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人作品:四十年后再重逢!我的恩师我的姨!

我的恩师我的姨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无数的老师,教会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人被称之为老师;其实平时与人相处中,能发现到别人的长处来补己之短,那么对方也便是我们的良师。人到中年的我受益于无数恩师的赐教,才得以成长。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感恩一路上给予我帮助和指导的诸多老师们,深深感谢。


永清人作品:四十年后再重逢!我的恩师我的姨!


(老师当年的照片)


我所有的老师们当中给我印象最深,也是让我永远念念不忘,就是像母亲一样关爱疼惜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姚老师。

四十多年前,在我的家乡,永清县曹家务乡的大芦庄村,提起姚老师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无人不夸。她和我的母亲是堂叔伯姐妹,所以我称呼她为姨。小学的几年里,是姨陪我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姨家距离我们村有五里路程,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她是靠骑一辆26自行车每天往返四次,穿梭在那条颠簸的土路上来完成她的教学工作的。

姨的个头不高,整洁的衣服上总是一尘不染,没有一丝褶皱的蛋清色衬衫配蓝色纬棉阔腿裤在学生们眼里,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姨的体质很弱,经常看到她面容憔悴倦怠的样子,但是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姨一直风雨无阻骑行在那条泥泞的路上。

学生们都爱上她的课,哪怕是最后排的调皮捣蛋学生也不会在她的课堂上整事情;姨教课很认真,又相当有耐心;她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写字一笔一划,讲课时总是面带微笑,有时为了照顾差等生,个别字词会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的读,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无论课上课下,对学生的态度都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姨判作业也是特别的用心,从来不会有一点疏漏和错判;同写一篇作文,每位学生的评语都是有针对性的点评;班里六十多人的作业都靠她放学回家后再批改,要知道,她那时还要三个幼儿要照顾,可以想象要有多么繁重的家务等着她去做;而我们每一位学生批改好的作业都是在早自习时间发下来,那是姨在前一晚夜半更深时点灯熬油批改出来的呀,那上面红笔勾勾画画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答案,更是浸透了姨对我们每位学生的心血和汗水!每一篇作文的背后都有姨对我们的殷殷教诲,都有她给我们指明的正确方向……

我的姨对待学生们好是出了名的,所以每到天气不好时,中午放学前教室外会挤着好多家长,她们不是来接孩子的(我们那时都是自己上下学,不用家长接送),这些家长是来挽留我姨去她们家里吃饭的,每位家长都是盛情相邀,面对家长们恳切真诚的目光,姨真的不忍拒绝而又左右为难,如果跟着去倒是省得挨风吹雨淋,可家里还有三个小孩子眼巴巴的等着妈妈回家做饭吃,不回去真的不放心,一出来就半天把小孩扔家里哪能不惦记?


永清人作品:四十年后再重逢!我的恩师我的姨!


(老师当年的照片)


那时候最小的表弟只有两周岁,听姨讲每次推车子出家门,小表弟都要追出来拉住车子哭,可是为了挚爱的工作,为了她关心的学生们不得不撇下无人照管的自家孩子,日复一日的奔忙在教育别人孩子的路上。我那时也是小,不懂事,想不到大人们还有那么多的家务事要料理,就想着让姨中午去我家里吃饭,省得来回跑那么累,可姨总是拒绝我。记得有一次为了挽留她我站在雨里淋了很久,她实在拗不过我,只好和我一起回家了。现在想想,姨的那顿饭吃的该是多么的不安稳不踏实呀,因为把孩子放家里挨饿了无人管啊……

虽说姨对所有学生都关爱有加,但是我这个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又是个沾亲带故的外甥女,理所当然的要受到姨的特殊袒护和偏爱,所以说我小学时的作文一直能当做课堂教学范文来讲的,也是得益于姨的偏爱,加了小灶的吧。

有关童年的那些片段,记忆犹新的还是那次摔碎玻璃的事——我的小学校课桌是用砖垒的,上面抹一层水泥,冬天用手摸下去冰凉,板凳也是少腿缺面的,没有腿的用砖架上,没有面的干脆就把砖排到板凳那么高,直接当座位,板凳腿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男生们打闹游戏的工具了。

有了这样的工具在教室里折腾,难免会让本来就残破不全的玻璃窗子一次次的遭劫,使得我们简陋的教室再难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最难熬的还是冬季寒风料峭时节,呼呼的北风夹杂着尘沙穿过残破的窗子直逼进来,寒流充斥着整个教室,直钻我们的骨头,冻得同学们一个劲的打寒颤,冰凉的水泥桌子和砖板凳也更增添寒意,所以在自习课上有的同学会不自觉地跺起脚来,听到有跺脚的声音,大家也不约而同地跺起来,一时间教室里整齐划一的发出了有节奏感的跺脚交响曲,也不时的传来嘎学生的怪笑声,每到这时我们都忘记了寒冷,心里美美的。

