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桐城|杏壇揮起「奮進筆」 紅燭照亮「名城路」


看桐城|杏壇揮起“奮進筆” 紅燭照亮“名城路”

桐城八中東部新城校區


杏壇揮起“奮進筆”

紅燭照亮“名城路”

文|朱澤衛 何立春 來源|桐城新聞網


桐城,素有“文都”之美譽,教育更是該市一張鋥亮的名片。如何讓這張名片更靚更美,今年來,市教育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552”決策部署,以打造“人文強市”“文教名城”為目標,以“振興桐城教育”為抓手,開拓創新,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桐城教育再展發展新畫卷。

堅持均衡優質發展理念,繪就優化教育佈局新畫卷

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必須努力實現公平公正。桐城市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迅速向城區聚集,而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區域,數幢樓房、十幾個教師、二三十個學生的現狀普遍存在。如何突破藩籬,改變這種教育資源嚴重浪費的現狀?如何合理配置利用教育資源,實現利益最大化、讓更多的孩子更好的享受社會發展成果?這是市教育局局長張星生上任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借加快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和深化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之東風,推行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小學校變成“大學區”,2017年8月,正式在全市設立12個學區管理委員會。


看桐城|杏壇揮起“奮進筆” 紅燭照亮“名城路”

江淮工業學校校園內


為優化配置普通高中教育資源、有效破解制約普通高中教育發展難題,大力實施“優質高中倍增工程”,著力打造“辦學底蘊深厚,教學質量優良、具有區域影響”的名校,整體提升普通高中辦學水平。

一年來的探索,一年來的實踐,過程雖然艱辛,但陣疼後的成果是豐碩的——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實施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後,對一些學生人數少、發展後勁不足的學校進行整合,撤併村小、教學點45所,628名教師進行了跨校交流。“學區制”管理,破解了多年的學校佈局調整和教師交流的難題,優化了教師及其他教育教學資源的配置。

學區教研水平得到整體提升。全市12個學區相繼成立了學區學科中心組,出臺了《學區教研管理制度》。過去同一鎮域內學校教學研究各自為陣的窘境徹底改觀,區域內和學區間“比趕超”蔚然成風。校際間競爭態勢不斷加強,學校和教師的均衡全面發展得以進一步強化。同時,建立了教研員聯繫義務教育學區和直管學校制度,全力推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

高中佈局得到進一步優化。撤銷原桐城五中、六中、八中、十中及十一中建制,整體劃入桐城八中(東部新城校區),同時設立卅鋪分校區、五中分校區和六中分校區,自今年9月起,各分校區停止招收高一新生,各分校區實行在桐城八中統一領導下的執行校長負責制。撤銷“桐城中學範崗分校”,設立由桐城中學、天城中學、桐城八中三所省示範高中聯合辦學的“桐城市高中輔導學校”,學校實行機構獨立、師資共享、利益共享的體制機制,由市教育局直管。目前,佔地250畝、總建築面積80000平方米、可容納5000名學生的桐城東部新城“桐城八中”已於今秋開學投入使用,首屆高一新生1500餘人已順利入學。高中佈局的優化,讓高中教育教學資源得到進一步集中,師資力量得到進一步增強,對外競爭的態勢得到進一步加強。


看桐城|杏壇揮起“奮進筆” 紅燭照亮“名城路”



打造一流教師隊伍,拓展教師專業成長新途徑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由於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直接組織者和實施者,所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顯得極為重要。為打造一流教師隊伍,桐城市教育局多舉措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拓寬新任教師補充渠道。近兩年來,除公開招聘新任教師154名外,省級示範高中還赴高校公開招聘碩士研究生16人,接收安排37名“三支一扶”支教大學生和高校畢業就業見習大學生,並與高校簽訂初中、高中起點定向培養鄉村教師協議38人。

加大名師培養力度。在推行“校本研修”工作的同時,借力桐城市2017年確定為“國培計劃”項目縣的契機,大力開展桐城市“國培計劃——青藍工程”活動,組織各類名師開展送教下鄉,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作用。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一系列手段,著力扶助一批年青骨幹教師成為名師。


