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阻擋人工智慧的,到底會是誰?

能夠阻擋人工智能的,到底會是誰?

「智能時代最缺的是什麼?」

——胖頭陀

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上,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約翰·麥卡錫及其同事對人工智能做了這樣一個定義,即“讓機器與人類做同樣的行為”可以被稱為人工智能。

不難想象,在那樣一個時代裡,普通人即便窮盡想象,也難以觸及到人工智能的真實所指。

感謝電影這一偉大的藝術形式。《終結者》、《黑客帝國》、《2001太空漫遊》、《我,機器人》等一系列作品,令我們得以較為直觀地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強大威力——儘管影片中所描述的著實過於誇張。

更感謝技術的跨越式發展。隨著算力的突進和算法的豐富,人工智能開始被引入到諸多行業和生產應用場景,乃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終於得以親密接觸它,並對未來滿懷期待。

培訓認證 方便之門

然而,現實是人工智能人才的極度短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人工智能相關人才的數量只排在全球第十。相關數據表明,我國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高達百萬人——很多方面甚至相信,這還是最樂觀的估計。

如果不能及時封堵這個口子,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人工智能的先機,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必將大受影響。一些具有先見之明的高校和企業未雨綢繆,及時攜手行動起來,試圖為國家和產業培養更多的人工智能專業人才。

日前,華為聯合浙江大學等知名高校,在京隆重舉行“人工智能工程師認證(HCNA-AI)”發佈會,正式發佈了人工智能工程師認證——華為並非國內最早發佈類似認證的企業,但是憑籍自身強大的研發能力和號召力,華為邁出的這一步對於國內人工智能產業而言,意義重大。

知識經濟時代,培訓認證已成為創造智力資本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基礎技能、高級技能的不斷養成,以及自主、自我激發的創造力,培訓認證為快速發展的產業提供了充沛的動力。

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尤其需要這樣的扶植與加持。

正如華為企業BG全球培訓與認證部部長馮寶帥所言:“面對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對人才需求的挑戰,華為與合作伙伴、高校、業界專家,進行了人才培養的佈局與規劃,通過構建完善的人工智能職業認證體系、高校課程建設、培訓夥伴賦能等多種方式,面向未來、為產業鏈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能夠阻擋人工智能的,到底會是誰?

華為企業BG全球培訓與認證部部長馮寶帥

正規化、系統化的培訓認證,使得學員的知識、素質和職業能力提升並增強,能夠直接提高和改善企業的工作質量。尤為重要的是,培訓認證大開方便之門,人才缺乏的現狀將會由此得到明顯好轉。

基於“雲-管-端”協同的新ICT基礎架構,華為為HCNA-AI制訂了嚴謹和翔實的培訓認證體系。華為人工智能認證首席架構師張志峰表示,華為人工智能工程師認證旨在培養具有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知識,並能應用業界通用人工智能框架進行應用開發和創新的專業人才。

人才培養 雙管齊下

作為行業領先企業,長期以來,華為在培訓認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華為的各種認證已經成為廣大學員職業進階的敲門磚,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將華為認證作為自己在校的硬性目標之一。

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國家級教學名師王萬良教授

表示,在ICT領域,校企合作一直是人才培養非常重要的方面。事實證明,很多工作只有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能夠阻擋人工智能的,到底會是誰?

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國家級教學名師王萬良教授

毋庸置疑,大學生們在校接受的是系統化的教育,這為他們的未來工作打下了基礎。然而,這種教育與社會的實際需求不可避免地會有脫節的情況出現,畢業生們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逐漸適應。

雙管齊下的大學教育+職業培訓認證的模式,為高校的人才培養指明瞭方向。王萬良認為,華為此次發佈的人工智能工程師認證,是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標誌性里程碑。

現在是一個“智能+X”的時代,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教授表示。基於智能的無限張力和強大的滲透力,智能社會、智能農業、智能醫療、智能教育等產業領域,得以一一展現。

能夠阻擋人工智能的,到底會是誰?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教授

產業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必然涉及到人才→技術→產品的邏輯遞推,人才是牽引整個鏈條的核心。高校的使命是培養人才,而在各行各業對人才求賢若渴的當前,高校的人才培養和企業的人才需求,必須更加有機地糅合到一起。

吳飛認為,目前國家在人工智能方面尚沒有標準,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人工智能是應用力很強的學科,因此學校需要與像華為這樣的領先企業深入合作,確保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在他看來,華為HCNA-AI認證對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必然會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整個認證框架涵蓋了人工智能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認證又非常“接地氣”,對人工智能目前的主流場景均有涉及,確保學生的學習方向不會跑偏。

華為中國區企業BG培訓與認證部副部長盧鵬認為,從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來看,目前無論是研究,或者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方面,中國均走在前列,因此人才短缺的現狀尤其會被放大開來,對產業發展造成嚴重的鉗制。

基於此,華為HCNA-AI認證首先在國內發佈,這首先是需求所致,盧鵬表示。其次,最早在國內發佈HCNA-AI,也是華為對國家人工智能戰略的積極回應。最後,這也是華為自身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身體力行,目前華為在公司內部的研發、財務、客服、供應鏈、園區管理等方面,都已經使用了人工智能的技術,華為希望將這些能力貢獻出來。

盧鵬相信,華為HCNA-AI認證將會有利於產業、客戶、夥伴,以及華為自身,一個生機勃勃的人工智能生態已經呼之欲出。

人才生態 發展源泉

眾所周知,華為公司的總體戰略方向是“平臺+生態”。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認證培訓為華為的人才生態提供了異常重要的支撐。

目前華為認證包括3大類、22個技術方向,人工智能是最新的一部分。華為與國內大批院校有著友好的合作關係,長期以來培養了大批的學生,為產業輸出了大量的即戰力。

與此同時,華為通過全球的合作伙伴來傳遞華為認證。據馮寶帥介紹,目前華為在全球擁有100多家認證培訓合作伙伴,在國內大概是40家左右,對社會公眾的培訓需求給予了及時和本地的響應。

具體到本次的人工智能認證發佈以及與高校的合作,馮寶帥表示將加大激勵力度,讓學生以更低的價格參與到培訓中,通過口口相傳以及品牌化的營銷活動,華為希望可以迅速將這一新的認證產品推廣下去。

能夠阻擋人工智能的,到底會是誰?

華為HCNA-AI認證具有四大特質:理論堅實,技術領先;框架強大,應用廣泛;環境便捷,隨時學習;實戰實用,與時俱進

張志峰表示,華為HCNA-AI認證將會是階梯式,目前推出的是工程師認證,而在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會推出下個級別的認證,最終將形成工程師(HCNA)資深工程師(HCNP)專家(HCIE)等三個人才認證分類。

具體的培訓認證會深入到人工智能的場景和領域,包括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尤其是這些應用在智能製造、未來零售等方面的推廣,創新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都是華為HCNA-AI認證的培養目標,這也是華為人才生態乃至產業層面的切實需求。

馮寶帥表示,通過完善的人工智能職業認證體系,華為將培養輸送更多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知識型、技術型和創新型的行業人才,解決人才缺口問題,為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面向未來,華為將持續加大與高校、合作伙伴和專家的合作力度,通過周密演進的佈局與規劃,在包括人工智能等在內的職業認證方面,構建系統和完善的培養體系,建設良性的人才生態,推動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人工智能,不能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