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交易從支付結算端對海外平台被監管

近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發佈公告稱,將加大力度監管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即將對服務器設在境外但實際在境內交易的124個平臺進行監測、實時封堵。

公告稱,自去年10月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關閉後,一些交易平臺轉向境外,即原本設置在境內的部分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出走海外,在境外註冊並繼續向境內用戶提供虛擬貨幣的交易服務。

Coindance數據顯示,海外比特幣交易平臺Local Bitcoin的人民幣交易量,在今年1月時接近1.7億元,為歷史交易額高峰期。

海外比特幣交易平臺 LocalBitcoin 的人民幣交易量

與此同時,這些平臺出現了以ICO(數字代幣首次公開發行)、IFO(首次分叉發行,即礦工創造區塊分叉時,分配貨幣給自己/他人,再開放給所有人參與挖礦)、IEO(以交易所為核心的虛擬貨幣首次發行)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以IMO(以礦機為核心的代幣發行)方式進行虛擬貨幣炒作。

為了加強管制和封堵,央行從支付結算端入手,加強清理整頓虛擬貨幣交易,要求相關支付機構建立檢測排查機制,停止為可疑交易提供支付服務。截至目前,有關支付渠道中,已經排查並關閉了約3000個從事虛擬貨幣交易的賬戶。

虛擬貨幣交易從支付結算端對海外平臺被監管

看到此新聞的李毅,更加憂愁了。李毅是廣州一家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經理。年初時託朋友買入的虛擬貨幣,已經翻了7倍,但現在想取現卻沒有辦法。

今年2月時,李毅一位交情比較好的客戶向他介紹了一款虛擬貨幣,SWC,又叫藍天城幣。該虛擬幣是自稱總部在海外,做地產項目的藍天國際控股集團開發的虛擬貨幣。這位客戶洋洋灑灑給李毅講了SWC的前景,“現在買入是5元,到年底會漲到100元,漲幅1900%。”他告訴李毅,自己已買入200多萬元SWC,如果李毅越早買入,賺得就越多。手頭上有點閒錢的李毅,為之心動,決定拿20萬元試試。

由於去年9月,ICO明確被央行定性為非法集資;10月,中國境內的虛擬貨幣平臺全部停止交易,“出海”的交易平臺,主要為交易雙方提供擔保和撮合服務,交易雙方再通過約定好的支付方式,比如銀行卡、支付寶、微信轉賬等進行交易。

李毅就是“間接買入”SWC,將人民幣轉賬給該位客戶,交給他去操盤。SWC漲跌情況也是由對方轉告,李毅本人並沒有直接接觸該虛擬貨幣。

李毅在2月時以5元買入,半年後漲到26元,9月時又到了40元。李毅覺得漲勢不錯,投入的本金已經翻了幾倍。但隨著國內對虛擬貨幣打擊、監管的新聞出現,他有些擔憂。一些朋友勸他儘早取出來,至少將本金取回。

《新京報》7月時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針對虛擬幣、ICO亂象表示,目前部分機構在中國國內受到打擊之後,跑到國外,未經中國政府許可,仍然對中國的居民開展業務,這也是明確為非法並禁止的。

緊接著的8月,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辦公室,就稱將對124家服務器設在境外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採取管控措施;定期摸排和關閉涉境內ICO及虛擬貨幣交易相關網站、公眾號;從支付結算端入手持續加強對虛擬貨幣交易的清理整頓力度。8月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響應監管,稱將加大對涉嫌虛擬貨幣交易賬戶的懲罰。

在公眾號方面,因去年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下半年出現了許多打著“區塊鏈”名號的微信公眾號,截至8月5日,新增加的區塊鏈媒體/自媒體高達485家,還有不少公眾號在短期內拿到了數百萬/千萬元融資。

但這些區塊鏈公眾號因缺乏內容,部分成為了ICO項目發佈的中間商,撮合讀者進行交易。8月21日,騰訊關閉了金色財經網、火幣資訊、幣世界快訊等多家區塊鏈自媒體微信公號。騰訊稱,這些公眾號涉嫌發佈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違反《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已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賬號被永久封停。

同樣在8月,北京朝陽區、廣州開發區發佈通知,禁止該地區各商場、酒店、寫字樓、賓館等建築承辦虛擬貨幣推介活動。

隨著監管加強和繼續,Coindance數據顯示, 海外比特幣交易平臺LocalBitcoin的人民幣交易量從6月開始低於3400萬元,最低約為2000萬元。今年的交易規模從最高峰到最低,下滑約750%。而這並還沒有算入比特幣以外的虛擬貨幣交易。9月18日央行的公告稱,目前中國境內虛擬貨幣交易份額從全球的90%下降到5%。

以上這些新聞看得李毅心裡發毛。尤其是最近他提出要提取部分現金,該客戶表示SWC暫時無法取現,得到年底該虛擬幣分裂,對外開放進行交易後才能取現。“等市場開放自由交易後,會漲得更快。”該客戶對李毅說。

李毅對此提議疑問,但得到的回答又一樣,他無奈又沒有辦法。轉頭想到這位客戶投入了200多萬元,自己投入的錢還沒有他的零頭多,可能還有餘地?

而事實是,2017年11月時,央廣新聞曾報道,中國駐哥打基納巴盧總領事館發文提醒中國公民,這家名為“藍天國際控股集團”的機構,假借房地產項目,在馬來西亞沙巴州哥打基納巴盧進行非法營銷活動。央廣新聞詳細報道了此事後,稱該機構為“龐氏騙局再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