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數字和自動化引爆零售業 亞馬遜阿里京東誰更勝一籌?

波士頓:數字和自動化引爆零售業 亞馬遜阿里京東誰更勝一籌?


隨著Amazon Go(亞馬遜無人商店)的到來,許多人意識到零售業的未來已經到來。Amazon Go被認為是革命性的,因為它不需要收銀機,甚至不需要結賬流程。自2016年末首次公佈以來,世界各地的零售商一直在努力決定,他們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現有的基於商店的商業模式。畢竟,數字轉型已經讓不止一家實體店倒閉,迫使無數其他商家想出辦法避免同樣的命運。

不過,儘管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Amazon Go上,但中國最大的兩家電商零售商阿里巴巴和京東卻以更大的規模、更快的速度,推出了自己的數字和自動化商店念。除了他們的商店的無縫購物和結帳體驗,他們正在使用各種各樣的商店技術。零售商應該評估這些技術,並決定是否部署、測試它們,或者只是密切關注它們的發展,然後再決定在他們的商店中使用哪一種技術(如果有的話)。

他們關於是否部署、測試或密切關注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本身以及客戶對這些技術的採用。一些技術可以在今天部署,而另一些還沒有做好準備被廣泛採用。然而,不管他們想要的全套技術是否已經準備好,零售商們今天都需要思考他們的未來。

比AMAZON GO走得更遠更快

當你走進Amazon Go商店時,通過App掃碼進店後,在店內隨意拿商品,離店後自動扣款,徹底跳過傳統收銀結帳的過程。沒有收銀機;你選擇的商品通過RFID(無線射頻識別)和攝像頭進行追蹤,你的亞馬遜賬戶也會通過專門的應用程序自動計費。AMAZON GO今年早些時候在西雅圖首次亮相,8月底在西雅圖開設了第二家門店。據報道,亞馬遜計劃在2018年底前開設10家門店,明年將開設約50家,2021年將增至3000家。

亞馬遜的目標是假設每個行業都有一個客戶接觸點--從汽車零部件到體育用品到醫療保健-- 但是Amazon Go概念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實體形式與亞馬遜稱之為Just Walk Out技術(一種融合計算機視覺,傳感器融合和深度學習的技術)結合在一起 。它還存儲所有購物數據,以便在將來為他們提供越來越個性化的服務。

阿里巴巴和京東分別是中國最大和第二大的在線零售商,它們一直在投資於在很多方面領先於亞馬遜的創新。當涉及到試點和擴大這些創新時,他們能率先採取行動。(見表1所示。)例如,阿里巴巴在2017年開設了小型的無收銀便利商店TAOCAFE(淘寶會員點)。這是該公司新零售理念的一個早期例子,該理念使用技術、數據和物流來整合線上和線下的購物體驗。阿里巴巴新零售業務背後的技術與Amazon Go的類似,比如用於跟蹤和購買的攝像頭和臉部識別軟件。

波士頓:數字和自動化引爆零售業 亞馬遜阿里京東誰更勝一籌?

儘管亞馬遜剛剛開始推出Amazon Go,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鮮生超市已經有65家在運營,預計到2018年底將達到100家。盒馬鮮生強調食品新鮮和特色店內用餐。當他們走在超市過道上時,購物者可以使用盒馬鮮生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獲取產品信息,比如原產地和營養價值。在盒馬鮮生超市幾公里範圍內的購物者可以通過該應用程序下訂單,並在30分鐘內送貨上門。隨著阿里巴巴計劃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在中國各地開設2000家盒馬鮮生超市,居住在這一送貨半徑範圍內的購物者數量將大幅增加。

與此同時,自2014年以來,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的用戶越來越多地能夠利用這個在線支付平臺,在本國乃至全球範圍內購買阿里巴巴品牌的零售服務。與貝寶(PayPal)等其他支付平臺不同,支付寶不收取外國跨境費用,除非是使用外國信用卡或借記卡支付,因此對消費者來說,支付寶是一種更划算的選擇。移動支付服務不僅支持無現金支付體驗,還進一步將支付寶用戶納入到公司的整體生態系統中。

