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在國府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焦澤山


林森是同盟會和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早年在同盟會時期曾從事暗殺等革命活動,名噪一時,民初著名記者黃遠生就是死於他手。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中)

民國後,林森一直追隨孫中山,曾任民國臨時參議院第一任參議長。國民政府政府成立後,林森在政府擔任要職,九一八事變後,國府主席蔣介石辭職,林森繼任,一干就是十幾年,直至1943年去世。

說起林森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和作用,可用四個字來形容:“無為而治”。當然,這也是由當時的政治體制決定的,在林森上任之初,國民黨中央就明確約定了國民政府主席不負實際責任,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這種體制在今天仍然盛行於世,譬如德國的總統、英國的女王、日本的天皇等等,雖然名稱和說法不一樣,有的是君主立憲制,有的是責任內閣制,但實質卻差不多,都是“虛君制”。

林森的為官之道是“三不原則”,即不爭權攬利、不作威作福、不結黨營私。在這個原則指導下,他對所有軍國大事皆不發言,只是遵從政府的指示,該蓋章蓋章,該簽署命令就簽署。這些儀式性的工作包括對外宣戰、宣佈國家重大事宜、代表中國政府會見國外來賓及宣佈特赦令等等。我們應該記住一點,抗戰期間代表中國政府對日本宣戰的簽署人就是林森。著名學人胡適是主張“虛君制”的,他這樣評價林森:“林子超先生把國府主席做到了‘虛位’,以至於虛到有的人居然已經‘目中無主席’了。”

執掌國民政府實權的蔣介石

1943年8月1日,林森因車禍去世,享年75歲。林森死後,蔣介石復任國民政府主席。


民國年間那些事


林森能夠上位是各個派系平衡的產物,國民黨需要一個花瓶。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說過,為政不難,需不得罪於巨室。

林森在民國政府中的地位就是元首,國民黨內竟有所謂“神主”之喻。但是,林森有威望無實力,做事老油條,誰也不得罪,就是一個符號而已。

林森自1932 年至1943 年正式任國民政府主席,在形式上擔任了十二年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但是這個元首的特色是“無為”,做一些接待外賓和簽字的工作。之所以說是形式上,是因為法律規定“國民政府主席不負實際責任 ”,蔣介石掌握軍隊,才是事實上的老大和負責人。說到這裡,林森早年其實也是性格剛烈,頗為激進,因為參加“西山會議派”開罪與蔣介石,還曾經被蔣介石通緝。

經過此番打擊,林森開始逐漸看透世間的炎涼,淡泊名利的性格就此逐步形成。那麼作為一個虛位的國家元首,能夠連任六界,還做到了不任人擺佈,靠的是什麼呢?第一是他的政治智慧,在紛繁複雜的派系鬥爭中,超然態度, 避而遠之堅持“三不”主義,即不結黨營私、不爭權奪利、不作威作福,清靜無為,所以蔣介石對他尊重,各派系對其充滿好感。

這種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在國難面前,林森能夠挺身而出走上火山口,也有儒家積極有為的一面,命傍徨,不敢自逸,黽勉受命,暫度危急。

第二就是他和蔣介石的關係一虛一實,一上一下,配合的高度和諧,蔣介石很滿意,林森生活從來不講究,官邸甚至沒有洗浴的工具,稱蔣介石從來是總裁或者蔣委員長。凡是有關電文電報文件草案,都統統交於蔣介石定奪,1936 年底蔣介石的同父異母兄長蔣介卿去世,國民政府主席擔任主祭,可以說是史無前例。這樣,所以能夠與蔣介石和平共處12年。

特約作者.一碗涼粉。


歷史傳訊社


中國近代史上,有一位被時代遺忘了的民國元首,他就是1932年至1943年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

