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不懂技術」的馬雲

劉興亮:「不懂技術」的馬雲

01

我是一個金庸迷,喜歡看他的武俠小說,尤其是《天龍八部》。讓我感興趣的除了義薄雲天的大俠喬峰,還有「神仙姐姐」王語嫣。當然了,我沒段譽那般多情,不會僅僅因為王語嫣的神仙氣質而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王小姐有一門獨特的功夫,就是不會武功,但是懂武功。打不了一招半式,更不用說內功什麼的,卻對天下武功十分精通。如外行般的看著別人打得精彩,卻如內行班在一旁指點,絲毫不差。

王小姐的這一獨門秘籍,也算是絕冠江湖了。

原來天下還有這般人物,不會,但是很懂。

大明朝有一個傳統,那就是文官帶兵,這不僅在中國歷史,放眼世界也很奇特。更為關鍵的是,文官帶兵,還帶得很好。大名鼎鼎的人物像于謙、熊廷弼、袁崇煥,都是文官出身,要讓他們親臨一線,上陣揮刀射箭,和敵人對打,估計很快就趴下了。人家雖然不會耍搶弄棒,但是卻懂打仗,指揮作戰,井井有條,戰績還相當突出,讓很多武將自慚形穢。

王小姐也好,明朝帶兵的文官也好,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雖然不會,但是懂。

02

放眼科技界,很多公司的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甚至在創業的時候就已經是這個技術領域的大牛級別的人物。

掰開手指隨便數,從早些的HP、IBM、英特爾、微軟、蘋果, 到後來者Google、Facebook, 創始人都是技術人牛。即便是亞馬遜,雖然創立亞馬遜的時候他是基金公司工作,但貝索斯也是大名鼎鼎的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專業優等生。

再來看國內的百度和騰訊。李彥宏不用說了,搜索領域的一流科學家。馬化騰,也是計算機專業,程序員出身,最早的QQ,還有他的代碼。

不過這世界,總會有些例外,比如,阿里的馬雲。

劉興亮:「不懂技術」的馬雲

眾所周知,馬雲英語專業,創立阿里的時候,職業是英語教師。其技術背景,幾乎為零。不說和比爾蓋茨,拉里佩奇等相比,就是和李彥宏,馬化騰相比,也是沒法比的。

於是,在馬雲的演講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表述:我是一個不懂技術的人。

幾個月前,馬雲在阿里18週年慶的演講裡說:「BAT中馬雲是最不懂技術的人,但最不懂的人最熱愛,並且是真心熱愛。」

前天,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演講,又說:「我很感謝阿里巴巴有一批前赴後繼努力的工程師。我是不懂技術的,但是正因為我不懂技術,我比誰都支持技術,我老是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相反BAT裡面,騰訊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工程師出身。」

聽上去,馬雲好像真的不懂技術,說的是實話。

所以,如果單憑馬雲說他不懂技術,就認為他真的不懂技術,那就有點太簡單了。

更不能因為他不是技術大牛出身,不是工程師出身,就斷定他不懂技術,就如同不能因為王語嫣沒習過武,就斷定她不懂武功,不能因為袁崇煥不是武將,就斷定他不懂帶兵打仗一樣。

馬雲確實不會寫程序,不會技術,但他還是懂技術的。

03

技術這個名詞,其實有比較豐富的含義,有廣度和深度之分。

以互聯網技術為例,從廣度上看,軟件的有前端的Web技術,Android開發,iOS開發技術,還有後臺的Web服務,應用服務,數據庫技術......硬件的有服務器設備,網絡設備,存儲設備......從深度上看,有各種編程語言,各種框架,各種體系結構,各種協議,各種存儲方式,各種安全技術,可靠性技術,各種提高性能的技術,無法一一列舉。

