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過路費”

古代的“過路費”

一說到過路費,大家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高速公路上,收費員小姐姐美麗的面容,或是古裝影視劇中搞笑的情節:一膀大腰圓的彪形大漢突然從草叢中跳出,手拿巨型大斧,指著前方過路人大喝道:“呔!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要過此路,留下買路財!”

可見,“買路財”古代早已有之。今天,書生就帶你瞭解下古代的 “過路費”。


古代的“過路費”

國內某收費站

先秦時期,由於人煙稀少,沒有正式的官道,而且那時候的人經濟並不富裕,正所謂“馬路不多,兩條腿的窮人不少”,因此正規的收“過路費”的記載較少。

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為了便於統治,從咸陽向各舊諸侯國的都邑修建了官道,官道中便有了關卡,關卡是幹嘛的呢?一方面是便於管理官道,另一方面就是增收“過路費”了。

秦漢時期的連州,是秦漢官道樞紐,也是南北水路的轉換交通樞紐,是當時中原到廣州之間的古代“高速公路”,也是最大的“收費站”。


古代的“過路費”

秦漢古驛道

漢代開通了東西方貿易的絲綢之路,經過的路途也多有關卡。如享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的哈密市,是當時最重要的“收費站”。

隋唐時期,皇帝為了滿足自己的開銷,或是征伐所需,在各城門及通往京城的官道、直道路口設置關卡、驛站及開設旅館,已收取“過路費”或者“住店費”。

及至離我們較近的明代,陸路設關卡,水路設置鈔關。比較著名的人工河——京杭大運河,便是收費的河道。按當時的記載換算,最短的路程也要1700公里,若松杭州到北京,需繳納約4兩銀子,摺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大概要繳納差不多2000元,是不是很貴!


古代的“過路費”

京杭大運河


因此沿河二星的商賈多免費搭載秀才,因為像太監、進士、貢生、秀才這類讀書人或者有權有勢的貴族,是不需要繳納過路費的。這也算是逃稅的一個辦法吧!

清代皇帝喜歡出遊,康熙、乾隆就喜歡出去沾花惹草。但出去“浪”不能動用國庫的銀子啊,怎麼辦呢?皇帝一般出遊錢都會先吹吹風,“我要出去玩了哈!”於是乎,各地的官員便會斂財設置皇帝的住所,遊玩的項目等,這花銷一部分便是通過徵收“過路費”而來。


古代的“過路費”

乾隆皇帝

專家學者考證,在蜀地米倉道上就留有明清時期的道路管理收費佈告;渡水溪的清代碑跡,也曾描寫過“過橋費”。

各位小夥伴,對於古代的“過路費”,你們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嗎,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