1868年,林森出生在福建閩侯縣鳳港村,與18年前病逝的當地另外一個林姓名人的出生地僅一江之隔,那位林姓名人正是晚清著名政治家林則徐。林森晚年也收集過林則徐本人的一方名章,林姓是閩越一帶的大姓,兩人並沒有親屬關係。
林森少時在福州本地讀書,15歲時考入臺灣中西學堂電科,畢業後留在了臺北,進入電信局工作,23歲時,他娶了鄰村女子,沒想到新婚不過兩年,妻子病亡,他忙於革命事業,與他有戀情的表妹因拒絕包辦婚姻,苦盼他不回,憤而自殺,林森悔恨終生,收藏了表妹的骸骨,發誓終生不娶。他無心男女之情的大時代背景則是,清廷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大敗,把臺灣割讓給了日本人,從臺灣被割讓的第一天起,林森就加入到抗擊日寇的行列,並把這種行動和思想貫穿於臺灣淪陷的整整半個世紀之中。

1898年,林森加入興中會,1905年,成為合併成立的同盟會元老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參與領導九江起義,1912年元旦,比孫中山先生小一歲多的林森成為新成立的南京國民臨時政府的參議院議長,是當之無愧的革命元老。在這個位置上,他先後否決過袁大總統與孫大總統的決議,在蔣介石的時代,也先後數次參與彈劾委員長。

孫中山死後,國民黨內部產生寧、漢、滬三股勢力,林森即是第三種,1927年,三方勢力合流,林森歷任國府常務委員、立法院副院長等職,1931年初出任國民政府主席,雖然形式統一,實則內部的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等爭權之戰從未放棄,林森本人之後也參與1931年對蔣介石的彈劾。

從1932年到1943年,林森連任三屆國府主席,期間蔣介石的位置除了軍權,多是行政院長,兩者屬於“府院之爭”,有趣的是,當年在蔣介石充任國府主席時,他做夢都想把國府主席實權化,行政院長要聽主席的話,而等到林森上任之前,蔣介石卻一改初衷,又把國府主席地位超然化,行政院長才能主持行政大權,幾乎相當於總理制的總理一職,主席只能做個象徵性的國家元首。

另需知,這段期間乃黨國訓政體制,未施憲政,國民黨的中常委主席和中央政治會議的主席多由胡漢民、汪精衛把持,蔣介石更加生猛的多,這兩項副主席一般由他以行政院長身份兼任,即使屢經下野,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軍權從不真正旁落。

簡單說,就是“蔣主軍,汪主政,蔣汪共主黨”,林森呢,主印,他自己也自嘲為“監印官”而已。

別看林森自我定位屬於“超然”主席,不喜結黨營私,廉潔奉公,潔身自好,性格也平易近人,贏得了各方尊重,但在關鍵時刻,也絕不掉鏈子,“西安事件”時,他曾代理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堅決主張和平解決,肯定了張學良及部眾的愛國心理,後來也宣佈赦免張學良的魯莽行為,可惜迴歸後的蔣介石沒搭理他這茬,還是把張學良將軍“保護”了起來。

抗戰爆發後,林森是鐵桿主戰派,號召全民奮起抵抗,並堅持到底,對汪精衛的叛敵之舉堅決劃清界限,表現的比蔣介石還激進。

1943年,林森在陪都重慶遭遇車禍,引發腦溢血,於8月1日病逝,死前向蔣介石留下遺囑:“務要收回臺灣”

按照林森遺願,他生前收藏的上千件文玩古董(多為幾塊錢購買的贗品)被拍賣,所得近萬元款項用於辦學。

他果然實現了對錶妹的誓言,終身不娶,且終身不貪不佔不色不媚不卑不亢不爭不僭。

中國曆來不缺少強人政治,但缺少一個垂拱而治、甘當虛位元首的現實。

林森做到了。


歷來現實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林森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現在的人們一提起國民黨時期的領導人都會想起蔣介石、汪精衛等人,實際上從1932年到1943年長達11年的時間裡面,國民政府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都不是蔣或者汪而是林森。林森曾經任南京臨時參議院的議長,護法國會參議會議長,國府立法院副院長等重要職位。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因為各派之間缺乏一個共同認可的領袖,所以彼此之間紛爭不斷,蔣介石在數年的時間裡面兩度下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以當時蔣介石的德才都無法服眾,林森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之下成為國民政府主席的。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主席的地位遭到修改,國民政府主席開始虛位化,按照國民黨四屆一大形成的決議,國民政府主席形同立憲國元首,提高行政院長的職權,使其的實際地位相當於內閣制國家的總理。而在主席人選的標準上面,當時強調要“年高德劭”,而蔣介石本來囑意的是于右任,但是與于右任相比,林森有著更優勢的條件,在當時不管是汪還是蔣實際上對林都能接受,但是于右任因為與蔣介石走得太近,因而並不能獲得最廣泛的支持。