可是这些行为只限于自习课和课间,有老师上课是万万不能的……这样的冬季我们在教室里过了三年,第四年的夏天,学校老师在假期里组织全体学生给生产队钏树,姨也不例外地每天跟着我们去劳动,在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用钏树换来的收入使我们破旧的学校旧貌换新颜。那些被损坏的玻璃都被换掉了,桌椅板凳也整修了一遍,同学们齐刷刷地背上了学校统一购买的新书包,要多神气有多神气。

开学第一天,师生们齐聚校园,招开了别开生面的一次大会,校长首先讲话,号召同学们互相监督,爱护公共财物,共同维护好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校园,最后三令五申强调同学们要自觉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谁若违纪损坏公物照价赔偿,另罚扫校园一周,重则直接开除;后又有各班的班干部发言,个个像是立军令状一样的表了决心……会后同学们各回各屋,等待着老师来上课。

刚刚在校园开会坐了很久不敢出大气的男生们,这下像脱缰的野马立刻活跃了起来,在教室里抡开了板凳打闹起来,弄的整个屋子人声鼎沸,尘土飞扬(都是土地,稍微一动就起灰尘),坐在最前排的我双手紧紧捂住耳朵,依然还能听到嘈杂的吵闹声,这时心里猛然闪过一个念头,然后趁人没注意,从桌子底下钻出去,蹲着到了敞着的教室门跟前,用力把门一关,砰的一下,门关上了,屋里的骚乱嘎然而止,顿时鸦雀无声,可紧接着哗啦啦的再一连串的响声要把我吓死了,门上的玻璃就在我身后碎了一地,很显然是我关门用力太猛给震下来了,同学们正惊愕不止时,我怯怯地站起了身,这下屋里可炸了锅,同学们都明白了是我搞的鬼,顿时哄堂大笑。

上课钟声响了,我的姨推开了教室的门,脚下是一片的玻璃渣子,平时和蔼可亲的那张脸变得如水般冷峻可怕,她一字一顿的发问,声音也格外的吓人,怎么回事?谁干的?站起来!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喊出了我的名字,我这心里打着鼓暗骂:兔崽子们,等着吧,以后谁也别想抄我作业,让你们天天挨留挨罚叫家长。我咋这么倒霉呢?这下彻底完蛋了,心里这么想着,腿哆嗦着站起身,虽自知闯了祸,也还想要自我辩解几句道:报告老师,他们后边同学在教室里打架,乱糟糟的,我想装作老师来了,吓一吓他们,维护一下课堂秩序,结果就这样了。说完埋下头,用眼睛的余光偷瞄了一下我的姨。您猜咋的?姨竟然噗嗤笑出了声,继而又严肃的绷紧了脸说道:下课等候处理。就这一句足够让我心惊胆战了整堂课,再无心学习了。下课同学们都出去玩儿,我趴在课桌上等着老师传唤,结果等了半天也不见来传,一直到放学,哪一位老师也没有提玻璃的事。

没想到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啦,接下来的日子还该咋过咋过。究竟当时姨是怎么在校长和老师们面前把这件事压下的到如今我也不得而知,也许姨早已忘了这件事,可我还深深记得,我不会忘记是姨的一个偏护,成就改写了我以后的人生之路。因为当时如果按规章照价赔偿,我家肯定赔不起,家里还糊着窗户纸,哪来钱赔学校?赔不起被学校开除了,今后的日子可就惨了,如果只有小学没毕业的学历今后何以在社会立足可想而知。

所以从那次摔玻璃事件至今,四十几年过去了,我一直在心里感激着我的恩师我的姨,正是因为有了疼我爱我的姨,有了刘老师睁只眼闭只眼的偏袒行为,才有了今天的我……

小学的五年中最让我引以为傲的还有姨和刘伯江老师教我们的二四合班,当时我是四年级,班里期末统考总成绩在全乡(那时叫公社)三十来所学校中排名第一,大大的奖状贴在了教室里最醒目的墙上,骄人的成绩当然离不开姨和刘老师夜以继日的辛苦付出,那一年是我们师生的丰收年,学生勤奋上进,老师加班加点,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为顺利升入下一年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在学习上姨给予我帮助,生活上也时刻的关心着,比如在六一前要问我家里给做没做新衣服,还时不时来我家给买一包饼干或是糖果,那动物饼干的味道如今还记得,因为在姨买来之前从没吃过,那简直是人间美味,是装满姨的爱心味道!还有平生第一次吃橘子也是姨给买的,以前从来没见过,更不知道那水果叫啥名字,也是姨让我认识了还有橘子这种水果。

五年的小学生活在姨的悉心关照和陪伴下很快结束了,我不情愿地踏上了姨每天必走的那条土路,也是通往我初中校园的泥泞路。以前只有儿童节时和同学们一起走过,不觉得有什么特别。而轮到自己每天走感觉太难行太远了,特别是下雨天,沟沟坎坎的,走洼处是泥浆拔不出脚,走高处滑的打出溜摔跟头,骑车子要走的小路窄的直碰树,一个稳不住把就摔泥浆里,我在那条路上摔过多少跟头,数也数不清。想一想我的姨,在这难行的路上整整往返了八年,每天四次啊,要承受多少的艰辛,要有多么强的意志力才能坚持下来呀。每每想到这些,就在心底升腾起对姨的无限敬仰之情,也不会为摔几个跟头而哭泣,是姨的精神激励着我爬起来继续走。