看桐城|杏壇揮起“奮進筆” 紅燭照亮“名城路”

天城中學校園內


狠抓在職教師專業培訓。2017、2018年暑期,市教育局組織開展了中小學教師普通話能力提高培訓、基於微課的翻轉課堂培訓、骨幹班主任暨心理健康輔導員培訓、高中骨幹教師跟崗培訓等,聘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和當地名師授課,近2000名教師參加了培訓,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素質,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牽手名校共享教育智慧。組織市域內學校和安慶市名校——安慶四中、安慶市外國語學校、嶽西縣天堂初中等學校攜手共建,開展名師教學培訓、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教學研討、觀摩學習等“結對共建,教學聯誼”活動。與名校共建,使廣大教師視野進一步拓寬,教師的整體素養進一步提升。

教科研活動碩果累累。2017年來,我市教師350餘篇論文獲安慶市級以上表彰;安慶市以上課題研究已結題22個,成功申報省級課題1個、安慶市級課題6個;61人獲安慶市第六屆先進教研個人,居安慶前列。南演初中楊志新在第三屆全國中小學課文朗誦大賽中獲特等獎;範崗中心小學都蘭芳獲全國小學英語優質課一等獎;桐城二中宋震獲省實驗教學說課大賽二等獎。桐城中學程敏等4人次獲省級優質課一、二、三等獎,實驗中學章興文獲稱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


看桐城|杏壇揮起“奮進筆” 紅燭照亮“名城路”



注重黨建引領,構建立德樹人新機制

按照“與教育管理體制相適應、管黨建與管業務相結合”的要求,2017年7月,市教育局黨委成立,全市各中小學校、民辦學校黨組織、2617名黨員劃歸教育局黨委管理。為充分發揮學校基層黨組織在實施教育教學工作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教育系統黨組深入推進中小學黨建工作管理體制改革,圍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力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標準化建設。

抓組織班子建設,提升履職能力。選好班長,配強班子。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在具備教師資格基礎上,均經歷過學校黨務或行政崗位鍛鍊。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黨員教師走進黨組織領導班子,保證了黨的基層組織在學校工作上的威信,很好地發揮了對教育中心工作的引領、促進和服務作用。強化業務培訓,提高履職能力。教育局黨委先後組織舉辦了支部書記培訓班、組織委員培訓班,受訓人員達200餘人次,通過學習培訓,極大的提高了班子成員的政治和業務素質。


看桐城|杏壇揮起“奮進筆” 紅燭照亮“名城路”

桐城中學校園內


抓制度建設,提升管理水平。健全完善《三會一課制度》《黨員領導幹部聯繫點制度》等,研究制定了《黨建工作考核辦法》。通過制度明確細化黨建工作要求,同時將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實施、同檢查,確保全市中小學校黨建工作落到實處。

抓黨建活動,提升工作實效。深入開展“立德樹人”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以黨員教師為主體,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規範廉潔從教行為,在整治有償家教活動中黨員教師帶頭公開踐諾,拒絕有償家教。開展創建“黨員示範崗”活動,各校通過設立“黨員示範崗”桌牌的形式亮明黨員身份,接受全體師生員工的監督,督促黨員教師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各基層黨組織利用黨員活動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黨員走進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錘鍊黨性,激發工作熱情。

抓黨建工作保障,提升陣地建設標準。將黨建經費納入學校年度預算,給予充分保障。規範黨員活動室建設,配備辦公電腦100餘臺,製作統一規範的黨務公開欄和黨員示範展示板。陣地建設的加強,使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得以常態化、規範化。潮平岸闊催人進,風正揚帆當有為。杏壇揮起“奮進筆”,紅燭照亮“名城路”。我們堅信:桐城教育承載著昔日的無限輝煌,必將能夠收穫更加燦爛的未來!


看桐城|杏壇揮起“奮進筆” 紅燭照亮“名城路”


看桐城|杏壇揮起“奮進筆” 紅燭照亮“名城路”

吳汝綸公學校園內


看桐城|杏壇揮起“奮進筆” 紅燭照亮“名城路”

江淮工業學校校園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