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省玉溪的十樣寶貝,看看哪個市最多?

一、華寧柑桔

在雲南省玉溪的十樣寶貝,看看哪個市最多?

華寧柑桔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華寧柑桔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華寧的柑桔因早熟而遠近聞名,一則是它高品質和極佳的口感,二則因為它萬畝金桔飄香的壯觀和美不勝收,所以早有遊客迫不及待地離開喧鬧的城市來到華寧,靜享一份遠離世俗的安靜祥和。這個季節的華寧,金綴碧枝,入眼一片驚豔——華盤公路沿線漫山遍野的柑桔,金黃的顏色耀眼而奪目。綠色卻一如既往,溫和而持久,將整個秋天都帶到你的面前,讓你折服於萬畝桔園的壯觀和秋實的魅力。這樣的季節適合帶上三五好友或者全家老少到桔園去逛一逛,桔樹下,大家可以全家齊上陣,也可三五成群,提著籃子,拿著剪刀,一邊採摘桔子,一邊飽覽鄉村景色,在一股特有的清香和一種沁人心脾的甘甜中,分享收穫的喜悅。華寧柑桔

地域範圍

華寧柑桔產於華寧縣境內盤溪鎮、華溪鎮、青龍鎮、通紅甸鄉四個鄉鎮,華寧柑桔產地地理座標為:東經102°81′~103°09′、北緯23°59′~24°34′之間。南北長64公里,東西寬約8公里,面積512平方公里。全縣種植總面積6666.67公頃,年產量30萬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1)外在感官特徵:華寧柑桔果實呈高扁圓形或扁圓形,果實成熟時為橙色或橙黃色,果面鮮亮,氣味清香,果皮油胞稍大而明顯,易剝離,單果重120—180克。 (2)內在品質指標:華寧柑桔果皮厚度中等,無核,果肉橙紅色,肉質細嫩、汁多化渣、酸甜適度、風味濃郁,營養豐富,有理氣健脾,潤肺止咳之功效。其中,維生素C≥30mg/100g,可溶性固形物≥9.8%,總糖≥7.3%,總酸≤1.50%。 (3)安全規定:華寧柑桔產品執行《NY 5014-2001 無公害食品 柑桔》質量安全標準。

二、元江鯉

在雲南省玉溪的十樣寶貝,看看哪個市最多?

元江鯉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元江鯉是我國多種雜交鯉魚的重要父本材料,曾被全國許多地方引種,全國知名魚類。形態特徵:體側扁較高,略呈橢圓,頭較小,略尖,口下位,上頜較下頜突出,須2對,鱗較大,在腹鰭基部有一較發達的腋鱗。鮮活時尾鰭下葉呈紅色,偶鰭呈淡紅色,故當地稱紅尾鯉魚。

生活習性:雜食性偏動物食性魚類,主要食物為底棲寡毛動物,也攝食昆蟲的幼蟲、螺螄及小型的甲殼動物。

分佈:元江水系、珠江水系

三、易門豆豉

在雲南省玉溪的十樣寶貝,看看哪個市最多?

易門豆豉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易門豆豉分青豆豆豉和幹豆豆豉兩大類,特別以青豆水豆豉最受歡迎。辣醬鮮紅,豉仁嫩綠,紅綠相間,望之即令人食慾大增。入口後,清香甜嫩,使人回味不已。用它作配料烹調魚肉,更是別有風味。

易門青豆豉的特點是“青”,必須選取七、八成成熟的大豆青株,剝出鮮豆米,趁鮮製作,才能使豆豉清香鮮嫩。製作青豆豉,在每年七、八月間。那時,大豆青株割回家來,晚飯後,三家五戶,在街頭巷尾團團圍坐,男女老少,親朋鄰里,乘夜剝豆,以不失鮮。

易門豆豉以用大龍泉、小龍泉、石蓮寺、雙龍潭等泉水製作的最為上乘,但過去產量甚少,只是農家用以饋贈至親好友。一九五六年成立了國營醬菜廠後,才有少量產品投放市場。近年來,由於農村生產形勢好,青豆原料供應充足,又擴大了加工網點,使產量大增,一九八二年供應市場的豆豉已達三十萬斤,更多的群眾有機會品嚐到清香味美的易門豆豉了。

四、

元江火龍果

在雲南省玉溪的十樣寶貝,看看哪個市最多?

