取下王伯隴送給他的那隻大皮囊喝水,哪知才打開皮囊封口,那隻皮囊甚重,一失手掉在地上了,眼見皮囊裡的水瞬間全都灌進了沙漠裡,想撿都來不及。玄奘又驚又氣,千里行資一朝倒了個乾淨,而且還迷失了方向。他準備回到第四烽去,才走了十餘里就想:“我先前發願: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現今如何又回來了?寧可就西而死,豈能歸東而生。”於是掉轉馬頭,口唸觀音菩薩向西北而去。

唐僧取經從星星峽穿越沙漠,四夜五天滴水未進,終於到達新疆哈密

唐僧取經從星星峽穿越沙漠,四夜五天滴水未進,終於到達新疆哈密

莫賀延磧就是《西遊記》中的流沙河。茫茫千里沙漠,人鳥俱絕,夜晚則妖魑舉火,爛若繁星;白天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玄奘苦於無水解渴,走了四夜五天時,人馬接近虛脫,不能再走了,口乾唇裂,五內如焚,於是就臥在沙中默唸觀音菩薩,人已經昏迷了。到了半夜,忽然有涼風吹來,玄奘甦醒過來,那匹老馬也站起來了。玄奘剛甦醒又昏睡了一會兒,夢見有一大神,身高數丈,執戟仗麾,對他說:“玄奘,為何不強行前進,反而還睡下了呢!”玄奘一下就驚醒了,勉強爬上馬慢慢往前移動。走了約十來裡,那匹赤瘦老馬突然朝左邊走了,怎麼也制止不住。又走了數里,忽然看見前方有青草數畝,四面都是沙山,玄奘心下一喜,於是下了馬,任馬去吃草。他離青草十來步準備迴轉,突然看見旁邊有一池水,方圓一丈餘,池水清澈如鏡,水中長著幾株青草。玄奘喜極而泣,跑入水中就是一陣狂飲,池水甘冽可口,玄奘頓覺五臟六腑如降甘霖。歇了一口氣又接著飲。又把馬牽來飲水。然後坐在池邊就著水,人馬共吃馬麥,由此重獲生機。

玄奘吃飽飲足休息好後,又走了兩天,終於看見遠處有山丘和人煙了。他終於走出了賀莫延磧大沙漠,到達伊吾國境——新疆哈密。

新疆那時全信佛教,玄奘在玉佛寺掛了單。玉佛寺有漢僧三人。其中有一名老僧,聽說從長安來了一位僧人,衣服未繫腰帶、腳未穿鞋就跑了出來,抱住玄奘放聲大哭:“想不到今日重新見到了家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