京東擁有與Amazon Go類似的技術,比如RFID和臉部識別軟件——消費者無需使用錢包或智能手機就能在數百家便利店和7Fresh超市購物,其中第一家於2018年1月開張。7Fresh則更進一步使用了智能推車,它可以直接把購物者帶到他們想要的產品所在的過道,並且屏幕可以顯示產品營養價值和產地。7Fresh新店的面積剛剛超過4.3萬平方英尺,略小於盒馬鮮生的店面,後者通常在5萬英尺以下,但仍明顯大於第一家1800平方英尺的Amazon Go商店(其第二家店面更小,為1450平方英尺)。

2014年,京東與英特爾(Intel)合作,開發了一種用於生活用品以外用途的增強現實(AR)技術,比如3D試衣間和化妝鏡。兩家公司於2018年5月推出了一箇中國的AR創新聯盟,其中包括聯想、沃爾瑪(Walmart)、化妝品製造商Carslan以及其他AR和零售合作伙伴。例如,AR鏡子將出現在沃爾瑪和Carslan的門店中。

三思而後行

全球零售商應該已經密切關注了阿里巴巴和京東。但我們的目標不只是要弄清楚如何與他們競爭,還要弄清楚如何模仿甚至與他們合作。不過,在開始之前,零售商必須密切關注現有和目標客戶,以及他們適應新技術的能力。這些技術可能會暴露出公司商業模式的缺陷,對此零售商應該對此以及現有內部組織結構的侷限性做好重新評估的準備。與以往任何時候一樣,企業不僅應該探索購買所需任何技術的好處,還應該探索單獨或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技術的好處。

瞭解你的客戶。現有購物技術的出現並不意味著它就適合你的業務。您首先需要確定,您的客戶群中有一部分人是否想要某種特定的技術。一定要考慮非面向消費者的技術將如何影響客戶體驗。

對於每種技術,可以通過詢問以下問題再做決定:

它是否符合我們的核心客戶的喜好和期望?

它適合我們當地的市場嗎?其他地區呢?

它會使我們的顧客的購物體驗更容易、更快、或更愉快?

它會為客戶提供額外的福利,比如排他性,還是定價折扣?

思考你的商業模式。在對一項新技術進行投資之前,你不僅需要知道它是否會推動銷售或降低成本,還需要知道它將如何做到這一點。你還應該確定該技術是為您的商店創造了機會還是帶來了威脅。如果它創造了一個機會,那麼如果競爭對手首先實現了這項技術,又將會如何呢?你有能力承受失敗嗎?如果有必要的話,大膽地創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認識侷限所在。你的組織可能沒有阿里巴巴、京東或亞馬遜的規模,所有這些公司都有資源將市場用作試驗場。大多數零售商需要採取更深思熟慮的方法。許多有前途的零售技術,比如沃爾瑪的Scan & Go,在被認為還未大展身手時就被宣告結束。Scan & Go於2014年首次推出,於2018年4月在山姆會員店(Sam 's Club)和沃爾瑪(Walmart)的眾多門店推出,之後這家零售商將其從所有沃爾瑪門店中撤出。

思考夥伴關係與構建。一旦你確定了一種特定的技術適合你的組織,你就應該考慮是否與第三方合作來構建它——或者甚至自己購買它——是一個比內部構建更好的選擇。與合作伙伴合作不僅可以加速創新過程——尤其是當合作夥伴是技術供應商時(想想京東和英特爾)——還可以幫助你在市場上保持優勢。即裝即用的解決方案,也提供了從其他人的專業知識中受益的機會,它們可以幫助您快速提升業務。

部署、測試還是靜觀其變?

是迅速進行部署、測試(合作或單獨進行),還是隻是觀察特定技術如何發展再做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本身。如果一個適合你的企業的技術工具已經投入使用並運行良好,它應該儘快投入使用,特別是如果它使你的運營減少勞動力使用或以其他方式降低成本。一定要考慮你的行業、店面規模、庫存單位的數量,以及你希望為客戶提供的體驗。客戶採用是關鍵。如果你的客戶對一項技術還不滿意,那麼它可能還有待考察。(見表2所示)。

波士頓:數字和自動化引爆零售業 亞馬遜阿里京東誰更勝一籌?