林森在當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後,主要發揮了以下幾種作用:

其一:為國民黨的黨內團結而奔走。30年代初期,兩廣方面與蔣介石集團素來不和,而林森與兩廣的陳銘樞、孫科關係密切,所以林森就發揮了國民黨內粘合劑的作用。林森曾經成功勸說孫科不去廣州任職、在福建事變爆發的時候,林森親自赴福建勸說蔡和蔣二人停止反對蔣介石政府。

其二:協助蔣介石處理部分內政外交事宜,蔣介石在30年代到40年代忙於抗戰,而林森則負責了國民政府的對外交往事宜。比如接見外使,接受國書,對內則負有頒佈獎賞等作用。在抗戰時期,作為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還經常會發表一些鼓舞全國軍民的講話,對於鼓舞全國的抗戰鬥志都有十分重要的激勵作用。

雖然是沒有實權的虛位元首,但是林森在出任國民政府主席期間,不爭權,不釣譽,所以在1943年林森因車禍去世後,國民政府為其舉行了國葬。


青年史學家


談及林森的地位與作用,我們得首先了解他的生平。

林森生於1868年,出生在福建,然後在臺北工作,在此期間加入抗日軍,並與興中會有所接觸,然後就參加辛亥革命,並於九江起義響應革命的號召。之後,他又出任參議院議長,外交部部長,在國父孫先生逝去後,國民黨內一直群龍無首,最後還是推舉他連任十二年的國民政府主席,那麼他又憑什麼能連任十二年呢?

首先,他的資歷深厚。林森是孫中山先生創立興中會時就加入的老革命派。參加過辛亥革命,與孫中山關係較好,並主持先生墓地的建設。在那個年代生存下來的人物都有一定的智慧,況且他的這種資歷,沒人敢和他叫板。

然後,他的政治智慧。他所奉行的是無為而治,因為曾經做過外交部部長,他這個主席一般都是主持國際事務,處理國民黨與美國的關係。在複雜的國民黨軍系的鬥爭中,他孑然一身,一個派系都不加入,保持與軍隊的距離。他還是一個老好人,幫助蔣介石穩定黨內的平衡,各個軍閥雖然對蔣介石有所不滿,但是卻不敢明目張膽的造反,這其中就有他的功勞。

最後,他的為人處世。

他把握好與蔣介石的關係,一個主外,一個主內,分工明確。他對待蔣介石沒有上位者的權威,一直稱蔣介石為總裁,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並且所有的戰事電報都由蔣介石確定發送。而蔣介石也敬重黨內碩果僅存的幾位老人,他還給自己面子,自己何必要逼他下位呢。而且這個老人還一直獨居,衣著樸素,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國,是吾輩敬佩的楷模,又何必與一個孤寡老人較勁呢?

真正讓他們倆鬧翻的還是那場西安事變,他認為要聯合共產黨合作抗日,放了張將軍,讓張將軍在一線指揮抗日。但是,蔣介石認為張學良讓自己的顏面盡失,既然不能殺張將軍,就把他囚禁起來。蔣介石絲毫不顧他的情面,將主席的話置於耳旁,自己幹自己的。

林森是一個具有儒家中庸思想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間對國民黨內部的團結穩定作出極大的貢獻。他還幫助國民政府在外交上與美國交好,美國願意提供大量的新式武器到中國。他站在民族大義上,對國共合作抗日都有一定的影響。

以上。


木劍溫不勝


關於國府主席林森的地位和作用有個故事可窺一二。

說有人陪林森參觀寺廟時問起林森為什麼不對國事發表意見,林森指了指大殿裡的菩薩幽默道:你看他什麼時候開口說過話了?