元江火龍果元江縣熱帶水果產業發展協會

近年來,元江縣依託熱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火龍果產業,目前已種植火龍果2萬畝,年銷售收入近億元。據縣農業局介紹,全縣火龍果種植面積還將增加,成為元江又一項具有帶動性的特色產業。

五、玉溪菸葉

在雲南省玉溪的十樣寶貝,看看哪個市最多?

玉溪菸葉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主要在玉溪市八縣一區,這裡的菸葉在全省都是最優的,但大部分都被紅塔集團收購了,只有很少的外調到省外。現在,紅塔集團的原料基地在省內主要有玉溪、大理、楚雄、昭通,每年收購量在500萬擔左右,用於近500萬箱名優煙的生產。來自雲煙之鄉玉溪的原料,是紅塔山幾十年不衰的根本原因。“玉溪”煙就是全部選用玉溪菸葉來做的,所以他們說,天下菸葉在雲南,雲煙之鄉在玉溪。雲南

玉溪市人民0菸草產業辦公室

玉溪市紅塔區、江川縣、澄江縣、通海縣、華寧縣、易門縣、峨山縣、新平縣、元江縣等一區八縣海拔1300~1900米之間的平壩、低中山地帶和中山地帶,共計68個鄉鎮。地理座標為東經101°16′~103°09′,北緯23°19′~24°53′。

六、峨山大龍潭花椒

在雲南省玉溪的十樣寶貝,看看哪個市最多?

峨山大龍潭花椒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峨山大龍潭花椒峨山彝族自治縣大龍潭鄉花椒協會

大龍潭鄉橄欖甸花椒以“麻”、“香”聞名,一直以來頗受市場好評,產品供不應求。目前成立有花椒合作社,已完成1500畝種植面積。正在緊張的建設育苗基地和加大深加工的召商引資工作。

七、撫仙湖抗浪魚

在雲南省玉溪的十樣寶貝,看看哪個市最多?

撫仙湖抗浪魚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撫仙湖抗浪魚是雲南省玉溪市撫仙湖的特產。抗浪魚是撫仙湖的特產魚類,以肉細、刺軟、味香而馳名,食之難忘。抗浪魚體小而細,長3-4寸,形如箭,呈銀白色,喜棲於深水魚洞或沙礫中。抗浪魚的生活習性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從每年的立春節令至立秋節令這段時間是它的魚汛期,當地人叫魚發期。由於抗浪魚卵是半粘性的,必須附著在沙石、岩礁上,而湖岸才具備這種條件。所以,每當春回大地,特別是雨水落地後,它們便從深水中游到岸邊淺灘,在石岩礁頭上產卵。來時成群結隊,鋪滿淺灘,蔚為壯觀,產卵後便游回深水中,看不到一點蹤影。它們來去都有規律,這個規律叫"來三去七",即來三天,去七天,至立秋節令後,便漸漸稀少,以至絕跡,要到次年立春節令後再出現。

每年的3-9月,是撫仙湖特產抗浪魚捕撈的主要季節。當地漁民用木製的水車從綠樹掩映的石洞泉眼裡把泉水車出,經過溝道流入湖內,泉水與湖水的溫差和流速恰好迎合了爭強好勝、喜歡清水的抗浪魚的生活習性,魚兒便群集搶水而上,鑽人了漁民們預先放置在流水溝道里的竹籠而被捕獲、這種捕魚方法歷代沿襲,古老而獨特,人們稱之為"車水捕魚"。魚汛時節,每個魚洞每天能捕魚數百斤。魚汛高峰時,抗浪魚會自動成群波向湖岸的淺水區沙石上排卵,漁民就在沿湖岸邊的斜坡沙灘開一條1米多寬、數米長、30多釐米深的沙溝,下頭直伸湖內,溝裡用小石於築起一道道橫格,形如漁民曬魚用的"籬笆",然後用木製水車在溝的另一頭從湖裡車水,經溝道再流人湖裡(稱轉水洞)。這時湖裡的魚群就會從溝的另一頭沿沙搶水而上,待溝裡進人較多的魚時,立即停止車水,餘水從沙石中滲盡,活蹦亂跳的魚兒就留在溝內束手待擒,這種捕魚方法稱之為“籬笆溝捕魚”。撫仙湖沿岸的有些地段,設有沙灘;石壁就直接伸人數米深的水裡。為在這樣的水中亂石縫內捕魚,當地人發明了“香把捕魚”。魚汛時,漁民在一根木棍上捆上就地採來的"香芝麻"草,將其捆紮成把,插人湖內石縫中,抗浪魚尋著草的香味鑽人香把內而被捕獲。

