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際人口應該保持在多少億比較科學?

大提琴心聲


單純討論人口的數量,在6至8億比較適合,但目前更要注意的是人口的質量和結構。我國一直是人口大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從而控制人口增長。但很明顯的老齡化趨勢已經嚴重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而最近開放的二胎政策,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預期效果。本來期望可以看到二胎人口的大幅增加,結果2017年出生人口反而比2016年減少。同時60歲以上的老人比重卻在加大,老齡化速度在加快。

而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講,不敢生,生孩是小事,養孩子才是大事。特別是原來的獨生子女家庭,他們長大了,有多位老人要贍養,加上工作壓力,房貸車貸,面對當前高額的撫養子以及教育成本,真是有心無力。

而今天的新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已經調整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計劃省基層指導司,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司這3個機構已經不再保留。

這是不是意味著,從國家層面,計劃生育即將徹底放開。但從個人家庭方面,又有多少家庭敢放開來生呢,富裕家庭當然沒有問題,可對於工薪家庭怎麼能願意多生,國家政策怎麼獎勵引導,這還是個問題。


量子實驗室


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字,有人說我國的人口應該和美國一樣,保持在3億到4億人口,還有人認為我國的人口,應該下降到6億到8億是比較合理的,總之這些人都認為,我國目前的人口壓力相對較高,未來應該會逐步的下降,那麼如果我國未來的人口出現下滑,下滑到多少是一個底線呢?我個人以為,我國的人口的數量,應該不要低於目前人口的50%,也就是最少不要低於7億人,這個7億人應該是我國可以接受的一個底線,一旦人口數量低於這個數,可能就會出現一些大麻煩。

其實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為什麼會對人口問題感到沮喪,答案是因為大量的人口,耗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引起了社會激烈的競爭,還造成了人與人之間貧富差距,這幾個因素才是我們吐槽人口的真正原因,所以人口的本身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人口增長帶來的負面因素。

但人口增長一定就是壞事麼,答案當然不是,當一個國家比較窮,比較小的時候,過多的人口就是壞處大於好處,因為窮就代表著生產力低,小就代表著可利用的資源少,這個國家要麼一直窮下去,要麼就要發生內亂,而一個國家如果比較窮,但面積很大的話,情況就不同了,例如我國。

我國在建國初期,國家窮的一塌糊塗,那個時候過多的人口,就給社會帶了大量的負擔,但隨著經濟的向好,人口帶來的好處,會慢慢的進行傾斜,雖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們吐槽人口帶來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各個國家都有,只是我國的人口更多,帶來的影響更大。

但這個影響從某種角度來說,和我國的經濟發展存在關係,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仍然不足,所以一些人口帶來的負面因素,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但當我們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口帶來的好處將是壓倒性的,而且我國巨大的領土面積和經濟體量,就註定了我國的人口不會少,這個人口的上限我不知道,但下限應該不會低於7億人……


科學薛定諤的貓


合理人口多少既決定於一個國家的資源水平,又決定於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還與一個國家的生產力發展階段和特點有關係。究竟多少億人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到目前為止,仍然有很多人堅持認為,從人均佔有耕地的角度來看,6億人比較合理,這樣18億畝耕地可以分給每個人人均三畝,比較合理。這個說法其實不新鮮,在實行計劃生育工作的早期,一些國家領導人也這麼講過。

如果農業是中國壓倒性的產業,如果中國人要完全依靠自給自足的農業產出來養活自己和發展工業,那這種推測可能是合理的。但很遺憾,中國已經從40年前開始醞釀計劃生育政策時的農業國,變成了世界第一的製造業國家,而對於中國自己而言,服務業又超過了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例。按照最新的國民經濟統計公報,2017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82萬億元,其中,第一產業,也就是農業,僅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9%;工業增加值所佔的比重為40.5%,而包括服務業在內的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所佔51.6%。(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農業不僅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低,所吸引的就業人數已經很少了,少到目前大多數單純依靠農業的農村都只剩下老弱病殘孕的留守人口和個別種糧大戶,即便如此,按照統計來講,農業人口比例仍然偏高(因為有大量農民工雖然多年不回農村仍然被界定為農業人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沒有必要根據人均資源佔有量來確定人口的。

