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關鍵:成長型思維


成功的關鍵:成長型思維

TED有一個點擊量很高的演講:《毅力是成功的關鍵》。

演講者名叫Angela Lee,她原本是個教師,某日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那些成功人士是否在兒童時代就有所不同?如果確實如此,那些差異又是什麼?

於是,她做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去了西點軍校;去看全國拼字大賽;還去訪談最棒的銷售人員。最終她發現,預測孩子成功的關鍵要素,不是智商、外貌、身體,而是對待挫敗的態度。

她發現:成功人士,年幼時都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挫敗,他們更在意的是,挫敗後所汲取的養分,而並非失敗本身

這是一種特有的思維,叫做「成長型思維」。


成功的關鍵: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提出者,是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她還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書,並受到比爾蓋茨的推崇,書的英文名叫《mindset》,翻譯成中文就叫做《終身成長》。

Carol Dweck在書中列舉了大量案例,分析了教育、體育、商業、人際關係等領域成功與失敗的因素。並提出,歸根結底,都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成功者是成長型思維,而失敗者是固定型思維

兩種思維模式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一言以蔽之,成長型思維者,認為萬事萬物通過自己的參與都可以改變;因此,心智也在不斷迭代強化,從而造就非凡人生。

而固定型思維者,認為可控因素少的可憐,自己不過是洪流中的一片樹葉。因此,心智在年輕尚輕時就停止發育,一直守至終老,才與身體一起埋藏。


成功的關鍵:成長型思維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有一個共性,就是不懼挑戰,他們總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

當年林語堂與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身份懸殊,八竿子打不著。

當得知賽珍珠來中國時,林語堂便夾著手稿,深夜蹲守在賽珍珠酒店大堂。他此時的心語應該是:閒著也是閒著,管他的,試試唄。結果,在賽珍珠的幫助下,林語堂一炮走紅。

當年劉德華還是個跑龍套的,林子祥卻是一代歌王。一起拍戲時,劉德華死皮賴臉地要給林子祥唱歌,讓人家指點。

他心裡可能也是這麼想:閒著也是閒著,管他的,試試唄。最終,林子祥幫劉德華髮了第一張專輯,後者也終成天王。

電影《飛越瘋人院》,有一個情節:

麥克說:「我要進城看棒球賽,誰想和我一起去?」

比利卻說:「麥克,別鬧,你出不去的。」

麥克指著陶瓷洗臉池:「我可以用它砸碎窗戶。」

比利說:「你舉不起來。」

麥克搓搓手,使勁去抱,沒搬起來。再搓搓手,使勁去抱,還是沒搬起來。

他有些無奈,但大叫起來:「去他媽的,我總算試過了,起碼我試過了!」

所以,人生不怕敗北,怕的是,連嘗試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成功的關鍵:成長型思維


《終身成長》書中還說到,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總把失敗原因歸為外界的影響。書中講了網球運動員約翰·麥肯羅的例子。

他本來是一名天賦卓越的球手,甚至不需要太大的訓練量,就可以輕鬆戰勝各路對手,在巔峰時期,連續四年排名第一。但是,他的輝煌只是曇花一現,之後一滑到底。論其根本,就是固定型思維使然。

因為他總有無數個失敗的藉口:不是說場地不好,就是說小報八卦諷刺了他,或者是組委會提供的食物有問題,再或者朋友戀愛了影響到他。

最痛的一次慘敗,是1984年的法網公開賽。他在2:0的優勢下,最終痛失好局。結果,他還是找到了「罪魁禍首」,一名攝影師摘掉了耳機,總是有噪音傳過來......

用兩個漢字形容麥肯羅,那就是「矯情」。

但是,他的矯情還有天賦當資本;而現實中,多少人的矯情都毫無支撐:

沒得到晉升,就怨領導沒眼光,同事太奸詐;文章點擊量不高,就說讀者太淺薄,文化快餐化;一事無成,就怨社會不公,世態灰暗。

就像周國平所說:多數人的矯情是可怕的,原因就在於它是平庸,卻偏要冒充獨特,因而是不老實的平庸

所以,對於一個普通人,固定型思維的害處也在於此,不願接受自己的平庸,把失敗的鍋甩給外界,還安慰自已要坐等風起,可這一坐就是一輩子。


成功的關鍵:成長型思維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最極致的表現是怎樣的?那就是不被過往所束縛,不被情仇所困擾,只專注於自己的目標。

2000年9月,馬斯克正準備去度蜜月,卻遭遇了一場公司政變。他馬上趕回,試圖反擊,卻發現大勢已去。

所有人,都做好他要大鬧一場的準備,誰知他一改往日睚眥必報的個性,表現出極大的剋制力,和各方談判,屈身成為公司顧問,繼續注資,直到eBay以15億美金收購。甚至在日後,他仍然和驅逐他的幕後主使戴維.薩克斯,保持密切的生意往來,一起製作電影。

無獨有偶,1992年,當時的聯想太子孫宏斌,被柳傳志親手送進監獄,大好前程,就此日薄西山。2年後,孫宏斌一無所有,狼狽出獄後,要求見柳傳志一面,他是要報仇嗎?

當然不是,他懇求柳傳志幫襯一下,投資自己創業。柳老爺子也很爽快,直接給了50萬,孫宏斌也拿著這筆錢,創辦了順馳房地產,後來竟然成為地產大鱷,與王石叫板。

真正成大器之人,絕不輸在快意恩仇,他們只關注自己的目標。這類人有種特殊本領:遺忘

他們不會被過去的林林總總所困擾,每一個時點,對他們而言,都是一個全新的紀元,這也是成長型思維的終極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