明星魚洞捕魚方式古樸奇特,吃魚的方式也別具一格。漁民用銅鍋裝上泉水,把鮮活的抗浪魚放進鍋裡,任其自由遊動,然後放到火上去煮。鮮活的魚,隨著水溫的升高逐漸死去,直至煮熟。一二十分鐘後香味四溢,加人特製各類佐料,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爽口。

八、元江芒果

在雲南省玉溪的十樣寶貝,看看哪個市最多?

元江芒果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元江芒果是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的特產。元江有134個芒果品種,最常見的是三年芒,因其3年結果而得名,香甜柔滑,因其果汁多。元江熱壩地處低海拔乾熱河谷地帶,光、溫、水、土資源豐富,壩區歷年年平均氣溫在23.8℃,且終年無霜,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資源,享有“天然溫室”之美稱。

芒果是熱帶果樹,要求較高的生長溫度,年平均氣溫20—30℃較適宜芒果生長。芒果生長需要的最佳條件正好與元江縣的自然氣候條件相吻合。因而元江芒果含糖量高、風味純正,果實外表美觀,歷來是各地客商稱道的好品種。

元江縣自1989年起,結合本縣特點,因地制宜、積極動員、組織廣大農民種植芒果,並從中總結出一套完善的栽培管理技術,芒果的種植逐年擴大,產量逐年提高,最高年2001年底發展到60000畝、總產量25000噸左右,被評為雲南省的芒果基地縣。元江共有芒果品種134種,其中臺農一號、金鳳凰、水英達、帕拉英達為新推廣的良種。從2004年起,玉溪市人民政府、省旅遊局、省商務廳聯合在元江縣舉辦一年一屆的“金芒果”節,元江芒果知名度和芒果產品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和開發。

九、澂江藕

在雲南省玉溪的十樣寶貝,看看哪個市最多?

澂江藕為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荷藕在澂江縣栽培歷史悠久,在滇中享有盛名。《本草經疏》中記載:“藕,生者甘寒,能涼血止血、除熱清胃,故主消散淤血、吐血、口鼻出血,產後血悶,署金瘡傷折熱、霍亂、煩悶、解酒等功。熟者甘溫,能健脾開胃,益血補心,故主補五臟。實下焦,消食,止瀉,生肌,久服令人心歡止怒也。”《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若陰虛,肝旺,內熱,血少及諸失血癥,日熬藕湯飲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藥可也。”除了食用和藥用外,荷藕還有著很高的觀賞價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將荷葉、荷花描寫得惟妙惟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名句更是膾炙人口。荷花還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被譽為“花之君子”,花期較長,花色各異,有白色、粉紅、深紅、淡紫等多種。荷藕也以花和葉豔麗多姿、高雅清香,在中國園林中常作為水景佈置的重要植物材料。 澂江藕種植歷史悠久,據新纂《雲南通志》第四十八冊卷文十二“物產考五”中記載:“藕:名蓮根,乃蓮之地下莖部實非直根,屬睡蓮花(即荷花),供觀賞外蓮葉可入藥,根莖部即藕可作蔬食,內含澱粉可制藕粉,以永昌澂江產者最佳”。《 澂江縣地誌資料清冊》和《澂江縣文史資料》中記載:“藕產於境內爛田各地,屬於地莖植物,長二三尺,肥大有節,中空有絲,色白,年約產七萬餘斤,生熟均可供食”。據《澂江府志》記載:“康熙五十八年,澂江暖於雲(即昆明),寒次之,盛暑極熱,雨即涼,霜雪嚴寒,一晴即溼,有四時皆春之謠,盛產稻藕”。 澂江藕常年種植面積在1—1.2萬畝之間,按資料來推算,有300年以上種植歷史。 隨著本縣旅遊業的發展,澂江藕產品新技術的不斷開發創新,澂江藕迎來發展的機遇。由於澂江藕生態、優質、安全、保健、醫用等作用和濃郁的歷史文化、區域特色,深受消費者喜愛(如:澂江“仙湖”牌藕粉和“德春”牌藕粉等系列加工產品)。澂江藕種植方法簡單,中耕管理歷史習慣粗放。2011年12月,仙湖牌藕粉被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雲南省著名商標;2011年6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2011年12月德春牌旅遊藕粉被省農業廳評為雲南名牌農產品。澂江藕銷往廣西、廣東、北京、江西、香港、緬甸、泰國等地,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十、撫仙湖銀魚