因此,按照經濟發展來確定人口數量和人口更替數量就更加合理了。按照經濟發展指標來衡量,如果經濟保持現在這種經濟增長,最基本的原理應該是年輕人口應該不低於被他們養活的退休人口。而按照近年來諸多學者指出,2015年,中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指育齡期間,每位婦女生育的子女平均數)僅為1.047。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也就是說人口會越來越少。在這一過程中退休和養老壓力會越來越大,中國提前進入了老年化社會。近年來,已經有諸多學者論述了人口“斷崖式”下跌的可怕性,此處筆者就不贅述了。只是想指出一點,合理人口數量與人們感官上看到的人的數量並不一致,不要認為現在去大城市中哪哪都是人,就覺得人多得不得了,君不知,很多5線城市已經人煙稀疏,年輕人流失嚴重了。

當然,這些學者所擔憂的人口斷崖式下跌的現象雖然可怕,但其對整個經濟的影響主要是導致中國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高速發展,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中國經濟應該也不會因為人口的減少(據估測最晚2024年人口就會開始減少)而遭遇災難性的後果,須知,所有發達經濟體最後都必然會經歷人口減少或者至少是人口增幅不斷減少並最終趨於減少(如果沒有外來移民補充的話),最終經濟會走向穩定狀態,人口減少得快,就更容易偏向停滯。期望中國那時已經進入瞭如日本一樣的發達經濟體,可以承受這種衝擊。


科學時評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人口的數量和糧食的供應能力,經濟的發展有很大關係。人口問題還不僅僅只有數量科學,還有結構科學,老中青幼數量科學,也就是代際更替比較科學。

比如一個區域過去畝產能力只有300斤,現在變成1000斤,翻了三倍,如果耕地面積不變,它能養活的人口,就可能是過去的3倍之多。人口的增多促進了農業科學的繁榮,而農業科學的發展讓人口的增多有了可能。

另外,人口除了要消費糧食,還有巨大的建設能力和創造能力。幾十年的人口紅利是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驅動力,勞動力非常充沛。而從市場角度看,人口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13億人的購買力與1000萬人的購買力的天壤之別,這也是歐美國家格外重視中國市場的很重要原因。

而目前中國老齡化社會已經形成,人口出生率一直處於低位,未來的年輕人口數量可能會不斷走低,這對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並不有利。所以鼓勵生育將是未來人口政策的一個趨勢。


科壇春秋精選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地大物不博”的國家,人均耕地不到0.1畝,世界排名160位左右。中國人的水資源佔有量,世界排名120位以後,屬於缺失國家。中國人的單位糧食產量並不高,如果不依賴進口,會有7.5億人吃不飽飯。石油儲量,實際上也位居後面,雖然也有大慶新發現的油田,但那點產量根本不夠使用,說中國是“貧油國”,並不誇張。總體而言,中國的自然資源並不“豐富”。而且,我們的自然環境在急劇惡化。特別是西部地區的沙漠化非常嚴重,每年有相當於一箇中等縣的面積的土地被沙漠吞噬。

而中國人消耗的能量在節節攀升。1995年到2016年,中國人均消耗的能量,提升了6倍以上!要知道,地球上的能源主要來自於太陽,能源總量是大致穩定的,如果人類佔有的能量比例加大,留給其他動植物的能量的比例就會降低。所以,現在森林面積縮小,大量動植物物種滅絕。一些所謂的重點動物保護區,實際上那些動物早就在保護區以內難以尋覓到芳蹤。

中國的最佳人口數量應該是多少呢?我實在不好說。“人口紅利”只是低層次的紅利。如果我們沒有科學技術的紅利,恐怕早就崩潰了。


懷疑探索者


這個問題小編沒專業研究過,但是可以提幾點自己的看法。

其實現在人口學家也無法統一出結論,我國這個國家的實際人口應該保持在多少比較科學。現在人口學家做的是根據已有的實際人口數目和人口結構,以及國家產業結構、資源結構來調節人口,使得人口和資源,人口和經濟發展出於一個協調的點。即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

這個指標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人口容量,同時還有科技水平、人口生活、地區開放程度和文化消費水平。而這些因素是不斷在改變的。

實際上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這些影響因素是政策先行的,而人口規劃具有一定的滯後性,通常保持影響因素的穩定性,然後再根據人口結構進行調節。

就像目前我國開放二胎政策。國家慎重開放二胎,一是對未來20-30年的經濟發展、開放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穩定性有一定的信心;二是通過我國目前人口結構來看,人口老齡化太嚴重。

2015年時,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達到2.22億,佔總人口的16.15%。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考慮到70年代末,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預計到2040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達到頂峰,之後,老齡化進程進入減速期。

而中國目前還處於工業發展期,還需要人口紅利為國家創造經濟價值。因此,國家希望儘量保持人口數量不變動,維持在13-14億。但是從目前狀況來看,如果二胎政策效果不明顯,到2024年,人口必然要減少。

