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宣部爲啥在浙江長興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傳出了哪些好聲音

9月20日至21日,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和浙江省有關負責同志,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宣傳部、部分縣(市、區)黨委宣傳部負責同志走進長興,參加中宣部在長興縣召開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推進會。

「关注」中宣部为啥在浙江长兴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传出了哪些好声音

與會人員參觀長興傳媒集團

“總資產9億元,去年營收2.09億元,怎麼做到的?”“一個集團四支隊伍,如何融合到一起的?”……9月20日下午,長興傳媒集團裡來了100多位特殊客人。他們聽得認真、記得仔細,還不時拍照發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這為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推動縣級媒體轉型升級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現場參觀、互動交流後,與會人員信心更足、態度更堅定:將進一步加大探索和實踐力度,加快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機構、內容、渠道、平臺、人員、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提高縣級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長興來了100多位特殊客人

9月20日下午,100多位與會人員來到長興傳媒集團。

在融媒中心指揮平臺——“融媒眼”,一幅特別的“融媒地圖”引發了大家的好奇,只見上面分佈著藍色和紅色圓點,還有小車形狀圖標。這是幹嘛的?工作人員一解釋,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圓點就是在外記者所處的位置,紅色表示正在執行任務,藍色表示待命,小車圖標顯示的是採訪車位置。值班領導可以隨時點對點向記者發號施令。

眼見為實。與會人員通過“融媒眼”平臺,與正在15公里外採訪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的記者進行了視頻對話。

“‘融媒眼’相當於一個高效運轉的‘大腦’,發揮著‘中央廚房’的功能。”一位與會人員深有感觸地說。

在報刊部的辦公桌上,與會人員發現了一份很潮的《長興新聞》報,“融媒選粹”專版上的新聞都自帶二維碼,掃一掃,紙媒新聞立刻變成了可看可聽的全媒體新聞。

長興縣委書記周衛兵介紹,在7年的融合實踐中,長興傳媒集團已由平臺的簡單相加向系統的深度相融轉變,實現從“物理反應”到“化學反應”的變化,主要是準確把握了四個“變”與“不變”,即傳播媒介有變,黨媒屬性不變;體制機制有變,人才導向不變;創收模式有變,正確價值取向不變;傳媒技術有變,“內容為王”不變。

不僅是長興。事實上,浙江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東風正勁”,傳播力、影響力不斷走高。三門縣傳媒中心以宣傳剿滅劣Ⅴ類水為主題的H5小遊戲《在三門尋水的魚》,上線一天點擊量就突破10W+,被新華社稱為“一條網紅的魚”。今年1月,“德清一號”衛星發射,德清縣融媒體中心的H5作品《加油:德清一號》,累計閱讀量突破60萬。截至目前,全省89個縣(市、區)中,已有42個掛牌成立統一的傳媒中心或傳媒集團,力爭明年底基本實現全省全覆蓋。

怎麼做到的?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琚朝暉用4句話、12個字來概括——充分整、深度融、新聞+、政策扶。“充分整”,是按照“能整盡整”的原則,整合各類媒體資源,著力優化資源配置;“深度融”,是按照“打造區域性新型主流媒體”的目標定位,在整合基礎上不斷推進深度融合,努力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新聞+”,是按照“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要求,在做精做強新聞主業基礎上,積極拓展“新聞+政務”“新聞+服務”“新聞+文創”等服務領域,著力打造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政策扶”,是按照“分級分類扶持”的思路,持續加大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著力形成助力融合發展的保障體系。

如何複製?怎樣深入人心?