故事雖短,但意義頗深。

林森是國名黨元老人物,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引咎辭職。此時國民黨內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三方勢力都為推舉新國府主席展開角逐。蔣介石下野時屬意於右任擔任這個職務,當時這個職務的人選還有蔡元培。據說陳銘樞向蔣推薦了林森,理由是林森既有清望,又無其他政治背景,私德公議極佳,又符合粵方提出的“年高德劭”的新主席標準。

確定林森後,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議決國民政府主席為國家元首,但不負實際政治責任。然後林森正式當選為國民政府主席。

林森地位雖居一國之尊,但從來以“平民元首”形象示人。他對自己所處位置和定位也很清楚。關於自己的地位,除了上面那個故事,他也曾自己表示:

我的地位相當於神龕中的神位,受人景仰而不失其威儀,自然能保持廟堂之肅穆,家宅之安康。若神主顯靈,則反倒一室彷徨,怪異百出。國家主席是虛君地位,其意義在於垂拱而治,不該去管的就不要去管,讓有辦法的人放手去做嘛。”

胡適曾說:“林子超先生把國府主席做到了‘虛位’,以至於虛到有的人居然已經‘目中無主席’了。”

都可見其地位雖尊貴但並無實際權力和多大作用。

1943年8月1日,擔任了十二年國府主席的林森因車禍在重慶逝世。他死後,國民黨政府極盡哀榮,對其評價極高,稱其為“一代完人”、“千秋模範”。

趙燕雲


去年有幸進入重慶通訊學院(如今的陸軍工程大學通訊學院)學習,見識到老蔣在重慶的居住地,歌樂山。

裡面風景真的很好,其中令我最記憶深刻的就是那個國民黨主席林森墓,那是我國唯一一座在我黨軍事轄區的國民黨人墓。

據說這座墓的設計規格很高,但是由於時間問題尚未完成,所以最後就形成了一個半成品。但是看起來檔次依舊很高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能夠在那個特殊的地方有一座國民黨領導人的墓,已經夠說明這個人的影響力了。



盛世打雜


阿斗解讀《民國篇-我是好人》

作為資深歷史軍事愛好者,每次玩戰略遊戲如鋼鐵雄心,世界大戰,都會在國民政府主席那一欄看半天,因為這個人是誰。😄所以特別研究過一次,也算有點心得。回答這個問題,我還是有信心

首先我們看看這個人到底是誰,他做過什麼!

林森: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幸亥元老,孫中山的堅定支持者,中華民國首任參議院議長,歷任福建省長、國民黨首任海外部部長、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 立法院副院長院長等職。1931年起任職國民政府主席12年之久, 直到1943年去世,別名抗戰元首、 平民元首。

以上是他的生平!

下面我們看看他做過那些貢獻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這是一位“ 畢生鞠躬盡瘁與中華民族解放事業 ” ,有功於國家可敬長者。

說他可敬主要因為如下幾點!

一、甲午戰爭之後,林森先生就參與啦反對割讓臺灣的武裝鬥爭,為保衛臺灣做出獨特貢獻,就算到死哪一天也沒忘記光復臺灣,他的臨終遺言包括“ 一定要光復臺灣 ” 。

二、在幸亥革命前,參與組織創建福建學生會,旅滬福建學生會,光復會等多個反清革命組織,為辛亥革命的到來做了很多準備,貢獻極大。

三、幸亥革命發生後,在九江領導起義,響應革命號召,並策動長江清政府海軍反正起義,為穩定辛亥革命大局做出傑出貢獻 。

四、以自己充足的法學知識,主持領導法制基礎建設,參與南京臨時政府的籌建工作, 被推為臨時參議院議長。編撰啦著名的《臨時約法》。是中國現代法制的奠基人。



五、主持創辦中國近代航空教育 。造就很多中國航空人才,如李光輝、張惠長、楊 仙逸等 20人,被譽為,民國空軍之父。

六、主持第一次國共合作 。

七、主持海外僑務工作,在美國成功地為革命籌得大量款項。林森事蹟至今在海外華僑中仍有很大影響, 尤其令海內外福州鄉親引以自豪。

八、督建黃花崗烈士陵園、中山陵,不遺餘力弘揚孫中山及革命烈士精神。

九,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孫中山曾稱讚他 “ 自入興中會至今,無一事,無一役,不是篤行革命宗旨而不稍怠 ” 。

十、 中國首位“ 元首虛位 ” 政體實踐者,為抗戰做出重大貢獻。

十一、外號平民首腦的低調國家領導人。

基於以上所有林森所做的事情,我們可以有理有據的反駁所謂的花瓶領導人,吉祥物領導人的說法!林森先生,是值得尊敬的革命先驅,是首倡起義的領袖人物,是致力於愛國抗日的人物!