在雲南省玉溪的十樣寶貝,看看哪個市最多?

撫仙湖銀魚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1982年星雲湖首次引進銀魚。每逢星雲湖漲水,銀魚也隨水流入了撫仙湖。到1986年,從星雲湖隨水流入撫仙湖的銀魚達數十噸,而此時抗浪魚的產量為350噸至400噸。1987年,在撫仙湖沿岸的明星、祿充等地,漁民們還可用魚鉤釣起抗浪魚。但漁民們發現,抗浪魚個體變大、變瘦了。“這是(抗浪魚與銀魚)競爭的結果。”張培清說。它們是如何競爭的呢?張培清總結多年的觀察和研究經驗後認為,雖同食浮游動物,但與抗浪魚相比,銀魚生長週期較短,個體較小,在食物、生存空間等的競爭中佔據優勢。舉例來說,一對雌雄銀魚,雌魚懷卵2000粒,產出約1500粒,而能夠受精的大約有1000粒,最終存活下來300尾左右。銀魚的生命週期為一年,這樣看來,一對雌雄銀魚一年就可繁殖約300尾。

一般而言,雌銀魚一年產兩次卵,春季繁殖,秋季成熟,次年春季再產一次卵後死亡。在撫仙湖,一年四季都可打撈起2釐米左右的銀魚幼體,說明它們一年四季都在繁殖,其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與此相比,抗浪魚生長2到3年才成熟,從捕獲的情形看,其壽命在5年以上。

面對銀魚的“入侵”,抗浪魚奮起“抗爭”。

“當年,原撫仙湖管理總站的科技人員曾在抗浪魚的肚子裡發現銀魚的殘體。”張培清說,“飢不擇食啊!”他認為這說明外來魚種和本地魚種之間的生境競爭激烈而殘酷。面對數量飛速增長的銀魚對其生境的擠壓,本來以浮游動物為食的抗浪魚不得不改變食性。抗浪魚“抗爭”的結果,是兩種魚產生分化,各佔一個山頭,抗浪魚躲到了深水區,銀魚則到水錶層餌料豐富的地區,或者雙方錯開獵食的時間,避免了正面“交鋒”。同時 ,抗浪魚和銀魚在食物上也產生分化,分別攝食較大和較小的浮游動物。至此,雙方的競爭有了一定的緩和。

據統計,1989年至1991年的三年間,撫仙湖內抗浪魚的數量穩定在250噸左右,而銀魚數量則達600噸至800噸,達到了暫時的平衡。“後來的失衡,人為因素是主要原因。”張培清說。

張培清說的人為因素包括三個內容:一是當年機織小絲網和大拖網的使用,“大網捕小魚,小網捕大魚”,在捕撈銀魚的同時,也捕走了產卵的抗浪魚及幼魚;二是在湖泊開發過程中造成的危害,如修建沿湖公路時,填埋了澄江立昌、華寧海關等地的抗浪魚產 卵的魚洞,而淺水區建築佔據了幼魚索餌的場所;三是人的活動(排汙)汙染了抗浪魚產卵的水體,對於“怕髒不怕羞”的抗浪魚來說,其繁殖受到威脅。

據調查,早在6年前,撫仙湖抗浪魚年產量僅0.9噸。目前,要想從撫仙湖裡捕撈起抗浪魚來已難上加難,而銀魚每年的產量則達1500噸至2000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