下面我們列出了技術投資的高水平起點和前進的道路。這些技術將因業務和技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對一些零售商來說可能是“需要進一步觀察”,對另一些零售商來說可能是“要進行部署”,技術將會在不同類別之間發展和移動。

部署。您的組織必須立即部署這些技術,否則可能會落後。收集必要的資源和人才(或者外包)來讓他們快速運行:

1. 人工智能和數據。尋找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工具自動化、簡化和增強的業務領域,然後使用這些工具收集的數據來個性化和簡化營銷和客戶交互和體驗。

2. 自我掃描/自助結賬。你的收銀臺不一定是免費的或自動化的,但它應該是快速的,這會增加顧客的便利性,並提高利潤。

3. 高價值商品的RFID。供應鏈上的庫存可見性已經成為關鍵問題。RFID和手持掃描技術可以實現精確、實時的庫存跟蹤,從而自動補充高價值商品的訂單。

測試。這些技術仍在開發中,但現在是時候開始測試和度量它們是否與您的客戶、存儲格式和業務動態一致了。

1. 基於數據的攝像機技術。目前基於數據的攝像頭技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精確,在為關鍵業績指標(KPI)收集客戶流量和購物者流量數據時尤其有用。一些零售商已經在用它來大規模預防損失。

2. 語音識別技術。隨著谷歌Home和Amazon Echo等設備的人氣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購物者將在商店中使用類似的語音技術。

3. 區塊鏈。除了促進支付,區塊鏈大大提高了供應鏈的實時準確性和可見性。

4. 連接購物清單。通過將移動購物清單應用程序與商店地圖連接起來,零售商可以幫助顧客瀏覽商店,並引導他們接觸類似的商品和促銷活動。

5. 生物識別軟件。

當購物者使用這項技術進行購物時,零售商則用它來收集這些顧客的數據。然而,請注意,它的使用引起了隱私專家的關注。

6. 低價值商品的RFID。隨著價格持續下跌,RFID正在測試中,以用於食品雜貨等較低價值的商品,在這些商品上,RFID可能很快就會變得經濟可用。

靜觀其變。這些技術仍在開發中,而且成本太高,無法進行大規模生產。因此,現在先不談,但是要監視具有高風險容忍度的公司如何使用它們來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在運用在何處,以及如何改進它們。一定要追蹤客戶群的情況,並考慮這些技術是否會帶來持續的投資回報。

完全自動化的商店。其他零售商已經在開發自己版本的Amazon Go以及京東無收銀員的門店。例如,沃爾瑪正在測試一種名為開普勒(Kepler)項目的完全自動化門店概念。

增強現實。零售商們正在使用增強現實技術,通過虛擬信息來增強購物者的店內體驗。購物者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店內平板電腦或顯示器、甚至響應式屏幕VR鏡子來查看這些信息。對於某些類別,AR已經處於測試或部署階段:除了雜貨和美容產品,宜家(IKEA)、MADE.com和家得寶(Home Depot)等以家庭為中心的零售商也在使用AR,幫助客戶瞭解從傢俱到家電的所有東西在他們的居室中會是什麼樣子。

零售的未來已經到來——而且不僅僅是Amazon Go。中國零售商正在引領潮流。阿里巴巴和京東以前沿的模式和技術,在如此大的規模上以及以如此積極地態度開拓前進的道路,為全球零售商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

一些零售商正與中國零售商合作,將中國作為一個試驗場。例如,家樂福最近與中國零售巨頭騰訊在上海合作,開設了首家Carrefour Le Marche門店。該公司計劃在2018年底前在深圳再開設兩家門店。正如家樂福亞洲區執行董事Thierry Garnier對路透社(Reuters)所言:“我們認為,中國市場是一個真正的實驗室,能夠激發其他企業的動力。”

其他零售商也準備將新技術應用到他們的門店上。部署、測試或進一步觀察商店中所用特定技術的決定最終取決於您,但在做決定之前,不要只追隨Amazon Go,還應該多看看中國的一些例子。

本文來源前瞻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