“浙江經驗”問不完

一個多小時參觀結束,許多與會人員覺得“並不過癮”。於是,一場互動交流會在長興傳媒集團的演播室開場。

規定發言結束後,主持人宣佈,接下來是問答環節,與會人員可以就感興趣的話題,提問長興縣委、長興傳媒集團負責人。話音剛落,現場氣氛更加活躍。

“我覺得長興傳媒集團的經驗完全可以複製,如果再打造一個這樣的集團需要多少時間,要把握好哪些關鍵環節?”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首先發問。

“從2011年成立傳媒集團,到2017年組建融媒體中心,我最深刻的體會是媒體融合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長興傳媒集團董事長曹佩中說,雖然各地具體情況不同,但要推進縣級媒體融合有幾點是共通的:有縣委堅強的領導,始終堅持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理念,建立科學高效的組織架構和運作體系。

“媒體融合怎樣才能‘融’進老百姓心裡?”貴州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問。

長興傳媒集團總編輯王曉偉回答,媒體融合為打造優質內容提供了更多可能,媒體必須迴歸本質屬性,把更多精力投向內容創作,比如長興傳媒集團推出民生欄目、公益性報道、輿論監督報道等,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內容,同時通過“新聞+服務”,搭建優質的“政務+民生”服務平臺,真正讓融媒體走近群眾、走進民心。

“人才是核心競爭力,長興傳媒集團是如何吸引優質人才的?”“媒體融合能做到全員整合嗎?”“集團如何與第三方技術公司合作,能透露和哪些技術公司有合作嗎?”……問題一個接一個。提問環節結束,一些與會人員現場找長興傳媒集團負責人加微信私聊。

“浙江經驗特別是長興經驗,為我們樹立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標杆,讓我們對做好這項工作更加充滿信心。”一位與會人員告訴記者。

打造“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

融媒體陣地

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工作、推動縣級媒體轉型升級的戰略工程。中宣部要求,2020年底基本實現全國全覆蓋,今年先行啟動600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帶著前一天實地參觀和現場互動的滿滿收穫,9月21日上午,與會人員濟濟一堂作交流發言,唱響各地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好聲音。交流中,“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屢屢被大家提及。

吉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董維仁認為,加快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要堅持省媒主建,讓每個縣級融媒體的受眾能夠拓展到本土之外,形成“你看全省、全省看你”的傳播形態。

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羅勇兵說,江西組建包括宣傳部門、新聞單位、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有關人員組成的專家團隊,探索制定縣級融媒體中心評估辦法,圍繞採編播發體系、數據分析應用、輿情監測導控、綜合傳播效果、技術平臺領先、內容導向安全等方面,通過標準化、客觀化的量化數據進行綜合評分排名。

“要突出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堅決避免資源浪費、低效失效的‘面子工程’,尾大不掉的‘爛尾工程’,功能無序疊加、內容無限擴充、建設無休無止的‘鬍子工程’,不切實際、照搬照抄的‘劣質工程’。”湖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海明說。

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曉駿認為,要推進功能融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大力開拓互聯網業務,有效對接政務服務平臺,創新基層社區化溝通服務模式,開展交通出行、醫療教育、文化旅遊、電子商務等生活信息服務,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貧困縣能不能建融媒體中心?河北省武強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愛鋒說,只要有決心、出硬招,不僅能建,而且能出新出彩。今年9月5日,武強縣融媒體中心正式運營,全媒體管理系統平臺投入使用,通過提高站位“立”、打破藩籬“建”、再造流程“改”,探索出一條國家級貧困縣媒體改革的有效途徑,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此外,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河南省項城市委宣傳部、南湖省瀏陽市委宣傳部、甘肅省玉門市委宣傳部負責人也交流了各自體會。

“雲稿庫”、“媒e家”、移動優先……一個個靈動而充滿智慧的詞彙,引發會場一次次思想激盪。

而作為經濟大省、傳媒大省、網絡大省,浙江也定下了自己的“小目標”:以這次現場推進會為契機,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中宣部的有力指導下,進一步提高站位、提升標準,堅持“融為一體、合而為一”,圍繞“集聚資源、集約發展”,著眼“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做好融合、整合、聯合“三篇文章”,持續深入推進媒體融合工作,為全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貢獻更多浙江智慧和浙江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