看起來,夠嚇人的,互聯網技術發展到今天,估計沒有人能夠把這所有的東西搞明白,如果讓馬雲去弄懂這些東西,恐怕也很難。

不過,技術還是分層次的,就如同學武功。最底層的是花拳繡腿,一招一式,最上層的其實是悟道,所謂「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技術也是一樣的。最初級的,當然是基本技能,比如我們通常說的寫個代碼,組個網絡什麼的,高級的,其實是對於技術的深刻洞察,知道什麼樣的技術能夠應用到什麼場景,能夠帶來什麼樣的效益。

所以,這裡就比較清楚了,前者,可以稱之為會技術;而後者,可謂懂技術。

馬雲,屬於後者。他對於技術有深刻的理解,知道現在和未來需要什麼樣的技術,和實際應用如何結合,如何帶來商業上的成功。

04

馬雲懂技術,還體現在他對於技術的判斷的準確上。

在阿里的歷史中,馬雲多次在關鍵的時刻對於技術做出了準確的判斷:

中國黃頁時代,馬雲最初連互聯網是什麼都不知道,就要選擇互聯網創業,「失敗了也無所謂,我至少把一個概念告訴了別人,我不成功,會有人成功的……」。

互聯網危機時刻,幾經沉浮,去北京又回杭州,始終相信互聯網技術,中途互聯網寒冬,阿里巴巴和很多互聯網公司一樣,差點就沒了,馬雲還是選擇相信。「所有評論網絡的人,分析師,投資者,包括媒體都在網外,他們認為網絡最好的時候,我不以為然。現在他們都不看好,我卻覺得正是發展的好時候」 。

還有云計算。當別人說雲計算需要一百年後實現時,馬雲說不做就會死,現在大家都蜂擁而上。剛開始的時候,內部做雲計算爭議紛紛幾乎每週都傳聞要解散,其他團隊準備會上就瓜分。馬雲堅持了下來,認為雲計算是未來,是國之重器。

2016年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人工智能的趨勢是數據智能;2017年3月,公佈「NASA」計劃。

現在,馬雲準備搞「高冷」的基礎科研。未來三年,阿里巴巴要砸1000億做科研投入。

劉興亮:「不懂技術」的馬雲

馬雲對於技術之懂,不在於細節,而在於方向,在於判斷,在於運用。這種懂,對於阿里這樣的組織,在關鍵時刻更加顯得重要。

05

馬雲的不會技術,也有好處,因為他會覺得會技術的人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看到,阿里做了很多有利於工程師的事,比如促進阿里的工程師文化,對工程師比較尊重,讓工程師分享公司的發展成果。

馬雲的不會技術,還有好處,就是思維能夠跳出技術本身,看到更寬更廣的世界。前天的雲棲大會上,馬雲就說了,「相反BAT裡面,騰訊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工程師出身。他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技術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會不會死人,如果這件事情我們不這麼做下去,明天一定會倒黴,明天我們公司跨不過去,哪怕做不到,也得想辦法做到。正因為這樣,阿里巴巴九年以前全面進入雲計算。」

馬雲懂技術,則讓他對技術格外的重視。阿里一直宣稱,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事實上,阿里在技術的很多方面確實是領先的。比如大規模並行處理,每年「雙十一」,如果不是阿里強大的後臺技術,是撐不起那麼短的時間內那麼多的訂單的處理的。

再比如阿里的雲計算,已經佔據國內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還有阿里的支付寶,大家每天都在用著,感覺到無比便利,背後都是強大技術的支撐。更有有些人不太瞭解的阿里的「城市大腦」,整個杭州城盡在「城市大腦」的監控中。

劉興亮:「不懂技術」的馬雲

這兩天,大家的朋友圈又被阿里刷了屏,就是阿里的「達摩院」:

10名頂尖科學家的豪華「長老」陣容加入達摩院學術諮詢委員會,100名頂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的招聘計劃,涵蓋了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的前沿領域。

阿里的「達摩院」,目標是超過IBM、微軟、谷歌等公司的研究院,要服務全世界至少20億人口。

「達摩院」,更彰顯了馬雲對於技術的重視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