可惜,他沒有看到下圖,如果他看到應該會不知道有多開心。


阿斗不傻


林森,國民黨建黨元老,最早一批追隨孫中山的人,從1931年12月23日至1943年8月1日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是民國時期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林森有一個從小青梅竹馬的表妹,但在當年男女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林森的表妹被許配給附近一個富豪人家。當時林森的表妹想和林森私奔,可林森當時受到孫中山的邀請參加革命,自己都是朝不保夕,不敢帶著表妹去。最終林森的表妹在結婚前自殺,從此林森立誓終身不娶,還將表妹的屍骨放在家中以解思念。

可能是最愛人的死使得林森看破紅塵,在國民黨中不拉幫結派、不爭名奪利、不攬權戀權,只是一心做事,這使得林森受到蔣介石、汪精衛等各派勢力的尊重,反而一路官運亨通。再加上林森在國民黨中的資歷深厚,使得他經常成為協調派系爭端的關鍵人物。

1931年12月23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因為抵抗不利、淪喪大片國土蔣介石遭到汪精衛、李宗仁等各派系威逼下野,這種時候誰繼任國民政府主席成了焦點。各派人物吵來吵去差點翻臉,最後有人提議讓林森來當吧,一下子所有人都滿意了。

1932年元旦林森就任國民政府主席,並確定主席為國家元首,不負實際政治責任,說白了吉祥物一個。

林森雖然沒有實權,但做了很多實事。像“西安事變”時力主和平解決,阻攔何應欽的軍事討伐策略;抗戰爆發後在各地演講號召全民抗戰,手書“抗戰必勝”來激勵全國軍民;利用二戰時的有利外交局勢,主持談判廢除中國與歐美各國的不平等條約等。

林森一生廉潔,做事全出於公心;平時生活中也不自視尊貴,就是和街邊賣菜的農民也能聊得高興,被稱為“平民元首”,受到很多人的尊重。所以林森有多次公開批評、彈劾蔣介石的行為,依然受到蔣的敬重。

1943年8月1日林森因車禍在重慶逝世,臨終之時囑咐蔣介石:“務必要光復臺灣!”


當狗容易做人難


在上個世紀初,國家民族四分五裂,大清王朝內憂外患,而一批革命黨率先開始了追求強國富民之路,所以有了以國父孫中山為首的一批革命黨人。而林森卻是這中間一個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一介書生,三任議長,連續擔任十二年的“國民政府主席”,他到底有何功過呢?



林森的資歷在國民黨中絕對無人能及,尤其在國父去世後,即使蔣介石在他面前也有點晚輩的意思,儘管在老蔣下野後由他長期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但那也僅僅限於名義上的虛職。老蔣和林森有著極大的恩恩怨怨,但是和老蔣相比,他永遠也不可能掌握國民黨的真正權力,因為在他擔任國民政府主席的這段歲月裡,涉及到大的人事任免和政治外交時往往成為了老蔣的傀儡,重要文件往往是經過老蔣的修改才送到他的面前進行簽發。



而老蔣依靠黃埔起家,通過黃埔系把持軍隊,又通過二陳兄弟統領大多數的國民黨黨員,相比於林森的孤家寡人,老蔣雖不在其位卻謀其政。儘管這二人有所爭鬥,但老蔣在後期對林森還是頗為看重的,因為林森是國民黨中堅定的反共分子,他符合老蔣的政治需求,能夠從客觀上傳達出老蔣心中所想,所以說他代表的國民政府其實和老蔣的政治立場是一定的。



當然,儘管事與願違,林森對於國民政府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他在抗日戰爭時期代表的國民政府反對任何日本的侵略行為,奔走於民族存亡之際。而在他死後,儘管很多國民黨大員將其稱為“國民政府看印的”,但是歷史終歸是公平的,有貢獻的人也註定會留下姓名的。

1943年8月1日,這位辛亥革命的先驅,反袁護法的功臣,最終沒能等到勝利到來的那一天,因車禍去世,葬於重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