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最靠谱的学习方法——(今年上岸就靠它了)

公考最靠谱的学习方法——(今年上岸就靠它了)

申明:本人16国考119分。16联考112分。17国考147分,面试第一,成功上岸:我把我的一些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用。

在你看学习顺序之前,请容许我过分自信地向你介绍:这应该是市面上---针对公考行测最合理的学习顺序!

一、行测篇

行测分成五块:常识、逻辑、言语、资料、数学

五个模块之间相互比较独立,所以你必须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去攻克。

在学习顺序上,我给你的最优学习顺序是:言语、逻辑、数学、资料、常识

为什么按这个顺序?每个模块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下面我为你一一道来。

为什么常识要放最后学?

(1) 常识都是些背的东西,你现在学了,到时就基本都忘了。不如考前温习一下,印象深刻。

(2) 你此时学习常识,你需要自己去找热点。等考前 3 个月左右学

常识,很多机构都会帮你把热点整理好了,你直接拿过来背不是更节省时间?

为什么先学言语再学逻辑?

逻辑题虽然考的是逻辑,但前提是你能读懂材料。如果材料读不懂, 逻辑再强也没用。如逻辑中的加强削弱题,其解题的关键是:分清段落中的几个句子里,哪个是结论和哪个是论证。而分清句子中哪个是结论哪个是论证的能力,你在言语的主旨意图题中都会学到。因此, 先学言语后学逻辑,能让你在逻辑学习时,觉得更轻松。反之,如果你先学逻辑,那你就会觉得很难,进而打击你的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先学言语逻辑再学资料?

(1) 言语和逻辑都是偏文科性质的。而资料是偏数学性质的。因此 ,分开突破是最好的。

(2) 资料分析的解题关键是:理解、定位和计算。理解即理解题目问的到底是什么?材料说的到底是什么?定位即你能否根据题目要求,快速在材料中发现计算出答案所需要的一些关键数据?计算就不解释了。而正确定位和正理解靠的是什么?靠的还是言语和逻辑中都

考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在学完言语和逻辑之后再学资料事半功倍!

为什么最后学数学?

数学题型按少的分,有 31 个大题型。每个大题型又能分成很多小题型。比如行程问题里又能分成同向、逆向、相遇、直线往返、环形路线等十来种题型。并且每个题型都颇有难度,好多人学了 5 年

都没法学好数学。把数学放到最后学,一方面是可以避免在开始时就打击了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是给你增添一份保险(万一你最后没法在考前复习完所有科目,那么你没复习数学总好过你没复习言语逻辑资料。因为那三个模块,学了都能拿分。而数学这个模块,好多人学了和没学瞎蒙的,几乎拿一个分。)

二、申论篇

考前 3 个月开始复习即可。

先学客观题,再学大作文。原因很简单:客观题是有套路按点给分的, 你学了就能拿分。学好了就能拿高分。而大作文的主观成分很大,你

学了也不一定能确保自己拿到高分。因此,从保险的角度上来说,先学客观题。并且,一定要在学透客观题后再学大作文。再强调一遍: 因为客观题的分,你学好了,是绝对可以拿到高分的。

如果你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一定会回答你的。

或者你可以在我的qq空间看其他公考的干货日志。

你可以直接添加我的qq:358977326 输入头条来的 立即赠送言语名师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