我國在清末時,人口達到了4億。有歷史學家認為,是當時傳入中國的土豆、玉米和番薯等耐旱、耐淹的農作物,極大地補充了中國農民的口糧來源,使得人口增長迅速。

新中國成立後,人口從戰後恢復到6億,到政策推動達到10億,到千禧年後13億人。我國的人口很少有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這使得,政策制定者沒有足夠的歷史經驗去推測中國人生育意願,以及在自然情況下能達到一個什麼生育水平。只能不斷通過政策和人口結構去調節。這也很難讓我們推測出中國到底擁有多少人口比較合適。


鎂客網


額,答案是不好說,因為一個國家應該保持多少的人口合適,其實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但按照一些網絡上的言論來看,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我國的人口壓力較高,因為14億人口是一個龐大的人口基數,這些意見普遍都認為,我國應該儘可能的降低,人口的基數。



其實剛剛建國的時候,我國的人口只有今天美國的標準,所以現在很多的人認為,我國的人口應該和美國一樣,保持在4億人口左右,但另一些人認為,4億人口是不現實的,我國的人口,應該保持在6到8億是比較合適的,那麼就我個人的意見來看,4億人口確實不太現實。


我國的領土面積遼闊,雖然說有一些地方不適合居住,但總體的面積還是很大的,所以這也就註定了,我國的人口不會少,那麼這個人口究竟多少合適呢,僅僅我個人的看法來說,最低應該不要少於7億人,可能有人會說,美國的面積和我們差不多,但他們只有4億人。

但你要知道一點,美國是鼓勵生育的,而且還是一個移民國家,他們的人口也在增長當中的,所以對於中美這樣的國家來說,4億人口並不多,另外這個7億的人口,只是我個人認為的人口下限值,我國的人口數量,最好是不要低於這個數值,……


種植恆星


我也來簡單通俗的多幾句嘴吧,我看過的信息是,直到現在為止,世界上也只有中國和印度有過計劃生育政策,而真正比較徹底實施過計劃生育政策國家也只有我們一箇中國。也就是說全世界也只有一箇中國,老是聽到有人說自己國家人口太多的,而從日本德國都只有3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卻有1.3億和8000多萬的人口,還有我們的臺灣省領土面積只有3萬多平方公里,也有2300萬的人口等等等等來看,他們的人口密度都比我們中國大陸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人口近14億大的多的多,但他們不僅沒有計劃生育,而且現在幾乎所有的工業化發達國家和地區,不管人多人少,不管人口密度大小,貌似都在鼓勵生育,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14億的人口,到底是多了少了,通過橫向和國際上的工業化國家比較一下,不是就有答案了嗎?因為我們中國二十來年以後,馬上也要成為發達國家了呀


ioo楽ooi


按照目前中國人口數量和經濟發展狀況來看,人們的衣吃住行平穩,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序進行,國家的生產總值和國家的消費水平,滿足人口的需求,今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力更加提高,人們的工作崗位,生活要富裕,能保持現有的人口就了不起了,生活的提高變化,人口會減少,已有事例擺在我們面前,人們更向往的是注重生活的質量,對於生育人們認為是一種負擔,發達的國家給我們的是一個例子,


樂信8


一、中國1950年的人口為5.52億人,1980年人口9.87億人,30年人口增加4.35億人,為1950年的1.79倍。並開始執行嚴勵"一胎化"計劃生育政策,2010年人口13.41萬人減,30年人口增加3.54億人,為1980年的1.36倍。2016年起,中國放開二胎政策,2017年人口13.9億人,7年人口增加0.49億人,為2010年的1.036倍,因此可以說,從2010年開始,中國已經是人口迅速邁入老齡化的國家,這無疑給中國造成勞動人市場人口急劇減少,勞動力成本急劇攀升,青年一代人的家庭壓力急劇加大,對生育後代的意願不斷在下降。

二、面對中國人口多少才比較科學的提問,必須面對中國目前的人口現狀才能作出符合實際的回答。應該說,在2020年前後,中國必將成為世界上人口負增長的國家。而當代的年青人絕大多數是當年的"小皇帝",抗壓能力較差,上有老下有小都必須獨自應對,精神壓力特大,生育意原不強。中國應該進一步放寬生育政策,允許有條件的家庭生育三胎,切實把幼兒教育作為國家免費義務教育的重要一環抓好落實好,孩子是國家的希望與未來,切實落實好中國的"生育政策"大計,關係到中國的未來,是中國的頭等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