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曾經在湖裡金尚附近居住過幾年,所以對這一帶有著很自然的親切感。因此當小夥伴招喚到好香鄰(金尚店)品嚐地道閩南美食,雖然離我現在的地方有點遠,還是欣然應允。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好香鄰,在閩南語中就是“好厝邊”,即“好鄰居”的意思,它隱藏在枋湖南路永建頂尚小區裡。從外表看,大立柱、落地窗、遮陽傘,和普通的小吃店似乎不沾邊啊。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推開高高的大門,店內的吧檯、吊櫃、百葉窗、歐式桌椅,以及花磚地板,如果不是黑板上寫著“正宗閩南味,呷好道相報”的閩南普通話,真是以為自己走錯地方。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小夥伴已經點了一桌菜,沙茶麵、肉粽、醋肉、拌麵、扁食等等,閩南風情迎面襲來,好吧,在咖啡館裡吃小吃,於我來說還是頭一遭呢。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細看桌上兩瓶調料,其中一瓶竟是“高梁酒”,其實往面線糊里加點高度白酒並不稀奇,那滋味誰吃誰知道,每一口都是驚喜喲~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經典面線糊來了,就像小時吃到的廈門古早味,面線有點粗,煮得爛爛糊糊的,舀一勺起來,可以清晰地看到寸寸斷斷的面線,豬血、大腸的湯料,炸香的紅蔥頭,以及青翠的蔥花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一根香脆的油條,味蕾就此打開。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沙茶麵是不變的經典,金黃的湯汁,微微的辣,濃濃的香,筋道的鹼面,豆乾、鴨血、肉羹是最常加的配料,如果不吃別的食物,這一碗我是可以連面帶湯全部吃光光的。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據說鹹飯與炒飯不同,鹹飯性涼,很適合大夏天吃。而芥菜鹹飯,在閩南很家常,既是飯,又有菜,煮上一大鍋,簡單方便,全家老小都喜歡。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醋肉、醋排,瘦肉、排骨經過醋醃,再油炸,外酥裡嫩,帶著淡淡的醋香,不油不膩。這家的醋肉和醋排,塊頭大,肉又多,真實在。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粽子,我只愛肉粽。這顆肉粽顏色很深,看來炒米時加的醬油較多。裡面包裹的大塊三層肉,火候到位,肥肉部分已近融化,滲入油脂的米粒,吃起來很香。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拌麵與扁食,天生是CP。閩南味的拌麵與沙縣小吃的拌麵略有不同,主要在於醬料,閩南味的拌麵除了花生醬,還有甜辣醬。扁食的口感是軟中帶有韌性,不似沙縣小吃的那樣脆。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花生湯,花生仁酥爛,入口即化,清甜的滋味來自於冰糖,別看貌不驚人的一小碗,其實煮法是很考究的。精選後的花生,用開水泡脫去膜,置於鍋中文火慢燉,直至花生爛透為止。

我在廈門這家歐風咖啡館裡,吃地道閩南美食,這才是“好厝邊”

喝花生湯時,最好再來一根油條為佳。這根油條也是有來頭的,聽說耗費店家五年的研習,才做出這不加明礬,口感卻十分酥脆的“非礬油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