讯期到了,每天都是暴雨连连,一眼望去,遍地成河,同学们结伴而行,手拉手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齐腰深的水流在我们身旁打着漩涡湍急的流过,到中间路段一道深深的排水沟拦住了前行的路,我们试探着一点点的迈步,紧紧的攥住同伴的手不敢松,行到沟中央时水面已经与我脖颈平行,个子高的也已到了前胸,我们不敢后退,还是胆战心惊地用脚尖试着往前挪,一步一步一步,终于躺过了那条惊心动魄的沟渠,一整天紧提的心也没放下来,就担心放学回家那条沟渠再涨水该怎么过。放学的钟声响了,我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发现我的小表弟在门口等我,他拉住我的手说:妈妈让我带你去我家住,怕你回去趟水淹着。我顿时心里暖暖的,高兴的蹦起来,拉着弟弟一溜小跑回了姨的家……

在姨家居住的那些日子里,我更切身体会到了姨的不容易,每天早起做饭,八点之前就要赶到五里之外的我们村给学生上课;中午放学那有限的时间里还要回来给我们做饭;家里还喂着猪;晚上要批改学生作业到深夜;姨又爱干净,家务活都要挤时间干,想一想她有多大的工作量吧。难怪那时她的身体状况那么的差,都是累的呀。

我和表姐表弟也算懂事,有时姨夜里喊胃疼时,我们就不让她早起做饭,表姐就点着柴油炉子,蒸一锅奇形怪状的小窝头,虽然不好吃,但也能填饱肚子,表姐啥时候起床我就跟着起,她做饭我扫地,这样姨会轻松一点。等到天放晴了,我和表姐表弟就到村北大柳树行子捡干树枝,捡到满满一大筐背回家,姨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的夸我们棒,还告诉我下次少背点,太沉了压的不长大个子,得到了姨的夸奖,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初中一年级在姨的疼爱关怀下很快过去,接下来学校搬迁了,我到了陌生的一个环境,自此便与姨分开了,这一分再见面很难很难,每年也就见上一两面。再后来我长大成人成家,一些变故让我们再无缘相见。


四十年后再重逢


直到今年的春天,一个家乡的微友转.发我的文章,另一个姨发现了文末作者近照,惊喜的认出了我,赶紧按照文章下方电话联系,然后又把我的近况告诉了我日思夜想的姨;我也迫不及待地要到了姨的联系方式,激动地颤抖着手拨通了姨的电话,耳畔里传来的是那熟悉的长达四十来年不曾听到的久违的声音,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好半天才说出姨,您在哪儿?姨略带哭音的回答让我心头一怔,啊?原来我心心念念的姨就近在咫尺,我们却无缘见面,这个消息让我兴奋不已,差点又蹦起来……


永清人作品:四十年后再重逢!我的恩师我的姨!


(老师近照)


我不敢再耽搁,几乎是小跑着来到姨的家里,打开房门的那一刻,姨老泪纵横,紧握住了我的手,第一句话就说金荣啊,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我也哭着回答,姨咱们都回不到从前了……

我和姨的话匣子从四十多年前,一直拉呀拉呀,怎么也拉不完,过去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回忆起来是那样的清晰和温暖。

自那年和姨分开,以后的日子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奔波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贡献给了伟大而崇高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严谨态度,忘我的工作精神培养了不计其数的莘莘学子们,为各行各业做着他们的贡献。


永清人作品:四十年后再重逢!我的恩师我的姨!


(作者(右)与老师合影)


如今的姨,正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安享着无忧的晚年生活。回忆一生的艰辛付出,她老人家只是淡然一笑道: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把我的能力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就无怨无悔了。一辈子没有做过对不住别人的事,现在过很安心。姨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为了教育事业倾注一生心血,育得桃李满天下,自己却无欲无求,默默无闻地过着知足的与世无争的普通人生活……

寸草当报三春晖


自从与姨相见,我只要工作不忙就去陪她唠唠家常,回忆过去,唱了新歌就给姨听听,每发表新文章了就第一时间让姨读,有时还教教她用智能手机的小功能,我和姨的生活就这么惬意地过着。四十年前姨是我崇拜的偶像,如今的我是姨的骄傲;四十年前姨教我努力认真学文化,如今的我教姨如何运用新工具;四十年前姨教我与人为善多行好事,如今的我做人堂正坦荡没给姨丢脸。四十年前姨怕我吃苦留我住,如今的我时刻不忘伴恩师……

当年求学路正艰

姨扶一程万般暖

弹指一挥驹过隙

四十载后重又见

恩师已至耄耋年

曾经少年两鬓斑

余生谨遵姨亲训

严于律己待人宽

朝夕晨暮不虚度

与时俱进莫等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